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在“知不足”

2022-02-03 22:29陳國明
新傳奇 2022年3期
關鍵詞:個人得失孔繁森嚴以律己

生而在世,誰不想建功立業、揚名出彩?但功成名就之后,是沉醉于功名消遣人生,還是更加嚴以律己保持警醒?不同心態導致不同選擇,不同選擇彰顯不同格局。

88歲高齡的齊白石欣賞自己年輕時的一幅作品,發現自己畫功已大不如前,便每天深夜一筆一筆地練習描紅。兒子不解地問:“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紅這般初級的練法?”他回答:“現在我的聲望高,很多人覺得我隨便抹一筆都是好的,我也被這些贊譽弄得飄飄然了,無形中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幾天我看到自己年輕時畫的一幅畫,才猛然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實之詞蒙蔽了?!?/p>

齊白石的猛然警醒同樣也是在提醒我們:人不可被功名蒙住雙眼,找不著真正想要的東西,看不清前進方向;人不能在贊揚聲中迷失自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喪失應有的進取心。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勝之強,明就明在“知不足”,強就強在“不知足”,“知不足”而后學,“不知足”而進取。齊白石的這種警醒,為世垂范。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不知足”才能攀登新高峰?,F實往往會這樣:一心向往功名,功名卻了無蹤影;不計功名,功名卻不期而至。像雷鋒、孔繁森等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計功名者不為功名所累,永葆為民服務的本色,往往能夠演繹出精彩的人生。而沉醉于功名者,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反而會讓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

(《人民日報》 陳國明/文)

猜你喜歡
個人得失孔繁森嚴以律己
多點規矩律己,留點余地待人
算了
張聞天家風不計個人得失,凡事盡善盡美
孔繁森
寬容
紀錄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點滴談
從“魯相嗜魚”到嚴以律己
以“三嚴三實”為指導健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機制的探討
張忠艷《孔繁森》教學片段與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