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云南無量山“萬蟾聚會”的奧秘

2022-02-10 03:08○程
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 2022年10期
關鍵詞:科考隊蟾蜍溪流

○程 醉

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描繪了一個充滿各種珍禽異獸、武林高手的無量山。段譽不但在這里練成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還在這里意外服食了百毒之王“莽牯朱蛤”。那么,在現實的無量山中是否真的存在著“莽牯朱蛤”似的神奇物種,山中湍急的溪流之上又為何每年都有上萬只蟾蜍聚會呢?

詭異的傳說

無量山古稱蒙樂山,因其“高聳入云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而得此名。它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的結合部,東起川河,西至瀾滄江,核心面積將近200 平方千米。

在無量山里生活著許多彝族的群眾,他們在古代的時候就遷徙到了這里,以種茶、養蠶為生。八月的一天,山民施啟明進山采藥的時候,遇到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情。就在他專心致志搜尋草藥時,突然從茂密的樹叢中傳來一陣沉悶而嚇人的聲音。施啟明感覺到某種不明生物似乎就在不遠處緊盯著自己,萬分恐懼之下,他拔腿便向山下狂奔而去。

回到村子里,施啟明便將自己的遭遇向村民們講述起來??蓻]想到的是,村里竟然還有人親眼見過這種發出怪叫聲的不明生物。據村民說,這種生物模樣十分恐怖,它四肢粗短,腹部肥大,兩只眼睛放射著綠色的光芒,頭頂還長著十分尖銳的倒刺。最奇怪的是,它發出的叫聲詭異而奇特,往往隔著幾個山谷也能被清晰地分辨出來。由于它常常出現在山溪里,并且還會在石縫間跳躍,因此當地人稱其為“石蹦”。

為了弄清楚“石蹦”究竟是何物種,以及無量山地區的自然地理情況,在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張世濤的帶領下,一支科考隊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這里。

張世濤是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對于地質學以及植物植被等方面有著多年的研究經驗。在他的帶領下,科考隊在山民施啟明遇到不明生物的地方展開了調查。然而,經過幾個小時的搜尋,大家既沒有發現不明生物,也沒有聽到村民們所說的那種詭異叫聲。不過,在走訪中科考隊卻獲得了另外一條線索。

村民們告訴科考隊,最近幾年他們總是發現成千上萬只蟾蜍就像約好了似的,一下子全部聚集到山澗之中,場面十分詭異。隨后,一位村民還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用手機拍攝的照片。村民還說,傳說中的“石蹦”很可能就是“萬蟾之王”,聚集在溪流里的那數以萬計的蟾蜍都是來這里朝拜“石蹦蟾王”的。

由于無量山地區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能夠到達這里的人非常少。因此,無量山保存了很多鮮為人知的自然美景和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那么,在這片原始而神秘的山林當中生活著的“石蹦”,會不會是一種獨立進化的未知物種呢?

消失的蟾蜍

在無量山的西北部,有一條水量豐沛、植被茂密的岔河。岔河周圍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昆蟲種類豐富多樣,這樣的環境很可能會有大量蟾蜍聚集。

于是,科考隊決定前往岔河一探究竟。越接近岔河,山谷中的植被就越發茂密,既有匍匐而生的蕨類植物,又有低矮密集的灌木,更多的則是連片的參天大樹。岔河位于山谷之中,河面很窄,清澈的河水從山間汩汩流出。

然而,科考隊在河邊尋找了好幾個小時也沒有發現一只蟾蜍的身影。這讓張教授感到十分不解,他推測可能是因為河水溫度太低,而蟾蜍又是一種冷血動物,因此無法在這里大量繁殖。

為了能夠盡快破解無量山“石蹦”以及“萬蟾聚會”的秘密,張教授邀請了研究兩棲動物生存環境的專家,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定齊來做進一步的科學考察。

帶著強烈的好奇,饒定齊開始從兩棲動物生存環境的角度對岔河河水的水溫、水質等情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岔河的河水水質達到了國家地表一類水的標準,非常適合蟾蜍等兩棲動物的生存。這里的水溫基本穩定在15~17 攝氏度,而最適合蟾蜍生長發育的水溫恰恰就是10~30 攝氏度。

那么,為什么科考隊始終沒有在岔河發現蟾蜍呢?

在考察了山谷所在地形之后,饒定齊發現這個山谷比較開闊,中午時分陽光能直射進山谷,紫外線照射相對比較強烈。他認為,白天的時候蟾蜍們為了躲避陽光,很可能藏在河岸茂密的叢林之中。于是,他隨即在河岸邊挑選了一塊2 500 平方米、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群落展開對蟾蜍的搜尋。

經過幾個小時的仔細尋找,科考隊在饒定齊的帶領下,在這片森林里一共僅發現了3 只蟾蜍。這讓大家感到十分失望,因為他們既沒有發現傳說中頭頂尖刺、眼放綠光的“石蹦蟾王”,也沒有看到達到“萬蟾聚會”所需數量規模的蟾蜍。

那么,村民們言之鑿鑿的“萬蟾聚會”是否真實存在呢?

發現哀牢髭蟾蜍

夜幕降臨之后,科考隊再一次來到岔河進行搜尋。黑暗中的岔河,顯得更加神秘。當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接近岔河時,隱約間似乎聽到蟾蜍的叫聲此起彼伏。

只見在岔河泥濘的岸邊,幾只蟾蜍好像在趕路似的一蹦一跳地向著河道方向前進。跟隨著它們的足跡,科考隊來到了河邊。這時候,大家驚訝地發現,無數只蟾蜍都已經擠在了河水之中。它們幾只一堆,緊緊地抱成一團,就好像是在參加某種神秘的聚會儀式。

這樣的場景讓專門從事兩棲動物研究的專家饒定齊也感到非常吃驚,他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只蟾蜍聚集在了這里,又是什么自然地理因素導致了這些蟾蜍瘋狂聚會。

經過仔細的觀察,饒定齊發現了河道中蟾蜍們廝打的規律。那些體型較大的蟾蜍大多躲藏在水底的石縫之中,一旦體型較小的蟾蜍發現了它們,就會撲上去,然后緊緊地將其抱住。而隨后趕到的小型蟾蜍則會千方百計地將抱在一起的蟾蜍分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凌晨5 點鐘左右,蟾蜍們才逐漸從河道中離開,消失在森林之中。

第二天一早,兩位專家決定帶領科考隊逆流而上,向東北方向尋覓,看看能否發現一些蟾蜍們留下的蛛絲馬跡。當科考隊來到接近無量山最高峰頂部的密林中時,突然有隊員發現溪流中的巖石旁有一個奇怪的身影。只見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正在緩慢地移動,晃眼看去很像是溪流中的一塊石頭,但一雙上淺下深的眼睛始終在警惕地注視著岸上的科考隊員。

過了一會兒,這個奇怪的動物突然露出了四肢,開始游動起來。當它將頭抬起來之后,大家發現它的頭部竟然長有尖銳的硬刺。同行的向導告訴大家,這就是傳說中無量山的怪獸“石蹦”。這個發現讓兩棲動物專家饒定齊十分興奮,仔細辨認之后他認為這是一種十分瀕危的動物“哀牢髭蟾蜍”。

髭是指人的胡須,《樂府詩集·陌上?!肪陀性?,“下擔捋髭須”。正是因為這種蟾蜍嘴巴邊上長有許多形如胡須的尖刺,所以才被命名為“髭蟾蜍”。饒定齊告訴大家,哀牢髭蟾蜍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無量山以及哀牢山海拔800~2 600 米的原始森林之中,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它們頭上長有的特殊的長刺,是進行自我保護、打敗捕食者的一種武器。

不過,這種動物并不像村民們說的那樣兇猛、恐怖。它似乎十分害怕,很快便鉆到石頭底下藏了起來。同時,這只哀牢髭蟾蜍開始了它那特殊的鳴叫。這種聲音似鼓似磬,又似琴若弦,在這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聽來確實瘆人。

饒定齊告訴大家,一般蛙類都是在陸地上鳴叫,而哀牢髭蟾蜍卻能夠在水底發出這種怪異的叫聲。當這種叫聲從水底下發出,聲波再通過水流傳到空中時,就讓人難以搞清它的來源和方向。因此,人們往往會被哀牢髭蟾蜍的叫聲所驚嚇到。而偶爾見到它們的村民,又會因為它們奇怪的長相而對其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它們就被傳成了神秘和恐怖的物種。不過,這些特征都是哀牢髭蟾蜍自然進化的結果。

那么,哀牢髭蟾蜍又和“萬蟾聚會”有沒有聯系呢?

揭開謎底

饒定齊認為,哀牢髭蟾蜍的棲息地位于河流上游,這里的水流更急,氣溫更低,而這一帶的自然環境也不適合“萬蟾聚會”的那些蟾蜍生存。同時,哀牢髭蟾蜍與它們是兩個獨立的物種,因此兩者之間并不存在村民們傳說的那種召喚和朝拜的關系。

然而,科考隊仍然沒有找到“萬蟾聚會”的原因。于是,饒定齊建議大家再次回到山下的岔河河谷,那里可能還隱藏著破解這個秘密的線索。

此時的岔河河谷里只能零星見到幾只落單的蟾蜍,科考隊員們在河道中以及河岸邊展開了更為仔細的搜索。就在岔河岸邊一個較淺的河灘上,一位隊員驚奇地發現了一些透明的管子。每一根管子里都包裹著一顆顆黑色的物體,而這些管子又糾纏在水草或是岸邊掉落的枯枝上。

這些管子狀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它們和科考隊昨晚看到的“萬蟾聚會”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饒定齊副研究員認為,這些東西很像是兩棲動物剛剛產下的卵。為了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他將這些物質取樣帶回。幾天之后,科考隊從岔河河谷帶回的管狀物質果然如專家預料的那樣出現了奇妙的變化。管狀物質里的小黑點長出了小尾巴,變成了一只只小蝌蚪。原來,這些物質果然是蟾蜍的卵。

饒定齊告訴大家,晚上溪流中體型較大的是雌性蟾蜍,而體型較小的則是雄性蟾蜍。它們抱在一起的看似古怪的行為,其實是雄性蟾蜍們正在爭奪交配權。而經過研究發現,“萬蟾聚會”的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中比較特殊的種類“溪蟾”。它們只生活在無量山這種山高林密、溪流激瀑的地方。而“萬蟾聚會”不過是它們為了生存繁衍,在千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一個優良特性。

感召溪蟾的神秘力量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寒來暑往、山澗流水。而所謂的“蟾王”哀牢髭蟾蜍,也不過是在原始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的珍稀物種而已。

猜你喜歡
科考隊蟾蜍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蟾蜍是誰?
溪流到了大海
蟾蜍是誰?
在極地過新年
遠行的蟾蜍 外一篇
擔當
聽!誰在呼救?
溪流小熊的煩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