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2-01-07 08:52
醫藥前沿 2021年33期
關鍵詞:顳側散光屈光

張 勛

(云浮市羅定晶亮眼科醫院眼科 廣東 云浮 527300)

白內障在臨床中較常見,可采用超聲乳化術治療,患者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而且患者可快速回復,效果顯著[1]。隨著超聲乳化術技術不斷發展進步,選取不同手術切口,往往導致的視力改善結果不同[2]。選取適宜手術切口部位,評估對SIA 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其手術效果。本研究選取120 例(120 眼)住院白內障患者,探討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4 月120 例(120 眼)住院白內障患者,男77 例,女43 例;年齡56 ~74 歲,平均年齡(66.58±1.39)歲;左眼70 眼,右眼50 眼;LOCS-II 分級:1 級38 例,2 級42 例,3 級40 例。按照切口部位不同分為上方切口組、顳側切口組、屈光軸組三組,每組各40 例。三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白內障;②符合超聲乳化術指征;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證;②嚴重心腎肝功能障礙;③認知功能障礙等。

1.2 方法

上方切口組采用上方切口手術:經表面麻醉后,應用開瞼器完成開瞼,選取右眼顳上方,或是左眼鼻上方11 點鐘方向作3.2 mm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選取2 點鐘方向進行側切口處理,于前房注射粘彈劑,對其予以直徑5 mm 持續環形撕囊,實施水分離、水分層,經超聲乳化將混濁晶狀體進行吸除,通過灌注/抽吸系統將晶狀體皮質進行清理,于晶狀體囊袋中放置后房型折疊人工晶體,將粘彈劑有效吸出后,對切口予以封閉。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進行預防處理。

顳側切口組采用顳側切口手術:經表面麻醉后,應用開瞼器完成開瞼,選取顳側方向作3.2 mm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右眼12 點鐘方向進行側切口處理,左眼6 點鐘方向進行側切口處理,其他操作與上方切口操作相同。

屈光軸組在確定角膜曲率后,于最大屈光軸方向予以手術切口治療,作3.2 mm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切口90°方向對應處作側切口處理,于前房中注射粘彈劑,其余操作與A 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手術前后裸眼視力、手術源性散光(SIA);比較兩組散光軸向:逆規性散光(against the rule,ATR)、順規性散光(with the rule, WTR)。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SPSS 20.0 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檢驗頻數、率。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三組手術前后裸眼視力比較

上方切口、顳側切口、屈光軸三組裸眼視力在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周、1 個月、2 個月、3 個月時,三組裸眼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較

術后1 d、1 個月、3 個月時,屈光軸組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度低于上方切口、顳側切口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較( ± s)

表1 三組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較( ± s)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1 d術后1 周上方切口組400.90±0.191.30±0.251.08±0.16顳側切口組400.89±0.221.22±0.241.03±0.17屈光軸組400.87±0.211.11±0.191.02±0.16 t 上方切口:顳側切口0.2181.4601.355 P 上方切口:顳側切口0.8280.1480.179 t 顳側切口:屈光軸0.4162.2730.271 P 顳側切口:屈光軸0.6790.0260.787 t 上方切口:屈光軸0.6703.8271.677 P 上方切口:屈光軸0.5050.0000.098

表1(續)

2.3 三組角膜散光軸向變化比較

在術后1 周、1 個月、2 個月、3 個月時,上方切口組ATR 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顳側切口組ATR 均低于上方切口組,WTR 高于上方切口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屈光軸組ATR 均低于上方切口組,WTR 高于上方切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角膜散光軸向變化比較[n(%)]

3.討論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預防患者角膜損傷。手術切口位置對術后患者視力具有一定影響,是患者術后散光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本研究中,三組裸眼視力無明顯變化,上方切口組術后ATR 明顯增加,屈光軸組ATR 與上方切口組相比較明顯降低。屈光軸組患者在手術時,按照角膜曲率最大屈光軸方向作手術切口的選取,可使散光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甚至不會出現角膜散光情況。由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線軸位部位選取角膜切口,可使患者術后角膜散光度受到的影響更少,而散光軸位則由順規散光往逆規散光進行漂移,可有效改善患者散光情況。采用曲光軸位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可使散光數值表現更為集中,視覺質量趨于更加穩定的狀態[3-4]。上方切口極易導致逆規性散光,而顳側切口極易導致順規性散光,通常是由于切口愈合對子午線角膜曲率變扁平而造成的。因此,根據角膜軸位選取手術切口具有重要意義[5]。

綜上所述,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中發揮了不同作用,根據角膜曲率最大屈光軸選擇手術切口,可降低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度,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顳側散光屈光
一種星敏感器雜散光規避方法
寶寶體檢有散光需要配眼鏡嗎
驗光中散光問題的處理
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治療方法及遠期療效
翼狀胬肉對眼角膜內皮質量的影響*
硬性角膜接觸鏡在矯正屈光參差中的應用
屈光參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變化(中)
屈光參差的配鏡原則
星敏感器雜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Half-moon syndrome 1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