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勝’李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022-01-21 02:21王雪松李鋒陳蕾崔龍張艷波隋松兵馬巍
北方果樹 2022年1期
關鍵詞:枝條果樹果園

王雪松,李鋒,陳蕾,崔龍,張艷波*,隋松兵,馬巍

(1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公主嶺136100;2吉林吉科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吉林公主嶺136100)

李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且分布廣泛。作為我國原產樹種,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列世界第一位(198.7萬hm,680.4萬t)。垂直分布最高海拔4000m,水平分布由黑龍江至臺灣。果實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兼具藥用和保健作用,深受人們喜愛。李作為吉林省主要果樹栽培樹種,栽培面積排名第二,僅次于蘋果。主栽品種有‘吉勝’‘吉紅’‘吉中大’‘公主紅’‘長李15號’等10余個,其中‘吉勝’李是目前吉林省李栽培面積中最大的品種。本文通過對吉林省東部、中部、西部14個栽培園中‘吉勝’李果實品質的分析,總結李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旨在為生產者引種、栽培提供理論借鑒,促進我省李產業發展。

1 吉林省不同地區李果實品質的差異

試驗以‘吉勝’李為試材,選取吉林省東部、中部、西部3個代表區域共14個果園,環境概況如表1。根據資源描述標準,分別測定果實采收期、著色程度、肉質、果肉汁液、鮮食品質、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商品指標。

表1 套袋對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

表1 調查地概況

不同調查地點‘吉勝’李樹均進入盛果期,樹齡七八年,杯狀樹形。除白城果樹場采用密植(2m×2m)方式外,其他株行距均為2m×3m。不同地區果實成熟時期存在差異:西部地區果實成熟最早(為8月19日),中部地區(公主嶺)果實成熟時間較西部地區晚3 d(8月22日),東部山區果實成熟整體較晚(8月22日至9月3日)。成熟期的早晚與溫度、降雨量、日照時數等因素有關,東部山區年平均氣溫低、海拔高、日照時數短,導致整體物候期推遲。土壤有機質可以增加土壤持水力,東部山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降雨量大,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山區果實肉質整體較軟,汁液較多。中、西部地區鮮食品質更佳。

果實品質受管理水平影響較大,參差不齊的管理方式是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限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如表2所示,不同調查地點單果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臨江當石溝鎮單果重最高,平均72.3g;蛟河市果樹場次之,為70.18g。兩地平均單果重高于白城果樹場和松原晨光村,顯著高于其他調查地點。果實縱、橫徑與單果重正相關。其中縱徑最大值出現在臨江當石溝鎮,為57.61 mm;最小值出現在臨江望江樓鎮,為48.09mm;其他調查地點縱徑為48.15~55.69mm。不同地區果實橫徑為40.22~51.21 mm,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所有調查地區中,果型指數最大的是臨江市臥虎山鎮(1.26)、延吉老頭溝鎮(1.25),顯著高于其他地點。不同地區‘吉勝’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為白城果樹場(19.91%),其次是吉林市豐滿區、磐石市煙筒山鎮、公主嶺市張家街道、通榆一林場(15%以上),再次是磐石市北鍋盔村和蛟河市果樹場(14%以上),其余地區含量均較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除自然條件外,主要取決于栽培管理的水平。

表2 不同地區‘吉勝’李果實品質調查情況

東部山區生產優勢在于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降雨充分;中、西部地區年平均氣溫高、早晚溫差大,果實綜合性狀好、成熟早,搭配早熟品種有助于搶占早期市場。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不同地區‘吉勝’李果實品質差異較大,東部山區10個調查地點中的吉林市豐滿區、磐石市煙筒山鎮和北鍋盔村、蛟河市果樹場的果實綜合品質較好,主要原因是以上4個地點果園管理水平較高,能夠保證修剪、打藥、施肥、灌水等重要環節適時有效的操作。同為延吉市的兩處果園平均單果重差別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雖然都較低,但相差約2%。原因是延吉市小營鎮果園管理比較粗放,無修剪和花果管理措施,基本以自然生長為主,造成果個小、品質差。由于管理水平不同,松原市果實品質顯著低于西部地區的其他兩個果園??梢钥闯?,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田間管理工作是影響果實品質和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吉林省李產業發展需要正視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2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 園址選擇不合理

園址選擇是建園的關鍵環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園址選擇存在盲目性。我省多數果園為山地或低洼地區,坡度較大的易造成水土流失,低洼地區容易造成花芽受晚霜危害和雨季果園積水。二是土壤改良力度不夠。在沙土地或粘土地建園,在未經改良的情況下土壤長期處于干旱或濕澇狀態,嚴重影響果實品質和產量。三是園區配套設施不齊全,道路建設不完善,給施肥打藥等田間作業造成不便,增加果實運輸成本;灌溉設備的缺少使果樹只能依靠自然降水,很難滿足充足穩定的灌水量。

2.2 整形修剪不規范

整形修剪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理論知識缺失,多數種植者不修剪或亂修剪,任其自由生長,或盲目修剪,都會造成樹勢早衰、縮短經濟年限。二是修剪程度把握不好。修剪過重、打頭過多會造成枝條長勢過強,打破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影響坐果;修剪過輕會造成樹勢衰弱。三是修剪不及時,冬季修剪要在落葉后萌芽前完成,夏季修剪要配合疏花疏果進行。

2.3 花果管理不到位

疏花疏果是果樹生產的重要環節。目前吉林省的蘋果、梨、葡萄等果樹花果管理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而李樹花果管理技術卻很少應用,果農普遍存在惜果心理。不疏花,影響坐果率;坐果后不舍得疏果,結果過多,導致單果重小。由于夏剪措施不到位,枝條過多,通風透光差,嚴重影響果實品質。

2.4 對肥水管理不重視

一是有機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即便東部山區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但長年不施有機肥會使土壤肥力逐漸減退,造成果實品質降低,樹勢衰弱。二是盲目施肥,不注重氮、磷、鉀配比,造成營養失衡。三是不能正確掌握施肥時期,如氮肥施用過晚,造成樹體貪青,枝條成熟度不夠,很難安全越冬。

2.5 病蟲害防治效果差

果農對病蟲害防治認識程度不夠。一是果園清理不到位,不能及時清理患病枝條和修剪下的枝條,為病蟲害的發生埋下隱患。二是盲目用藥,過分依賴化學藥劑,認為加大劑量就會提高效果,長期使用易產生抗藥性,不僅防治效果不佳,且不利于無公害果品生產。

3 對策

3.1 加強田間管理

3.1.1 建園原則

建園要結合具體地形、土壤、氣候等因素綜合考慮。園址選擇最好為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無污染地區。我省中、西部地區地勢比較平坦,但土壤有機質含量不高,土壤鹽堿化、沙化較重,建園時要根據土壤實際情況增施有機肥,調節土壤pH值至7.5以下,并建造防風林。我省東部山區土壤肥沃但地形不平,建園時要平整土地,或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對于沙化較重的土地要摻拌壤土,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黏重的土壤摻拌沙土,提高土壤孔隙度。大型果園修建作業道和水利設施,配套貯藏加工設備。

3.1.2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主要包括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要在落葉后到枝條萌芽前進行,我省一般是2—4月,主要任務是整形、復壯和枝組更新,短截、甩放、疏枝和回縮科學應用,對主干延長枝適當短截,對競爭枝和過密枝條以疏枝為主,對過長多年生枝回縮,甩放空間位置合適的一年生枝,培養短結果枝。夏季修剪是減少養分無效消耗、促進花芽分化,方法包括抹芽、拿枝、刻芽和環剝等。5月中旬,新梢長度達到10cm開始抹芽,選留3個角度開張、分布均勻的枝條,疏除背上枝、背下枝、內向枝、內膛枝等多余枝條。拉枝是為了開張枝條角度,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分化,初秋將主枝角度拉至80°左右。拿枝是指用手對旺梢基部捋枝,傷及木質部,響而不折,可阻礙養分運輸,緩和生長勢,提高萌芽率,促進中短枝和花芽的形成,提高坐果率和促進果實發育。吉林省中、西部7月上旬拉枝,東部山區適當延后。

吉林省李生產中以杯狀整形為主,第1年定干萌發后選3個方向不同、分布均勻的枝條作為主枝,夏季抹芽或疏枝,只保留3個主枝;冬季修剪主枝留50~60cm短截。第2年夏季重復抹芽和疏枝,冬季在主枝兩側發生的側枝中選留2個方向合適的延長枝,一個短截一個甩放;上一年的甩放枝在50~60 cm處回縮。如此重復5年即可成形。

3.1.3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為了通過控制開花量、坐果量獲得優質、高產的商品果實,是保證果樹連年豐產穩產、優質高效的保證。主要包括?;ū9?、疏花疏果、提高果實外觀品質和果實采后處理。疏花疏果是李生產中最常用也是最直觀有效的技術環節。疏花從蕾期開始,疏除結果枝基部花,中上部只留單花。疏果在花后20~30d進行,首先疏除不良果、畸形果,再依據果實大小、枝條強弱、樹勢和空間決定留果量。短果枝留一二個發育好的果,小果型間距4cm左右,大果型間距8~10cm。定果后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果實套袋,套袋之前噴施1遍阿維菌素+滅幼脲+殺菌劑。

3.1.4 肥水管理

施肥可分為基肥、追肥、葉面肥?;识噙x擇堆肥、綠肥等遲效性農家肥,主要在秋季落葉后土壤結凍前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70%。此時施肥的作用在于補充樹體養分,恢復樹勢。追肥時期為落花后15d、果實硬核期和采收后,可以有效保證樹體生長發育期所需養分。注意追肥前期以氮、磷為主,后期以磷、鉀為主。葉面肥能夠快速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可以在生長周期酌情選擇使用。

李樹灌水可分為果樹萌芽前、果實硬核期和土壤封凍前3個重要時期,每個時期根據實際情況灌水一二次;同時保證排水順暢。隨著科研技術投入的加大,我省對水肥一體化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部分果園引進水肥一體化設備,將肥料與灌溉水按比例溶解后定時、定量供給樹體。肥水一體化技術將傳統果園的施肥與灌溉轉變為設施化的現代農業,不僅減少田間工作量,而且提高肥水利用率。

3.1.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預防為主,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減輕甚至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具體做法:(1)果樹萌芽前、鱗片開裂時(4月中旬),全園噴施1遍石硫合劑,起到殺菌、殺蟲卵的作用。(2)落花10d(5月10日左右),噴施1遍阿維菌素+滅幼脲+殺菌劑,之后每隔10d重復噴藥1次,共4次。殺菌劑可選擇多菌靈、世高、甲基硫菌靈等,交替使用。以上藥品均為低毒或無毒的生物制劑。噴藥一定要按照說明書的標準規范使用,不可盲目增加藥劑濃度。

我省李樹栽植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紅點病、流膠病、穿孔病等,蟲害主要包括蚜蟲、李小食心蟲、卷夜蛾類、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和桃蛀螟。只要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做好預防工作,及時清除果園殘枝、落葉、病果和雜草,提供衛生的果園環境,即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2 制定生產標準,培養技術骨干

目前我省李生產栽培還沒有完善的地方標準,多數果農依靠傳統的經驗進行管理,造成管理不到位,生產標準不規范,果實品質不統一??蒲泄ぷ髡邞鶕a需求制定包含建園、栽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重要生產環節的操作標準,使我省李樹種植者依照統一標準進行規范生產。

組織科技人員以集中培訓、田間指導等方式提高果農田間管理意識,并培養帶動能力較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農民骨干,以點帶面,全面提高果農田間管理能力。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助推產業發展

加大科研推廣經費的投入,加快我省果農學習進程,對種植者進行分區規劃,按照區域進行系統有序的科技培訓工作,做到全省共同發展。一是培育新品種。目前,吉林省李生產中大部分品種耐貯運能力較差,在抗寒的前提下,重點培育耐貯運、優質、高效的李品種,實現生產品種的良種化。改善李品種種植結構,擴大早、晚熟品種栽培面積,對傳統品種進行更新復壯。加強對育種工作的資金投入,對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進一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二是推廣新技術。針對不同地區果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引進、研發現代技術,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有效機制,重視并加快李園優質、高產新技術,如低產園改造、低劣品種高接換優等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推廣,提高產后處理和加工技術,延長產業鏈。三是創立新品牌。大力開發地方優質特色李品種,加強果農的品牌意識,重視功能型果品的營養保健效力,挖掘果品文化等內涵資源,通過媒體宣傳、網絡推廣等渠道,提高社會知名度,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對優勢品牌的監管,建立品牌質量管理制度,以達到“安全生產、安全流通、安全消費”的目的。

猜你喜歡
枝條果樹果園
果樹夏剪有訣竅
閃光的枝條
果樹為何嫁接后才能結出好果子
冬天的枝條是破折號
呼嚕豬的大果園
果園
絕句
冬的消息
蓬蓬的果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