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協同效應研究的發展歷程

2022-01-18 08:44陳夏梓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關鍵詞:耦合金融科技

文/陳夏梓(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一、引言

(一)科技金融基本概述

科技金融的理解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反映科技創新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指科技發展引起技術的變革,方便人們進行金融交易,獲取金融信息、或資產配置等一系列科技帶來技術領域革新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科技金融是指科技資本化的過程,也就是科技帶動經濟發展,企業家將科學技術轉化為資本,實現資本增值的一個過程。

關于科技金融國外最經典的論述由Carlota提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發揮協同作用的產物,企業家追求高額回報將資本投入技術創新領域,從而產生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耦合協同。國內科技金融最早出現在1993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科技金融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概念,房漢廷(2010)將科技金融定義為由技術創新活動帶動的一系列金融創新的活動,是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產物。

(二)科技金融政策背景

我國在20世紀末開始著手建設科技金融體系,在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強調加強科學技術與市場因素的融合,減少政府干預因素,并且鼓勵銀行積極開展科技信貸業務,同時加強對科技經費合理使用的有效監督。于是在1989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開啟科技信貸業務,次年中國人民銀行也設立了科技信貸項目。1997年隨著“科技興國”戰略的提出,科技對我國經濟發展帶動作用的地位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市場形成風險投資的熱潮,但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仍以政府資金為主。2011年和2016年中央先后確定了25個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通過重點城市科技金融發展拉動所在城市的省份的科技金融發展,從而實現“以點帶面”的發展趨勢,在兩次確定科技金融結合城市中,中央明確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科技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保險在科技活動中的支持作用、搭建科技合作平臺等工作,科技金融在試點城市中取得明顯成效,金融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協同效應日益明顯,以我國主要城市帶動全國科技金融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創新能夠帶來技術的革命從而帶領社會形態的轉變,進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長效性發展。

事實上,科技和金融在推動經濟發展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技術創新水平和金融發展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并且科技與金融有著緊密而又復雜的聯系,技術創新、技術轉化、產研結合、市場推廣的過程中,企業都存在大量的融資需求,科技離開金融的支持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金融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為實體產業服務,離開技術創新實體產業停滯不前,金融會陷入泡沫般地“空轉”,對人類社會沒有實質性貢獻。因此本文梳理了學者們對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協同效應的研究。

二、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協同效應研究的文獻綜述

(一)公共金融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

宏觀政策的傾斜有助于企業初期資金的積累,企業將資金再投入到研發生產之中,從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進而實現社會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內生發展。戚湧、郭逸(2018)立足于江蘇生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互動關系,得出公共科技金融對科技產出發揮重要作用,而市場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有待提升,因此政府應創新財政對科技投入的方式,建立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體系,設立多元化信貸支持產品,如科技保險、科技信貸、風險創投資金等。生洪宇、李華(2017)指出財政投入能夠較好地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提出發揮政府帶動和引導作用,疏通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能夠推動科技型企業產業成果轉化,助力企業成長。部分學者認為銀行在科技創新的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銀行貸款環境寬松能夠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吳瑩(2010)主張應該以科技銀行為主導,連接社會各金融機構(保險、證券等金融主體)組成科技創新融資體系,成為我國科技創新和金融科技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黃超(2015)認為高科技企業一般具有“風險高、資產輕、估值難”的特點,一般難以從傳統直接融資市場獲得資金支持,而銀行業在資金方面有著絕對雄厚的優勢和實力,國外硅谷銀行模式長期深耕某一領域,有專業的評估和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滲透某一領域并為其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銀行在科技創業融資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王仁祥、沈蘭玲等(2020)對2001-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應用兩階段GMM和空間計量回歸得出政府適度干預會對金融集聚的脆弱性有降低作用,但是若過度干預反而不利于金融集聚發揮改善作用;同時,通過總體樣本動態回歸發現耦合脆弱性一階滯后項為正顯著,但正顯著的系數低,說明政府干預對耦合脆弱黏性有降低作用。

(二)市場金融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

資本市場融資能夠有效解決科技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實現科技創新和金融科技協同作用。Kaplan和Stomberg(2003)指出風險資金不僅能夠解決資金緊缺的問題,而且還能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等方式實現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聞岳春、王婧婷(2010)指出資本市場融資是科技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途徑,在對比境內外適合上市的科技創新企業初創期和成長期的融資策略后,提出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發展階段、融資需求、融資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后選擇最適合的上市方式以促進企業成長。李俊霞、張哲、溫小霓(2016)基于系統動力學方法得出科技金融能夠有效推動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在同樣提高相同幅度下,市場金科技金融對科技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比公共科技金融更明顯。

(三)金融科技耦合的區域性差異研究

潘 娟、張 玉 喜(2018)以2005-2015年省級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數據為樣本,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進行實證探究,深入探究不同部門的金融科技投入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發現中國區域科技金融對科技產出的差異性明顯,東部地區明顯優于其他區域。張江朋,邱添等(2019)把全國省級數據劃分為5個地區,引入空間計量模型和空間因素探究對不同區域反饋效應,結果表明企業科技創新的投入、資本市場的回報、財政科技支出強度和高新市場競爭力對復合系統科技創新的探究耦合協調度有正效應作用,但是區域開放程度對科技創新耦合協調度的效應不明顯。

(四)科技、金融和產業發展耦合效應研究

目前學者立足于科技、金融和產業發展之間的耦合效應研究,探究三者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作用,更有部分學者聚焦于各省份地區上市公司的層面,探究科技—金融對企業融資促進作用。王仁祥、陸鵬飛(2019)根據我國2008-2015年數據,分別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和灰色關聯度的計算,得出科技創新和綠色金融的耦合協調度明顯低于綠色金融和產業政策、科技創新與產業政策,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三大支柱是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和產業政策,三者更多呈現獨立運行狀態,沒有實現較好地協同發展局面。張昌兵、樓鑫雯等(2020)基于71家高端制造業2008-2018年數據,利用耦合協調模型和阻礙度模型對二者的耦合發展關系進行檢驗,得出主要結論為2008-2010年金融供給與高端制造業處于失調衰退階段,2011-2018年耦合協調度雖然逐年增加,但耦合協調度等級處于過渡階段,尚未到達協調發展階段。顧海峰、卞雨晨(2020)構建科技——金融耦合協同的測度方法,選取2007-2017年中國755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年度數據,測量科技——金融耦合協調度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得出我國目前省域集聚模式(HH模式)與科技——金融耦合協同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我國目前呈現省域科技——金融耦合協同度以高耦合協調度(HH模式)和低耦合協調度(LL模式)為主,并且高耦合協調度地區擴大、低耦合協調度地區縮小的態勢發展,同時科技——金融耦合協同對企業融資效率具有正向影響,企業融資效率得益于科技——金融協同度的提高,并且科技——金融耦合協同的正向外溢效應日益明顯。龐路靜、張目(2020)選取2013—2017年中國31個省域的指標原始數據,運用猶豫模糊語言TOPSIS灰色關聯投影法測度省域數據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和金融集聚水平,得出結論為大數據產業——金融聚集的協調發展程度呈現東部地區優于中部地區,而中部地區又優于西部、東北地區。

三、科技與金融協同效應的機理分析

協同效應是指兩者之間通過某種關系使得整體發揮的效應大于各個部分的組成之和,“科技+金融”的雙輪發展態勢下,科技創新具有明顯的外部性作用,一旦技術成熟落地會對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福利效應,同時科技創新也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并且在研發、轉化、推廣的全過程需要資金的全程支持,因此金融能夠及時實現科技活動所需的資金需求。同時科技創新技術的應用能夠以產業轉化的方法反哺金融發展,以創新型的科技手段提高金融發展的效率。金融為科技提供支持分為公共金融支持和市場金融支持。公共金融支持是指政府出于公益或帶動科技發展的目標,提供資金支持或者引導社會其余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的過程。市場金融支持是指通過資金的有效配置,在資本市場上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為科技創新匹配相應的資金支持??萍紕撔屡c金融發展之間形成復合系統,兩者相互協作,共同發揮作用,帶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圖1)

圖1 科技與金融協同效應的機理分析

四、發揮好科技與金融協同效應的有效途徑

(一)把握政府干預程度,發揮市場配置作用

政府部門應清晰職能定位,發揮政府引領資本合理配置的作用,首先政府應加強科技與金融協調發展系統的頂層設計,加快高新科技產業區布局,暢通科技型企業布局發展渠道,減輕科技企業稅收負擔,并且搭建產業基金平臺或者一體化招商引資平臺,提高高新產業園區科技與資金融通效率,形成有效協同發展格局。同時加強政府服務職能,把握好政府發揮作用的尺度,以免出現引導資源配置職能的缺位,或者是過度干預影響金融市場和科技發展融合的自由環境,導致金融市場效率低下。

(二)形成科技金融發展典型模式,擴大科技金融普及面

目前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科技金融試點城市已取得明顯成效,應加大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的輻射作用和外溢效應,以重點城市“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城市,以產業擴張或者產業整合的形式實現試點城市的周邊城市科技金融協同發展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各地區的趨同正向發展。同時高效配置資源分配,避免出現部分地區科技金融發展過度極化,其他地區科技資源貧瘠發展滯后的現象。同時將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的有效經驗傳送給相對落后的周邊城市,打破區域科技金融資源交流的壁壘,促進科技金融資源有效流動,實現整體區域發展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我國科技金融大范圍發展格局構建。

(三)建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體系,推動地區產業升級

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發掘地區產業優勢,以科技創新助力地區產業發展,并以構建金融融資體系引導資金高效流動,強化區域內產業交流和全球產業價值鏈互融互通。在已經發展起來的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的產業中,相對落后的產業可以移至周邊城市,對于周邊城市來說,這些仍屬于高端產業,有利于周邊城市產業結構的構建和效仿已發展的城市的產業結構,有利于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城市產業升級轉型。

猜你喜歡
耦合金融科技
基于增強注意力的耦合協同過濾推薦方法
閃電對n79頻段5G微帶天線的電磁耦合效應研究
復雜線束在雙BCI耦合下的終端響應機理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科技助我來看云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