?

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淺析

2021-12-27 18:04藍煥炳
南方農業 2021年5期
關鍵詞:馬尾松林地整地

藍煥炳

(忻城縣城關鎮自然資源和村鎮規建中心,廣西來賓 546200)

馬尾松具有極高的種植經濟效益,其應用范圍和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國的馬尾松多數都被種植在雨量較為充沛的地區,在滿足馬尾松生長特性的基礎上,能夠有效提升馬尾松的種植效率。目前,林業行業正在全面推廣種植馬尾松造林技術,通過不斷完善、優化馬尾松造林技術來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推動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

通過合理運用馬尾松種植技術來提高馬尾松的生長品質和產量,才能全面提升馬尾松的種植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

1.1 選擇合適的造林地

馬尾松并不適合大面積、連片種植,否則易造成林地內病蟲害情況頻發。因此,在實際種植之前,要根據馬尾松的生長特性和以往的種植經驗來選擇合適的造林地。通常會選擇闊葉林與馬尾松進行混合種植的方式來進行規劃,這樣既能夠避免馬尾松在生長期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還能夠有效減少馬尾松感染病蟲害的概率,從而減少種植期間的經濟損失[1]。另外,還需要注重種植林地周圍的環境是否有被污染、交通是否方便以及排水功能是否完善等相關問題。

1.2 整地

為了讓馬尾松造林獲取較好的種植經濟效益,需要選擇合適的整地時間和整地方式。最佳的整地時間通常選擇在每年造林前的秋冬季。而林地整地的方式則根據造林地的特性來進行選擇,可以選擇塊狀整地、半明穴整地等多種方式。通過選擇合適的整地方式來改善種植地的土壤情況,為后期馬尾松的種植和生長提供更好的環境,同時也能對土地進行合理利用。在經濟和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明穴整地的方式,這樣能夠有效提高馬尾松的種植成活率,同時促進馬尾松快速生長。

1.3 選擇合適的造林密度

通過控制馬尾松的種植密度能夠促進馬尾松后期的生長。通常會選擇1.6 m×2.1 m 的種植間距,這樣能夠控制馬尾松的生長。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馬尾松的實際生長狀況以及種植地的環境、氣候等因素選擇混交林種植技術,這樣不但能夠提高馬尾松的種植質量和效益,還能夠減少各類病蟲害的發生,為馬尾松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2]。

1.4 科學選種、育種

選種對于馬尾松后期的生長以及木材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通常要選擇無病蟲害、顆粒飽滿的種子,這樣能夠確保后期馬尾松的生長效率。并且在播種之前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清理,先挑選出合適的種子,將過于干癟和顆粒較小的種子全部剔除,將剩余的種子放置在溫水(水溫40 ℃左右)中進行浸種。再將種子浸泡于40%福爾馬林溶液的200~300 倍液中15 min 左右進行消毒。

1.5 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

馬尾松種植時間會對苗木的生長以及造林成活率造成較大的影響,通常要選擇冬季來臨之前的陰雨天氣或是雨后進行種植。在冬季到來之后,馬尾松幼苗會出現木質化現象,能夠有效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因此可以選擇在這一時期進行種植。另外可以根據土壤的情況來選擇播種時間,通常會選擇在每年的3 月進行,若是根據實際的氣候和環境情況進行適當早播也能夠提高馬尾松幼苗的抗病能力,但是需要注意提前的時間,若是過度提前則會導致幼苗被凍傷,存活率下降。

1.6 種植方式

馬尾松種植需要選擇質量過關的苗木,這樣才能夠保證后期植株的生長質量,并且能夠有效提高種植的成活率。目前,我國馬尾松造林都是采用植樹造林的方式,對幼苗進行統一管理,這樣既能夠減少勞動力、減少經濟支出,還能夠確保林地的規范化管理[3]。

另外,為了保證馬尾松苗木根系的完整性,需要采用打漿種植的方式,嫁植時間不能超過24 h。在種植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將幼苗進行等級劃分,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種植生產效率。在栽種過程中,需要注意幼苗的水分保持情況,運輸期間要盡可能避免幼苗直面陽光的照射,可以通過覆蓋草席等方式來對幼苗進行保護。在種植過程中,還要盡可能避免出現窩根等現象,這些都不利于提高苗木后期的成活率。

1.7 苗期撫育管理

馬尾松播種后的20 d 左右會發芽,這一時期的馬尾松幼苗很容易受到鳥類的侵襲。因此種植管理人員需要提前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在幼苗出土之后把苗床上的雜草及時清除干凈,若是因為除草導致苗床的土壤塌陷,則需要及時進行培土。另外,為了提高馬尾松幼苗的抗旱能力,可以通過浸根的方式進行調節,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后期造林的成活率。

若是在土壤黏度較高的地區,幼苗在全部出土后受到雨水沖刷之后泥沙會附著在幼苗的根莖部分,此時需要對幼苗根莖部的泥沙進行沖洗。若是馬尾松幼苗的種植生長密度較大,則需要及時采取間苗措施;若是生長密度較小則需要進行適當補苗[4]。移苗工作需要在種子萌發之后再進行,這一階段的移苗成活率更高。另外,在雨后需要及時排出苗圃地內的雨水,避免出現積水問題造成幼苗根系腐爛。在馬尾松種植期間種植管理人員需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幼苗感染猝倒病等病癥,需要及時噴灑波爾多液或其他相應的藥物進行防治,控制病害進一步擴散。

馬尾松成林的撫育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修枝整形和撫育間伐,這樣能夠有效促進馬尾松生長,提高馬尾松的種植品質和經濟效益。修枝不但要修剪掉枯枝、病蟲害枝,還需要對過于粗壯的樹枝進行修剪。間伐則需要根據林地的種植密度、閉郁度等多方面來選擇合適的間伐數量。

1.8 病蟲害防治技術

馬尾松生長期間很容易因為病蟲害的侵擾而導致樹體受損,既會影響到馬尾松的正常生長,也會導致馬尾松種植經濟效益下降。因此,需要加強對馬尾松病蟲害的綜合治理。主要可以通過3種方式來進行全面防治:1)在營造林初期,采用混交林的方式進行種植,并在馬尾松生長過程中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外界因素對馬尾松生長造成的影響;2)可以通過生物防治的方式,在種植林地內釋放馬尾松病蟲害的天敵,從而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3)采用化學藥物的方式來進行防治,通常在病蟲害已經較為嚴重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抑制病蟲害的擴散。

2 馬尾松造林技術的推廣應用

2.1 加強對馬尾松經濟價值的挖掘

從目前馬尾松的市場情況來看,馬尾松木材被主要應用于建材、包裝、造紙等行業,其松脂則是化工和醫藥行業的生產原料,雖然已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仍然具備進一步發掘的價值。馬尾松樹干和根部的松脂含量較為豐富,可以考慮在樹干和樹根的部位培養菌類、中藥材等;或是將松針中的油脂提煉成為制作香料和殺蟲劑等產品的原料[5]。深入挖掘馬尾松的種植經濟效益,才能夠充分激發出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進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馬尾松種植造林的工作中來。

2.2 不斷完善種植技術

馬尾松的種植經濟效益和種植技術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根據當前馬尾松的種植情況來看,由于受到種植技術水平的限制,種植效益產生了一定的差異。另外,還有部分種植戶在沒有充分掌握種植技術時就開始進行種植,導致馬尾松的造林效益并不樂觀,也沒有產生原本應有的種植經濟收益。針對這種情況,林業部門需要加強對馬尾松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讓種植人員能夠在充分掌握相關種植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種植,這樣才能將馬尾松造林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2.3 發展混交林種植技術

1)可以選擇松櫟混交林的種植方式,這樣既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還能夠提高馬尾松造林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梢赃x擇栓皮櫟、麻櫟等具有較強抗旱性與耐火性的樹種,通過將櫟樹與馬尾松進行混合種植的方式改善種植林地的土壤情況,并且減少毛蟲數量,提高馬尾松造林的綜合效益。另外,在種植面積較大的林地區域內推廣混交林種植技術,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林的成本,還能夠提高土壤質量,為馬尾松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2)可以選擇馬尾松與木荷混交種植的方式。木荷作為闊葉樹種之一,與馬尾松進行混交種植能夠形成針闊葉混交林,在利用種植環境的基礎上提高整體種植效益。木荷在換季期間會掉落大量落葉,落葉分解之后會在土壤中形成養分,從而為馬尾松的生長提供養分。

3)馬尾松與杉木進行混合種植。這種混交林種植方式更加適合在丘陵地區。馬尾松的根系較為發達,而杉木的根系則較淺。馬尾松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疏松土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杉木根系的生長。

3 結語

馬尾松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市場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作為荒山植樹造林的首選樹種,需要不斷強化馬尾松種植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通過明確了解馬尾松造林地的選擇、造林方式、種植密度選擇等,有效提高馬尾松的種植品質,并進一步提高馬尾松種植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猜你喜歡
馬尾松林地整地
馬尾松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森防工作中的馬尾松毛蟲防治技術探究
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淺析
淺談林地綠地養護精細化管理
小議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
淺談農業機械整地技術的優勢及實施方法
Summer Is Coming
馬尾松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
簡析利用農業機械進行秋整地的技術
明水縣林地資源現狀及動態變化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