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育場景下教師的新角色與實踐樣態分析

2022-01-15 00:48孫雅利胡衛星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1期
關鍵詞:智慧教育教師角色

孫雅利 胡衛星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智慧教育理念得以實踐化,場景化智慧教育發展更是如火如荼。教師應該以怎樣的角色適應智慧教育諸場景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探索了教師在智慧教育場景中新角色的發展和實踐形態,以期能夠有助于賦能并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關鍵詞:智慧教育;教師角色;教育場景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2)01-0102-03

如今,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革故鼎新,給教育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打造智能化、感知化和泛在化的智能教育新模式,通過個性化、精細化和沉浸式的教學活動,提高現有教學活動的效果和效率,成為當前信息化教育建設發展新階段的主旋律。[1]借助于智慧教育的強大情境感知能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在諸多應用場景里一線教師可以即時感知學習者在場景中的學習行為表現,進而記錄且預測學習者的學習活動與學習績效。智慧教育場景里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將會得到極大的支持:一類是在學習者學習活動發生之前診斷,為學習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路徑和學習資源;另一類是學習活動過程中會根據學習者學習活動發生的實時狀況,向學習者提供各種學習決策建議。[2]由此看出,在智慧教育的各種應用場景里教育活動將會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產生顯著的精準扶持作用和技術賦能效果。那么,在智慧教育場景下,教師的角色又是如何呈現的呢?

● 智慧教育場景下教師的新角色

第一,敏捷教學者。在智慧教育場景下,面對多種技術手段的支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更多更新的問題,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幫助者,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教學資源與采取最新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智慧教育場景為教師提供了教學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教師需要對最新教學資源有較高的敏感度,及時借助一些教學資源平臺,加快教學資源更新,使學生接受較新的知識內容。因此,教師要以智慧教育教學場景為教學支架,盡可能地在第一時間參加一些教育教學經驗和資源分享會。另外,積極參加外出培訓,向其他一線教師學習,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水平等都是教師成為“敏捷”教學者的方式方法之一。

第二,引導教學者。在智慧教育場景中,教師主體地位的角色逐漸淡化,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即教師角色轉變為“導師”角色?;诖?,教師需要以“導師”的角色存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引導的目的在于向學生拋出問題的線索,學生自行沿著線索深層次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就不會依賴教師的講授。[2]

第三,場景創設者。智慧教育場景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創設相應的故事場景,利用智慧化或智能化設備展開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故事性場景的創設離不開智能設備的支持。在教學前,教師需要查找相應資源制作教學內容的情境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軟件制作一些小游戲進行知識點測試,或者利用隨機點名器展開互動環節;在課堂結束時,教師依然可以采用智慧平臺布置作業,并針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反饋。因此,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智能化設備,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數字化能力。

第四,思維創新者。在智慧教育場景下,學校教育培養的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高質量創新者和實踐者,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人才培養主體,其創新思維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而在思考問題時,學生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思維混亂,不能聚焦于問題的一個點進行思維發散。因此,在智慧教育場景下,教師應學會通過創設場景故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合各種思維技術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有序思考的意識和技能。思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不斷地進行有序思考訓練,才能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持續發展與提高。

● 智慧教育場景下教師新角色的實踐樣態

1.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智慧課堂教學:敏捷教學與引導教學者

大數據技術是搭建智慧教育場景的關鍵基礎,以技術支撐實現智慧教育一站式在線服務。在新冠疫情期間,全國的中小學和高校都展開了線上教學。教師利用智能化設備開展線上教學,于學生而言,這是首次面對在物理空間上沒有教師的線上教學環境,會有所不適應,這樣的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后期進行驗證。為了減少驗證時間以及保證教學進度,教師可以采用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智慧教育場景進行教學,教學之前做好數據分析可有效化解以上問題。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和學生經常練習的題目等,清晰明了地掌握學生當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習方法等是否正確、合適,再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進行針對性教學,為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其次,通過分析學生學習行為,反思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是否受到某些可控因素影響,如教學情境導入不夠具體、教學速度學生無法干預等,導致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程度。最后,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綜合可控因素,在搭建智慧教育場景時以數據分析參考模型為理論框架,也就是說在開展教學時需同時考慮環境構成(如數據類型、學習背景等)、教學目標(如監控、評估和反饋等)、分析方法(如數理統計、可視化和數據挖掘等)和利益相關者(如學習者、教師和研究者等)四個方面。[3]

2.基于異地同步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智慧教學:情境創設者

異地同步混合式教學可理解為本地端和遠距離端在不同環境下同時學習,以智慧教育場景和智能技術為基礎,同步兩地教學與學習數據。[4]在異地同步教學中,感官體驗是提高兩端學習感受的關鍵,其中一方相對于另一方就是異地。為了使學習者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首先,保證兩地網絡暢通。其次,基于智慧教育場景,兩地均需安裝大型顯示器,在本地端進行教學時,可以將教學情況實時呈現給遠距離端的電子白板,同樣,在遠距離教學時,學生影像實時呈現給本地端。教師在這樣的智慧教育場景下,如何進行教學是當下最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通過智能技術構建異地同步混合式教學智慧教育場景,實現將本地端和遠距離端的教學軟件連通起來,并借助反饋器和平板電腦來傳輸學生學習活動數據,精準分析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實時追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行為和上課專注程度,如回答問題時的反應力和準確度等。此種教育場景與教學方式的結合打通了信息孤島,實現了“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可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學習的愿望。

3.基于VR技術教學的沉浸式智慧教學:思維創新者

VR是Virtual Reality(擬現實)的縮寫,它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具有真實觸覺、聽覺和視覺的虛擬現實環境,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智慧教育場景與VR技術的結合,滿足了學生實現“身臨其境”學習的愿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和現有智慧教育場景制訂相應的教學模式,即沉浸型教育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制訂合適的教學流程模型,每個教學環節都注重學生建立虛擬場景與線下真實場景之間的交互。在該模式下,學生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看到了教師平時所說的教育場景與生活場景的結合,對于知識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結合教育場景靈活學習與應用。[5]總之,讓學生在各種類型的教育場景中形成深度學習和有效學習是該模式應用的基本目的。場景化教育理念快速地改變著現有學校教育系統中諸要素的角色和作用,并且也正在改變著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或教學活動流程,充分體現了人類知識生產模式的第三次變革(知識的協同創新集群生產)特征,即在知識分型創新的環境中,由多層次、多形態和多節點的知識生產群形成知識生產、知識擴散和知識使用的復合系統。

● 結語

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使用,為智慧教育場景中教師新角色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教師角色的作用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發展具有前瞻性,學生培養才能與時俱進,智慧教育場景下的教師能夠利用身邊的場景和智能技術靈活教學,敢于實踐。智慧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為智慧教育向智慧教育場景發展提供了基礎,智慧教育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仍然面臨著多樣化變化,只有教師靈活利用智慧教育場景教學,才能推進人才培養的轉型。[6]在智能時代,教師角色應該進行什么樣的轉變,應該以什么樣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中以及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等,這些依然是教育領域中亟須重點探討和深入系統研究的問題。在教育新生態正在孕育生成與發展的時代,教育正注重以學生為本,注重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實踐和核心素養提升,因此,教師的角色和實踐形態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紅麗.祝智庭:智慧教育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J].中國信息界,2021(03):12-17.

[2]楊鑫,解月光,茍睿,等.智慧教育時代教師G-TPCK框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08):32-41.

[3]符春.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智慧教育平臺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1(10):142-143.

[5]龔蘇寧,陸曉霞,郇志穎.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設計類課程創新教學研究[J].建筑與文化,2021(09):181-182.

[6]余勝泉,陳璠.智慧教育服務生態體系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06):5-13+19.

猜你喜歡
智慧教育教師角色
區域智慧教育持續推進的機制創新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態發展新挑戰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