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豪×鐘曄(抗)正交秋用種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2022-03-09 02:59周美蓮蔣龍元徐恒榮龐愛生
中國蠶業 2022年1期
關鍵詞:蠶種皓月孵化率

周美蓮 蔣龍元 徐恒榮 龐愛生

(1江蘇省蠶種所,江蘇無錫 214151; 2鹽城市林蠶種苗服務中心,江蘇鹽城 224003; 3鎮江市蠶種場有限責任公司,江蘇鎮江 212018)

蘇豪×鐘曄(抗)[1]于2017年8月14日由江蘇省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該品種生長發育整齊,體質強健好養,張種產繭量高,對NPV的抗性強,半抑制濃度(IC50)為1.59×109個多角體/mL,具有良好的農村生產適應性,繭絲質和綜合性狀優良,適合在江蘇蠶區春期推廣飼養。蘇豪×鐘曄(抗)推出使用后,蠶農普遍反映產繭量高、好養,繭絲質優,群眾認可度較高,推廣速度較快[2-3]。因江蘇省歷來就有春種秋養的習慣,蘇豪×鐘曄(抗)推廣使用后同樣秋用比率較高,成為部分地區中晚秋蠶期主要使用蠶品種。但是近年來,有用戶反映蘇豪×鐘曄(抗)正交秋用冷藏浸酸種孵化率偏低,有可能影響到該品種的順利推廣。為此,我們通過對江蘇省近幾年來春秋兼用常用品種孵化率的調查,分析了該品種從入庫到冷藏保護期間技術處理、用種期別、交配形式對孵化率的影響,以期為該品種育成單位、蠶種生產單位及用種單位的同仁們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蠶品種與批次數量

近年來江蘇省蠶種場生產的蠶區主推的3對春用一代雜交種,蘇豪×鐘曄(抗)145批、鐘曄×蘇豪(抗)110批,菁松×皓月183批、皓月×菁松146批,華康3號正交70批、華康3號反交54批,小計708批。近年來江蘇省蠶種場生產的蠶區主推的3對秋用一代雜交種,蘇豪×鐘曄(抗)102批、鐘曄×蘇豪(抗)103批,菁松×皓月101批、皓月×菁松93批,華康3號正交48批、華康3號反交53批,小計500批。共計1 208批。從2018年至2021年分春、秋2季進行抽樣調查。

1.2 調查方法

1.2.1 樣品蠶卵的獲取 春蠶期樣卵為復式冷藏種,秋蠶期樣卵為冷藏浸酸種。從每個蠶種批中隨機抽取1.00 g樣卵,2次重復。按簡化催青標準進行催青[4],春用種孵化率由江蘇省蠶種所冷庫催青調查,秋用種孵化率由鹽城市林蠶種苗服務中心催青調查。

1.2.2 調查項目及方法 各批次樣卵孵化后第3天調查孵化頭數、不出卵數,實用孵化率為最大二日孵化頭數除以調查卵總數[4]。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的平均孵化率

2.1.1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 從2019—2021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表1)可以看出,春季蘇豪×鐘曄(抗)、菁松×皓月及華康3號3對蠶品種正反交6種組合3年平均孵化率分別為97.98%、98.50%、98.36%、97.70%、98.44%、96.57%,蘇豪×鐘曄(抗)正交的孵化率與其他組合間無明顯開差。

表1 2019—2021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

2.1.2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秋用種的平均孵化率 從2018—2020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秋用種的平均孵化率(表2)可以看出,秋季蘇豪×鐘曄(抗)、菁松×皓月及華康3號3對蠶品種正反交6種組合3年平均孵化率分別為94.20%、97.32%、98.21%、98.11%、97.94%、97.81%,蘇豪×鐘曄(抗)正交的孵化率明顯低于其他組合的孵化率。

表2 2018—2020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秋用種的平均孵化率

2.2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平均孵化率的方差分析

表3 2019—2021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平均孵化率的反正弦轉換數據 %

表4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孵化率的方差分析情況

表5 2018—2020年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秋用種平均孵化率的反正弦轉換數據 %

表6 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秋用種孵化率的方差分析情況

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多重比較[5],結果見表7。

表7 秋季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6種組合間孵化率的多重比較(SSR法)

從秋季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6種組合間孵化率的多重比較(表7)結果可知,秋季蘇豪×鐘曄(抗)正交與鐘曄×蘇豪(抗)、菁松×皓月、皓月×菁松、華康3號正交、華康3號反交5種組合的平均孵化率品種間差異極顯著(P<0.01)。鐘曄×蘇豪(抗)、菁松×皓月、皓月×菁松、華康3號正交、華康3號反交5種組合的平均孵化率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認為它們的孵化率成績比較一致。

2.3 蘇豪×鐘曄(抗)正交同年同庫同場不同批秋用種的孵化率

從2018—2020年蘇豪×鐘曄(抗)正交同年同庫同場秋用種最高批與最低批的孵化率(表8)可以看出:2018年孵化率相差最小的為A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9.01%,最低的為98.15%,最高和最低相差0.86個百分點;孵化率相差最大的為B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9.21%,最低的為83.83%,最高和最低相差15.38個百分點。2019年孵化率相差最小的為D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7.90%,最低的為92.39%,最高和最低相差5.51個百分點;孵化率相差最大的為C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3.75%,最低的為79.08%,最高和最低相差14.67個百分點。2020年孵化率相差最小的為E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8.88%,最低的為95.75%,最高和最低相差3.13個百分點;孵化率相差最大的為B場,孵化率最高的為96.41%,最低的為67.03%,最高和最低相差29.38個百分點。該品種同年同庫同場不同批之間的孵化率存在較大的開差,說明該品種秋用種孵化率不穩定。

表8 2018—2020年蘇豪×鐘曄(抗)正交同年同庫同場秋用種最高批與最低批的孵化率 %

2.4 蘇豪×鐘曄(抗)正交同年同場同批春用種和秋用種的孵化率

由于江蘇省用種基本上是春制秋用、秋制春用,春制種既有春用又有秋用的場批并不太多,從2018年到2020年制種批中共整理出13批同場同批不同用種期別的批次(表9),從13批孵化率調查結果來看,其中有8批次秋用種孵化率明顯低于春用種孵化率,占到調查批的61.54%;其中春用種和秋用種孵化率基本一致且都較高的4批來源于同一個蠶種場,占到該場用種批的50.00%,占到調查批的30.77%。進一步說明該品種春用種孵化率明顯高于秋用種孵化率;秋用種孵化率場與場、批與批之間有較大開差,說明蘇豪×鐘曄(抗)秋用種的孵化率不穩定。

表9 2018—2021年蘇豪×鐘曄(抗)正交同庫同場同批春用種和秋用種的孵化率 %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對2019—2021年江蘇省蘇豪×鐘曄(抗)等3對蠶品種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比較分析發現,正反交6個組合間成績比較一致,蘇豪×鐘曄(抗)正交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與其他組合并無明顯差距。但是同品種比較,蘇豪×鐘曄(抗)正交春用種的平均孵化率要比秋用種高3.78個百分點,而且同年同場同批間比較也是春用種的孵化率明顯高于秋用種。江蘇省春用種是采用復式冷藏法提供的蠶種,秋用種是當年春制經過冷藏浸酸后提供的蠶種。秋用種從制種到用種的時間一般為3個月,要比春制春用種(10個月)短7個月左右,比秋制春用種(7個月)短4個月。一般卵齡時間短,蠶種胚子體質強健,在蠶卵解除滯育胚子活性化徹底的情況下,秋用種孵化率不會比春用種低[4]。因此說明蘇豪×鐘曄(抗)正交秋用種孵化率偏低不是由卵質造成的,同時也說明生產單位從飼養至產卵期間有關技術處理也不是造成蘇豪×鐘曄(抗)秋用種孵化率低的主要因素。此外,調查還發現,蘇豪×鐘曄(抗)正交秋用種的孵化率,在同年同庫不同場不同批或同年同庫同場不同批之間開差較大,有高有低。而這些數據來源于同一冷庫,其浸酸標準如鹽酸比重、鹽酸液溫、浸漬時間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見,浸酸標準也不是影響蘇豪×鐘曄(抗)秋用種孵化率成績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推測蘇豪×鐘曄(抗)可能對入庫到冷藏保護期間有關技術處理具有某些不同于傳統的要求。對此,需要在生產實踐中,從蠶種入庫時間(根據卵色掌握入庫適期)、冷藏時間等方面進行重點探索,摸索總結出適合蘇豪×鐘曄(抗)的冷藏浸酸技術標準。同時建議蘇豪×鐘曄(抗)的育成單位進一步做好品種的完善與改良工作,為生產上提供更好的新品系。

猜你喜歡
蠶種皓月孵化率
產卵布蠶種浸酸操作的做法和體會
仰望一輪皓月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閬中蠶種場桑蠶智能系統研發簡報
科學制定生產計劃 合理滿足蠶種需求
散卵蠶種收蟻新方法——白紙袋收法
淺述影響蛋種雞種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柞蠶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對子代孵化率的影響
A Study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itan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