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鎖生命之源 開啟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的起源、內涵與反思

2021-12-31 12:33
科學咨詢 2021年5期
關鍵詞:種蛋小雞雞蛋

王 英

(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中心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123)

生命教育實質上是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它基于對生命規律的認識,從生命的視角來審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確認人的生命整體性和人發展的主體性;按照人的生命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及社會對人的需要來實施教育,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的質量和終身幸福奠定基礎[2]。

一、生命的起源

用手指掰開蛋殼,讓蛋白蛋黃流入保鮮膜內。由于雞蛋已經過兩天孵化,內容物呈現膨脹狀態,因此掰開蛋殼后蛋白蛋黃很容易破碎。這期節目就是教如何殼孵蛋,也是在宣布我國的首例無殼雞——小茶缸的孵化過程。當時看到一個生命能在一個透明杯子里出現,我覺得很神奇、很激動,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之處。就是因為有了這個孵小雞的靈感,于是跟搭班老師一起商量構思了下面的一些活動結構。

二、生命教育的內涵

(一)認識雞蛋

開始先和幼兒、家長一起研究種蛋,經過百度和家長的一些經驗,我們了解到雞蛋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孵出小雞,一種是不可以孵出小雞。中間的黑點確切地說是紅色,那是受精卵的心臟卵黃和血管的初步形成??煲鰵さ碾u蛋,長時間觀察可以看到胎動……在認識雞蛋的活動中,預設中是放在前面,后期是在孵化過程中去認識雞蛋??此破匠5碾u蛋,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設情況,過程中孩子們的觀察和疑問完全帶著我們進入了越來越深的探究中。

(二)孵化準備

家長會上和家長們一起討論了,家長們開始在群里積極的討論。首先:從安全角度上是否會有禽流感。其次,孵化箱的準備和種蛋的選擇。最后,溫控和孵化技術的經驗積累。

經驗準備:李霆語的爸爸在家里孵化過一批,積累了相關經驗。家委會成員購買孵化器,楊貝園等幫我們找來種蛋并開始了環境及調查表等資料收集的準備工作……在這個聽聽前期孵化實驗中,因為家園的配合,我們也密切觀察著孵化結果;總結種蛋的選擇,發現種蛋并不是只要受精就可以孵化成功,受溫度、動蕩等影響,且不可以用冰凍和超過一周的種蛋進行孵化。

活動中的反思:

老師:家園配合的重要性,失敗的例子為班級實驗增加經驗。

幼兒:增加了對孵化實驗的興趣,知道有一定的挑戰性。

家長:參與度極高,感興趣的很多,有部分家長尋求外界幫助,幫我們尋找很靠譜的種蛋,如元寶雞,并及時幫我們連線技術問題,家園配合得很好。

(三)孵化過程

根據家長實驗的結果,發放調查表,查找相關資料,積累相關環境創設的經驗,家長們也根據聽聽爸爸提供的建議,開始選擇種蛋,并引導小朋友做觀察記錄。

定點加水,控制溫度;孵化注意事項;教師的榜樣性觀察記錄;孵化流程環境支撐等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幼兒多一份責任心。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發展起來的。

(四)中后期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中后期環境也跟上了,用比較實用的網絡圖更加直觀地讓幼兒了解孵雞的過程。

(五)滿6天挑蛋活動和觀察工具的制作

孵化活動到了第6天的時候,依據經驗我們需要挑出沒有孵化成功的蛋,也就是死蛋,順利發育的雞蛋將繼續進行孵化活動。同時觀察工具的升級,觀察小雞是否成活,是需要一定的環境,光線很暗的時候,用手電筒照著種蛋才可以去觀察和篩選成活的雞蛋,后來跟孩子一起制作了一個暗箱,孩子的探索精神又翻倍了。

活動中的反思:

老師:學會跟著孩子的腳步去觀察、謹慎對待科學探究活動,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去幫助,不再主載任務。

孩子:非常喜歡科學探索活動,懂得了觀察記錄的意義,記錄的方法,團結、責任的意識開始加強,思考解決問題。

(六)接生、喂養

1.小雞破殼、接生

在恒溫箱里待滿了21天的雞寶寶,終于陸陸續續地要呱呱墜地啦,也是比較激動人心的時刻,孩子們都在期待雞寶寶是怎么出來的,出來了會不會餓到,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孩子們都跟我們一起在激烈地討論著,同時也得到了家長朋友們的技術指導。

2.老六怎么了

在等待小雞破殼期間,有一只小雞是第六個出生的,但天生殘疾,一出生就一只腳站立不起來,我們只能放在手里進行喂養,每天每一頓都精心呵護那只老六。

活動中反思:

孵化過程中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感動,也是第一次相互護著小雞,都不去把玩,不爭搶,生怕小雞受到傷害,老六的殘疾也讓孩子們不知所措。

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感受生命的奇跡,活動中孩子們的討論、觀察很有秩序,活動的興趣是關鍵。

孩子:非常喜歡小雞,出殼的時間很長卻很專注,老六的殘疾讓孩子們很無奈,孩子們學會了處理突發狀況。

(七)陪伴、責任

1.一天天長大

孩子們的觀察力十非常敏銳,我們在每只小雞出生的時候都會跟孩子們說是哪只小雞出生了,他們看到了小雞們的特征,會牢牢記住,記住它們的名字。

2.我們帶小朋友回家做客

為了培養幼兒更多的興趣,也為了培養他們的責任心,等小雞出生后,我們跟孩子一起商量可以帶回家領養一天的這個活動,當時報名的孩子太多,于是我們就有今天這樣的值日生排班表輪流制帶回家照顧雞寶寶,每天小朋友都帶著期盼的眼神等待著帶雞寶寶回家。

3.和小雞每天的快樂生活

小雞成功孵出來以后,我們課間、餐后的活動更是豐富多彩,都能很快吃飯午飯,要去遛雞,和小雞一起享受午后陽光。

活動反思:每天給小雞換報紙、喂小雞、陪小雞玩,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活動課題,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一份責任心。

4.生成案例——關愛生命,尊重生命

老六卡梅拉在最后破殼的時候一直無力,孩子們很著急,最后朱芮可將殼弄開一點老六才出生,但天生的殘疾,不吃不喝,也注定了它死亡的命運。

活動中的反思:

老師:通過課題的這個環節,很有必要給家里幼童養一只小動物。這不光是在陪伴小朋友成長,更重要的是,能自然教會兒童兩件事:可以讓孩子自己觀察承擔“生命”和“責任”。光教孩子“欣欣向榮”“開開心心”,并不是真實人生的全部,讓孩子看到“結束”“離別”,思考“死亡”這個詞對于人的意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孩子:一直覺得小雞是睡著了,但是我也正面回答孩子,它不會再醒來,我們可以懷念它,孩子們經常還是會聊天聊到這只小雞,孩子們第一次學會接受“死亡”和“懷念”。小孩子的心中充滿了對世界最初的敏感,能讓“生命”“責任”“死亡”“懷念”這樣的詞匯在孩子心中發芽,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是非常好的。說白了,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章就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必須包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要求在以正確的方式對待生命問題的前提下,還要更進一步對個體的價值以及生與死等問題進行分析,以科學、冷靜的態度對待死亡,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死亡教育要求正確認識死亡,樹立理智正視“生”與“死”的意識,從生死教育中體會人生的價值。

(八)課題的生成

為小雞慶生:雞寶寶快滿一個月的時候,我們先前討論過要不要給雞寶寶過個滿月酒,于是兩個老師和保育員阿姨一起商量好,給雞寶寶過個生日,在家長的支持下,我們還戴上了小雞的頭像,滿滿的儀式感,小朋友還一起用黏土制作了蛋糕,給雞寶寶慶生。

活動后反思:將孩子們的收獲總結為四個詞語“生命”“責任”“死亡”“懷念”,注重幼兒對生命教育的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生命、體驗生命。體驗式生命教育確實能夠對幼兒成長起到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因為幼兒對教師的說教不能完全理解,而讓幼兒實踐正好能夠彌補這一缺憾。生命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愛心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通過對生命的體驗,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情緒情感,從培養他們對自己和周圍細小事物的愛心開始,進而上升到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愛。通過自己與他人生命的對比,發現自己生命的更大價值,對自己的生命狀況產生滿足感和快樂的情感體驗,這些都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種蛋小雞雞蛋
6月白羽肉雞種蛋價格跌幅已超40%
日糧添加蝦青素對種蛋孵化效果的影響
閃電小雞
小雞想飛
神奇的雞蛋畫
火星丁丁當·優質種蛋
從雞蛋開始
認識雞和雞蛋
小雞不見啦
挑選入孵種蛋六妙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