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全產業鏈發展研究

2022-02-28 00:22韓露露任新平
新農業 2022年3期
關鍵詞:延津縣全產業鏈小麥

韓露露 任新平

摘要:延津縣作為一個以糧為主的典型農業縣,逐步形成了具有延津特色的發展小麥經濟的“延津模式”。目前延津已經形成了以小麥為核心的小麥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但在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不足使小麥全產業鏈的發展遭遇重重困難。因此,本文研究延津縣小麥全產業鏈發展的現狀及其問題,提出相關性建議。

關鍵詞:延津縣;小麥;全產業鏈

目前,我國農業已經進入改造的關鍵時期,在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與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聯合發布了國糧〔2019〕240號文件,要堅持“糧頭食尾”,于延津縣來說,這是對小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鼓舞與激勵。糧食行業有著連接一二三產業的先天性優勢,從初期田間種植到最終飯桌上的琳瑯食物。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和經營水平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建設具有中國特點的全產業鏈農業。

1.1 延津縣種植小麥條件

1.1.1 生產種植條件得天獨厚,有助于優質小麥產出 延津土地為黃河流域天然沖積平原,地底層是黏質混合土,上層是砂質黃河淤土,底層黏土密實可保水保肥,上層土壤相對松軟,適合小麥的扎根生長與耕種。

1.1.2 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產出效率提升 延津縣在“十三五”規劃期間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完成普通農田的改造及積極實施縣域土地整治項目實現灌溉路網等基礎生產設施的綜合配套,新增21946.82公頃的高標準農田,其中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增加2萬畝。?

1.1.3 政府支持小麥產業深度發展 面對小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契機,延津縣政府提出了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組建小麥集群的思路,引導新良集團、麥豐食品、克明面業、笑臉食品等知名大型農產品深加工食品企業先后落戶新鄉。另外,政府采取財政補貼和金融政策支持小麥產業的發展,為小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載體。

1.2 延津縣小麥全產業鏈發展現狀

1.2.1 建立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產業集群 糧食產業集群可以帶來農業原材料、糧食產業資本、糧食技術、糧食人才、糧食物流設施等資源的空間積聚,形成外部規模經濟效應,提高整個區域內糧食產業鏈的運作效能。為了促進糧食一二三產業更快更好融合,延津縣籌備建設了“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上連農民下接銷售,園區內有大型機械加工設施、倉儲設施,使小麥在生產環節、加工環節以及儲運銷售環節更好鏈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2.2 采用“訂單+現貨+期貨”的經營模式 延津縣將“公司+專業協會+農戶”形式與“訂單+現貨+期貨”形式相結合,將眾多分散的農戶聯系起來,使小麥種植標準化、規?;?,延津縣金粒麥業是聯系期貨市場與農業協會的橋梁,起到了主導作用,農業協會將農戶與金粒公司聯系在一起,起到了中軸作用,農戶負責農業生產種植,從而引導農民生產出符合期貨要求的標準化小麥,使小麥一二三產業有效銜接。

1.2.3 成立麥業龍頭企業,帶動小麥全產業鏈發展 金粒麥業的成立極大的促進了延津縣小麥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金粒麥業為延津縣本土龍頭企業,它的成立不僅有效帶動小麥“產前+產中+產后”的一體化運營模式,還利用優質小麥品牌以高價極大地鼓舞了延津小農戶種植優質小麥的信心和熱情。

1.2.4 引進諸多知名企業,二三產業刺激第一產業 企業資源與生產優勢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延津縣小麥產業建立一體化的產業鏈運行機制。由新良面粉、克明面業、中儲糧延津公司等從事小麥購銷、加工、營銷的龍頭企業組建延津小麥產業園區,以規?;?、產業化、品牌化、集團化為方向,延津縣克明面業生產基地是克明面業公司最大的生產基地;另外達利園、好吃點、康師傅、盼盼、思念等著名糧食加工企業以延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材料,另外最重要的是茅臺在我們延津設有釀酒基地,總占地面積已經突破3萬畝。

2.1 優質小麥品牌價值優勢不明顯,價值驅動力不足

雖然延津縣小麥產業集群有克明面業、精益珍這樣的中國著名品牌和馳名商標,但本土小麥行業具有的幾家公司如金粒集團、新良集團,其品牌只是區域品牌,并非中國著名品牌也不是中國馳名商標,而且公司都位于產業鏈環節前端和價值鏈層次低端,在區域品牌建設中,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布局。只是給像康師傅、盼盼這種國內知名食品品牌企業提供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本土食品品牌仍然沒有成為國內名優品牌,新鄉小麥產業品牌價值發揮不充分。?

2.2 小麥產業內部鏈條延伸不足,產業發展層次偏低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資料顯示,糧食加工業中食品及副食的銷售利潤率最高,全國平均為19.5%(不含釀酒)。目前延津縣小麥產業鏈中增值能力較強的精深加工、高檔優質食品研發數量與質量都不理想,食品加工業大多仍是對傳統面制食品的加工,如速凍食品、掛面、沙琪瑪和休閑糕點的加工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市場競爭激烈。想要充分挖掘小麥資源的經濟價值就要對小麥產品深度開發,以小麥為原料生產的多種膳食纖維食品,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還可建立圍繞飼料、小麥淀粉、小麥蛋白制品以及谷朊粉等方面的招商引資進行深加工。

2.3 糧食流通體系不完善,供應鏈效率低下

在如今“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再加上小麥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產品的倉儲與流通環節顯得尤為重要。糧食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區域性,而延津優質小麥產業園在流通與倉儲環節尚存在系統性問題,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儲糧技術與水平遠低于山東、黑龍江等產糧大省。多數企業糧食運輸和倉儲管理粗放,專業化優質的綜合服務供應不足。缺乏糧食物流行業的龍頭企業,終端糧食裝卸轉運等設施有待加強,糧食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2.4 農業多功能開發拓展不夠,產業融合深度不夠

小麥不光有食品功能,還有其他功能,目前產業園區在小麥的其他功能例如文化功能方面挖掘研究和宣傳力度方面還不夠高,沒有充分挖掘延津的文化特色。

2.5 加工環節對于種植環節引導不足,產業融合乏力

延津縣小麥產業鏈普遍較短,大都主要從事低附加值的收儲和初級簡單加工,這樣的運營模式對下游深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延伸不足,對上游農業種植的引導不夠,關于小麥產業高消耗、高能耗的小糧食加工作坊還普遍存在,產業鏈的價值創造功能和增值能力缺陷表現為糧食產品普遍檔次不高。

3.1 充分挖掘小麥精深加工增值潛力,提高產業融合驅動力

要把延津優質小麥的資源充分利用好,鼓勵國酒茅臺、克明面業、魯花集團、豫糧集團、嘉合糧油、金粒麥業開發綠色、有機小麥粉和由此派生的有機產品,以高端的定位、適宜的包裝、互聯網的平臺、全流程的追溯和得體到位的宣傳,把延津小麥綠色有機的價值真正挖掘出來。

3.2 挖掘小麥產業的非農功能,打造田園綜合體

延津縣不僅產有優質強筋小麥,枝繁葉茂的槐樹也是隨處可見,延津縣可充分利用此特色,打造麥香+槐香文旅產業園片區,有針對性地對片區加以整理開發,賦予其休閑、旅游功能及文化氛圍,增加配套服務設施,開發創立麥香與槐香田園。

3.3 構建現代化糧食流通體系,保障產業鏈安全

代銷售運輸,控制、保障產業鏈安全,延津縣小麥糧食企業內部儲運機制必須不斷完善,才能保障原糧安全,培育糧食物流行業的龍頭企業,加強終端糧食裝卸轉運等設施,提高糧食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3.4 培養與引進產業融合人才,引導產業鏈深度融合

術業有專攻,只有專業人才才能精準剖析產業鏈中上游與中游、中游與下游鏈接的痛點并做出合理安排。因此,需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力度,加速引進農業高層次產業融合人才,延津縣農業部門(政府)每年應設立人才專項資金,吸引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投身小麥產業園的建設運營。

3.5 培育園區優質小麥龍頭企業,構建全產業鏈共生關系

具備全產業鏈運作能力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處于糧食產業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延津縣政府應通過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本土企業發展壯大擴大產業規模,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各種形式來延津投資小麥產業,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延伸延津縣小麥產業鏈條,刺激小麥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深度挖掘小麥附加值。

猜你喜歡
延津縣全產業鏈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延津縣
延津縣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
延津縣
微電影的商業模式創新
基于全產業鏈的住宅產業化發展思考
延津縣氣象為農服務發展現狀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