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兩京地區出土的唐代白瓷

2022-03-01 11:00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器型白瓷墓葬

齊 菲

(西北大學 科學史高等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我國在北朝晚期就已經燒制出泛青黃色的早期白瓷,打破了當時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1]。唐代時期白瓷燒制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在我國北方涌現出一批以燒制白瓷為主的窯口,如邢臺邢窯、保定定窯、鞏縣白河窯、密縣密縣窯、銅川銅川窯、渾源渾源窯等窯口[2]。對于唐代白瓷的研究當前主要集中在白瓷的工藝特點、成分、產地來源等,對唐代兩京地區白瓷使用等級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全面。文章在對已發表唐代兩京地區考古資料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參考歷史文獻、圖像資料,從時空、器型、使用等級三重角度對其進行初步分析。

一、從時空角度分析兩京地區出土白瓷

作者對已發表的考古發掘簡報、文物匯編、文物調查研究報告進行了整理和統計,共包括唐代中國北方墓葬共822座,其中位于河南和陜西地區的唐代墓葬539座,其他地區的唐代墓葬有283座。在統計的所有唐代北方墓葬中,出土白瓷的墓葬430座。在這430座唐代墓葬中,66.3%位于陜西和河南地區,且河南地區多于陜西地區,兩地共出土白瓷器物645件。通過這個數目可以發現,唐代時期白瓷已比較流行,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墓葬的數量約占中國北方出土白瓷的唐代墓葬總數的三分之二。

在285座出土有白瓷器物的唐代兩京地區的墓葬中,根據墓葬出土省份的不同來區分,河南地區168座,陜西地區有117座。墓葬以有無確切年代為基準分為紀年墓和非紀年墓,河南地區的168座墓葬中有56座紀年墓,陜西地區的117座墓葬中有31座紀年墓,紀年墓的墓主既有皇室成員,也有文臣武將及其親眷。但在285座唐代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器物的墓葬中數量最多的是未知墓主的墓葬和非紀年墓,共198座。

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區的唐墓形制》中根據不同時期西安地區唐墓形制的不同,將其分為三期:第一期是高祖、太宗時代(公元618-649年),此時期是唐代開創時期,墓葬各個方面的情況和隋代相似,唐代特征尚未形成;第二期是高宗到玄宗時期(公元650-756年),此時期是唐代特征形成和發展時期;第三期是自玄宗以后至唐亡(公元756-907年),此時期墓葬所反映的情況清晰地勾畫出唐王朝逐步衰落的景象[3]。據該文所進行的匯總和整理,陜西地區出土白瓷器物的117座墓葬中,共出土220件白瓷器物。按此方法將陜西地區唐墓進行分類,第一期有4座墓葬(出土有5件白瓷器物),第二期46座墓葬(出土有97件白瓷器物),第三期49座墓葬(出土有92件白瓷器物)。還有18座無法確定分期的墓葬(出土有26件白瓷器物),10座唐代遺址出土了11件白瓷[4-5]。

徐殿奎先生在《洛陽地區隋唐墓的分期》中,根據不同時期墓葬形制和隨葬品組合的不同,將洛陽地區唐墓分為四期:第一期初唐時期(公元618-683年);第二期盛唐時期(公元684-735年);第三期中唐時期(公元736-804年);第四期晚唐時期(公元805-907年)[6]。據上文統計,河南地區出土白瓷器物的168座墓葬中,共出土425件白瓷器物。按照此方法對168座唐墓進行分類,31座墓葬(出土有92件白瓷器物)分布在第一期,31座墓葬(出土有36件白瓷器物)分布在第二期,48座墓葬(出土有104件白瓷器物)分布在第三期,33座墓葬(出土有115件白瓷器物)分布在第四期,還有25座無法確定分期的墓葬(出土有78件白瓷器物)和2座遺址(出土有11件白瓷器物)[6-9]。通過統計和分類,以出土有白瓷的唐墓的出土地點為研究對象,白瓷器物和唐墓的地域分布具有一致性,均分布在西安地區和洛陽地區及其周邊。唐代的兩京地區在現代行政區域劃分中分別屬于陜西省和河南省,所對應區域是西安地區和洛陽地區,文中記敘及統計的陜西地區與河南地區的唐墓數量僅包括唐代兩京地區對應的西安地區和洛陽地區,而不是指今陜西省和河南省出土的唐墓數量。因中國北方其他地區出土白瓷器物較少,下文統計的其他地區的唐墓是所對應省份的唐墓數量。中國北方地區目前統計出土白瓷的墓葬有八個省份(如表1所示)。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共667件,中國北方地區出土白瓷共956件,兩京地區出土白瓷數量占總數量的69.9%,說明唐代時期兩京地區較中國北方其他地區而言,白瓷更加流行。

表1 中國北方出土白瓷的唐墓

無論是出土白瓷器物的數量,或隨葬白瓷器物的唐墓數量,兩京地區都遠高于中國北方的其他地區。如果將兩京地區進行區分,以時間階段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就會發現,西安地區的白瓷數量在盛唐時期較前一階段急劇增多,晚唐時期開始衰落,僅出土92件白瓷器物。洛陽地區從初唐時期即開始出現白瓷,盛唐時期白瓷開始大規模流行,中唐時期流行趨勢增強,直至晚唐。

對比而言,西安地區的白瓷器物出土的年代主要在盛唐時期(公元650-756),洛陽地區在盛唐(公元684-735)、中唐(公元736-804)、晚唐(公元806-907)時期都有白瓷器物出土。雖然西安地區與洛陽地區唐墓的分期不盡相同,但從時間范圍來看,西安地區在盛唐時期的46座墓葬中出土97件白瓷器物,是初唐時期的十余倍(4座墓葬出土5件白瓷器物)。洛陽地區在盛唐時期的31座墓葬中出土36件白瓷器物,其墓葬數量與初唐階段持平(均為31座墓葬),其出土白瓷數量不及初唐階段出土白瓷數量(92件)。因此,雖然無法判斷白瓷在兩京地區最早流行的情況,但能夠在時間及數量的分布上得出結論:西安地區的白瓷相對流行時間更早。西安地區唐墓的晚唐分期是從756年至907年,在49座墓葬中共出土92件白瓷器物。洛陽地區唐墓的中、晚唐分期是從736年至907年,在81座墓葬中共出土219件白瓷器物,兩相對比發現,西安地區唐晚期唐墓數量以及出土白瓷器物數量均遠低于洛陽地區唐中、晚期墓葬數量以及出土白瓷器物數量,由此判斷白瓷器物在洛陽地區流行時間更長。

二、從器型角度分析兩京地區出土白瓷

陜西地區共出土白瓷器物220件,河南地區為425件,器物主要有盆、瓶、罐、壺、碗、盒、盂、硯、爐、缽等(詳見表2和圖1)。

表2 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器型對比 單位:件

圖1 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器物器型對比柱狀圖(圖片依據表1數據繪制)

根據分類研究發現,陜西地區白瓷器具在前三期變化不大,第一、二、三期分別有8、10、9類。進入第三期后,器型和數量逐漸增加,白瓷碗可分9型。河南地區白瓷器具在四個期間變化不大,第一、二、三、四期分別有9、9、8、9類。進入第二期后,器型和數量也逐漸增加,第二、三、四期的白瓷碗可分為10、11、11型,罐在第二、三、四期可分為8、7、7型。以器型較豐富的陜西地區第三期以及河南地區第二、三、四期為例,陜西地區以碗的器型最多(9型),其次是盒(7型),罐只有3型。河南地區也以碗的器型最多(11型),其次是罐(7型),盒僅有4型。多數器物的型是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但也出現型隨時間逐漸減少的器物。如瓶在陜西地區的第一、二、三期分別為4、1、1型,在河南地區的第一、二、三、四期分別為2、6、2、0型。

根據上述統計可以得出結論:在器型方面,兩京地區出土的白瓷器物沒有嚴格的地域上的差異性。古代時期因為地域的限制,不同地區間的各種事物均有一些差異,但兩京地區的白瓷器物卻沒有出現地域上的差異性。細究其原因,一是白瓷器物的功能性。陜西地區、河南地區目前出土的白瓷均為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并不需要十分復雜的制作技術。且隨著唐代白瓷制作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白瓷被制作成各式各樣的日常使用器物且大量地生產,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白瓷的生產在于數量和精美程度,但不在于對其功能性的創新,這也是白瓷器物的器型在陜西地區與河南地區沒有較大差異的原因。二是交通方面的原因。唐代兩京地區間交通便利,交流更加頻繁,而白瓷器具多為體積較小的日常用品,運輸方便,不同地區窯口生產的白瓷器物均可運往兩京地區,不會因交通問題而導致瓷器流通阻塞。

綜上,從使用需求方面看,白瓷的出現滿足了陜西、河南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導致白瓷器物在兩個地區普及開來。此外,便利的交通和頻繁的交流使白瓷器物能夠方便地運往兩地區,這都使得兩京地區出土的白瓷器物在器型方面差異不大。

三、從使用等級分析兩京地區出土白瓷

通過對唐代兩京地區出土白瓷墓葬的整理與統計,將目前能夠確定的墓葬主人的身份進行匯總,發現在兩京地區出土的唐墓中,墓葬主人社會地位較高。在唐代兩京地區出土白瓷的墓葬中,有皇室墓葬,如昭陵長樂公主墓[10]、節愍太子墓[11]、永泰公主墓[12]、恭陵哀皇后墓[13]、昭陵越王李貞墓[14]、睿宗貴妃豆盧氏墓[15]等,也有高級官員及家眷的墓葬,如昭陵張士貴墓[16]、昭陵鄭仁泰墓[17]、昭陵阿史那忠墓[18]、高陽郡君許氏夫人墓[19]。這些墓葬中均有白瓷器物出土(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除皇室、高級官員及家眷外,出土白瓷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墓葬,此類墓葬的數量有兩百余座(部分墓葬情況如表4所示)。

表3 皇室、高級官員及其家眷墓葬出土白瓷器物情況表

表4 部分較低等級墓葬出土白瓷器物情況

通過上述統計可以發現,白瓷器物并非皇室專用之物,普通民眾也可以獲得并使用,即在白瓷的使用方面并無嚴格的等級劃分?;适屹F族、官僚與普通百姓所使用白瓷的不同之處在于制作水平,皇室、貴族墓葬出土的白瓷多為制作精細的細白瓷,平民墓葬中出土的多為制作普通甚至粗糙的日常白瓷器物。如果對目前出土的有圖片及描述資料的唐代白瓷器物進行匯總就會發現,兩京地區唐墓出土白瓷器物的精美程度與墓葬主人的社會等級息息相關。絕大多數制作精美的細白瓷器物均來自皇室、高級官員及其家眷墓葬,數量較多的制作普通的白瓷器物均來自墓主身份較低的墓葬。根據上述現象推測,雖然在唐代白瓷器物已經廣泛流行于各個階層的居民生活中,但不同級別的人群能夠得到、購買、使用的白瓷器物的制作水平也有差別,皇室官僚使用精細白瓷,普通平民使用的大多為普通白瓷及粗白瓷。

四、小結

白瓷廣泛流行于唐代社會各階層的日常生活中,其使用未曾受到社會階級的影響。白瓷在洛陽地區的發展具有持續性,在西安地區經歷了突增突減的發展歷程。白瓷的使用與皇室或貴族并無直接關系,其不同之處在于白瓷器物的制作水平。

猜你喜歡
器型白瓷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那年夏天
春秋戰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青銅器的時代性與器型的演變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淺談紫砂壺的器型與功能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小羊首圓爐
福州脫胎漆器器型創新設計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