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2022-02-21 00:49石丙青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小麥

石丙青

摘要: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具有較為久遠的歷史,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的基本結構也越來越完善。糧食作物種植是我國農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糧食作物的穩定生產也在一定程度上關乎著我國的社會穩定。當前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等等,其中小麥是我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水稻是我國南方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大致上已經形成了“南稻北麥”的農業生產格局,對于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小麥具有較為廣闊的種植面積,需要對其的種植過程進行一定的思考。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分析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麥最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小麥的品種數量越來越多,進而促進了小麥的高產和質量的提升,小麥最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之一,其種植技術的發展以及病蟲害技術的使用,需要進一步的去研究,因此本文就以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為例,針對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展開了一定的討論研究,希望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

1小麥種植技術的發展分析

1.1科學選擇品種,促進小麥高產

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保證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小麥的品種也愈來愈豐富,當前小麥的主要品種包括有揚麥25號、28號、29號、30號,鎮麥12號、15號等等,這些品種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種植特色,也有一定的地域適應性,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需要科學的進行品種的選擇,促進小麥的高產。首先要根據當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綜合考慮當地的基本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的小麥品種;其次要結合當地的種植經驗以及種植歷史等等,進行相關品種的選擇;最后要根據當地的農業技術條件,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從而去促進小麥的種植發展。在宿松縣洲頭鄉地區,當地根據小麥抽穗揚花期雨水偏多、濕度大,容易造成小麥發病和倒伏的氣候特點,在省農業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引進了“揚麥30”小麥品種,促進了當地小麥的高產和質量保障[1]。

1.2強化平整土地工作,保障播種有序進行

在小麥種植初期,土壤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大多通過土壤進行供給,從而使得小麥的生長能夠較為迅速,因此在種植小麥前期,要進行土地的平整,保障播種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是要進行土地的深松翻耕工作,通過這項工作,可以使得土地變得更加松軟,土壤的水分以及肥料儲存能力能夠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其次要遵循少耕免耕的耕地原則,對于土地不可每年進行深耕,平均幾年進行以此土地深耕工作,便可以充分保障土壤的養分存留,保障小麥正常播種;最后要土地的進行耙耢鎮壓工作,通過耙耢的使用,可以使得土地形成上松下實的狀態,從而達到抗旱保濕的作用,更好的促進小麥的成長。

1.3推進小麥種植的集約化、規?;l展模式

在傳統的小麥種植發展模式中,小麥的種植大部分以分散種植為主,各個農戶各自為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集約化、規?;姆N植模式更加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腳步,通過這種種植模式,可以更加科學的進行小麥品種的播種種植,并且也能夠更好的進行統籌的種植管理,能夠使得小麥的種植管理工作更加的規法化、更加的科學化。此外也能夠更加迅速的普及機械化的運作方式,推動生態種植模式的發展。在宿松縣地區,當地大力推進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工作,促進了機械化的農業進程,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并且推廣使用了生態種植模式、循環種植模式進行生產,推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進程。

2小麥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分析

2.1根據病蟲害特征,科學選用化學防治手段

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小麥的生長總是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這不僅會造成小麥產量的降低,并且也容易對小麥的質量品質造成消極的影響,因此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要最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在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化學防治手段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防治方式,化學防治手段是通過化學藥物的噴灑,使得小麥的表面能夠免受各種病蟲害的侵擾,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全面防控病菌與病蟲的目的,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可以盲目的進行化學藥物的噴灑,而是要根據小麥病蟲害的特征,進行科學的化學藥物選用,例如在應對蚜蟲的防治過程中,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不會采用藥物噴灑,而是會采用藥劑拌種方式,如用25%噻蟲·咯·霜靈或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進而起到防治的效果。宿松縣在應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過程中,就通過植保無人機,將藥液均勻的噴灑在小麥表面,其藥劑主要包括氰烯菌酯,戊唑·多菌靈,戊唑·福美雙,己唑·氰烯菌酯等,并且派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相關技術的指導,保障了小麥的健康種植[2]。

2.2利用科技力量,使用物理手段防治

在農業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利用物理手段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也越來越成為一種常用的技術方式,通過物理手段防治技術可以較好的減少化學防治手段所帶來的負面效用,進而可以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綠色,使得農作物的質量可以更上一層樓,滿足當前人們的飲食需要,例如通過滅蟲燈的布置,進行小麥蟲害的防治工作,將滅蟲燈合理的分布在田間地頭,可以減少蟲害對于小麥的影響,促進小麥的健康成長。但是物理手段防治技術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使用物理手段防治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財力資源,因此在某些貧困地區可能無法大面積的進行推廣,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和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物理防治手段的地位也不斷被提高,未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結語

言而總之,小麥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種植在我國的農業結構中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對小麥的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進行科學的分析,促進小麥種植的持續發展。宿松縣地區小麥種植面積達到了28萬畝,在宿松地區的農業比例中占比較大,因此更加需要去科學的分析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技術,更好的促進當地小麥的高產以及高質量的發展,為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提升當地農民的幸福感指數,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建國.關于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7(02):145-147.

[2]李偉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田間管理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0(09):27-28.

猜你喜歡
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小麥
淺析小麥的收獲與貯藏技術
小麥,你好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