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戰爭博物館游記(上)

2022-01-23 10:41王鵬
輕兵器 2022年1期
關鍵詞:輕機槍二戰時期沖鋒槍

王鵬

從外觀看,整個戰爭博物館由西向東逐漸從地面隆起,令人憶起戰時的碉堡,也有人認為其造型酷似一艘威武東行的戰艦

加拿大戰爭博物館坐落在首都渥太華Sussex Drive大街上,靠近加拿大議會大廈與總理辦公室等國家政務區。從外觀看,整個戰爭博物館由西向東逐漸從地面隆起,令人憶起戰時的碉堡,也有人認為其造型酷似一艘威武東行的戰艦。

博物館主體分上下兩層,上層(即博物館一層)主要包括“古戰場”、“王權與國家”、“戰爭中成長”、“暴力中的和平”4 個主題展區,下層(即博物加拿大戰爭博物館游記(上)館地下一層)則稱為軍事技術收藏展廳,主要是車輛、坦克、戰斗機、火炮等重型裝備展區。由于加拿大是一個通用英法雙語的國家,所以戰爭博物館中的介紹展板也是英法雙語。

戰爭博物館的上層主要依據時間軸線劃分為古代至19世紀末期的“古戰場”展區、20世紀初至一戰結束的“王權與國家”展區(以下簡稱為“一戰展區”)、“戰爭中成長”展區(以下簡稱為“二戰展區”)以及二戰結束后至今的“暴力中的和平”展區(以下簡稱為“冷戰展區”)。

“古戰場”展區陳列一些古代至19世紀末期加拿大的武器裝備與戰爭場景,主要有以下展品:古代加拿大土著人的狩獵場景、加拿大土著人使用的刀具、盔甲以及獨木舟模型、加拿大皇家軍隊軍醫的紅色制服與醫療器械、加拿大皇家軍隊的制服與武器裝備、加特林機槍。

古代加拿大土著人狩獵場景

加特林機槍

加拿大陸軍裝備的羅斯Mk I步槍

加拿大與英國軍隊裝備的維克斯重機槍

全副武裝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加拿大士兵模型

一戰時期全副武裝的德軍士兵模型

“一戰展區”主要陳列加拿大皇家軍隊在一戰期間所用的武器裝備以及作戰場景。展區中陳列有加拿大陸軍裝備的羅斯Mk I步槍。1931年之前,加拿大是英國的自治領,很多事情要經過英國政府的批準。1900年,鑒于加軍現役步槍已無法滿足當時的需求,加拿大遂向英國政府提出購買其生產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要求。但當時英國正忙于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1902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之間的戰爭),其國內兵工廠生產的步槍首先要保證戰場上英軍士兵的需求,于是拒絕了加拿大的要求。在了解到加拿大軍隊的需求之后,蘇格蘭島出生的發明家兼商人查爾斯·羅斯來到加拿大,游說加軍采用自己設計的步槍。羅斯在1897年設計了一款運動步槍,并取得了專利。與當時大多數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不同,這款運動步槍采用直拉式槍機,其槍機由槍機體及機頭兩部分組成,二者由螺旋槽配合在一起,當槍機體前后運動時,通過螺旋槽帶動機頭旋轉實現開、閉鎖。這款步槍與奧地利曼利夏M1890直拉槍機式步槍相似,因此也有人認為該槍是曼利夏M1890步槍的改進版。

一戰期間的塹壕戰場景

德軍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

1917年加拿大軍隊參加的維米嶺戰役圖片及簡介

希特勒曾經乘坐過的閱兵車,其不僅是納粹罪惡的象征,也是戰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02年,羅斯在其設計的運動步槍基礎上改進成功Mk Ⅰ步槍,1903年開始進行部隊測試。羅斯針對該槍暴露的問題進行多次改進,MkⅡ步槍于1907年設計成功,而Mk III步槍是加拿大陸軍1911年開始大量裝備的制式軍用步槍,但服役時間非常短暫,至1916年就被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取代。羅斯Mk Ⅰ、Mk Ⅱ、Mk III步槍由于采用直拉式槍機,雖然供彈速度很快,但在一戰泥濘不堪的塹壕戰環境中,其直拉式槍機很容易卡死,可靠性非常糟糕,因此僅裝備幾年就匆匆撤裝。

展品中還有加拿大陸軍狙擊手裝備的羅斯狙擊步槍。該槍是在羅斯步槍基礎上改裝的狙擊步槍,加裝有光學瞄準鏡。雖然羅斯步槍可靠性較差,但由于其是在運動步槍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軍用步槍,所以射程較遠,射擊精度較高,非常適合裝上瞄準鏡改造成狙擊步槍。

其他武器裝備展品包括:加拿大與英國軍隊裝備的維克斯重機槍、加拿大軍隊裝備的配有潛望鏡的劉易斯輕機槍、全副武裝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加拿大士兵模型、一戰時期加拿大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一戰時期各國使用的近戰武器(包括手槍、手榴彈、匕首、戰斧等)、德軍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一戰時期全副武裝的德軍士兵模型、加拿大皇家空軍飛行員的裝束、一戰時期加拿大與英國炮兵部隊裝備的18磅炮及炮彈。

展區中還原歷史面貌,展現了一戰期間的塹壕戰場景。特別展示了1917年加拿大軍隊參加的維米嶺戰役圖片及簡介。該戰役是加拿大軍隊參加的一戰中最有名的戰役之一。在此之前,加拿大軍隊在一戰中的作用并不大,而該戰役則是加拿大軍隊擔任主攻,一舉拿下了之前英法軍隊久攻不下的維米嶺,可謂是加拿大軍隊在一戰中的高光時刻。同時介紹了維米嶺戰役中涌現的兩位加拿大王牌飛行員威廉姆·巴克與比利·畢曉普,這兩位王牌飛行員在此役中共同創造了加拿大的新國際形象,使得英國給予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權。在此次戰役后,由于軍事上的出色表現和貢獻,加拿大獲得在1919年舉辦的巴黎和會席位,在1921年加入國際聯盟,最終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生效后獲得了完全的自主權。

進入“二戰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并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一輛奔馳防彈汽車。這是希特勒曾經乘坐過的閱兵車,是納粹罪惡的象征,并成為戰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繳獲該車之后,盟軍的軍工專家對其進行了防彈測試,因此在該車玻璃上留有幾處彈痕。

二戰時期加拿大政府為中國國民政府制造的①“七九勃然”輕機槍、②“加九零”勃朗寧大威力手槍、③司登沖鋒槍

二戰末期日本用于對北美洲展開洲際轟炸的氣球炸彈介紹

二戰時期加拿大政府為中國國民政府制造的輕武器(包括“七九勃然”輕機槍、“加九零”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司登沖鋒槍等)。二戰時期,美國宣布租借法案適用于中國后,美國即向加拿大英格力斯軍工廠訂貨,采購勃然輕機槍以供應中國軍隊。至抗戰結束,共有18135挺勃然輕機槍送往中國,輸送途徑為駝峰航線以及1945年初重開的滇緬公路,主要配發部隊為駐印軍和位于云南的遠征軍。

二戰時期加拿大后方用于看守戰俘營的退伍軍人警衛隊人員制服及其配備的雷興沖鋒槍(下方還陳列一具戰俘營越獄者自制的弩)。雷興沖鋒槍是美國輕武器設計者尤金·雷興的作品,于1940年6月獲得專利,大約生產了10萬支。原本是為了代替價格昂貴的湯姆遜M1928A1沖鋒槍,但在其問世時成本更低的湯姆遜M1A1沖鋒槍已經出現,因此雷興沖鋒槍并沒有受到美國陸軍的青睞,不過,缺少自動武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是給了該槍不少訂單。戰爭期間,雷興沖鋒槍表現平平,在太平洋戰場上暴露的缺點較多,一是安裝在護手下方凹槽內的拉機柄容易被泥土污物卡住,二是污物容易進入機匣內部,導致槍機不能完全閉鎖。此外,雷興沖鋒槍的彈匣容彈量為20發,導致其在火力上有所不足。其唯一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在M3沖鋒槍面前也變得相形見絀。

二戰末期日本用于對北美洲展開洲際轟炸的氣球炸彈實物及介紹。1944年夏季,日本連連敗退,接替東條英機出任日本首相的小磯國昭為了扭轉局勢,采納氣象學家荒川秀俊的建議,利用太平洋的西風帶,將氣球改裝后裝上炸彈放出,以期達到轟炸美國本土的目的。氣球的吊籃里裝有30個2~7kg的沙袋,當氣球飛行低于9000m時,由于氣壓的作用,固定沙袋的螺栓會自動解脫,沙袋依次拋落,氣球因減重而升高。當飛行高于10500m時,氣囊的一個閥門就會自動打開,排出氫氣,氣球便降低高度。為了確定降落的時機,荒川秀俊采用計時器的辦法。在當時日本政府的鼓動下,大量日本民眾投入到制作氣球炸彈中,共制造并投放了9000余個氣球炸彈。這次代號為“飛象行動”的以氣球炸彈空襲美國本土的行動最終完全失敗,僅僅造成美方6人死亡的輕微代價。

二戰時期意大利軍隊使用的輕武器裝備,包括卡爾卡諾步槍、伯萊塔M1938/42沖鋒槍、伯萊塔M1934手槍、布雷達M 3 0 輕機槍、列維利M35水冷式重機槍以及81mm迫擊炮與炮彈。其中,相對少見的是伯萊塔M1938/42沖鋒槍與布雷達M30輕機槍。

伯萊塔M1938/42沖鋒槍于1942年設計成功,是伯萊塔M1938A沖鋒槍的簡化型。主要簡化之處是,取消槍管護筒,縮短槍管長度,槍管口部的防跳器簡化為兩道氣溝,機匣改由厚鋼板沖壓而成。其發射9mm巴拉貝魯姆彈,全槍長798mm,槍管長210mm,空槍質量3.25kg,射速550發/分,有效射程200m。該槍的一大特點是采用雙扳機而非快慢機來控制槍械的單、連發射擊。

布雷達M30輕機槍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意大利輕武器設計的“奇葩”之處。該槍供彈具采用的不是可拆卸彈匣,而是一個可向前翻轉的固定式彈倉,需要用專門的20發彈夾往彈倉里推彈,然后抽出空彈夾,再合攏彈倉,才能拉動拉機柄推彈入膛。這種供彈具裝填動作繁瑣冗長,容彈量少,戰斗射速低,加之彈夾呈馬蹄形,內部很容易進入沙塵污泥,沙塵污泥隨著槍彈一起被推進彈倉,再被推進彈膛,會造成射擊故障。因此該槍無論在意大利軍中還是在世界槍械史上的評價都不高。

二戰時期加拿大后方用于看守戰俘營的退伍軍人警衛隊人員制服及其配備的雷興沖鋒槍,下方還陳列一具戰俘營越獄者自制的弩

二戰時期意大利軍隊使用的輕武器裝備,包括①卡爾卡諾步槍、②伯萊塔M+ZcZgEW5tPeZyrEBg9OzFJgRVLaMzbSMQl4ZgDyol1E=1938/42沖鋒槍、③伯萊塔M1934手槍、④布雷達M30輕機槍、⑤列維利M35水冷式重機槍以及⑥81mm迫擊炮與炮彈

英國PIAT反坦克武器系統

二戰時期加拿大軍隊與軸心國軍隊的假人巷戰場景,場景中加拿大軍隊士兵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左),而在墻壁另一側的軸心國軍隊士兵手持MP38/40沖鋒槍(右)

英國PIAT反坦克武器系統是二戰時期英國及其聯邦軍隊采用的一款制式單兵反坦克發射器,其發射原理與榴彈彈射器相似。PIAT反坦克發射器發射的彈藥既沒有火箭發動機也沒有制導系統,因此并不算是反坦克火箭彈或者導彈,只能稱其為反坦克破甲彈。該發射器設有肩托和單腳架,全長990mm,質量15kg,初速76~137m/s,有效射程110m。其擊針待擊所需的力比較大,需要雙腳踩住T形肩托(發射器尾端)兩邊,雙手握住握把并向上拉才能完成,待擊過程類似于冷兵器時代的弩,因此該發射器也被稱為“蘇格蘭弓弩”。擊針待擊后,將破甲彈裝入發射器前端,再將單腳架支于地面,將肩托抵肩、瞄準擊發即可。

二戰時期德軍與英聯邦軍隊的單兵輕武器對比。展柜中上方的德軍裝備依次為StG44突擊步槍、MP38/4 0沖鋒槍、瓦爾特P38手槍、盧格P08手槍、毛瑟98k步槍;下方的英聯邦軍隊裝備依次為李-恩菲爾德步槍、司登沖鋒槍、湯姆遜沖鋒槍、史密斯-韋森勝利型轉輪手槍、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布倫輕機槍。

駐香港的加拿大士兵裝束,其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 旁邊還陳列一挺劉易斯輕機槍

德軍M24手榴彈及其剖面圖

英國特別行動處(SOE)的特工在敵后使用的①電臺、②匕首、③拳套及④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二戰時期德軍與英聯邦軍隊的單兵輕武器對比。展柜中上方的德軍裝備依次為①StG44突擊步槍、②MP38/40沖鋒槍、③瓦爾特P38手槍、④盧格P0 8手槍、⑤毛瑟98k步槍;下方的英聯邦軍隊裝備依次為⑥李-恩菲爾德步槍、⑦司登沖鋒槍、⑧湯姆遜沖鋒槍、⑨史密斯-韋森勝利型轉輪手槍、⑩勃朗寧大威力手槍、⑾布倫輕機槍

加拿大軍隊裝備的掃雷器材

“二戰展區”還展示有加拿大軍隊裝備的掃雷器材、二戰時期加拿大空軍飛行員裝束、二戰時期加拿大承擔的盟軍飛行員培訓項目中的用品(包括飛機螺旋槳、飛機模型、航空儀表、飛行服及訓練彈等)、加拿大參加大西洋護航反潛戰的船只模型、加拿大海軍用于大西洋護航反潛戰的深水炸彈發射器、駐香港的加拿大士兵裝束(其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旁邊還陳列一挺劉易斯輕機槍)、納粹德國的U型潛艇模型及其裝備的魚雷實物、一輛被擊毀的德軍三號突擊炮(國內軍迷俗稱“三突子”)、德軍M24手榴彈及其剖面圖、二戰日軍士兵裝束(其手持帶刺刀的三八式步槍,旁邊還陳列一挺九六式輕機槍和一支南部十四年式手槍)。

展區還陳列有二戰時期加拿大軍隊與軸心國軍隊的假人巷戰場景,場景中加拿大軍隊士兵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而在墻壁另一側的軸心國軍隊士兵手持MP38/40沖鋒槍。

關于迪耶普登陸戰的紀念物。迪耶普登陸戰發生在1942年8月,這是盟軍第一次有組織地對德軍實施較大規模的登陸襲擊,由于準備不充分且嚴重缺乏經驗,造成登陸戰中盟軍傷亡慘重且最終失敗。不過這場戰役雖然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但為之后的諾曼底登陸成功積累了經驗教訓并奠定了基礎。

英國特別行動處(SOE,SpecialOperations Executive)的特工在敵后使用的電臺、匕首、拳套及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等。英國特別行動處是二戰時期英國特種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支由志愿者組成的秘密武裝力量。他們在二戰時期被派遣至軸心國占領的國家和地區,組織、訓練和配合當地抵抗組織開辟和建立敵后戰場,開展多種形式的武裝斗爭,有力地配合了盟軍在正面戰場的行動。溫斯頓·丘吉爾是SOE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他向SOE發出的最為著名的命令是:“點燃整個歐洲(Setting Europe Ablaze)!”(待續)

編輯/曾振宇

猜你喜歡
輕機槍二戰時期沖鋒槍
叢林沖鋒槍
當手槍遇上沖鋒槍
沖鋒槍創世篇
沖鋒槍當自強
美軍在雪地實彈射擊M249輕機槍
漫畫輕兵器之二十二戰時期德軍裝甲戰術
漫畫輕兵器之二十二戰時期德軍裝甲戰術
手持M249輕機槍的美軍士兵在煙幕彈的掩護下行動
二戰時期海上交通線斗爭的幾點歷史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