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腹瀉性疾病的歸納和分析

2022-02-17 15:23陳美香
豬業科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性疾病胃腸炎輪狀病毒

陳美香

(英德市英城街道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廣東 清遠 513000)

近年來,隨著養豬業規?;?、集約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豬腹瀉性疾病成為了大型養殖場的常見多發病之一。豬腹瀉性疾病病因復雜多樣,主要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腹瀉包括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性,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環境因素、生理原因等引起。該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地域性,主要在春冬寒冷天氣高發,寒冷氣候及氣候多變等情況均會造成豬群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極易感染豬腹瀉性疾病。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不僅發病率高,而且傳染性很強,若是養殖場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不完善,則會造成大面積發病,嚴重危害豬體健康,影響種豬的生長發育和仔豬成活率。因此,豬場養殖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腹瀉性疾病的發病特點、臨床表現及其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保障豬群的生命健康,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促進養豬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 豬腹瀉性疾病分類及特點

1.1 細菌性腹瀉

1.1.1 白痢

白痢常發生于2周齡左右的仔豬,又稱為仔豬白痢或遲發性大腸桿菌病。該病的病因主要是飼養環境臟、亂、差且圈舍溫度過低,仔豬免疫力低下,以及仔豬腸道菌群失調而導致對大腸桿菌的抵抗力減弱等,均會引發仔豬白痢。仔豬感染該病后會出現突然腹瀉、排出白色粥樣或水樣稀便,并帶有惡臭味。病豬呈快速消瘦、精神萎靡、皮毛粗糙,并表現嚴重脫水等癥狀。

1.1.2 黃痢

仔豬黃痢是豬因非溶血性和溶血性大腸桿菌感染所引發的具有高致病性、高傳染性、發病急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又稱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病。該病常發生于2周齡內的仔豬,呈急性型或敗血性感染。發病仔豬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快速消瘦、嚴重脫水,甚至死亡。因為初生仔豬的體質較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因此死亡率很高。一旦出現黃痢患病豬,會很快傳播至整個圈舍,造成大面積仔豬感染,嚴重危害仔豬生命健康。豬場飼養管理水平低下、圈舍環境差、仔豬護理不到位等均會誘發該病的發生。

1.1.3 豬痢疾

豬痢疾主要是由痢疾螺旋桿菌引起的一種豬腹瀉性疾病,12周齡內的豬均可感染?;疾∝i常表現為腸黏膜壞死性癥狀,出現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等癥狀,糞便成水樣且帶有血塊和壞死組織塊,并散發惡臭味。仔豬呈急性型癥狀,死亡率極高。

1.2 病毒性腹瀉

1.2.1 豬流行性腹瀉

該病主要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而導致的急性胃腸道傳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傳染性,各年齡階段的豬均會感染此病,其中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該病的一般癥狀為腹瀉伴有嘔吐,以及嚴重脫水等,個別出現食量減退和精神萎靡?;疾∽胸i會在發病2~3 d時因腹瀉導致嚴重脫水而死,成年豬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輕微腹瀉,數天后會逐漸恢復。發病豬的糞便中帶有大量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傳播給健康種豬,造成豬群感染。

1.2.2 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胃腸炎病毒引起的,是養豬業較為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可發生于不同品種和各個年齡階段的豬,其中14日齡左右的仔豬最易感染,死亡率可達100%。該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主要在冬末春初季節高發,若此時期豬舍防風保暖工作不到位、溫度過低,導致豬只受風受寒,很容易感染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仔豬臨床癥狀常表現為上吐下瀉、嚴重腹瀉,排泄物呈水樣且呈現黃色和白色粥狀。個別仔豬呈噴射式腹瀉,伴有尿液,氣味腥臭?;疾∝i或者處于恢復期的豬的腸道內帶有大量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病毒會隨著豬的糞便排出體外,嚴重污染豬的生活環境、器具和飲水,會通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傳播給其他健康豬群,影響豬體健康。該病毒還會通過母豬母乳傳染給仔豬,導致仔豬感染。該病的一般癥狀表現為腹瀉、嘔吐、采食量減少、體溫升高、不斷消瘦、嚴重脫水而死等,并且豬的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

1.2.3 豬輪狀病毒病

該病是由豬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胃腸道性傳染病,是養豬場內常見疾病之一。每個年齡階段的豬只均會感染該病,特別是2月齡內的初生仔豬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大多數成年豬表現為隱性感染,臨床癥狀較輕。豬輪狀病毒病常發生于春季、秋冬等寒冷季節。豬場圈舍條件差、圈舍潮濕或不清潔,以及日糧中營養成分含量低等原因均可能誘發輪狀病毒感染,患病豬的糞便也是重要的傳染源。成年豬患病后常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喜臥、不愿走動等,而仔豬癥狀較嚴重,會出現嚴重腹瀉,排出白色和灰黃色的水樣或粥樣帶有組織塊的糞便?;疾∝i在后期會因腹瀉出現嚴重脫水,造成消化和代謝紊亂,甚至死亡,其中初生仔豬的病死率達到100%。

1.2.4 豬瘟

當仔豬發生非典型性豬瘟病毒感染時,癥狀如豬痢疾,仔豬出現腹瀉,排出黃色水樣糞便,而且死亡率極高且很難治愈。該病的典型癥狀是仔豬頑固性腹瀉,糞便較稀且腥臭,發病豬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快速消瘦,在發病1周后開始出現死亡病例,病程長且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造成大量豬只被淘汰。

1.3 寄生蟲性腹瀉

該類型腹瀉病中由蛔蟲造成的腹瀉最為常見,每個年齡階段和不同品種的豬只均會發生,尤其是4月齡左右的小豬感染率和發病率最高。一般常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貧血、精神不振等輕微癥狀,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生長發育緩慢,造成生殖障礙等癥狀。

1.4 其他類型腹瀉

1.4.1 生理性腹瀉

初生仔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胃腸道內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均缺乏,胃酸含量很低,消化和殺菌能力差。同時仔豬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不能積極有效地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仔豬斷奶后沒有乳汁中母源抗體的保護,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低下,很容易產生腸道炎癥。斷奶仔豬的食物從乳汁變為飼料,其腸道內消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嚴重的消化不良。而且仔豬的體溫調節系統發育也處于不成熟狀態,對環境變化尤其是溫度變化很敏感,特別不耐受低溫潮濕環境,尤其是冬末春初季節,氣候溫度很低且多變,極易導致仔豬出現流行性腹瀉。

1.4.2 營養性腹瀉

仔豬生長發育所需營養成分較旺盛,但因其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高營養食物會對仔豬的胃腸造成嚴重的負擔,很易導致消化紊亂等問題。比如一些高蛋白食物不能被仔豬有效地消化吸收,未消化的蛋白成分在大腸中受各種致病微生物的影響而分解,對仔豬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導致其胃腸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腹瀉。同時若仔豬食入被污染和變質的飼料,或者飼料中缺乏各種必需的營養物質,也會導致仔豬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從而引起仔豬腹瀉。

2 防治措施

2.1 加強免疫管理

養殖場首先應該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根據該場內豬只的實際情況和周邊地區疾病流行情況規劃詳細的疫苗接種措施。為了提高母乳中抗體水平,使仔豬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有效預防豬輪狀病毒病的發生,可在母豬生產前2周左右,給其接種正規廠家生產的豬輪狀病毒弱毒苗。在母豬生產前1個月左右,為其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能有效增高母乳中母源抗體水平,提高初生仔豬的抗病力。同時為妊娠母豬接種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疫苗,進一步提升母乳中的抗體水平,更有效地預防豬流行性腹瀉等病毒性疾病的發生。

2.2 加強消毒管理

預防腹瀉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強飼養環境的消毒管理,養殖人員應該制定科學全面的消毒計劃,并嚴格實施各種消毒工作。對所有進出養豬場和圈舍的車輛和人員進行全面的殺菌消毒滅蟲等工作,有效消滅各種病原微生物,從根本上防止豬腹瀉性疾病的發生。同時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養殖場區和豬只圈舍,并及時隔離和淘汰患病豬,徹底清除患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有效切斷疾病的傳播。

2.3 加強飼養管理

飼養環境對豬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科學的飼養管理能有效地防治各種疾病的發生。首先應該及時清除糞污,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刂粕醿葴囟?,保持舍內溫濕度適宜,避免仔豬因溫度變化產生應激反應。同時保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風,避免有害氣體聚集。飼養員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種豬對飼料的營養需求,科學調控飼料配比,保證飼料質量和數量,嚴禁使用發霉變質飼料,提高豬群免疫力和抗病力。另外保證仔豬飲水充足,保持飲水清潔,可在飼料和飲水中適當地添加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 小結

豬腹瀉性疾病病因復雜多樣且臨床癥狀表現不一,嚴重危害豬群的生長發育和生命健康,養殖戶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尤其應該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通過免疫接種、加強殺菌消毒管理、提高飼糧營養水平等手段,有效避免豬腹瀉性疾病的發生,提高豬場養殖效益,推動養豬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性疾病胃腸炎輪狀病毒
中西醫結合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
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羊急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
防跌倒,警惕認知障礙性疾病
豬輪狀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對蝦常見環境性疾病的防治
揭開“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的面紗
說一說輪狀病毒疫苗
揭開“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的面紗
輕度胃腸炎并發嬰幼兒良性高熱驚厥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