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普洱市靈長類動物分布狀況調查初報

2022-03-07 12:32李沂韋刀正陽
普洱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長臂猿靈長類普洱

李沂韋,刀正陽,楊 颯,郭 潔

1.普洱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2.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靈長類動物在世界上屬于較瀕危的動物,云南省分布的靈長類動物資源異常豐富,共有15種[1],分別是懶猴科(Loris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和長臂猿科(Hylobatidae)3個科,我國擁有的靈長類動物的科類約占世界靈長類種數的1/10,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種。2016年全球共有靈長類657種(亞種),中國擁有26種[3]。中國現今發現的靈長類動物分別是懶猴科、猴科和長臂猿科的動物,云南涵蓋了全國所有科的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北生態環境較好的叢林中,棲息地相對獨立且狹長。云南省位于祖國西南邊陲,國土面積的94%是山地,從東南到西北海拔逐漸升高,海拔最低是76.4m,最高是6 740m,海拔差達到6664m。由于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從青藏高原流經滇西北和滇南,從熱帶亞熱帶的西雙版納到寒帶的梅里雪山,地貌變化呈現多樣性。多樣的自然環境和海拔差異,形成了從寒帶、溫帶到亞熱帶、熱帶的氣候。不同的氣候導致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異常穩定,各種動植物在此生存繁衍,使得云南的動植物種類在全國穩居第一[5-7]。

近年來,隨著云南省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擴大了耕地和牧場面積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靈長類棲息地不斷減少并形成破碎化,靈長類在有的地區逐漸消失[8]。動態的了解靈長類分布和數量的變化,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基礎資料已迫在眉睫。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含了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等方面的保護,其中,珍稀物種種類和數量的保護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9]。云南省普洱市的靈長類動物分布非常廣泛,通過對重點林區靈長類種群進行野外調查,包括種群數量和分布、棲息地現狀及人類活動影響,詳細掌握普洱市的靈長類種群數量、分布現狀以及主要影響因素,為普洱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真實反映出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態[10]。這體現出普洱市“兩示范一勝地”工作的建設結果,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的提供保證[11]。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點

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處99°09′~102°19′E、22°02′~24°50′N之間,普洱市南北長208.5km,東西相距299km,總面積約4.5萬km2,在云南省所有州市中面積最大,普洱市境內山麓較多,群山起伏,山地所占面積約為98.3%。北回歸線從普洱市穿過,受緯度影響,海拔從最低的269m到最高的3 348m,氣候差異特別明顯,年均氣溫15℃~20.3℃,年無霜期有320天左右,降雨量為1 100~2 800mm之間,森林覆蓋率達74.59%[12],植物5 600余種,動物1 500余種,是四季常青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地區,是動物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1.2 研究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實地走訪了普洱市9縣1區,通過訪問調查、相關文獻資料查詢以及林業部門工作人員提供的相關信息,了解調查區域內靈長類動物歷史分布情況,根據歷史數據確定潛在的分布地點,并在地圖上標出它們的分布點。在調查的過程中,通過實地觀測記錄靈長類動物的種類、數量、受威脅狀況、周邊社會經濟情況以及保護現狀,記錄人為活動痕跡(開礦、建筑、修路、放牧、偷獵、采伐、挖藥等),自然災害(地震、火災、洪災等)以及森林病蟲害等的強度、時間,并結合靈長類動物活動的情況,分為強、中、弱三個等級對靈長類動物生存的威脅、干擾進行判斷[13]。同時,在不同季節在靈長類棲息地進行調查訪問,了解靈長類動物生存周邊社區人員一年內在山林中的活動頻次,訪問周邊社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了解戶數、人口、耕地、牲畜數以及主要經濟來源等資料,并分析周邊社區的經濟情況,主要經濟來源對環境的依賴程度,觀測靈長類動物對人的適應性來判斷保護的現狀,例如猴群的大概區域、距村莊的距離,以及人為活動對靈長類動物的影響程度,同時調查對靈長類動物棲息地的各項保護措施[14-15]。

2 結果與分析

2.1 普洱市靈長類的分布

通過調查記錄顯示,棲息于云南省普洱市的靈長類動物共有3個科9個種(圖1),包括了懶猴科、猴科和長臂猿科動物。其中,懶猴科有1種,是蜂猴;猴科有2屬5種,它們是獼猴屬的短尾猴、熊猴、北豚尾猴、獼猴共4種,烏葉猴屬的印支灰葉猴1種;長臂猿科的有3種,包括是白掌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北白頰長臂猿,占全省靈長類種數的60%,占中國靈長類物種總數的35%。

從圖1可看出蜂猴(Nycticebus coucang Boddaert)主要分布于普洱市思茅區、景谷縣、景東縣、鎮沅縣、瀾滄縣、西盟縣;獼猴(Macaca mulatta)主要分布于思茅區、景谷縣、景東縣、鎮沅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墨江縣、江城縣、寧洱縣;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主要分布于思茅區、景谷縣、景東縣、鎮沅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北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主要分布于思茅區、孟連縣、江城縣、景谷縣、景東縣;熊猴(Macaca assamensis)主要分布于景東縣;印支灰葉猴(Trachypithecus crepusculus)分布于景東縣、鎮沅縣、思茅區、瀾滄縣;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分布于西盟縣和孟連縣;西黑冠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分布于景東縣、鎮沅縣和寧洱縣;北白頰長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分布于江城縣。

圖1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的分布

2.2 靈長類動物受威脅狀況調查

野外調查發現,在靈長類棲息的環境中影響靈長類活動的行為有采菌、挖藥、放牧、偷獵。棲息環境的破壞有建筑、采伐等。與靈長類動物的相遇事件中,采菌、挖藥和放牧是與靈長類偶遇次數最多的,對靈長類生存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見表1)。棲息環境和人為干擾的影響中,影響最大的是獼猴,這與獼猴的棲息地最為靠近居民生活的區域有關。在調查蜂猴和獼猴的相遇中,發現了套索等捕獵陷阱,放牧和采菌對獼猴和印支灰葉猴影響較大,對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影響較小,但有一定影響,靈長類對干擾有一定的適應性??傮w來說,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徹底擺脫社區居民對森林資源的依賴。

表1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及其棲息地受威脅因素及影響程度

2.3 靈長類動物周邊社會經濟調查

通過對普洱市靈長類分布區周邊120戶家庭的社會經濟來源進行調查,可知,較多農戶的經濟來源是靠農產品的售賣、外出打工和養殖業,只有很少的家庭經商和國家兜底(見表2)。主要原因:當地居民思想落后,依靠農副產品的觀念根深蒂固;有經商致富觀念的人很少,部分村民直接把土地租借給別人,自己則種植較少農作物自給自足;極少的村民靠國家扶持生活;村民們通過到林區挖藥、采菌、林下種植等活動來增加收入,對當地山林的依賴性很大,不同程度的破壞了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

表2 普洱市靈長類分布區周邊社會經濟來源調查

2.4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調查

為了更加全面了解普洱市靈長類動物的保護現狀,對靈長類各分布區周邊社區共120人進行訪談調查,訪談人數均為18歲以上不同性別的人員。被調查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高中學歷占26.7%,初中學歷占44.2%,小學學歷占15%,文盲占9.1%。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觀念落后,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不強烈,對保護相關法規的宣傳和認識,不能深層次的理解保護的意義,不利于工作人員開展日常的宣傳和管理工作,進而影響了靈長類動物的保護。

通過對周邊社區居民的狀況調查發現,大多數村民通過近年來改變生產方式和大力宣傳,都有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但部分村民因文化程度較低,主人翁責任感不強,靈長類動物保護的意義認識不深刻,導致保護的現狀達不到全面覆蓋,宣傳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3 討論

3.1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資源的調查現狀

調查發現,云南省普洱境內分布有蜂猴、短尾猴、熊猴、北豚尾猴、獼猴、印支灰葉猴、白掌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北白頰長臂猿9種靈長類動物,但研究的實地考察中部分分布區的靈長類動物分布有待進一步考察。在原有的報道中,白掌長臂猿和北白頰長臂猿有可能已經滅絕。導致存在結果不一致的原因:(1)調查的方法不同。原有的資料記載多為2010以前的資料,近十年來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調查,且方法各不相同,導致結果上存在誤差。(2)數據的統計和處理也得到更大的進步?;诂F今對于物種的調查,研究采用更加完善的紅外相機和3S技術。本次調查中,因調查周期短且部分物種調查了人工輔助投食的種群,對于白頰長臂猿和北面頰長臂猿野生種群未實地進行了考證。

3.2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分布及保護的現狀

普洱市靈長類動物的分布與保護息息相關,分布呈現出活動范圍不斷增大,家域不斷擴大,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保護效果逐漸凸顯,具體表現在自然環境的改善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減少[16]。隨著普洱市“兩示范一勝地”工作的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氣候適宜,為靈長類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分布區域逐漸增大,各縣區靈長類分布的種也將增多。除了生態環境的適宜外,人類活動對靈長類動物的生存棲息的影響也逐漸變小,靠山吃山,完全依賴掠取山林中的生物作為經濟來源的情況逐漸減少。

4 保護管理建議

(1)增加保護區數量,加強保護區管理。根據現有的保護區數量和物種多樣性情況,結合珍稀動植物的分布情況,不斷的擴大保護區的面積,尤其是試驗區的面積。同時,積極申報更多的保護區數量,為野生動物數量的增多、家域的擴大做足準備,更好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靈長類動物偶爾到周邊社區活動,并出現被村民進行飼養的情況,工作人員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周邊社區居民處理野生動物進入社區的意識,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處理方式,嚴格防止飼養野生動物的情況發生。(3)依托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產業的發展,繼續改變周邊社區居民的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持續改變村民意識,徹底改變“靠山吃山”的觀念。同時,注重改變村民對教育的重視狀況,提高當地居民的整體文化素養。(4)加大科學研究的力度,積極與科研單位、高校合作開展科學研究,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猜你喜歡
長臂猿靈長類普洱
長臂猿,請上空中繩橋
靈長類生物醫學前沿探索中的倫理思考
無量山的精靈『體操健將』長臂猿
在普洱半山酒店尋找詩和遠方
綠色是普洱的底色
鄙視型禮讓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懷
中國靈長類動物一覽表
為什么人們都說猴子聰明?
“普洱”音義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