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機場軌道快線風井7~蕭山機場站區間聯絡通道施工新技術研究

2022-02-21 00:54楊同輝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技術施工

楊同輝

摘要:聯絡通道施工是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之一環,開挖過程系屬高風險作業,本文以杭州機場為例,對蕭山機場站區間聯絡通道施工新技術進行研究。本聯絡通道施工期間所得施工經驗,應可提供后續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蕭山機場;站區間聯絡通道;施工;新技術

1工程概況

杭州機場軌道快線土建施工SGJC-9標段位于杭州市蕭山區,施工起點為光明路區間風井7(左K52+512.871),終點為靖江停車場出入場線明挖區間(RDK1+874.1),標段總長度8.321km,包含4條掘進機區間(含聯絡通道11座),1條明挖區間和2座橋梁拆復建。其中區間風井7—蕭山機場站掘進機區間長度為3.027km,共設置9#、10#、11#、12#、13#五座聯絡通道,除10#聯絡通道外全部采用機械法施工。

2施工方法

2.1進場前準備

2.1.1洞內布置(照明、走道板、水管、電路)

(1)照明:受設備尺寸限制,正線隧道照明須采用電纜+燈帶,如原照明為五線+燈架形式,需要更換。3號、5號臺車運輸前需要把電箱暫時拆除,完成后重新接入電箱。

(2)走道板:受設備尺寸限制,同時考慮到施工周期及隧道現狀,走道板布設于雙軌中間部位,須待3號、5號臺車運輸到位后再進行鋪設。同時為了保證人員行走安全,待臺車全部到位后,須在單側每50m設置1個避讓平臺,平臺與普通走道板布設相同。

(3)水管:現場有水管的前提下給水管采用DN32或DN50規格的PE管,便于回收及鋪設,每200m設一個3通接頭,臺車運輸時,將水管放置于邊軌外側。排水管同樣采用DN50規格的PE管,接至隧道最低點即可,中間無需設置3通。

(4)電路:始發側隧道須布設2路電路,一路為10kV高壓電纜,一路為低壓電纜。照明電纜放置于掘進方向的隧道側邊,與燈帶一起懸掛于隧道腰部,高壓電纜須待3號臺車進入隧道后再懸掛于對側。接收側隧道須布設一路低壓動力電纜,供照明與5號臺車泵站動力,5臺車功率為30kW。

2.1.2隧道內軌道鋪設

為運輸設備及物料,洞內鋪設兩軌,電瓶車與臺車共用軌道,軌枕間距0.6m,軌道間距為0.9m,鋼軌規格為43kg/m單根長度6.25m,現階段可利用區間隧道內現有軌道,隧道內的所有道岔需要拆除,將軌道調整居中。

2.1.3洞門鋼管片處理

將主隧道管片始發及接收洞門處6塊復合管片的鋼結構不拆除部分焊接連為整體,采用跳焊法減少變形,分多層焊接,焊接厚度每層3~5mm。施工時需要搭設腳手架作為施工平臺。

2.1.4聯絡通道洞門附近注漿

區間移交后,為彌補在地層中的間隙等缺陷,提高聯絡通道位置管片襯砌背后土層的密實度,改良始發與接收洞門處土體,降低周邊土體滲透水系數,起到一定的止水效果,需對聯絡通道進行注漿(單液漿)。項目部安排人員對聯絡通道3環及前后各1環共5環再次進行注漿,確保注漿效果。

始發/接收洞門注漿工藝:

1)檢查注漿設備各系統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壓力表是否正常;

2)手電鉆打通管片吊裝孔底部30cm-60cm厚的混凝土,在吊裝孔上安裝連接閥,將管路與連接閥連接,然后再次檢查管路連接的密封性;

3)在漿液攪拌筒中按設計的水灰比進行水泥漿(水與水泥)拌制,嚴格按照設計配比拌制,以免注漿管堵塞;

設計水灰比如下:

水泥漿(按質量配比)水:水泥=1:1;

4)采用前進式分層注漿的方式,每個注漿孔分兩次注漿,上部六個孔每孔注入量為2方,下部三個孔每孔注入量為4方。

5)注漿標準以注漿壓力與注漿量進行雙重控制,注漿壓力為0.2-0.5MPa。以下情況應例外:

a.在開孔時發現注漿孔內有大量水噴出,應增加注漿量直至注漿壓力達到注漿壓力的上限;

b.當每孔注漿量未達到設計值而注漿壓力達到規定壓力的上限時,應停止注漿;

6)注漿結束后,對每一個注漿孔進行密封,以防滲水。

7)注漿結束后應立即對注漿設備及管路進行清洗。

2.2吊裝下井工藝流程

頂管機吊裝下井前需對進場吊機進行檢查,鋪設鋼板進行試吊起。以9#聯絡通道為例,1#臺車整體吊裝下井,由電瓶車將1#臺車推入指定位置后,電瓶車出。吊放2#臺車,由電瓶車推入指定位置與1#臺車鏈接。組裝3#臺車、吊裝頂管機,將3#臺車連通頂管機一起由電瓶車推入指定位置與2#臺車鏈接。在吊裝4#臺車時,需在井口組裝完成4#臺車后,將4#臺車推入指定位置與3#臺車鏈接。始發端吊裝完成后,將5#臺車吊裝下井后,吊裝接收鋼套筒進行組裝,后吊裝5#臺車上部支撐組裝完成后,由電瓶車推入施工聯絡通道接收端。

各節臺車在吊裝下井組裝過程、拆機過程中均在輪對后放置鐵鞋固定,防止臺車在組裝拆機過程中出現溜車現象。臺車進入隧道指定位置后,采用16a工字鋼在臺車輪對四角處于軌道進行焊接固定。

2.3頂管法施工方法及操作要求

2.3.1套筒始發準備

套筒尾刷安裝。本工程采用鋼套筒始發,掘進機主機與始發套筒間存在60mm間隙,主機進洞后聯絡通道管節與始發套筒間存在70mm間隙,套筒內采用3道鋼絲刷。

套筒鋼絲刷是掘進機的一種刷形密封件,安裝在始發套筒內。鋼絲刷正確的安裝是發揮頂管機套筒尾刷密封性能的基本前提,正確的油脂涂抹和施工是發揮套筒尾刷密封性能的保障,套筒鋼絲刷正確的安裝結合油脂的正確涂抹及施工,為滿足始發套筒的密封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套筒鋼絲刷安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套筒的質量和安全。

每組鋼絲刷由鋼板制成的保護板、壓緊板和不銹鋼材料的鋼絲刷組成。保護板與壓緊板之間夾裝了鋼絲刷。保護板、壓緊板、鋼絲刷通過銷釘固定,由此構成整塊鋼絲刷。

導軌的安裝。依據“全封閉”的施工原則,始發與接收的臨時密封均采用套筒密封,充分考慮施工誤差及刀盤旋轉間隙,始發套筒內徑為3460mm,接收套筒內徑為3460mm。此設計將會導致主機與套筒的相對位置不固定,其對接收過程影響不大,但嚴重影響始發姿態,增大施工風險,故須在始發套筒內安裝導軌用于均勻套筒與主機之間的間隙,并保證刀盤正常運轉。

2.3.2隧道內套筒定位

臺車到達指定位置,根據聯絡通道軸線與主隧道軸線角度關系對始發套筒進行復測,待復測完成后將套筒前端與洞門鋼環進行焊接。

2.3.3掘進機初始姿態測量

掘進機調試完工后,根據已知的特征點與掘進機中心的幾何關系,通過測量掘進機內特征點,計算出掘進機中心坐標及相應初始姿態。

2.3.4洞門臨時密封

機械法聯絡通道始發與接收均采用鋼套筒進行洞門臨時密封,其中接收套筒為常規套筒。始發套筒參考了大盾構盾尾密封機制,通過套筒尾部內置鋼絲刷(密封刷)進行密封。始發端洞門臨時密封的工作原理是,鋼套筒與洞門之間的密封采用套筒和洞門鋼環焊接連接,套筒尾部與盾體之間設置三道鋼絲刷并填充油脂密封,在盾尾完全進入套筒后,鋼絲刷彈起并接觸襯砌,形成套筒與襯砌之間的密封。

套筒后端主要是解決密封問題,其通過法蘭與套筒前端連接,將聯絡通道洞門密封位置延長至套筒尾端,套筒尾端仿照盾構機尾刷設計,設有盾尾油脂注入口,增加套筒的密封性。

在始發階段,套筒包裹著掘進機往前推進,尾刷在整個過程中完全壓縮,當刀盤磨穿主隧道管片,完全進入土體后,主機盾尾脫離套筒尾刷,套筒尾刷需要完全彈起,使其緊緊包裹住負環管節,起到密封效果,此后隨著頂管機掘進,襯砌與套筒鋼絲刷之間出現空隙,需及時注入油脂,調節空隙處的壓力,注入油脂的壓力應比土壓略大,防止泥水外溢。

2.3.5頂管機掘進

聯絡通道掘進機采用半套筒密封,切削洞門混凝土始發。

根據土壓平衡工況的特點,確定并保持合理的土倉壓力是關鍵因素。因此,土壓平衡工況中掘進參數的確定是以土倉壓力為基準點來考慮,掘進控制程序也應以土倉壓力的保持為目的。

出渣的控制非常重要,出渣速度與掘進速度相匹配且出渣量與掘進行程相匹配時,才能保證穩定適當的土倉壓力以及正常的掘進。通常情況下,出渣的速度由螺旋輸送機的轉速來衡量;掘進速度通過千斤頂油缸的頂進速度來衡量,千斤頂的平均行程即掘進行程。在土壓平衡機械法隧道施工中,渣土出運采用軌道式電瓶車載一定數量的土斗,出渣量實行體積測量:體積測量是通過測定土斗數及其容量得到所出渣土的總方數。每環理論出渣量(實方)為:

[(π×D2)÷4]×L=[(π×10.82)÷4]×0.9=7.65方/環。式中:D為頂管機刀盤直徑,L為每環管片掘進距離,松散系數按1.2考慮,實際出渣量為9.18方/環。

理論總方量數為在考慮注入膨潤土及泡沫液方量后,所得出的實際土斗數,一般為8斗~10斗。

2.3.6姿態控制

頂管頂進最大偏差量不超過±30mm,在確認管節拼裝良好并經驗收合格,所有機械運轉正常的情況下,即可開始頂進。

頂進過程中遇姿態出現偏差,優先通過調整頂推油缸的壓力分配調整頂管機姿態,如效果不明顯,通過調節頂管鉸接調整強化糾偏,開啟鉸接后須密切關注成型管節的變形情況。如還未能有效形成糾偏趨勢,需及時采取盾體與管節壁后注漿的方式進行輔助糾偏。

2.3.7管節拼裝

管節進場檢驗。管材進場后,逐節檢查核對質量證明文件,對外觀質量、橡膠圈粘貼、木襯墊粘貼質量進行逐根檢查。

防水材料粘貼。管節防水材料粘貼在地面完成,用粘接劑將橡膠圈牢固粘接在防水材料凹槽處并經充分風干,下井前對橡膠圈粘貼完成后逐一檢查,以不翹邊、不脫落為合格。

管節安裝。管節分塊拼裝,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150°,先拼裝下部,后拼裝上部。

下部管節通過單梁運輸放置于導軌上,然后將上部管節運輸至與下部管節同一平面位置,調整適當的角度與下部管節拼接,完成整環組裝。在管節放置導軌時,管節應緩慢吊放到導軌上,嚴禁沖擊導軌。然后再利用吊機,在導軌上進行轉角調整。

主千斤頂向前緩慢推進,將后面管節快速接頭公頭插入上一環管節的母頭內。插入過程中安排專人進行監護,防止快速接頭對偏。

2.3.8接收套筒安裝

1)接收鋼套筒設計

接收鋼套筒長4390mm,內徑3460mm,分四段,其中前端和后端為整體環,中間段分為上下兩半圓。筒體材料用30mm厚的Q235鋼板,每段筒體的外周焊接縱、環向筋板保證筒體剛度,筋板厚度20mm,高45mm,間隔約300×350mm,每段結合面均焊接法蘭,法蘭用30mm厚的Q235板,采用10.9級M20螺栓連接,中間加O形密封條。

2)套筒連接

接收臺車運送進主隧道聯絡通道處后,接收套筒左右及上下方向移動通過臺車托架自鎖液壓千斤頂調節;并且在調整架上設置上下頂升的導向柱,導向柱允許調整架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運動,通過調節使接收套筒與聯絡通道計劃軸線基本重合。然后從套筒內部將套筒前端與特殊管片預留洞門鋼環焊接成整體。鋼套筒上預留了多個注漿孔,需要使用3個,其余全部用鋼堵頭堵住,頂部預留一個直徑較大的厚漿注入孔,下部預留一個卸壓孔,均安裝對應尺寸球閥。

2.4膨潤土施工工藝

①降低土體的滲透系數,使其具有較好的止水性,以控制地下水流失;

②可有效提高土體的保水性,防止渣土離析、沉淀板結;

③使渣土具有較好的土壓平衡效果,利于穩定開挖面,控制地表沉降;

④使土體具有較低的內摩擦角,降低刀盤扭矩,減少對刀具和螺旋輸送機的磨損;

⑤使切削下來的渣土順利快速進入土倉,并利于螺旋輸送機順利排土,提高掘進速度。

設置第一個頂管機聯絡通道為試驗段,詳細記錄推進參數、沉降控制情況、膨潤土量、漿液配合比等原始數據,綜合分析并實時優化配合比。注膨潤土采用臺車上自帶的設備進行注漿,優選優質鈉基膨潤土,初期漿液配合比準備兩套方案:始發、接收采用水:膨潤土=4:1,正常掘進段采用水:膨潤土=6:1。

結論

確保方案安全可行、經濟合理。堅持技術先進性、科學合理性、經濟實用性與實際相結合。以確保工期并適當提前為原則,安排施工進度計劃。以確保質量為目標,選擇專業化的施工隊伍,配合配套的機械設備,采用先進、合理的施工方案。

參考文獻:

[1]孫文智,白玉山,王曉嬋,孫松峰.暗挖聯絡通道注漿加固技術研究[J].市政技術,2021,39(05):72-75.

[2]吳賢國,王洪濤,張凱南,劉惠濤.聯絡通道凍結加固對既有線凍脹控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8,35(05):1-5.、

猜你喜歡
新技術施工
掛籃懸澆施工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邊坡控制爆破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質段施工處理技術要點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新技術讓我們不斷接近新聞真相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關于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術的分析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