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企煤矸石副產品再利用方法研究

2022-01-01 12:36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陳朝中
區域治理 2021年6期
關鍵詞:土壤改良劑白炭黑微晶

沈陽環境科學研究院 陳朝中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對于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領域越來越重視,隨著2018年5月國家工信部發布《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和《國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該辦法旨在建立科學規范的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機制,引導企業積極主動地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該政策制度的實施推進了國內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作的實施,為相關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國是全球煤炭開采量最大的國家,2017年原煤產量35.24億噸[1],一般地,每生產1噸原煤,會產生0.15-0.2t煤矸石[2],據此可知2017年煤矸石產生量為5.52-7.37億噸。目前,我國有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已經形成2600余座煤矸石山,累積堆存量達50多億噸,占地20余萬畝[3]。

目前,我國煤矸石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充填采空區、井下充填開采、沉陷區治理和土地復墾、生產利廢建材、填坑造地筑路等。這些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但由于這些利用方法大都存在成本高、技術應用范圍受限等問題,多依賴于國家政策的補貼支持,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這樣的利用方式容易受到沖擊,風險較大,致使產業發展穩定性不足。

現階段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研究主要包括制備建筑材料、絮凝劑、土壤改良劑和高性能材料微晶玻璃等方面,其中煤矸石制備高性能材料技術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文章梳理了以上各類技術的優缺點和適用性,以期為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概述

(一)煤矸石制備建筑材料

1.煤矸石制磚

煤矸石是制磚較好的原料之一,將其經過破碎分選,去除有害顆粒后,根據發熱量進行原料配比,得到的原料發熱量應達到1680-2100kJ/kg,塑性指數應達到10~13[4]。該技術流程如下,煤矸石經破碎分選和配料達到以上要求,篩分、陳化堆放,由箱式供料機送入高細碎對輥機進一步破碎,經雙軸攪拌機進入雙級真空磚機進行造型,經過切條機、自動碼坯機,進入隧道窯進行干燥和燒成,燒成工藝需要嚴格按照燒成曲線來控溫,以保證焙燒的成品率。

煤矸石制磚技術的優點是消耗廢渣量大,缺點是成品主要為燒結磚,工藝污染性大,資源消耗多,工人作業空間危害較大。

2.煤矸石制水泥

煤矸石可以代替一些粉煤灰作為水泥原料使用,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煤矸石一般具有較好的活性,當其中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的含量之和達到70%,即可用來制備水泥熟料[5]。

煤矸石制備水泥的過程如下:將煤矸石進行預均化,然后加入生料進行配料,調節三氧化二鋁的適當比例,采用低發熱量的煤矸石,并嚴格控制摻加量,其摻加量比例主要考慮窯的結皮量和阻力因素,一般要將煤矸石的含硫量控制在0.8%以內[5]。

3.煤矸石制陶粒

煤矸石可以作為制備陶粒的原料使用,陶粒是一種球形體,具有蜂窩結構,性能優越,表面積小,孔隙率高,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耐火材料等領域。

煤矸石制備陶粒的步驟包括配料、成核、成球、橫輥篩分、燒結成型等。將煤矸石與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比后,用螺旋輸送機運送至均化倉,然后分別進入成核機、成球機進行成核、成球,最后經皮帶系統和篩分處理后進入燒成窯,得到的陶??勺鳛檩p骨料使用[6]。

(二)煤矸石制備絮凝劑

煤矸石中含有較高含量的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是最適合制備絮凝劑的原料之一,也是當前人們研究的熱點,主要技術研究情況如下。

1.利用煤矸石生產高效混凝劑技術

將煤矸石與原料配比后,進入焙燒爐進行活化,控制溫度在550℃-850℃,然后再進行酸性浸出,控制溫度為100℃-140℃,然后對酸浸液加鐵鹽,調整溫度為100℃-120℃,生產出鋁鐵多核混合配體的高效混凝劑,該產品優于聚羥基氯化鋁,其中三氧化二鋁與三氧化二鐵含量之和為30.2%[7]。

2.利用煤矸石生產氯化鋁和白炭黑技術

將煤矸石與原料配比后,利用碳酸鉀在700℃-1000℃下與煤矸石或粉煤灰的混合物進行煅燒,使其形成易溶于酸的鉀霞石,經硫酸浸取后形成含硫酸鋁和硫酸鉀的酸浸液(氧化鋁溶出率90%以上),進一步形成硫酸鋁鉀而結晶,可制備結晶氯化鋁并副產硫酸鉀肥,酸浸過程中形成的尾渣為含高活性非晶相氧化硅,易溶于堿制備水玻璃,并進一步加工成白炭黑,氧化硅含量為91%以上[8]。

3.利用煤矸石生產聚合雙酸鋁技術

將煤矸石與原料配比后,將煤矸石粉碎、煅燒、酸浸、第一次過濾、聚合、第二次過濾,得到液體聚合雙酸鋁,酸浸后的廢渣經二次酸浸生產白炭黑,氧化硅含量超過85%[9]。

4.利用煤矸石生產聚合氯化鋁、聚合雙酸鋁及白炭黑技術

采用煤矸石選擇性破碎、混合酸浸、濾渣堿浸酸浸等組合技術,將煤矸石選擇性破碎,提高分選原料的氧化鋁和二氧化硅含量,采用鹽酸、硫酸混合酸對原料進行酸性浸出,提高了鋁提取率并降低于酸耗,得到聚合雙酸鋁,純度為98.2%;對濾渣進行堿浸、酸浸制取白炭黑,純度為90.1%;對原料進行酸性浸出,對浸出液加入碳酸鈉調整溶液鹽基度80%,得到液體產品聚合氯化鋁,純度為99.1%[10]。

(三)煤矸石綜合利用其他技術

1.煤矸石制備土壤改良劑

將煤矸石和草木灰改性制備土壤改良劑也是煤矸石綜合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將煤矸石活化后,加入草木灰進行焙燒,利用草木灰催化活化煤矸石中的二氧化硅,使其中的硅元素更容易被植物吸收,為植物提供礦物質,同時草木灰含有的鉀元素也是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將其與有機肥或風化煤混合搭配,制備土壤改良劑,可有效改善土壤孔隙結構,提高土壤肥力[11]。

2.煤矸石制備微晶玻璃

將煤矸石和鐵尾礦作為主要原料制備微晶玻璃是近年來煤矸石綜合利用熱點技術之一,王長龍等人研究了以上兩種原料制備Ca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當原料中煤矸石含量為66%,原料中鐵尾礦含量為13%,Ca含量為11%,MgO含量為10%時,加入助溶劑CaF2(含量2%)和澄清劑(含量3%),在馬弗爐內1500℃下煅燒并保溫5h,得到熔融漿體,將其倒入晶化爐內,在650℃下保溫5h,降溫后,在馬弗爐中,697℃內保溫2h,在分別幾個不同的溫度點下保溫2h,冷卻后獲得微晶玻璃,該微晶玻璃最佳條件下,抗彎強度為 216.49 MPa,耐酸性腐蝕為99.21%[12]。

三、結論

文章對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進行了梳理,分析了煤矸石制備建筑材料、絮凝劑、土壤改良劑和高性能材料微晶玻璃等技術的原理和優缺點。其中煤矸石制備絮凝劑、微晶玻璃等技術具有較好的技術效果,也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但仍然處于初期研究階段,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針對煤矸石的特性和配比方面要多下功夫。

猜你喜歡
土壤改良劑白炭黑微晶
一種白炭黑負載型增塑劑、制備方法及橡膠組合物
甲基丙烯酸羥乙酯接枝天然橡膠對白炭黑/天然橡膠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
近年我國白炭黑進出口情況分析
白炭黑/聚氨酯彈性體涂層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鐵紅微晶釉的制備及影響工藝研究
玻璃冷卻速率和鋰鋁硅微晶玻璃晶化行為、結構相關性
鋰鋁硅微晶玻璃不混溶及其析晶探討
NASICON型微晶玻璃電解質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木薯渣基炭制備及對熱帶磚紅壤的改良效果
一種微生物土壤改良劑及其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