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年度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22-03-01 21:16
世界知識 2022年2期
關鍵詞:所長院長研究所

2021年12月30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在北京舉行”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1/2022”研討會。會議就年度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展開研討,并正式對外發布現代院年度戰略報告——《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1/2022》。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等知名高校和研究單位二十余位學者專家,與現代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負責人和報告撰寫者,以及央視新聞、中國國際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世界知識》雜志社、參考消息、中國之聲、學習強國等媒體嘉賓共百余人參加會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袁鵬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即將過去的2021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繼續交織,導致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全球經濟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復興也進入了第二個百年的新時期?,F代院始終把握兩個大局,在服務中央和國家決策方面繼續發揮國家高端智庫獨特作用。袁鵬院長還表示,《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1/2022》是該報告的第21本。這部年度報告匯聚了現代院15個研究所100多名專家的集體智慧,希望能對國家戰略決策和戰略研究有所助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陸忠偉,國防大學中將副校長肖天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分別做主旨演講。

會議分三個議題進行研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季志業主持“百年變局與國家安全”議題研討環節,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原院長賈慶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楊光斌、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陶堅、現代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主持“全球熱點與國家安全”議題的研討。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少將院長徐輝、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趙可金、現代院南亞研究所所長胡仕勝、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先后發言,從各自研究領域闡述對這一主題的看法和觀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兼美國研究所所長王鴻剛主持了“國家安全形勢展望”環節的研討??傮w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向陽在這一環節展望了“2022全球十大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學術主任趙小卓、現代院金磚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吳洪英、現代院中東研究所所長牛新春、現代院歐亞研究所所長丁曉星也就相關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海洋水產部旗下國立海洋調查院近日公布了一項研究,稱在對該國沿岸21個潮位觀測站1991年至2020年資料進行分析后發現,近30年來,韓國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為每年3.03毫米,共上升9.1厘米。

從近30年韓國沿岸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來看,1991至2000年為年均3.8毫米,2001年至2010年為0.13毫米,2011年至2020年為4.27毫米,與1990年代相比上升速度約增加10%以上。其中,東部海岸水面上升速度最快,為3.71毫米,西部和南部海岸分別為3.07毫米和2.61毫米。從具體觀測地點來看,郁陵島的上升速度最快,為6.17毫米,其后依次為浦項、保寧、仁川、束草。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21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海平面1971年至2006年間年均上升1.9毫米,2006年至2018年間這一數字增至3.7毫米。

2021年12月13日,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宣布,“金”字當選為2021年度漢字。此外,年度漢字得票數第二位是“輪”,第三位是“樂”。當日下午,在以“清水的舞臺”而聞名的京都市東山區清水寺,日本著名書法家、清水寺主持森清范貫主按照慣例,在長1.5米、寬1.3米的京都府傳統工藝“黑谷和紙”上用特大毛筆揮毫寫出了日本2021年的年度漢字——“金”。

日媒認為,“金”字當選主要在于日本選手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獲得了許多金牌,且日本各界都取得了好成績,登頂“金字塔”。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政府向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發放補貼金、援助金,這也是“金”字當選年度漢字的原因之一。

據悉,日本“今年的漢字”活動始于1995年,2021年為第27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蔓延,當年的年度漢字為“密”。此外,“金”字是獲得頻率最高的年度漢字,在舉辦悉尼奧運會的2000年、倫敦奧運會的2012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2016年,該字也被選為當年的年度漢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顯示,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任務采集的地震數據,獲得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地下約200米深處的次表層影像,可知熔巖流之間夾著一層淺淺的沉積層。這項研究結果將增進對火星地質歷史的進一步認識。

據悉,火星一直是大量行星科學任務的目的地,但NASA的“洞察號”是首個專門利用地震技術測量火星次表層的任務。研究人員利用“洞察號”采集地震數據分析了埃律西昂平原的構成。他們通過這些數據分析了深度達200米的淺次表層,發現該地區有一個浮土層,主要為沙質,約三米厚,其下有一層約15米厚的粗糙塊狀噴出物。在這些表層之下,他們發現了約150米厚的熔巖流,與預期的次表層結構基本一致。研究人員利用當前文獻中的撞擊坑計數進行測年,發現淺層可追溯至17億年前的亞馬遜紀,更深的熔巖流可追溯到36億年前的西方紀。

猜你喜歡
所長院長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來研究所
所長無用
沒有一個女孩拒絕得了胖男孩!沒有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長的春節
院長究竟該拿多少錢
所長膽不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