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學校教師職業認同困境及其提升路徑

2022-03-03 20:49王慧貞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鄉村教師提升路徑

王慧貞

摘要:教師職業認同對鄉村教師具有重要影響,不僅能增強鄉村教師職業歸屬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還能激勵鄉村教師克服困難、成就長久職業生涯。當前我國鄉村教師面臨著許多困境,如:鄉村教師缺乏經濟保障;社會地位低;工作壓力大;角色沖突嚴重。因此,須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保障鄉村教師工資福利;落實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推進鄉村教師工作重塑,緩解鄉村教師工作壓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緩解鄉村教師角色沖突。

關鍵詞:鄉村教師;教師職業認同;提升路徑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和“鄉村振興”已躍然提升到國家戰略定位,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這無疑讓鄉村教育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鄉村振興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教育。鄉村教育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教師。近年來,為培養一批高質量的鄉村教師隊伍,國家在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提升福利待遇、加強社會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鄉村教師為培養優秀的鄉村學生、促進鄉村教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做出了很大貢獻,但鄉村教師也存在職業認同感欠缺的問題。本文旨在分析鄉村教師職業認同遭遇的種種困境,以及提出提升教師職業認同的解決路徑。

一、教師職業認同的內涵

教師職業認同感指的是教師對所從事職業所持的一種積極和肯定的態度,是對教師職業的性質、價值和規范的認識。教師職業認同感影響教師的職業信念和教育信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是促進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內容。鄉村教師是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主力軍,是鄉村振興事業的建設者與重要參與者,而高度的職業認同是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必備條件之一。

二、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的重要意義

教師職業認同對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激發鄉村教師的職業理想,增強其職業歸屬感;還能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主動完善其自身修養;更能激勵鄉村教師克服困難,成就其長久職業生涯。這對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高鄉村教師質量,促進鄉村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激發鄉村教師職業理想,增強職業歸屬感

職業認同度高的教師,以教書育人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對自身的職業價值有著準確的認識,對教育事業有著深深的熱愛。歷代教育名人曾對教師提出許多要求,如孔子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老子提出“矢志于道”“信而無棄”,這些認識源于何處?很多近代教育家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如蔡元培提出“主持教育,以啟發民智”;黃炎培投身于職業教育的建設,創辦中華職業學校;晏陽初致力于鄉村教育的建設。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自身職業價值的肯定以及發自內心地對教育事業感到深深認同。時代教育楷模張桂梅在華坪山區創辦女子高中,為了讓山區的女孩子走出去,即使身患重病也一直堅守在女高十年。她之所以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舍、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為她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深深熱愛。由此可見,職業認同深深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同時也激發教師的教育理想。

(二) 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主動完善自身修養

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完成學校教育教學任務、完善自身素質的內在驅動力。一般來說,職業認同感較高的教師,他們會更加關注國家教育方針,與時俱進,了解最新教育指南與教育政策。同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認真對待教學中的每一件事,以最好的狀態教好每一名學生,靈活處理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用心陪伴學生成長。他們還會不斷學習教學理論知識,敢于創新,不斷完善自身素質,不斷發展自身專業能力。

(三)激勵鄉村教師克服困難,成就長久職業生涯

對于鄉村教師來說,具備高度職業認同感,可以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認同自己的工作崗位與工作目標,真正地熱愛自己職業,消除職業倦怠感。鄉村教師工作環境相對于城市學校來說較差,教室的硬件設施比較陳舊,薪資水平也不高。而且在鄉村,青年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數量多。這些兒童由于缺少父母教育往往表現出自覺性差、紀律性差,這對于鄉村教師來說比較難以管理。但職業認同感高的鄉村教師能正確認識自身職業的價值,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對鄉村教育充滿信心,愿意長久堅守在鄉村教師崗位。

三、鄉村教師職業認同遭遇的困境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師資隊伍向好發展,83.46%的鄉村義務階段教師愿意繼續留在鄉村學校任教。但鄉村教師也存在職業認同感欠缺的問題,具體是由于工作壓力大、缺乏經費保障、社會地位低下以及角色沖突加劇所導致。

(一)鄉村教師缺乏經費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鄉村受到“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影響,經濟發展遠不及城市,鄉村教育水平相對應地也不及城市。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鄉村地區地經濟支持與政策支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下鄉村經濟與鄉村教育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短期內,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不會消失。對于在鄉村學校的教師來說,薪資待遇是他們能堅守鄉村教學、發展其專業能力的物質保障。然而,當前許多農村地區因教育經費短缺、工資待遇偏低而制約著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社會地位。缺少薪資保障是導致鄉村教師工作積極性低下以及職業認同度不高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鄉村教師社會地位相對低下

近些年來,盡管國家一直在發展鄉村教育、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但由于來自鄉村家長、學生對教師的不滿,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比較低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鄉村里一批批青年外出務工,他們多在工地上、工廠里謀生。對于他們來說,出賣力氣比種地要賺得多。與此同時,他們認為:只要肯出力,讀不讀書無所謂,這也導致了他們及他們子女對鄉村教育的不重視。這一批農村人成家立業之后,不愿意孩子受自己小時候受過的苦,對子女的管教也比較松,這也就導致對子女的溺愛,進而導致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比較難以管教,鄉村教師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易產生職業倦怠。隨著鄉村學校布局調整重心向上轉移,不少鄉村學校優質生源流失。鄉村優質生源的減少往往導致鄉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缺少積極性與能動性,同時也導致了鄉村教師在績效考核這一方面遇到難題。來自外界對鄉村教師的輕視進而導致他們難以對自身的職業產生高度的認同感。

(三)鄉村教師工作壓力大

一方面,相比城區學校,鄉村學校教育事業的弱勢不僅僅在于生活條件差、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的落后,整個鄉村的教育環境無形中給鄉村教師增加了教育難度。由于大量鄉村青年外出務工,子女成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極為缺失,該有監護人承擔的監護與教育責任無法落實,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許多鄉村教師往往要負擔起更繁重的教育責任,在學習及生活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另一方面,鄉村教師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其中工作壓力源于管理學生、升學壓力等,社會壓力源于工資水平低、社會地位低下、領導不認同、同事關系不和諧、家長難以溝通等,職業發展壓力源于職業晉升困難,學習培訓機會少等。此外,鄉村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內容繁重。其中每天工作8-10小時的教師占34%,超過10小時的教師占16%;除上課之外,64%的教師需要處理班級事務,50%的教師需要從事教研教改,50%的教師需要輔導學生學習;每周只休假一天的教師占40%。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參加會議、聽課、研討活動、考核和檢查等工作,這無疑導致鄉村教師工作壓力過大,職業認同感低下。

(四)鄉村教師角色沖突加劇

鄉村教師的角色沖突主要有“教書匠”與“監護人”的沖突以及“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沖突?!敖虝场迸c“監護人”的沖突主要體現在鄉村教師既要教書育人,又要做好鄉村孩子的監護人。從法律層面上來講,鄉村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幫助和引導鄉村孩子學習。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批農村青年涌入城市,農村兒童成為“留守者”。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鄉村兒童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鄉村教師不得不承擔起“監護人”的角色。鄉村教師既要在教學中盡職盡責,在教學外又要關心留守兒童,這往往導致他們沒有精力認真提升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其次,“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沖突主要體現在鄉村教師既是現代文明與科學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習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擴展專業知識的學習者。這就要求鄉村教師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技能,但他們忙于管理鄉村學生,業余很少有時間更新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鄉村教師受到多種角色沖突的影響,掙扎于多種角色之中,很難對自身的職業產生認同。

四、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的提升路徑

職業認同影響著職業幸福感和專業發展,提升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的途徑主要有推進鄉村教師工作重塑,緩解教師工作壓力;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保障教師工資福利;落實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緩解鄉村教師角色沖突。

(一)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保障鄉村教師工資福利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 年)》指出,“要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的補助標準,中央財政繼續給予綜合獎補?!备骷売嘘P部門應細化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應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水平,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村委會的力量,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待遇。然而,在一些貧困地區,由于貧困縣財政能力不足,鄉村教師福利補貼沒有落實到位,因此,國家應建立中央、省、縣三級經費分擔機制,對那些負擔不了鄉村教師補助資金的貧困地區,將“以獎代補”的方式轉變為“先補后獎”。只有落實好財政補助政策,減輕鄉村教師生活壓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他們才有精力提升教學能力,潛心教書育人。

(二)落實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 年)》指出,在落實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方面,“各省級人民政府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給予物質獎勵?!备骷壢嗣裾鶕數氐泥l村實際情況,設置合適的獎項,以此來鼓勵長期在鄉村任教的教師,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提高他們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此外,地方村委可以多開展尊敬師長的文化活動,鼓勵全員參與,在鄉村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另外,在職稱評比方面要向鄉村傾斜,鄉村教師職稱評比時不做發表論文的硬性要求,更注重教學一線實踐經歷。因此,鄉村教師能有更多精力學習教學方法,更加注重教書育人,提升教學工作業績,從而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提升職業認同感。鄉村教師如果在職稱評比上更容易晉升,那么工資水平也會相對應提高,在消費主義觀念的影響下,這也能相應地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進而提高他們的職業幸福感與職業認同感。

(三)推進鄉村教師工作重塑,緩解鄉村教師工作壓力

鄉村學校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后,這種現狀在較短時間內難以徹底解決,因此我們建議從工作重塑的角度緩解鄉村教師工作壓力,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工作重塑包括任務重塑、認知重塑、技能重塑、角色重塑與關系重塑,教育部門和學??梢酝ㄟ^這五個方面推動鄉村教師的工作重塑。通過任務重塑,教師工作量減少、適當的休閑時間得以保證,從而減輕工作壓力;通過認知重塑,鄉村教師改變對職業的看法與感知方式,了解教育事業的價值,堅定自身工作信念,樹立良好的職業價值觀,這些都有利于教師克服工作遇到的困難,從而緩解心理壓力;通過技能重塑,教師不斷更新現有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參與教育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反思,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幫助他們有效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壓力和要求;通過角色重塑,教師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明白自身職業性質,堅定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從而形成面對困境與壓力的斗志;通過關系重塑,鄉村教師構建和維護良好的同事關系,營造教學中互幫互助的工作氛圍,與同事共同面對工作中的困境,從而減少工作壓力。

(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緩解鄉村教師角色沖突

鄉村振興給鄉村青年帶來就業機會,他們在家鄉也能有經濟來源,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從而緩解鄉村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各級有關部門應不斷加強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進而提高鄉村家庭參與孩子教育的意識,促使鄉村家庭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從而促進家校共同教育,有效緩解鄉村教師“教書匠”與“監護人”的沖突。對于鄉村教師自身而言,他們應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提升應對與緩解各種角色沖突的能力。除此之外,鄉村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同時也要了解鄉村學生的特點,逐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進而有效緩解“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沖突。

五、結語

教師職業認同影響教師的教育信念,高度的教師職業認同不僅能增強教師職業歸屬感,還能激勵教師克服困難、成就長久的職業生涯。近年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鄉村教育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鄉村教師由于薪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下、工作壓力大以及角色沖突導致職業認同感低下。為有效提高鄉村教師職業認同感,我們應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契機,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保障其工資福利;落實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推進鄉村教師工作重塑,緩解其工作壓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鄉村教師緩解角色沖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齊春燕.“教師職業認同感”理論建構與師范生認同促進措施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1):202-203.

[2]王肖星.我國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的現實困境及其突破[J].教學與管理,2020(24):50-53.

[3]黃杰.湖南鄉村教師的生存狀態與改善路徑[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6):61-66.

[4] 朱勝暉,朱金鳳.當前鄉村教師的四大角色沖突:表現、根源與應對[J].當代教育論壇,2020(02):110-115

[5] 齊亞靜,伍新春,王曉麗.中小學教師工作重塑與工作投入的交叉滯后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5):935-938,942.

猜你喜歡
鄉村教師提升路徑
淺談義務教育鄉村教師流失的原因
搭建高效的勞動就業教育平臺提升就業管理水平
試論當代大學教師文化素養及路徑提升
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勝任力提升路徑研究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試論引領鄉村教師走向自覺閱讀的方略
20世紀鄉村教師在文化歷史沿革中與鄉村生活疏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