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免疫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2022-03-04 12:51石煒業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免疫學評價過程

石煒業 付 育

(河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18)

免疫學不僅是醫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很多高校生物類專業和藥學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其具有理論和技術發展迅速、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滲透、充滿著辯證統一思想、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等特點。針對免疫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綜合表現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但免疫學課程傳統的評價方式多為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即在課程結束后進行閉卷考試(期末考試),這種片面的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師更加側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力的動態發展和培養重視不足,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增加新穎、有效的教學環節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條件外,還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1,2]。

隨著現代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教學評價模式呈現出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簡單的書面測驗考核方式向以能力培養達成評價轉變,由重視評價的監控功能向為學校提供管理與決策的反饋功能轉變[3]。本文在剖析免疫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引入CIPP評價模式,提出具體的教學評價指標,構建循環的、動態的、全面的高校免疫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以滿足新時代教學改革發展的需求,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CIPP評價模式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斯塔夫爾比姆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影響深遠的CIPP評價模式(又稱決策性評價),即將背景評價(conten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和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四個方面的評價融合性實施。CIPP模式具有動態評價的特征,能夠在不同的教學類型、教學投入等條件下,通過一個動態的流程進行全面而綜合的評價。該評價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對“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不偏不倚、同等重視,同時,側重將決策導向貫穿于教學方案計劃、組織、實施和再循環的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促進課程不斷改進和完善[3,4]。

CIPP評價模式中,背景評價是以大量的數據調研為基礎,明確教學對象的主體特點和實際需求,從而對教學目標做出科學性的價值判斷,為合理規劃課程計劃目標提供支持;輸入評價是對課程實施方案、教師和課程資源、教學設計、教學計劃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注重課程實施的綜合情況,以便優化課程方案;過程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對課程實施方案進行連續不斷的檢查、分析和改進,注重對課程實施方案進行實時評價,不斷調整和完善方案過程;結果評價是通過測試、考查等手段分析預期目標與實際效果達成之間的差異值、滿意度等,從而對學生掌握課程內容的程度,以及課程教學目標所達到的程度進行綜合評判,最終形成客觀具體的總結性報告,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度實施[4,5]。

2 基于CIPP模式構建免疫學課程評價體系

CIPP模式的動態評價特征使得其成為國內外很多領域爭先嘗試的評價體系,例如,員工培訓與管理、護理教育框架制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學評價等[3]。在此背景下,我們通過將CIPP評價模式應用于免疫學課程中,構建面向高校本科生的免疫學課程評價體系,實時、動態地監測背景—輸入—過程—結果各階段的開展情況并及時做出反饋和調整,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圖1:CIPP模式下免疫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思維導圖

2.1 背景評價

通過大量的數據調研對免疫學課程實施方案的背景和目標進行診斷性評價,明確學生的主體特點和實際需求。免疫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滲透的前沿學科,涉及生物醫學領域多門學科知識,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等。學生在學習免疫學課程之前,已具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的能力。并且,大部分學生對免疫的概念、功能及其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面有所了解,他們對免疫學課程知識的渴求度普遍較高,希望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臨床疾病的基本免疫機制,熟悉先進的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技術,為以后步入社會從事相關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實施此評價時,以醫學、生物學、藥學等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多元化的整體情況為基礎,考量學生現實需求、社會需要與教育教學方案的目標是否一致,同時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對現有目標進行調整和完善,為免疫學課程計劃決策提供服務[4]。

2.2 輸入評價

根據免疫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評價達到此目標過程中所需的教師資源、課程資源、課程實施方案等是否合理,并不斷改進。在教師資源方面,建立一支具有生物學或醫學專業背景的博士師資團隊,組成免疫學教研室,并定期開展師資隊伍培訓與學習,召開教學研討交流、現場觀摩聽課、教學比賽等活動,制訂系統、完善的教學設計、教學計劃、授課教案等,注重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在課程資源方面,集合教材、多媒體課件、MOOC視頻、網頁鏈接等多元化渠道,不斷豐富和完善免疫學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實施方案方面,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尊重學生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的個性特征,使學生能自主選擇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時間,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6]。

2.3 過程評價

免疫學教學的過程評價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即側重于對課程實施方案進行連續不斷的檢查、分析和改進,注重對教學過程的實時評價。該評價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包括:教師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教學重難點突出,能夠恰當合理地使用各種教學設備,將現代化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形式相融合[5];依托互聯網平臺對課程實施過程進行實時的跟蹤與記錄,將學生的參與過程、學習情況以及教師輔導的過程記錄下來,并對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合,獲取到免疫學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全方位信息,從而有助于教師從評估過程中發現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評估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提供依據[6];測評手段通過課堂互動環節(如簽到、提問、搶答、討論等)、平時作業、章節測驗和期末考試等多個方面來體現,打破傳統的“一考定成績”的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率。

2.4 結果評價

免疫學教學的結果評價主要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測試、考查等多元化的手段對課程的整體實施效果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從而綜合評判學生對免疫學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課程教學目標所達到的程度。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課程評價的內容不能局限于分數,要拓寬課程評價內容的范圍與深度,對評價對象進行科學的評估[6]。另外,結合教師的教學反饋,分析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情況,了解學生對免疫學課程教學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驗證教學實施過程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結合度[7]。在此基礎上,制定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探索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和應用免疫學課程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

3 結語

結合免疫學課程的教學特點與教學要求,利用CIPP模式中的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四個環節展開科學的課程評價,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改,真正將免疫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免疫學評價過程
《現代免疫學》稿約
《現代免疫學》稿約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