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經濟發展戰略70年考察

2022-01-01 14:25薛生海婁仲俊
關鍵詞:青海省青海戰略

薛生海 婁仲俊

(青海師范大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青海 西寧 810016)

青海解放70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各族人民,立足青海特殊省情,根據不斷變化著的世情、國情,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改進和完善治青理政的經濟發展戰略,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許多歷史性變革,取得許多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全面梳理其發展歷程,總結其經驗與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一、70年青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探索

(一)走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之路

青海解放之初,可謂極度貧窮落后,農業依然是“二牛抬扛”,所謂的“八大工廠”基本是手工時代,人民缺衣少食,物資匱乏。面對貧窮落后的新生青海,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從1951年1月至1953年3月,青海農村進行全面土地改革運動。通過土改,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摧毀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變了落后的生產關系,極大地調動了農牧民生產的積極性。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發展,青海開始改變以往貧窮落后的局面,開啟了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十年代初,在一些已經完成土改的農村,在政府主導和農民自愿互利的原則下,開始走合作化道路。1954年7月,青海省委第一次黨代會確定,在農業區要積極穩步地開展合作化運動。從而青海全面展開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1955年底,農村入社農戶已達85.2%,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青海對牧業和工商業的改造雖然推進的慢一些,但至遲到1960年,青海牧業和工商業改造全面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在青海的勝利完成,標志著青海也與全國一道邁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時期。

(二)堅決執行“三線”建設的國家發展戰略

進入20世紀六十年代,從國際上看,伴隨著中蘇關系的不斷惡化,邊界沖突事件不斷增多,民族問題頻繁出現,中國北方的國家安全面臨著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主動挑起越南戰爭,把侵略戰火燒到中國南部邊疆,中國南方的國家安全面臨來自美國的最直接威脅;印度推行反華仇華政策,在美蘇兩國的慫恿下,印度軍隊多次擅自越過邊界侵占我國固有的領土,中國西南邊疆的安全面臨印度侵略的嚴峻挑戰;窩居臺灣的蔣介石有美國撐腰而蠢蠢欲動,加劇了臺灣海峽地區緊張局勢,東南面潛伏著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危機。面對敵對勢力被包圍且面臨戰爭危險的嚴峻形勢,黨和國家從全局和長遠出發,不得不開始考慮備戰問題。從國內來看,工業過分集中于幾個大城市,特別是軍工設施、交通要地和大城市密切相關,一旦遭襲,不僅城市人口很難疏散,工業極易會遭到極大破壞。面對日趨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國不得不考慮工業中心的西移,以防患于未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1964年5月毛澤東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實現農業計劃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會議上首次提出“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1965年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會議,同意“三五”計劃的基本方針為:“以國防建設第一,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盵1]從此拉開了“三線”建設的序幕。青海被列為“大三線”建設的國家戰略。

1965年3月,青海省執行中央“三線”建設的方針,并制定《青海省1966年國民經濟計劃綱要》,其中心任務是:積極備戰,加強對“三線”建設的支援,大力發展農牧業生產,各行各業加強對農牧業的支援,集中人力物力打好農牧業生產建設殲滅戰,為實現第三個五年計劃創造良好開端。[2]

青海省“三線”建設從1965年正式開始到1973年基本結束,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從內地、沿海向青海遷建了一大批軍工企業,還建成了一批機械、化工、服裝、食品等工業企業,同時從內地隨遷了一大批機工、知識分子等技術人才?!叭€”建設不僅改變了青海工業化的落后面貌,為青海夯實了工業基礎,健全了工業體系,也為青海儲備了技術人才,為以后青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開發資源、振興青?!钡陌l展戰略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青海省委省政府積極相應黨和國家號召。1979年新年伊始,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全面貫徹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了把全省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發展思路。從此,青海經濟建設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青海的改革也是從農村開始的,伴隨著全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不斷成熟和推廣,至遲到1984年青海全面完成了農村牧區耕地和草場包產到戶的改革舉措。伴隨著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在青海的全面實施,短短幾年,青海農牧民總體上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為青海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青海人民也開始考慮不能機械地等待國家經濟援助,而應該想辦法走自謀發展之路。1986年3月青海省委六屆五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改革開放,治窮致富,開發資源,迎接轉移”[3]的經濟發展戰略構想。1988年在青海省第七次黨的代表大會上,將原來的戰略構想調整為“改革開放,治窮致富,開發資源,振興青?!盵4]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分析青海省情實際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的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戰略。這一戰略主要以資源開發為導向,其核心就是依靠青海豐富資源,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加快青海經濟發展步伐,改變青海貧窮落后的面貌。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國家大力支持,依托資源優勢新建了如龍羊峽李家峽水電站、青海鉀肥廠、青海鋁廠、民和鎂廠、錫鐵山鉛鋅礦、冷湖石油等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工業結構更趨重型化;同時重工業的發展帶動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等迅速發展,青海經濟開始邁入工業化快速發展的軌道。

(四)“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經過20年的發展,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已經發展起來了。為了順利實施鄧小平關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差距,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于1999年中央正式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構想,并于2000年部署實施,同時提出了退耕還林還草的方案。這說明黨和國家在注重西部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注重環境保護問題,西部發展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根據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退耕還林(草)工程推進,青海省于2000年也正式啟動了退耕還林(草)工程,將青海省41個縣(市、區),總面積52.3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64.4%的地區納入了本次退耕還林(草)工程計劃,預計經過11年建設將完成1875.46萬畝總規模的退耕還林(草)工程。

盡管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有序推進,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也順利建設,但通過生態保護和建設來增長青海農牧區經濟效益卻不十分明顯,最主要的是青海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未能有效遏制生態環境迅速惡化的趨勢。[5]從2002至2007年的五年中,青海省發展整體上從自然環境索取所需遠遠大于當地生態的承載力,生態供需失衡問題依然十分突出。[6]因此,如果不能從整體上作出一個頂層規劃和設計,就無法從根本上化解這些日益突出的生態矛盾、生態問題。實際上,生態保護與建設已經成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方向。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這一目標,立足青海省情實際,著眼于青海生態環境特殊的區位優勢,在2008年1月召開的青海省委第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了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立省”戰略。[7]這一戰略突出了生態環境保護在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旨在構建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的生態建設模式。[8]它把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重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更大地體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新理念。[9]

(五)“三區”建設的發展戰略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同時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發展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為了確保到2020年青海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重新審視青海省情和“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

2012年青海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正式提出了“全力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先行區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三區”建設的發展戰略。201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力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努力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力促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努力把全省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力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努力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盵10]“三區”建設的目標更加明確,定位更加清晰。

“三區”建設的奮斗目標是從資源、生態、穩定三個維度出發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提出的,它是“生態立省”戰略認識的深化,是青海經濟發展的重新定位和更高站位。

(六)“四個轉變”到“一優兩高”的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青海視察時,提出了“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要求,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上,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了我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分析了面臨挑戰和機遇后,首次提出了“四個轉變”的發展新思路。2017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三次黨代表大會上,詳細闡述“四個轉變”的新思路,賦予了更加詳實的內容,厘清了“四個轉變”之間內在的邏輯辯證關系?!八膫€轉變”的新思路是既站在青??辞嗪?,又跳出青??辞嗪?,還面向未來看青海的全新思想,它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為青海經濟社會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成為青海從國家戰略出發,自覺站在長遠發展的視角審視今天、開拓未來的新思路。

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2018年的“兩會”上,青海省委根據變化著的國情和省情,提出了“五四戰略”,即“四個扎扎實實”“四個轉變”“四化同步”“四個更加”“四種本領”。并強調指出,“五四戰略”以“四個扎扎實實”“四個轉變”“四化同步”“四個更加”“四種本領”為主抓手?!八膫€扎扎實實”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四個轉變”是推動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徑,“四化同步”是實現“四個扎扎實實”和“四個轉變”的有力支撐,“四個更加”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愿景在青海的具體體現,“四種本領”是完成各項目標和任務的基本保證。[11]

黨的十九大之后,青海省委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形勢,2018年7月在青海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及時提出了“一優兩高”的重大發展戰略。這一戰略是青海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同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在作出了青海具有六大優勢潛力和六大短板的新判斷基礎上,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提出了生態保護優先,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奮斗目標。

“一優兩高”戰略是在國家發展的大邏輯大背景下,青海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是青海積極踐行國家戰略與發展政策,又因地制宜推動青海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青海發揮自身優勢,將發展的差距勢能轉換成發展動力的制度安排,更是新時代新青海發展的總體目標定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要求和根本遵循。

總之,考察70年青海經濟發展戰略,在實踐中認識,在認識中升華,從完全執行國家發展戰略,到依托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基礎上,逐漸呈現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展戰略,再到新時代重視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經濟發展戰略,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正是因為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使青海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再到整體實現小康社會的偉大飛躍。新時代青海已經站在了新起點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70年青海經濟發展戰略的經驗啟示

提出和實施適合青海省情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是青海社會不斷興旺發達的重要原因。70年來,正是由于依托國家戰略,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提出了富有青海特色、符合青海發展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才使青海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偉大飛躍,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探索實踐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值得深入總結,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示。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跟黨走,是青海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的根本保證

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根本保障。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盵12]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再次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笔舜笠詠砹暯娇倳浉幼⒅攸h的政治建設,他強調指出:“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盵13]這些都表明注重政治建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欣欣向榮。

青海解放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青海始終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在重要的歷史發展節點,廓清思想迷霧,澄清模糊認識,排除各種干擾,把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青海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堅決反對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行徑,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行,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動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70年來,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始終把實施民生工程作為最重要使命,站穩了人民立場,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正是如此,70年來,青海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

(二)青海經濟發展戰略必須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整體要求

緊跟黨和國家發展步伐,始終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制定青海的發展方針是70年來青海取得的寶貴經驗。青海解放之初,面對貧窮落后局面,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根據黨和國家發展政策,大規模實行土改運動,鼓勵走合作化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在青海逐步確立起來,使青海與全國同步進入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時期。

六十年代,根據國家“三線建設”的發展規劃,青海抓住時機從全國各地在青海遷建了一大批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大大改善了青海工業面貌,夯實了青海向現代化工業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后,青海審時度勢,依據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總要求,根據世情、國情、省情的發展變化,先后提出了“開發資源、振興青?!睉鹇?、生態立省的戰略、“三區”建設的戰略、“四個轉變”戰略、“五四戰略”和“一優兩高”戰略。這些戰略都是在國家發展的總體框架下,推進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正是由于根據不同時期國情、省情變化提出了適合青海發展戰略,才是改革開放40年青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巨大成就。

(三)深化省情認識,立足青海省情實際,實事求是,走青海特色優勢產業之路

毛澤東主席曾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闭J清青海的省情是解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基本依據。青海解放70年,省委省政府始終立足青海省情實際,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青海省情認識,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對青海省情認識的不斷深化,才制定出了青海不同發展階段比較科學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導青海從貧窮落后走向了全面小康社會的勝利飛躍。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基于青?!懊娣e大省、人口小省、資源富省、經濟窮省”的省情認識,提出了“開發資源,振興青?!钡膽鹇訹14];西部大開發中,伴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我們對青海省情有了“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環境獨特、民族文化多元”的認識,提出了從“生態立省”到“三區”建設的發展戰略,特別是“三區”建設戰略的提出,實際上對青海省情有了一個清晰認識和明確定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局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短短五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社會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面對青海省情的新變化、新時代、新矛盾的新判斷,省委省政府做出從提出“四個轉變”到“五四戰略”,再到“一優兩高”等經濟發展戰略的不斷調整,這些調整切合新時代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時代要求。

(四)必須抓住經濟發展這一核心任務,不斷提高青海各族人民的自我發展能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抓住“發展”這一“牛鼻子”,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我國成功地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青海解放70年來,我們始終貫穿“發展”這一基本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然而,當前制約青海發展有六大短板,即“地處高原是青海的區位短板、發展不足是青海的實現之困、區域差異是青海的協調難題、轉型緩慢是青海的發展瓶頸、人才短缺是青海的最大制約、社會治理是青海的壓力所在”[15]。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提高青海各族人民的綜合文化素質,練就現代化本領,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努力提高青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五)必須走創新之路,破除體制機制舊藩籬,增加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青海解放70年來,我們一直秉持創新發展理念,緊跟黨和國家發展的大勢,推動了青海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然而,青海是集民族文化多元性、資源富集性、經濟貧困性、西部邊緣性、生態環境重要性為一體的省份。進入新時代,青海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凸顯,生態環境保護與加快經濟發展的矛盾愈發突出,青海自我發展的能力依然不足,要有效化解新時代的新問題新矛盾,必須以“五大發展新理念”為引領,擯棄過去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的老路,發揮創新驅動優勢,走大力發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的新路子。努力提升青海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內在的經濟生產效率和資源組合效益,為長期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绷暯娇倳浿赋觯骸皠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盵16]青海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必須著眼于青海省情實際,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破解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難題,實現“一優兩高”的發展戰略,力爭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為動力、為先導的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把青海建設成為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青海。

猜你喜歡
青海省青海戰略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監控運營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
走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大步
大美青海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圖說: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
青海省海南州詩歌作品小輯
青海:暢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青海行七首(錄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