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俄語本科翻譯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策略探微

2021-12-30 21:51寧悅彤
科學咨詢 2021年40期
關鍵詞:俄語教學模式能力

寧悅彤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隨著“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推進,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等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對俄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要求也逐步提高,新時代背景下俄語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為了更好地培養俄語人才,2018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貫徹新《國標》,2020年4月,教育部又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俄語專業教學指南》 (以下簡稱《指南》)。這兩大國家級綱領性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高校本科俄語專業人才培養跨上一個新臺階。

新《國標》提出,外語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此,首次在國家文件中將思辨能力作為外語類學生必備的能力提出來,可見思辨能力培養在外語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意義。在《指南》中進一步明確提出“思辨能力”的要求:能對證據、概念、方法、標準、背景等要素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因此,思辨能力培養將是俄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思辨能力的概念內涵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逐漸關注學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到90年代,關于思辨能力的理論已日趨成熟。20世紀90年代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并進行了深入研究。

“思辨能力”是由英語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翻譯過來的,最初很多人將其譯為“批判性思維能力”,我國學者文秋芳對這一譯法提出了質疑,后與業界人士商討后一致決定將這一術語定為“思辨能力”。[1-4]

思辨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高層次思維能力。不同的學者對于思辨能力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在借鑒美國哲學聯合會對思辨能力定義的基礎上,我國學者文秋芳將思辨能力界定為“依據一定的標準,對看法或事物做出有目的、有理據的判斷的能力?!彼急婺芰煞譃榧寄芎腿烁裉刭|兩個維度。技能維度主要涉及思辨活動本身,體現為對證據、概念、方法、標準等要素進行闡述、分析等的技能;人格特質維度是對思辨活動的信念、價值、態度與意愿,是人們慣常的動機,體現為勤學好問、謹慎判斷、敏于探究等。

借鑒國內外思辨能力研究的成果,文秋芳提出了思辨能力的層級模型。該模型分為兩個層級:第一層級為元思辨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即:對自己的思辨計劃、檢查、調整和評估的技能;[5-7]第二層次為思辨能力,包括與認知相關的技能(分析、推理、評價)與標準(清晰性、相關性、邏輯性、深刻性、靈活性)以及人格特質(好奇、開放、自信、堅毅)。

二、俄語翻譯課中思辨能力培養策略

俄語翻譯課是高校俄語專業本科生高年級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培養俄語翻譯專業人才的初級課程、基礎課程。俄語翻譯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巧,具備基本的翻譯能力,一方面,為以后從事翻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為學生的繼續深造學習奠定基礎。俄語翻譯課程在高校俄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金·奈達的《語言、文化與翻譯》一書中,總結出譯者的首要條件是:必須熟悉源語;譯者必須精通譯語;必須充分了解所譯題材;譯者必須具備“移情”本領,即能體會原作者的意圖;必須具備語言表達的才華和豐富的文學想象力??梢?,沒有一定的思辨能力,翻譯活動就難以順利進行。反之,俄語翻譯課程教學也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在俄語翻譯課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著手。

(一)教師層面

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理念,接受新思想。教師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合格的思辨者。教師首先必須弄清楚“什么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等問題,才能進一步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將思辨能力訓練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中”的問題。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時時為自己充電。只有教師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學生。

其次,教師要與時俱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教學模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學技術不斷進步,網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發新的教學模式。近年來,SPOC、MOOC、翻轉課堂以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時間、地點、師資、學校的限制,讓學生能夠共享優秀師資和教學資源,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俄語翻譯課中,受課程總課時量限制,經常出現課堂翻譯實踐不充分,無法讓每一位同學在課堂上參與翻譯實踐活動,或者某些話題的討論無法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完成,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就可以將翻譯實踐練習或話題討論轉移到線上教學平臺。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隱性學習時間,又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開放性,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改良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在俄語翻譯課中,除了常用的任務式、合作式、啟發式等教學法外,還可以采用比較研究法。教師在講解翻譯案例時,可以給出幾種不同的譯文,讓學生分組討論,對譯文進行分析、比較,并作出客觀的評價,既要評價譯文的優點,也要指出其中的缺點,并對錯誤之處進行修正。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吸收其好的方面,摒棄不好的方面,并進行自我反思,在以后的翻譯中避免出現他人犯過的錯誤。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又可以讓學生學會理性評價、主動思考問題、解釋問題、勇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層面

第一,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活動。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以及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活動是學生獲取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翻譯是一種創造性言語活動,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其背后隱含著兩個國家的文化與語言意識,翻譯必定要涉及兩種語言、兩國文化之間的差異。因而,僅僅依靠教師課堂講授的知識無法很好地完成翻譯。一方面,學生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主動尋求學習資源,廣泛涉獵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另一方面,學生要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會議、辯論賽等討論式、探究式學習活動,培養自己分析問題、闡釋問題的能力。

第二,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形成思辨能力的必要手段。就俄語翻譯課而言,除了俄漢語言對比、翻譯基礎理論的講解,教師還會講授常用的翻譯技巧。音譯法、意譯法、直譯法、正譯法、反譯法、增譯法、省譯法、歸化法、異化法等翻譯技巧都是俄語翻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在學習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時,要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當今世界,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競爭的焦點。思辨能力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內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就在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因此,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俄語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俄語翻譯課作為高校俄語專業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全方位、多角度、深挖掘俄語翻譯課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學生進入社會或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俄語教學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淺議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俄語教學質量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時代背景下關于針對本科生的俄語學習APP的思考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改進俄語教學方法 提高俄語教學質量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