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思考

2021-12-30 20:43曹春楠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服裝教學模式

曹春楠

(瓊臺師范學院,海南 ???571127)

服裝設計專業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就是服裝專題設計,該課程涵蓋了眾多學科知識,如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并且涵蓋了時裝設計、禮服設計、童裝設計和職業裝設計等多種品類。對此,就要求服裝設計人員必須要具備服裝知識和較高的美學修養。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并非易事,所以就需要該課程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將服裝設計教育作為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以此確??梢耘囵B出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萍嫉陌l展,讓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服裝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也使得人們開始注重服裝的設計,這對于服裝教育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此,只有不斷革新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才能夠為整個服裝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設計人才,打破服裝教育所面臨的重重困境[1]。

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崛起,各種新型經濟模式應運而生,這對于傳統服裝行業無疑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如果服裝設計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那么和市場及企業的需求就會相背。所以,學校方面應該如何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就成為了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1 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服裝專題設計》 是服裝設計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及實踐能力[2]。在整個教學活動開展期間,如果學生可以打破常規設計方式,敢于采用不同以往的設計方式,那么最終呈現出的設計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通過實踐可知,現如今該課程的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1.1 課程體系不能突出學生實踐能力

《服裝專題設計》課程包括3 類,即基礎、綜合及輔助專題設計課程。雖然該課程包括的課程內容比較多,但是并未增加能夠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科目,如在服裝專題設計課中,設計所占比例模糊不清,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進行服裝設計;另外,對于學生創新思維方法的培養上也不夠重視,也使得學生無法在畢業后快速地適應企業所要求的工作崗位。在《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中,因為教材當中的面料品種長時間沒有更換,再加上缺少圖片的襯托,所以難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

1.2 教學內容設計與企業需求相脫離

《服裝專題設計》課程因為學時有限,設計內容根本不能得到進一步的延伸。既往課程實踐上雖然要求學生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并對服裝主體設計作品進行深入研究,然后為設計靈感提供更多的方向,進而完成服裝主體設計訓練內容。但事實上,課程內容設置并沒有與企業項目密切聯系起來,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專題設計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并沒有真正發揮專題設計的作用,最終導致課程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永遠不能置于同一水平線上[3]。

1.3 教學缺乏與企業的互動

現如今,仍然存在采取傳統授課方法的情況,該種教學方式主要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而且指導和評價權都掌握在老師的手里。由于課程教學過于呆板,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低。教學不能打開教室的門,去外面尋找教學的方法,那么注定該教學收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所以不能敞開教室和學校的大門,教學根本無法注入更多新鮮的內容,所培養的人才注定不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由于一些教師一成不變的老觀點,所以教學缺乏與企業的互動已然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1.4 學生能力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

《服裝專題設計》 課程教學的根本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但根據調研結果來看,大部分企業反映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但是在服裝的設計上依舊存在很多硬傷。學生所涉及的作品富有想象力,但是與企業和社會大眾的需要仍然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其實認真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在學生日常作業中并沒有體現企業項目,整個設計空有形式,但缺少靈魂。

2 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2.1 注重實踐應用能力

《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必須要確定課程之間是否存在明顯的關聯性,并在課程教學中制定明確的目標,充分發揮課程教學所具有的作用,以此不斷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進而適應市場對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對此,如何不斷改善課程教學模式就成為了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重中之重,并且將實踐訓練作為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基礎、拓展以及應用能力。

2.2 注重企業需求

每個學生在經歷過大學的培養后,最終都需要走出學校,然后找到一份與自己專業相符合的工作。如何擺脫畢業即失業的魔咒,就成為了現如今各個專業課程教學的重點。服裝專題設計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該專業不但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還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以此確保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可以在職場中游刃有余,而不會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在進行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非常有必要從如下方面開展:第一,精簡創新思維開發內容。服裝這個行業明顯區別于其他行業,該行業要求從業者必須要具有洞察事物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思維開發能力。而且,思維開發訓練是服裝專題設計的前提,所以,就需要最大程度上開發服裝設計思維能力,通過保留服裝設計元素等方法,能夠讓學生的設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保留服裝原有的元素,然后從中找到靈感,并不斷精加工設計服裝上比較好的元素,將其所包含的細節、靈感等內容進行不斷優化,促使學生對于整個服裝設計有一個精準的把握。

第二,注重市場調研的重要性。為確保學生思維能力和市場開發實踐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須要意識到市場調研的重要性,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利用,獲取服裝專題設計的第一手資訊,讓學生站在市場發展的最前沿,然后了解服裝市場上每個季節服裝市場主要流行的元素和大方向,進一步研究服裝市場中不同的圖案、工藝等,讓學生明白如何將這些元素和內容踐行到具體的設計當中來,進而確保學生在服裝專題設計中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不至于服裝專題設計毫無吸引力。

第三,依托企業項目開展實踐訓練。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訓練模式顯然與當前社會的發展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敞開面向市場的大門,并將企業項目融入到《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當中來,這樣才可以實現課程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深度結合。實踐內容可以從企業模擬項目、真題實做項目兩個方面展開[4]。前者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服裝品牌,然后根據該服裝品牌的定位和風格等,進而開發全新的虛擬項目,而后者則可以通過主動聯系周邊企業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創意專題設計。通過開展實踐項目,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并愿意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來,最終保證學生在實戰項目中可以大放光彩。

第四,加快教學成果轉化和應用的速度。針對學生最終呈現出來的作業成果,在進行評價過程中盡量不要摻雜個人的情緒,以免影響學生最終的表現。對此,在該過程中,就可以邀請企業設計師等人員共同參與到學生專題設計作品當中來,分析整個市場及該行業具體需要的情況,以此來不斷改變產業環境,保證教師的教學成果符合企業的需求,實現對老師教學成果轉化的目的。

2.3 加強校企互動

素質教育背景下,雖然一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仍然是“滿堂灌”的現象,作為服裝設計專業而言,只有敢于打破常規教學方法,融入全新的教學思維,才能夠確保服裝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真正落實到位。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而是應該帶領著學生走出去,并與周邊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通過加強與周邊企業的互動,進而拓展學生的視野,為設計尋找更多的靈感。另外,主動邀請企業的設計師等工作人員走進來,然后對設計的內容等展開深入的講解。在進行互動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對服裝專題設計的相關要求,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當中,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來不斷改善自身的不足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確??梢苑掀髽I選拔人才的需要。通過加強校企互動的方式,可以避免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和一成不變,促使學生愿意參與到實踐當中來,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的目的。

2.4 構建校企協同評價機制

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離不開評價和考核這兩種方法,這不但可以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而且還可以起到相應的激勵作用。學生項目的開展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方法加以規范,那么項目的開展就毫無意義了,學生學習情況到底如何也就無從知曉了。因此,就需要不斷完善評價模式,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考核中,可以邀請企業設計師等參與到項目的考核和評價當中來,然后針對學生服裝品牌模擬、專題項目作品參賽等進行考核和評價,以此來確保學生的整個設計能夠符合企業的需要,避免學生設計與市場需要不相適應的情況[5]。在最后的成果展示環節,可以邀請企業設計師等一同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然后從中選擇出與企業需求最相匹配的作品,而且將其應用在企業產品的設計當中,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學校要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而企業方面則發揮相應的輔助作用,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氛圍。

3 結語

近年來,創新已然成為我國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之一,所以高校設計教育只有緊跟我國社會發展的腳步,不再一味固守傳統的教學觀念,為促進課程教學改革付諸不懈的努力,才能夠滿足當前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歡
服裝設計服裝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幾何思維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當代綠色生態服裝設計的反思探索
道具服裝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基于服裝設計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改革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