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審計風險的識別與防范

2022-02-06 03:20李丹丹劉正軍
財務與金融 2022年6期
關鍵詞:補貼電商

李丹丹 劉正軍

一、引 言

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線下交易陷入停滯狀態,線上交易卻逆勢增長,電商平臺GMV(商品交易總額)的不斷上漲和年度活躍用戶數量的增加都彰顯出疫情給電子商務企業帶來了機遇。在疫情期間,人們使用電商平臺購買衣品服飾和醫療防護物資,通過社區團購購買蔬菜瓜果等生活必需品,突破了購物時間、空間壁壘的限制,同時也降低了人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電子商務,借助于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優勢背景,各大電商企業搭上時代的順風車,發展勢頭迅猛,催生的新興業務板塊層出不窮。然而,這些業務的出現給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拼多多作為2015年成立的新興社交型電子商務購物平臺,在2019年推出了“百億補貼”業務,助力其奪取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平臺年度活躍用戶量由2019年的5.852億人增至2020年的7.884億人,GMV由10070億元增至16680億元[1]。但由于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業務相較于傳統電商企業的促銷活動有所不同,它所依靠的運行機理、項目時效性、消費者享受價格優惠的承擔方、對公司經營情況產生的影響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變化。此外,由于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未能即時更新,所以當面臨拼多多“百億補貼”這種全新業務活動時,會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

本文首先闡述了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業務特性,然后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分別從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兩方面分析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審計風險的形成,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以期為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特性

拼多多(PDD)是國內首家專注于C2B的社交型電子商務平臺,于2015年9月在上海成立。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上市當日市值達到240億美元。在成立初期,拼多多以“下沉市場、消費降級”的策略奪取中低端用戶,通過破壞性創新和延續性創新,使自身在電商平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2]。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逐漸走向成熟,在2019年“618”大促銷中首次推出了“百億補貼”業務,目的是吸引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并向高價值人群滲透,進一步擴大消費者市場[3]。

“百億補貼”是指拼多多平臺在商品成本價的基礎上補貼5%-50%,使其售價遠低于市面價,即商品的銷售價格=成本價-補貼金額?!鞍賰|補貼”與傳統電商的促銷活動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具備以下業務特性。

(一)以“社交+拼團”為運行機理

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業務是在“社交+拼團”商業模式的基礎上運行的。相較于傳統電商經營模式,社交電商采取逆向思維鼓勵用戶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分享好物鏈接,以病毒式的營銷模式侵入大眾視野,最終用戶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拼團購物利用了“人以群分”的交往特質使得產品直接觸達目標用戶,同時在“百億補貼”活動的加持下,進一步催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終達到提升商品交易總額的目的。此外,“社交+拼團”的運行機理,使“百億補貼”業務板塊內的商品價格遠低于其他電商平臺,這種價格紅利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的:一是需求集中化;二是行業供應鏈簡單化;三是同行業競爭化。拼團購物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拼多多拼團購物流程

(二)價格優惠的承擔方為拼多多平臺

傳統電商平臺進行促銷、打折、滿減優惠給消費者帶來的價格扣除是由入駐平臺的商家自行承擔,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業務給予消費者的價格扣除是由拼多多平臺承擔,商家僅需提供商品的成本價,經拼多多平臺的工作人員對商品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進行審核后,方可進駐平臺。然后,通過評價用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水平,預估促成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價格區間,拼多多平臺就會對相應的產品進行補貼,最終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即為商家提供的成本價扣除平臺給予的補貼價格。

(三)項目時效性長且持續加大投入

與“女王節”、“雙十一”、“雙十二”等節日進行的短期促銷和滿減優惠不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業務是一個長期的營銷活動,實現了每天都是雙十一的消費者愿景。雖然無止境的補貼使拼多多虧損更加嚴重,但是拼多多認為“百億補貼”業務耗用的資金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未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因此“百億補貼”業務將持續運營,并且補貼力度不斷加大,從此前的20%增至最高50%。同時,拼多多APP首頁專設了“百億補貼”的一級入口,以此來吸引消費者購買“百億補貼”活動商品,這也彰顯了其對該業務板塊未來將持續發展的決心。

(四)品牌供應鏈關系維系困難

“百億補貼”是指平臺補貼商品的一部分價格,消費者承擔商品的大部分價格,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有百利無一害,但對高端品牌方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百億補貼”雖能夠提高其商品銷量,但由于消費者對拼多多“假冒、劣質”等固有印象的形成,使得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大打折扣,同時也干擾了市場定價。如拼多多在極力宣傳“百億補貼”活動的過程中,與高端品牌商特斯拉、勞斯萊斯產生分歧,甚至出現官司糾紛,使得高端品牌商對拼多多平臺的信任感降低,從而導致品牌供應鏈關系緊張。如果拼多多一直依靠中小品牌,甚至是專門出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商戶,而不能吸引足夠多高質量、大品牌的商家入駐平臺,那么拼多多就難以獲得高消費群體的青睞。因此,拼多多與高端品牌商之間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直接決定了它能否增強用戶粘性。

三、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審計風險的識別

(一)重大錯報風險

1.經營狀況不佳增加審計風險

企業的經營風險與重大錯報風險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經營風險驅動了重大錯報風險的產生[3]。因此,在分析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的重大錯報風險時,首先要關注其經營風險。經營狀況不善會給企業提供財務舞弊的動機,使審計師面臨更高的審計風險,即通過“經營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審計風險”的鏈條進行傳導,最終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從同行業競爭狀況和企業業務戰略部署這兩個角度來分析拼多多的經營狀況,有助于捕捉審計風險的源頭。

(1)同行業競爭帶來的風險

自拼多多2019年年中推出“百億補貼”業務活動之后,其所帶來的APP下載量、平臺點擊量和GMV的增長令人眼前一亮?!鞍賰|補貼”給予的“假一賠十”承諾一度打破了它在大眾心中“廉價、假貨”的固有印象,在同類電商企業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天貓聚劃算、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為了對抗拼多多,也相繼推出“百億補貼”項目,并迅速實施價格競爭戰略,使其在瓜分市場份額中取得優勢。

由表1可見,聚劃算在面對拼多多高補貼的情況下,依然提供了比拼多多更低的價格,這一舉措使得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活動陷入被動狀態,不得不繼續加大補貼力度。但是對于資金流充足的阿里巴巴來說,開展“百億補貼”業務擁有足夠的底氣,而對于還在持續虧損的拼多多來說,高補貼就意味著高虧損,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

表1 2021年“雙11”期間三家電商企業部分產品補貼后價格對比(單位:元)

(2)擴張型業務戰略帶來的風險

拼多多“百億補貼”擴張型業務戰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項目時效性長;第二,持續加碼即補貼力度不斷加大。拼多多高管提出將“百億補貼”業務做成一個長期的營銷活動這一策略,存在較大的風險,是否能夠利用此活動增強用戶粘性、提高消費者復購率成為拼多多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如若拼多多未能提升“百億補貼”商品的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那么很可能出現大量的“一次性用戶”,即嘗試購買一次商品后,因商品未達到期望,便不再使用該軟件,甚至卸載。那么,對于這部分人群,投入的補貼費用就會轉化為沉沒成本。

如圖2所示,拼多多2018年下半年的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相較于上半年有一定的收縮跡象,而2019年下半年的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相較于上半年卻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比增加47.42%。由此可推斷,“百億補貼”業務的出現加速了成本費用的提升。拼多多2020年、2021年的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相較于2019年又有了進一步的增加,而這對于連年虧損的拼多多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如果其難以衡量收益與成本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會影響拼多多持續煥發活力,進而加大拼多多的經營風險。

圖2 2018-2021年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情況(單位:億元)

通過以上對拼多多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由于激烈的行業競爭及其激進的業務戰略,使其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最終影響了財務風險,導致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增加。

2.營業收入認定困難引發審計風險

(1)營業收入發生認定風險

營業收入發生認定風險是指企業多計營業收入的風險,也就是企業在賬上記錄的營業收入并未發生,是一種高估收入的風險[4]。拼多多參與“百億補貼”活動的商家可能會通過雇傭人員注冊賬號在拼多多平臺上下單自己店鋪的商品,然后郵寄一些單價極低的物品或者串通快遞公司形成物流信息,構成虛假發貨。最終,購買者確認收貨完成訂單,商家便可以額外獲得平臺給予商品的價格補貼,造成平臺銷量虛高。但是,審計人員很難識別和發現這種虛構訂單的行為,致使收入的發生很難得到保障,最終產生較大的審計風險。

(2)營業收入準確性認定風險

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針對的幾乎都是個體消費者,消費者進行商品的購買也是在拼多多拼團購物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方面,隨著“百億補貼”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展,參與活動商家越來越多,商品種類豐富且價格低廉,同時“百億補貼”的商品不限時不限量、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且附送運費險,這就導致交易量大而單筆交易金額小。另一方面,拼多多獨創的“社交拼團”這一交易方式導致交易時長增加,一筆訂單從用戶發起拼團,到拼單成功,再到商家發貨,最終用戶確認收貨,這筆訂單才算交易成功。同時,拼團用戶確認收貨的時點不同,商家確認收入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這就使得會計信息繁多,核算內容復雜,從而導致已記錄的交易金額出現偏差,增加審計風險。

3.管理層舞弊導致特別風險

基于舞弊三角理論,拼多多管理層可能進行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壓力。面對持續虧損的財務狀態以及假冒偽劣商品橫行的企業形象,想要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就需要有漂亮的交易數據和財務報表,從而呈現出良好的經營情況。第二,機會。電子商務企業基于互聯網運行,交易數據、財務數據的儲存媒介致使篡改數據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第三,借口。管理層可能存在不恰當的價值觀。

管理層進行舞弊的手段可能是直接通過后臺數據庫修改訂單的交易數據,從而導致平臺交易額的大幅增加,最終反映在利潤表中就是營業收入的虛高。當投資者看到其中的紅利,認為未來的發展前景向好,就會進行投資。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業務需要的就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投資人投資的很大一部分會被拼多多用于“百億補貼”業務,補貼給消費者,最終造成惡性循環。通過舞弊的手段虛增營業收入,不僅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也使審計人員面臨難以識別的審計風險。

4.內部控制薄弱帶來審計風險

2019年1月20日凌晨五點,拼多多平臺系統出現重大漏洞,客戶領取的100元無門檻優惠券可以在平臺購買任意商品,此事件被稱為“拼多多漏洞門”。凌晨五點漏洞被大量用戶發現,隨即開始“薅羊毛”;直到上午九點,相關技術人員才修復了此漏洞,并且終止了與此次優惠券相關的一切交易。拼多多的此次優惠券事件凸顯了其內部控制的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風險點:一是缺乏風險控制能力;二是內部審核機制不完善;三是拼多多方面僅關注自身利益,逃避責任[5]。

這次優惠券事件不禁讓人懷疑拼多多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形同虛設,也會對“百億補貼”業務產生消極影響。例如“羊毛黨”利用業務存在的邏輯漏洞或技術漏洞,通過技術工具,批量搶奪原本屬于用戶的優惠和福利,再轉售出去牟利。這種搶優惠券、秒殺特價商品等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給商家、電商平臺帶來經濟損失。據統計,電商企業每年營銷費用的70%-80%都會被黑灰產業所吞噬,真正的消費者反而未能享受到優惠和補貼。拼多多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未得到有效執行,那么當審計人員在這種薄弱的內部控制環境下進行審計工作,往往會具有較大的審計風險。

(二)檢查風險

1.審計技術方法滯后增加審計風險

在傳統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如審計抽樣、監盤、函證等基本都是以人工操作為主,這就導致了審計工作量大,審計效率低,從而導致檢查風險增加。拼多多作為電子商務企業,其特性導致了交易信息和數據信息全部儲存于后臺數據庫中,而“百億補貼”業務板塊的不限時不限量、活動無休性等業務特性導致了海量數據的形成。據統計,拼多多僅2019年第四季度“百億補貼”業務的商品交易總額就高達350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審計技術(如賬賬核對、賬證核對)來獲取相應的審計證據,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會增加核對難度,降低審計效率,從而增加審計風險。其次,注冊會計師審計時缺乏認證消費者和商家身份信息的系統軟件,不能保障在平臺進行交易的雙方身份的真實性。如果存在偽造身份信息在平臺進行買賣交易的情況,審計人員的核實難度較大,增加了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能力不足引發審計風險

如今,無論是內部審計抑或是外部審計,幾乎全依托于電子信息系統。因此,應對電子商務審計風險首先需要注重人才培養,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審計師的業務能力是完成審計工作的關鍵因素,對客戶行業的充分了解會提高審計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拼多多的主要業務活動全依托于互聯網,龐大的交易數據都以電子化的方式呈現,這導致傳統的獲取審計證據的范圍、方式以及實施審計程序的內容等均發生了變化。如果注冊會計師不注重自身知識技能的提升,對信息系統審計知識掌握不到位,就會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產生消極影響,進而增加審計風險。

四、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審計風險的防范

(一)針對重大錯報風險的防范措施

1.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拼多多的經營風險與其業務結構和業務戰略息息相關,通過預測未來經濟走向與評估行業狀況,可以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經營風險,進而從源頭上防范審計風險。

當前,拼多多正處于飛速成長的階段,為增加市場占有率,不惜“燒錢得用戶”,一旦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出現問題,用戶便會流失,投入的營銷費用就會泡沫化。因此,注冊會計師可以對拼多多出具管理意見書,敦促其采取以下措施來優化經營管理策略,防范經營風險。一是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充分利用消費者反饋的商品數據、同行業競爭對手的財務數據以及企業自身的歷史數據,進行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全面評估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及時調整業務戰略?!鞍賰|補貼”業務不能一味地提高補貼比例,可以借助于Spss、Stata等數據分析工具對用戶進行畫像,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當用戶復購率超過設定基準時,就可以享受更高的補貼,以此加強用戶粘性。二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通過風險預警系統,客觀分析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判斷和預測企業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將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

2.重點關注營業收入,加強細節測試

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時,應當特別關注“百億補貼”的相關業務活動,對其實施細節測試,以此應對營業收入認定困難所帶來的風險。

第一,針對營業收入發生認定風險。注冊會計師應該測試“百億補貼”業務中已記錄的有關補貼商品的交易是否是真實發生的,是否有虛構收入的情況存在。針對商家可能串通快遞公司進行虛假發貨,進而造成營業收入虛高的現象,可以檢查商家的快遞付款記錄數額是否與商品重量和價值一致,并將商家的進貨單、購貨發票、出庫單、發貨記錄與消費者的訂購單、付款信息等進行核對,查看是否有異常的項目信息。同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師對非結構化數據(指商品評價的措辭)以及結構化數據(包括確認收貨的時長、商家歷史銷售數據以及店鋪訪問量等)的分析評估結果,鑒別是否存在虛構消費者和收入的可能。

第二,針對營業收入準確性認定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抽取平臺內不同種類商品,如單價較大但銷售數量較少的家具、電器類商品以及單價較小但銷售數量較大的服飾、彩妝類商品,將價目表、發運憑證、銷售單、銷售發票的金額與營業收入的明細賬進行核對,查看是否存在不一致的現象。

3.保持合理職業懷疑,應對舞弊特別風險

管理層具有正確的經營管理理念是一個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管理層缺乏職業道德觀、經營管理觀,其表現大多是財務舞弊。上市公司高管的職務、薪金、股票收益等方面的利益通常與其績效掛鉤,這就導致如果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管理層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會操縱會計報表,進行財務舞弊。

因此,為了應對審計過程中管理層舞弊導致的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時刻保持職業懷疑的態度。會計師事務所要讓注冊會計師認識到保持職業懷疑的重要性,并建立相關案例數據庫、客戶信息數據庫以及行業信息數據庫等,通過制度來規范注冊會計師對數據庫信息的應用,確保其在對被審計單位實施審計時能更加準確地辨別其中由于舞弊導致的特別風險。第二,增加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例如改變審計程序的實施范圍,包括擴大“百億補貼”業務抽查的樣本規模,可以從交易數額大、交易次數頻繁的商家擴大至交易次數少、交易數額小的商家,獲取更多的樣本數據,甚至通過技術手段實施全樣本規模審查,以此降低審計風險。

4.重視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審計程序設計

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可以為電子商務企業的信息安全及風險控制提供合理保證。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勢必會對其“百億補貼”業務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拼多多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防范審計風險。一是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應完善相應的風險防控機制,樹立“時刻準備”的風險防范理念。二是責任細化。拼多多應該建立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工作范圍和應承擔的責任,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績效考核,避免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完善相關審核機制。應做到層層有審核,步步有簽字,盡量避免由于系統程序錯誤引發的風險問題。

從注冊會計師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執行,審計人員就不能依賴于控制測試,而應實施更多的實質性程序以獲取足夠的審計證據。如對“百億補貼”業務中的收入按各商品類別進行分析,比較不同季度或者年份收入的變動情況,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錯報收入的情況。

(二)針對檢查風險的防范措施

1.開發智能審計軟件,建立信息鏈接端口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蓬勃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審計需求越來越多,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應積極推動電子商務企業智能審計軟件的開發。應發揮審計人員、電子商務企業人員和編程人員三方的共同作用,開發將審計軟件與企業財務信息相連接的集成系統,使審計人員能直接獲取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在保障審計證據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同時也保障其真實性和準確性。此外,也可以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針對被審計單位業務活動的審計模型庫,智能實時挖掘審計所需要的數據,最終實現系統風險的自動評價與自動預警。針對拼多多“百億補貼”業務,可運用集成系統與區塊鏈技術獲取每一筆補貼的數據信息,包括交易數額、補貼數額、商家信息、用戶信息等,以此保障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提升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與被審計單位、電子支付平臺建立鏈接身份信息的端口,以此獲取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網絡實名制可以對交易雙方身份進行確認,防止在網絡交易中發生欺詐行為,從而增強交易的安全性[6]。如今,大多數電子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微信支付、云閃付等都要求實名認證,因此當用戶通過電子支付購買“百億補貼”的商品時,被審計單位就可以同步驗證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審計人員也能夠核實賬戶的真實性、核對金額的準確性,以獲取真實有效的審計證據,從而應對審計證據難以獲取帶來的風險。

2.提升專業勝任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會計、審計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就可以勝任審計工作。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從事審計工作不僅需要掌握審計、會計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電子商務企業的商業模式以及信息系統的運作過程,這樣才能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有效識別各種審計風險。

首先,可以從會計師事務所入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強化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理念,認識風險識別和評估的重要性,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開展案例交流會,相互學習并探討電商企業審計的重點與難點,分享審計經驗,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從容應對電子商務企業業務類型的變革。其次,可以從教育系統入手。各大高校應該著力培養新型復合型人才,不僅教授審計、會計的相關理論課程,也要開設數據挖掘、網絡安全以及實務操作等方面的課程,使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要不斷關注未來發展趨勢,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適應時代需求,為審計行業輸送高端復合型人才。

五、結 語

本文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框架,選取了拼多多這家新興電子商務企業,分別從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兩個方面分析“百億補貼”業務的審計風險,并針對這些風險點提出應對措施。具體來說,“百億補貼”業務的經營狀況、業務模式以及拼多多企業的內部控制等眾多因素均對審計風險產生了影響。同時,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審計內容復雜化、審計證據獲取難度增加以及審計證據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審計風險。此外,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審計系統不匹配當前業務模式等也是影響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因此,注冊會計師不僅要關注企業存在的審計風險點(如企業能否持續經營、是否存在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也要關注因自身能力欠缺導致的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緊跟“大數據”時代的需求,提升相關專業技能,成長為“財務+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在考慮電商企業實際業務特點的前提下,推動開發更具業務匹配度的電商審計軟件,提升審計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歡
補貼電商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電商贏了,經濟輸了
電商“鏈”起小鎮青年
2020年農業補貼或將增加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無補貼的光伏產業何去何從?
加快農村電商全覆蓋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晏平要補貼有多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