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生命之歌

2022-02-25 16:31蔡世平
東坡赤壁詩詞 2022年1期
關鍵詞:詩人

讀張雷詠詩集《大江東去》出版清樣,有所思,記如下。

最初的,可能也是最好的和更為持久的。比如,作為文學藝術的詩歌,應是文字出現后最先產生的藝術樣式。這從中國上古時期出現的二言詩歌謠,如《彈歌》,《周易》里的爻辭《歸妹》等得到證明。及至今天,詩歌仍然是中國人喜歡的文學藝術之一。

詩歌長久地被人喜愛,一方面,是因為人有自然的與生俱來的詩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社會意識的審美選擇。

對生命短暫的恐慌,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形成人生的一對殘酷的也是基本的矛盾。世俗的人們,無不各自尋求、選擇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以此安妥自己的靈魂,因而呈現各自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樣式,可謂爭奇斗艷,異彩紛呈。人類社會因此而多元和豐富。近兩千年前,那個貴為天子的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年壽有時而終,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彼倪@個文章是指文辭的華美,意韻的悠長,能夠長久地激動人心。曹丕意識到顯赫一時的帝王,也會淹沒在無情的時間長河里,而華麗優美的辭章,卻并不依賴威權得以讓人們久久傳誦。帝王的思想與行為導向社會。這就形成了誠如魯迅先生說的“曹丕的一個時代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這種文學的自覺,何嘗不是人性的覺醒、人的解放。這便是魏晉留給我們的一個十分寶貴的文化傳統,影響至今。

對自己的肯定,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肯定,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永恒,是“人”的崇高思想與行為,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因。當然,不是每一個自然人都能這樣去思去做,都有能力、有底氣這樣去思去做,畢竟這是人中少數,更多的人,是馬馬虎虎、稀里糊涂就過完了一生。

無可置疑的是,張雷詠就是這種通過詩歌在尋找生命價值與永恒的當代詩人。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詩人,也不是那種從一出生就懂得生命價值,并自覺追求的人。尤其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來說,求得生存與溫飽,才是第一位的。過來人都知道,生產力低下,缺衣少食,艱難度日,是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征。

詩人沒有打過鐵,沒有撐過船,也沒有磨過豆漿,但他從鐵匠、船工和磨豆腐等小生意人身上,品味著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濃縮在《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的詩章里,讓我們看到當年鄉村人們的基本生活面。這些個現在已經消失的行當,在農耕社會可都是技術活兒,是老輩人常常向年輕人念叨的居家過日子的“鐵飯碗”。今天還在說著的民間俗語:“不是撐篙手,莫捏竹篙頭?!敝v的就是掌握一門謀生手藝的不容易。別看是技術活,但都是些累活苦活,玩的是個人的手上功夫和力氣功夫,偷不得半點懶的。唯有下足力氣,使出巧勁,才會有所收獲。

如何面對苦難,是愁眉苦臉,逃避現實?還是直面人生,化苦為樂?大抵能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與精神指向。我們從“彎月鐮刀爬上墻”(《打鐵》)、“蓑翁過客兩相歡”(《撐船》)、“煮湯加鹵滿堂香”(《磨豆腐》)的詩句里,卻能感受到詩人“苦”中作“樂”——見出勞動者的自得與歡欣。

其實,比詩人更苦的是撐起一片天來,為子女遮風擋雨、養家糊口的母親。小時候她常幫塑料廠去河邊洗塑料,換幾個零花錢供其上學,《母親》一詩還原了當時的境況:

朔風卷雪水冰涼,慈母河邊洗涮忙。

換得零錢三五塊,將兒送進讀書堂。

無論是《人生三大苦》,還是《母親》,都能見出詩的底色、詩人的成色,詩意流淌出來的是古老鄉村的文化傳承和過苦日子人的進取奮斗精神。這里沒有哀傷,沒有抱怨,有的是不向命運低頭的抗爭精神?!皰炅沐X”送兒進“讀書堂”,詩句平常,但意義不平常。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綿延至今,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在維系???我以為其奧秘就深藏在這種深厚的民間土壤里,“母親”的情懷里。

今天,我們讀這樣的詩篇,最初的感覺可能是平淡無奇,沒多大響動,也沒見出多少風景。但把它放到那個溫飽不能的時代大背景下來觀照,仔細想一想,普通人的勞動生活,卻也是轟轟烈烈、光彩照人,令人迷醉。因為,正是這種平常的付出與堅韌,支撐起平常生命的天空。同時,也就撐起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天空。要知道,在社會沒有足夠的財富和制度保障,個人和家庭的生存基本只能靠自己和家庭來承擔和維持,人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但是,詩人沒有被生活壓倒,而是昂揚著頭走了過來。

注意到了《憶昔》:

少年狂放不知愁,也學先賢作遠游。

逐浪登舟揚子渡,吟詩把酒岳陽樓。

慣看秋月長空雁,偏愛華山絕壁猴。

今日回眸雖似夢,青春無悔搏旋流。

這是一首回憶少年勵志的詩,是人生價值追求的奠基之作。這個少年見過他人打鐵、撐船、磨豆腐而自己生活也窘迫的時候,第一位想著的當然是如何把技藝學到家,以后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吃穿有保障,不被人看笑話。但是,他的想象沒有停留在這里,而是“也學先賢作遠游”,去揚子江登舟逐浪,去岳陽樓把酒吟詩;去大漠長天,看橫空飛雁;去華山絕頂,看壁猴躍枝。沒有夢的人生,是灰暗的。有夢不去奮力實現的人生,同樣是灰暗的。詩人正是有了這種少年夢想和狂想,并付諸行動,才走出那個逼仄的生存空間,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憶昔》是張雷詠闊步人生的第一首詩,雖然他把寫作時間放到了中年。

閱讀發現,集子里的“農”字詩占有相當比重。這是因為詩人對自己的肯定,對生命價值的肯定,而同時也就肯定并深愛著生養他的這一方土地和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的人們。

詩人生活的新洲區,聽起來似乎是城市。其實,在它1984年由原來的黃岡地區歸屬武漢后的相當長時段里,仍然是農村的模樣。從鄉村到城市,一定是一個艱難的歷史發展進程,不是換個名字就可以的。走上城市工作崗位后,詩人參與生產勞動的方式有了變化,由原來的直接參與變成了間接參與,比較準確的說法應是,與新洲區的人們一道進行了鄉村的城市化建設。這也是幾千年中國農村的一個歷史大跨越,詩人親身經歷,歌以詠之。

由此我們讀到描繪鄉村變化的“游人喜見田園畫,幾桌茶棋送夕陽”(《鄉村脫貧剪影》),“飛檐倒影逐波濤,猶似仙宮夢境描”(《項山新村感懷》),“龍王偏愛七仙湖,浴罷欣然贈玉珠”(《欣聞新洲龍王白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有懷》),“望兩岸,長堤百里,畫圖千疊。劈嶺開河甘水引,種棉植稻荒年別”(《滿江紅·新洲懷舊》),“斗罷新冠又出征,長堤百里萬千兵……共工縱使沖天怒,不敵當今鐵壁營”(《庚子年長江干堤新洲段防汛有寄》)等令人欣喜豪邁、賞心悅目的詩篇。

登高遠眺,看星光幾點,半輪殘月。軍令如山重出戰,了卻舊城心結。廢寢忘餐,登門造冊,雙鬢添新雪。聽長風起,送來旗彩獵獵!? 更有吊塔穿云,萬千燈火,碧宇高樓接。曾起鄉愁人戀舊,今聚華堂歡悅。俯瞰長江,帆懸風正,萬里滄波疊。幾多談笑,至今猶憶奇崛!

舊城改造是21世紀到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大利民工程,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需家家戶戶,登門造訪,講政策,做工作。其難度之大,可以想見。詩人應是新洲區舊城改造的直接領導者與參與者。在這首《念奴嬌·舊城改造》的詞章里,詞人寫了從領導決策,軍令如山,到入戶家訪,登門造冊;從工地吊塔穿云,到高樓相接;從舊戶搬入新家,到一家子華堂歡悅;從人們笑談夸贊,到詩人猶憶奇崛,這一舊城改造的全過程。真切的現場營造,讓讀者感受到今日城市的美麗和建設者的艱辛付出,凸顯的是時代的精神風貌和建設者的人生價值。

從鄉村走出來的詩人,自有一顆細膩敏銳的詩心。

除夕之夜,稚子熟睡,爆竹難驚,可“夢中小嘴動連連”,詩人思索這小嘴在“動”什么呢?突然靈光一閃,有了答案:“若非在吃團年飯,便是思量壓歲錢?!保ā冻σ埂罚?/p>

在鄉村,小小少年都有溪溝捉魚的經歷?!睹~郎》中那個“褲筒高卷”的“小兒郎”“淤泥裹腳彎腰急”的樣子真是拙樸可愛。夜澄如水,蛙聲清脆。相攜好友,歡飲荷塘?!皫卓|輕風傳香味”,原來是“月下似有紅衣,蓮動應是舟移”。夏夜荷光,青春畫里,哪有不“席上三人同醉”(《清平樂·荷塘夜飲》)的道理。如此情境,想想都叫人著迷的。

這些溫馨的鄉間生活小景,詩人通過細節把它再現出來,從而變成我們民族的鮮活記憶。這多么珍貴和重要。

“詩言志”,言的是詩人心中的意念和想法。因此,詩人大都是思想者。詩人通過詩句,記錄他的生活與心靈經歷。同時,宣示對人間物事的立場與看法。

這是一位心地善良、心思細密的詩人。2019年武漢新冠病毒爆發,牽動世界的目光。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在抗疫一線犧牲。古風《悼智明》是詩人的大作。詩作以浪漫主義手法,敘述孫悟空護唐僧西天取經歸來,轉瞬又是千年。忽被雷聲醒夢,流星灼眼,“驚聞楚天硝煙起,皺眉黃鶴淚漣漣?!庇谑呛酢八俜疃穯柲倪?,方知凡塵失醫賢”。悟空“怒砸靈霄殿”,迫使“玉帝表衷言”。接下來是“閻王搖頭難啟齒,生死簿上淚痕干。忽見賢醫劉智明,奈何橋上自向前。聲言為救眾生苦,甘心獨闖鬼門關”。最后玉帝下詔,重笞閻王?!皞髦即笫プ儼遵R,速馱智明列仙班。先療西方瘟神疾,再返東土為醫官?!敝链?,全詩收筆。這是我見到的寫抗擊疫情最為別出心裁,也最有感發力量的詩歌之一。詩作視角獨特,力避雷同,且詼諧幽默,筆調輕松,以樂景寫悲情。這非慧心不得,顯示出詩人的別樣才情。

人的一生,要經歷大小多少事情。當然不是所歷所聞所見都能為詩。寫什么不寫什么,詩人的精神指向是明確的。詩人工作、勞動、讀書、游歷、交友等等都“有詩為證”。但,我尤其看重詩人對細小事物的關注與描摩。像“香蔥”這一丟到地里就可生長的飲食調味菜肴,很少有人在意,可是詩人卻詞以誦之:“百味莫過香,舍我誰能替。豆腐伴蔥煎,道盡人生義?!保ā渡樽印だ罴∠闶[》)在《打糍粑》中那種“嗬嘿呀嗬司號起”的鄉村熱鬧場面,如勇士出征;在《燙豆絲》中鄉村能干婦女那種“妙手飛花似卷風”的手段,似魔術師表演。這些,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甘蔗,這種制糖農作物,多數人可能只知道它的“甜”,卻少有人知道種蔗人的“苦”。兩湖地區甘蔗的收割期在冬天,正是寒冬臘月,北風刺骨,蔗農要把它收割打捆,然后運到糖廠。其勞動強度,不是親歷者不能體會。詩人親歷其境,才有“寒流度盡身終壯,殘雪融時味更濃”(《甘蔗》)的深切體驗。經歷嚴寒,才知生存“味”濃啊。也才有“料想人生如蔗境,亦甜亦淡亦從容”(《甘蔗》)的哲人之思。是啊,人生不經寒暑磨礪,“從容”何來?

張雷詠的詩,留下了這個時代的生命體征。是的,一切堅硬的東西,終將煙消云散,唯文字永恒、精神永恒。

是為序。

(2021年7月8日 北京)

(蔡世平,湖南湘陰人。中國國學研究與國際交流中心顧問、特聘專家,中國楹聯學會顧問,《心潮詩詞評論》主編。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詩詞研究院原副院長,一級作家,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詩人
訪談:和詩人一起進入詩歌的夢
鼓勵他活得像詩人和孩子
我不是詩人
詩人寫詩人的長篇傳記文學《峭巖傳——青銅的天空》出版
最帥的詩人
“詩人”老爸
“詩人”老爸姜超
憤怒
賈島推敲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