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機輔助進料裝置的設計

2022-01-26 05:03陳金英張春芝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進料齒輪打印機

陳金英 張春芝 郭 勇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北京100042)

0 引言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3D打印設備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之中,給教學帶來了很多方便。比如,使課程變得更加直觀,在課程的設計中能夠將想法變成現實[1]。將3D打印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觀察能力,同時也使設計理論與實踐操作很好地結合,為教學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很顯然,3D打印技術已成為各大院校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2]。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應用方面的問題,如進料操作不方便、打印機調平困難等等。本文針對桌面級3D打印機的進料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進行實驗驗證。

1 3D打印機進料裝置存在的問題

1.1 進料裝置的結構

3D打印機進料裝置的結構有多種形式,圖1為常見的一種形式。

圖1 進料裝置的結構

從圖1可以看出,3D打印機進料結構由固定壓板上的進料孔①、惰輪②、齒輪③和喉管④組成[3]。其工作過程為:打印材料由進料孔進入,通過齒輪的旋轉并擠壓材料進入喉管,喉管與打印頭相連,通過打印頭的加熱裝置,將材料加熱到一定溫度,使材料從打印頭的噴嘴流出,即可實現模型的打印[4]。

1.2 存在的問題

在3D打印過程中,容易發生打印材料進料不暢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2個方面:

(1)3D打印材料被纏繞在材料軸上,會產生自然彎曲的形狀[5],因此,3D打印機在進料時通常會遇到不順暢的問題,從而使得進料操作變得異常煩瑣,耗時又費力。(2)3D打印材料進入料孔后,通過齒輪向下擠壓進入喉管,由于材料經常纏繞在材料軸上形成自然彎曲,再加上齒輪擠壓易導致材料彎曲[6],所以會使材料在接近喉管的地方發生偏離,造成進料困難。具體情形如圖2所示。

圖2 進料時材料發生偏離

為使發生偏離的材料正常進入喉管,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同時還要采用多次進退料的方法,才能使材料慢慢進入喉管。因每次進料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使得更換材料的操作非常不方便。又由于喉管處的位置狹小,所借助的工具無法正常深入到喉管的位置,此時需要拆卸前面的散熱裝置,所以給進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2 3D打印機輔助進料裝置的設計

2.1 設計思路

針對進料困難的問題,通過對齒輪、惰輪和喉管三者位置的觀察,認為在喉管處增加1個輔助進料裝置,可以縮短喉管與齒輪和惰輪之間的距離,使材料在來不及改變方向的情況下,通過輔助進料裝置,直接進入喉管。該設計思路在不改變機構功能的情況下,通過增加1種輔助進料裝置,使進料變得簡單方便,省時省力。

2.2 建模步驟

2.2.1 喉管配合尺寸分析

經過實際檢測發現,喉管采用的是V6近程,且里面不帶鐵氟龍管。其管子的內孔徑為1.75 mm,外直徑為6 mm,長度為26 mm。

2.2.2 軟件建模

使用SolidWorks軟件對輔助進料裝置進行設計與建模。輔助進料裝置與喉管配合的關鍵點有2點:(1)無縫對接設計。即輔助進料裝置的口徑需要與1.75 mm的孔徑實現無縫對接,因此此處設計成喇叭口的形式。(2)環形凹槽固定。即輔助進料裝置與喉管之間需要完美固定,為此采用環形凹槽的形式。使用SolidWorks軟件進行建模,其模型如圖3所示。

(a)模型頂部 (b)模型角度圖3 模型的頂部及角度

從圖3中可以看出,模型上面的口徑設計得比較大,并且有25°的角度,這樣材料就會順著帶斜度的內壁進入到下面的喉管中。

如果惰輪和齒輪與喉管的空間比較大,則可以根據實際尺寸進行設計,如把直徑和角度設計得更大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材料跑偏,另一方面角度越大,材料則越能快速地進入喉管中。

模型的底部設計為凹槽的形式,槽的大小就是喉管的大小,進料采用過度配合。由于打印機進料的喉管處與齒輪和惰輪之間的間隙較小,同時為了方便安裝,將槽的一側切掉,這樣就可以將輔助進料裝置直接推入,與喉管進行很好的固定。模型的底部如圖4所示。

圖4 模型的底部

2.2.3 虛擬裝配

為了驗證輔助進料裝置設計的合理性,使用SolidWorks的虛擬裝配功能,對此進行虛擬裝配并驗證其是否合格。虛擬裝配可以檢查部件之間的配合間隙,防止零件安裝時間隙過小,導致無法正常裝配;同時也防止間隙過大,導致零件不能與喉管進行很好的固定。

通過虛擬裝配檢測,可以對所設計的模型尺寸進行調試,模型尺寸合格之后就可以使用增材或者減材技術進行生產制造。

3 3D打印機輔助進料裝置的打印與裝配實驗

輔助進料裝置的生產制造有2種方式:(1)采用減材制造的方法,使用數控設備進行加工;(2)采用增材制造的方法,使用3D打印技術進行打印。工程技術人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制造,然后進行實際的裝配與調試。該設計考慮到輔助進料裝置的功能不需要承受太大的力,只要有一定的強度,使材料順利滑入喉管即可,所以選擇使用3D打印,既快捷又方便。

3.1 打印

選擇使用FDM打印工藝的3D打印設備,其打印的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打印參數設置

層高關系到表面質量,故采用0.1 mm的層高以保證有較高的表面精度;填充關系到部件結構的強度,所以使用較高的填充率,即90%;打印的速度會影響到表面的精度,所以使用60 mm/s的速度即可。

設置好切片參數之后,可以通過軟件的打印預覽模式,觀察打印模型是否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模型不完整、有漏洞等問題。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對其尺寸進行調整,如果沒有問題,則可以進行打印,打印預覽時間為6 min,最終打印完成的進料裝置如圖5所示。

圖5 打印預覽及成品件

3.2 裝配與實驗

將打印完成的輔助進料裝置與喉管進行裝配,可能會存在與喉管的配合尺寸不合適的問題。因為3D打印不能完全按照機械加工的配合公差進行制造,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打印的尺寸進行調整,以尋求最佳的公差配合方式,直至滿足裝配要求為止。所實驗的公差配合數據共計4組,如表2所示。

表2 公差配合的數據 單位:mm

根據實際配合情況,最終選擇φ6.4 mm的打印部件進行裝配。

完成輔助進料裝置的安裝后,再次進行進料操作,則材料能夠順利進入打印機的喉管中,未出現材料跑偏的現象,如圖6所示。

圖6 裝配與進料

4 結論

3D打印機輔助進料裝置的設計項目,從問題的發現,即3D打印機進料困難,到成功的解決該問題,整個過程中運用了許多技術。如,機械零部件的設計、3D建模軟件、3D打印技術的制造功能及裝配驗證,從而使得3D打印機在進料方面更加方便與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勞動時間。雖然涉及的相關技術比較多,過程比較復雜,但是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思路,為廣大愛好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技術資料。

在3D打印機的實際操作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熟悉和掌握相關技術,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應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猜你喜歡
進料齒輪打印機
1,4-丁二醇加氫進料泵管線改造
新奇有趣的打印機
關于齒輪的有趣問答
創意
打印機“故障”修改系統能解決
你找到齒輪了嗎?
異性齒輪大賞
騎車上班日
AEROSORT氣流光譜除雜機進料氣閘故障分析
基于單片機的工件進料自動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