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初探

2021-12-31 12:33謝艷芬
科學咨詢 2021年5期
關鍵詞:組員評價課堂

謝艷芬

(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向陽小學 廣東廣州 510900)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眾多國家都使用的一種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它不僅能改善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還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小組合作通常是指學生在團隊學習中為實現相同目標,成員各司其職、協同合作一起完成任務。小組合作既能實現資源和信息的融合,幫助學生個體完善和豐富自我認知,又能使其懂得相處、懂得參與、懂得傾聽、懂得欣賞別人,這些素質都是新時代公民所必須擁有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課堂上隨處可見看似激烈討論的小組合作,可見大家都有意識開展活動,可是進入課堂認真聽課,就會發現許多小組合作都是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常見老師宣布合作學習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遍布教室,組員都在各說各的意見,預定時間一到,教師喊結束,學生馬上坐好,發言時基本都是“我認為應該如何”“我是這樣子看”孩子的焦點依然以自我為中心,而沒有匯報“我們小組合作的成果怎么樣”,小組匯報時,組員左顧右盼,沒有推薦合適人選,顯而易見,他們沒有進行合理的分工。我曾聽過二年級這樣一節課,教師安排小組合作測量教室里感興趣物體的長度,匯報時,一位同學說,“我測的是書桌,它的長是8厘米?!薄笆?厘米?”老師問道,組內另一位成員提醒,書桌的長是80厘米,匯報的同學終于說出了正確的長度。為什么第一次回答是8厘米呢?低年級學生不能根據常識辨別自己說出來的數據是對或錯。為什么會有前后不一的答案呢,只因合作中沒有安排記錄員。這些流于形式的合作肯定是低效的,完全忽略了小組合作的過程和功能[1]。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搭配,強化合作

合理分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在分組前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愛好特點、家庭情況等進行合理搭配,通常一組4至6人。搭配后學習小組整體實力要平均,各具特點,能取長補短,可以實現多元化的信息融合。學習小組要體現競爭公平和組別同質的原則,努力實現“組內合作,組別競爭”的目標,從而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知識才能。

(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傳統的合作學習分工混亂、合作學習缺乏有效性,在新課改下,小組合作明確了成員職責,要求成員間必須承擔相應的任務,清晰自己角色是什么、要干什么。教師要根據成員的特點進行角色的設計與分配,成員角色可定期輪換,使不同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例如,教學二年級“搭配”一課時,小組合作要明確以下要求:A組員用卡片1、2、3選擇其中兩張組成一個兩位數;B組員負責在表格中記錄下來;C組員負責把組合兩位數的規律找出來;D組員負責匯報探究的成果。由于明確了分工,小組合作有序而高效,探索的成果也達到了預期目標。因此,小組合作必須明確角色分工,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功能,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文化建設,促進合作

創建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學習小組,教師必須重視文化氛圍的建設,如每個小組都制定“組名”“組訓”“組規”等?!敖M名”要體現個性;“組訓”是團隊的精神旗幟;“組規”是成員的行為規范。此外,小組文化要制作“組牌”?!敖M牌”主要由組名、組訓、組規及成員名單等內容組成。打造有凝聚力的學習小組離不開教師的培訓,教師可利用小組會議或班會課,向學生傳達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組員間團結友愛、取長補短、積極向上對未來學業發展有重要影響。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科特點,制定相關學習要求和合作流程,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學習中的職責及義務。

四、明確師生角色定位,巧妙點撥共同提高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主要是靠獨立探究和協同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引導者、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濃的興趣,保障全員積極參與。此外,教師要加強任務指導、個別輔導、適時引導,有機融合個體教學和群體教學,及時根據合作學習的情況給予巧妙點撥,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保證充足研討時間

問題是知識的心臟,是激發合作學習的催化劑,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合作時圍繞目標有的放矢,主動探索,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問題的設置要遵循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需求,開展小組活動時,教師提出問題之前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有趣味性,學生能夠達到,但又具備一定的難度,需要協助才能完成任務。例如在三年級“估一估”實踐活動課中,我在講授了估算的方法后,安排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對高高的一摞數學作業本進行估算,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估算結果最接近正確答案的小組獲勝。各個小組都興致勃勃,積極參與,課堂氣氛也達到高潮,出現了多種估算方法,匯報時孩子們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二)建立合理評價機制,驅動合作學習動力

傳統的課堂評價以教師單一評價為主,表揚也基本集中在幾個學生身上,其他人都無所事事,小組合作也失去了真正的意義。要想改變流于形式的小組合作,很有必要建立新的評價方式。某著名學者說過:人只要嘗試一次成功,就會激發無窮的力量和追求意識。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適當而巧妙地評價,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進而驅動合作學習的動力。

(三)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合

有效的評價模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參與互動、學生自評與他人評價等方式。有效評價能夠促進小組合作有序、高效地進行。同學間開展自評與互評,“我和我比”“我與同學比”,這樣的評價能幫助學生充分自我認識,理性看待差異;評價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對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我們還要重視對組內成員的評價與對團隊的評價要相結合,并且偏重于對小組評價,這樣的評價能增強團隊意識,個人目標必須寄托于團隊目標的實現,從而減少個人主義,歧視組別等現象的發生,讓組員都意識到合作學習所要達成目標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2]。

(四)課堂評價和定期評價相結合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交流過程中出現的閃亮點給予及時贊賞。如“你真會開動腦筋”“你們小組辦法真多”,也可運用“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棒”來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還可以在黑板制定評價統計表,對積極參與討論,獨立思考問題,學習有進步等方面的學生采取計分評價。此外,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定期對個人及小組進行階段性評價,如周評或月評。這種階段性評價具有持續性,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小組合作是當前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組織形式,越來越受到關注,要發揮它的最大功效,有賴于一線教師在平時工作中不斷地嘗試、反思和改善。我們要正確認識合作學習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影響,精心策劃每一次小組活動,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組員評價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當組長真不容易
回憶流金歲月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小組落幕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還是不錯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