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林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2022-02-25 08:09唐關森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林業建設人工林意義

摘要:森林就是地球土地的“綠肺”,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強大的碳匯。隨著自然森林覆蓋率的下降,全球森林資源量正在減少,世界各國都在建造人工林。隨著工業林由天然林轉變為人工林,人工林在全球的相對重要性越來越大。有針對性地培育和有效利用技術性人工林已成為我們21世紀非生產性供應戰略的必然選擇,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自然森林保護項目將接踵而至。原材料供需矛盾會越來越尖銳,未來的產品供應也將以人工林為主。因此,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有效利用人工林在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工林;林業建設;意義

1人工林是解決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

森林正日益成為木材和纖維的重要來源。它們對環境和社會的潛在影響正日益受到質疑。當森林受到保護時,它就消失了。當木材被采伐時,木材的供需缺口也會增加。從2000年起,國際社會將只允許按照可持續森林管理的標準和指標以及市場上現有的標準和指標進行木材生產認證產品。在我國森林資源枯竭的基礎上。供需之間的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國必須依靠其戰略來解決木材問題。最令人厭惡的補救辦法是有針對性地種植和有效利用木材[1]。

2人工林是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建設的必要選擇

主要受全球變暖和二氧化碳大氣影響的全球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改變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森林,特別是森林土壤,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源頭和儲存的作用。碳儲存作用被認為是減少全球變化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也是減輕全球變化影響研究的核心內容。此外,由于長期伐木,該國的森林砍伐是對其森林資源的重大挑戰。當森林表面的冷凝達到最大程度的減少森林覆蓋和資源被開發時,就會產生這種現象。物種損失、許多瀕危動植物物種死亡、森林生物多樣性減少和肥力受損:森林砍伐和森林功能和效率的破壞?,F在已經放棄了利用木材在林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想法:改善生態環境,開發森林資源作為基礎,并將工業融入其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培育和有效利用高質量工業用公制木材的目標明確的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保護現有生態系統和保護天然森林一樣,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必須齊頭并進。中國最近制定了一項保護計劃,這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環境保護。當木材被濃縮和提升時,它就會出現。到2030年,工業化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將更高。建立人工林,特別是高質量的工業木材,將是必然的選擇[2]。

3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的最有效途徑

森林資源減少的最根本原因是自然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然而,目前大部分的自然森林資源都是中小型森林,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因此,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的積累和覆蓋率,加強人工林以生產高質量的工業材料,是必要的手段。長期實踐表明,人工林建設可利用最新技術成果,增長率可高出數倍,比一般的天然林還要大,甚至是幾十倍。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人造林的發展。據專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世界木材供應量將占木材供應總量的50%,而我們的木材將主要依靠人工林。建設快速發展的高產林納入國家產業政策,這表明工業造林的發展對實現未來林業建設的目標具有重要作用[3]。

4植樹造林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有效手段

人工林有利于增加農田面積,提高農戶質量。尤其重要的是,貧困的山農能夠致富,從貧困的虎鉗中掙脫出來。造林是指長期造林、集約林、多部門、快、好、省的林業生產,這是擴大森林資源并確保其多功能性的有效途徑。此外,人工造林應成為未來木材的主要來源。因此,開發人工林是中國林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5中國人工林發展的措施與展望

5.1從壟斷性森林管理轉向可持續的多功能活動

可持續的多功能森林管理正在成為當今世界林業發展的指導原則和方向,也就是說,它是一個以森林為基礎的可持續森林管理體系。在森林多功能的原則下,森林可以在四個主要功能中發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用:供應、管理、文化和支持,以確保森林的共同利益得到最佳利用。林業是木材和各種環保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多功能森林有幾個主要特點:保持森林生長的可持續性和保持森林生產力;并行履行以木材生產為核心的多種服務職能;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利用人工林中的碳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根據目標和實際操作條件,可采用組合采伐、條狀采伐、四種人工造林等作業方式,組選擇或分割對象。

提供多功能森林管理的技術系統基于四個維度:宏觀時空、典型森林和個性化的森林。例如,作為當地的地理位置、社會發展等雨水覆蓋層可以被切斷,森林的根部可以保持徑流,從而改變水的分布模式。在實施多功能造林經營過程中,應解決不同的功能任務,結合實際和技術上的困難,協調多方利益有關者的努力以實現優化,有利于人工林的總體發展。

5.2從大規模低效清潔林向近乎自然的人工林的轉變

目前,我國90%的人工林是單片林,保育成本低,林地經營條件最佳。由于人工林的自然改造,將現有大面積的單層灌木針葉林改造為多層不同年齡的混交林,主要是,考慮到多層異齡和混合結構,改變林地結構,提高森林質量,以替代采伐和自然更新為主要技術特點,遵循自然更新的人工誘導補充原理,根據尊重和保護自然的概念。以貴州省杉木和馬尾松兩個人工林為例,從森林分類標記、中間采伐強度、生長階段措施實現舊自然的重建。

5.3從靜態主觀控制向動態實時智能控制的轉變

不能實現森林生長的實時監測和應急響應,這可以大大促進林業經濟的快速增長。采用廣泛的技術,例如大規模數據、網絡建設、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通過建立功能性、公共性、有效可靠的林業信息化體系,管理和監測從幼苗到自然和生態產品的整個植樹生命周期,并進行監測,應對和預防森林災害,使決策過程更加科學、快捷、高效。

參考文獻:

[1] 黃曉強. 北京山區典型流域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北京林業大學, 2016.

[2] 鄭卓然. 遼寧省昌圖縣主要人工林生態服務功能研究[D].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16.

[3] 黃耀, 王乃江, 裴喬,等. 慶陽市油松人工林生態服務功能評價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7, 32(1):8.

個人簡介:唐關森 1978.11 男 云南瀘西 漢 大專 林業工程師 瀘西縣中樞鎮生態環境服務中心 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猜你喜歡
林業建設人工林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有意義的一天
湯原縣林業局有林地面積的特點與分析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高峰林場桉樹人工林與其他樹種人工林之間土壤差異分析及對策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淺談
陜北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詩里有你
南寧地區灰木蓮人工林經濟效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