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霍山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2022-03-10 06:17劉明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霍山縣做法

劉明

摘 要:該文從盤活集體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強化發展觀念等3個方面對霍山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做法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做法;霍山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3-0005-03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近年來,霍山縣委縣政府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凝聚合力、多元發展”的原則,通過“強化主體作用、堅持項目帶動、增強激勵力度、拓寬發展渠道”等路徑,形成了“合力推動、上下聯動、示范帶動、區域互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主要做法如下:

1 盤活集體資源

1.1 盤活自然資源 霍山縣白云庵村山岳相連,溝河貫通,自然景觀優美,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級旅游示范村。2015年,霍山縣通過招商引資,找來豫皖生態旅游有限公司,在白云庵村開發漂流項目。漂流項目每年帶來100萬人以上游客來此觀光旅游。在漂流項目的帶動下,白云庵村依托豐富的茶葉和毛竹資源,開發采茶體驗游、竹筍采挖游、農家樂、民宿、特色商店等項目,帶動當地500戶以上農民增收,村民得到了實惠,村集體經濟也發展迅速,2020年,白云庵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1萬元?;羯娇h三河村山林茂密、流水潺潺,是一塊風光旖旎的“處女地”,可謂“久在深山人未識”,村級集體經濟萎靡不振。2019年,霍山縣借鑒白云庵村成功經驗,為三河村引來了梧桐枝頭的金鳳凰——浙江安吉滬吉漂流有限公司,盤活三河村特有自然資源,開發峽谷漂流、徒步穿越、休閑民宿等一體化旅游項目。旅游項目建成后,三河村通過新建生態旅游停車場、開發休閑農家樂服務等,村民通過經營農家小院、銷售土特產品等方式積極參與旅游開發、共享發展紅利。2020年,三河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49萬元,不僅使集體經濟薄弱村邁入強村行列,還為當地村民增加了經濟收入。

1.2 盤活閑置資產 霍山縣落兒嶺村被譽為“皖西第一村”,是交通要道,山口重鎮,曾是工業型農村代表,擁有加油站、商貿樓等村屬資產。因多種原因,加油站長期閑置,商貿樓、商鋪等經營不合理。為改變現狀,2018年該村收回了加油站經營權,整合資金進行改擴建,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招租成功盤活。同時,落兒嶺村“化零為整”,整合閑散商鋪,對村屬商貿樓、房屋等集體資產改造,打造漂流小商品一條街,加上加油站項目,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大關,一躍成為全縣靠前的集體經濟強村?;羯娇h山王河村昔日村民的普遍感受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閑置大片荒山、林場及多處農房,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自2018年以來,該村復墾荒山荒地、建設種植基地、盤活閑置農房發展艾草產業,同時建設5個生產車間,采購9臺加工機械設備,建造1處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已研發9類14種艾草產品,打造了艾草產業生產、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成熟產業鏈。如今,山王河村已今非昔比,艾草產業的發展紅火,不僅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觀,農民群眾收入增加,村級集體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020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0萬元以上。

1.3 盤活人力資源 霍山縣高橋灣村位于東淠河以北,高橋灣現代產業園坐落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缺乏渠道、發展緩慢。為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盤活當地勞動力,村組建了村勞動服務公司,承接園區企事業單位衛生保潔、綠化養護、渣土清運、勞務輸出等業務,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規范運營。2020年,承接了拆遷安置房屋基平整、建筑垃圾清運、回填綠化土方等工程,還通過勞務輸出,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0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步入持續健康發展軌道。受疫情影響,2020年霍山縣花石嘴村扶貧車間訂單急劇下降,村集體經濟發展停滯,貧困就業人員面臨失業。危局中開新局,該村轉變思路、積極調研,發現A4紙市場需求大,生產技術含量低,決定整合資金二次創業,充分利用村閑置勞動力,成立花石嘴農業科技公司,從原料廠購買原料紙,加工成品A4辦公紙,二次包裝后進行銷售。經大力宣傳,先后與多家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簽訂訂購協議。2020年,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充分利用了村閑置勞動力,村級集體經濟也得到進一步發展,收入一舉突破50萬元大關。

2 創新發展模式

2.1 入股分紅 船倉村是霍山縣太陽鄉一個山區村,植被茂密,水資源豐富。2016年,太陽鄉船倉村成立了村級農業公司,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水電站項目,以集體土地、林地、水域等資源要素參股開發水電站、服務區等。2019年,該村還利用中央、省級專項扶持資金50萬元和自籌資金50萬元入股觀音巖電站,每年獲得8%的固定收益。幾年來,該村依托本地資源,借力發展,變青山為“金山”,變水源為“財源”,走出了一條從“空殼”到“富巢”的嬗變之路,村集體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3萬元,成功步入集體經濟強村行列。

2.2 委托經營 霍山縣堆谷山村水資源豐富,原有4座水電站,但年純收益僅10萬余元。針對電站多、收益少的現狀,該村利用鄰近的岳西縣發展旅游契機,主動與岳西縣彩虹瀑布旅游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后河水電站委托給岳西縣彩虹瀑布景區經營,僅此一項,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8萬元。2016年9月,彩虹瀑布旅游有限公司對后河水電站進行升級改造,增資擴容,“靠水生金”,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持續增加。

2.3 筑巢引鳳 下符橋鎮下符橋村有多家服裝加工廠,雖然能解決周邊300多人就業,但存在設施不完善、安全有隱患等問題,難以擴大規模提質增效。為筑巢引鳳,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該村積極爭取項目,安排建設用地,啟動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標準化廠房1棟,用于服裝加工,同時配套完善停車場、公廁、水電等基礎設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的建成,不僅極大促進當地企業發展,為返鄉農民工提供良好的創業條件,解決附近村民就業,增加貧困群體收入,還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穩步健康發展,僅2020年物業管理類收入就達24.21萬元。

2.4 村企聯合 霍山縣太平畈鄉耿家坊村村民有常年從事中藥材種植的傳統,是遠近聞名的中藥材種植收購村。2020年4月,為更好地發展中藥材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該村與四川好醫生集團簽訂合作意向,在耿家坊村新建高標準GAP中藥材種植研發基地13.33hm2,由好醫生集團統一保護價收購,確保銷售無憂、收益穩定。同時,達成茯苓、天麻收購意向,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2020年耿家坊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萬元以上。村企合作,不僅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還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

2.5 種養結合 大化坪鎮石羊河村是典型的山區村、農業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傳統農業產業日漸衰落,村集體經濟難以發展。為走出困境,經農業專家指導,該村流轉土地5.33hm2打造種養結合生產基地,發展高稈水稻河蝦養殖,生產高價值的綠色原生態水稻產品和高檔優質水產品。經測算,基地年產有機水稻1.75萬kg,可加工優質有機大米1.15萬kg,年產值可達34.5萬元;年產河蝦約500kg,年收入約4萬元。高稈水稻河蝦養殖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變了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現狀,為該村發展村集體經濟開拓了新路子,石羊河村也順利走出了集體經濟薄弱村行列。

3 強化發展觀念

3.1 高位推動,壓實發展責任 2019年,霍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指導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財政和農業農村部門統籌推進,有關部門支持配合的組織體系,形成了縣鄉主導推動,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

3.1.1 成立專班 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為組長的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從組織、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抽調精干力量集中辦公,組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專班,強化統籌協調,專司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3.1.2 靶向指導 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目標任務,深入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3521”工程,“十四五”末實現集體經濟強村300萬元以上3個、200萬元以上5個、100萬元以上20個、30萬元以上100個。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各鄉鎮村依據本地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突出產業發展,編制本鄉鎮、村兩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短期計劃,明確發展任務、明確實施項目、明確實現年度??偨Y縣內縣外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先進經驗,分區域分類型的進行指導,組織領導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深入一線,對全縣中央省市縣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和目標任務村進行定期調研指導。

3.1.3 強化管理 每年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全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推進會,總結工作成效和經驗,指出存在的問題、短板和不足,部署年度工作任務。完成全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量化資產26534.62萬元,人均股權815.3元,注冊登記村級合作經濟組織134個,發放股權證書8.656萬本,明確由村級黨組織書記兼任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建成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庫,結合各村發展和地域特色,充分考慮項目規模、質效、可行性等因素,對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進行分析研判。出臺霍山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規范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專項資金的管理。

3.2 多元扶持,優化發展環境 霍山縣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從政策層面大力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最大程度地釋放政策紅利。加大財力支持,科學合理地整合涉農資金,著力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大力推行村企合作,鼓勵村企自愿結對,開展項目合作、產品配套、資產出租、農副產品配送 、技術支持等,實現雙贏。注重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領頭羊”作用,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干部隊伍。

3.2.1 政策給力 將政府投資的小型灌溉、垃圾處理、文化娛樂等公益性項目所形成的固定資產交由村集體持有和管護,由村集體采取合作、入股多種形式依法經營。對村企合作開發、投資興建的項目,優先列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專項發展規劃,安排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導組成員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在保障發展用地、整合資金項目、實行稅費減免、加強金融扶持等方面均明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和優惠措施。

3.2.2 財政助力 推動財力下沉,在中央、省市扶持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有發展潛力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整合扶貧、農業、文旅、交通、美麗鄉村建設等行業項目資金,發展對口的村級集體經濟實體。各級財政到村的農業生產發展類項目資金,在符合政策要求、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交由村集體領辦、創辦、參股的合作社組織實施。鄉鎮財政每年對所轄集體經濟收入靠后的村,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3.2.3 村企合力 積極把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推向市場,引導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利用資源、產業優勢與企業合作,鼓勵合作企業充分發揮啟動資金足、生產技術好、科研水平高、信息渠道廣、拓展市場能力強等優勢,采取合作開發現代農業項目、建立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參與發展鄉村旅游等方式,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增收。同時,把企業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模式引入農村,激發發展活力。

3.2.4 隊伍有力 通過培訓班和外出學習考察等方式,提升村黨組織負責人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拓展發展思路。通過村“兩委”換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村黨組織書記脫穎而出,村黨組織書記切實擔負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責任,帶領村“兩委”班子開拓創新,帶頭發展致富項目。以縣委、縣政府文件出臺了《關于加強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升村干部的隊伍素質,拓展村干部晉升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激發村干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干勁。

3.3 強化激勵,振奮發展干勁 為激發村“兩委”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霍山縣堅持經濟獎勵和政治激勵雙管齊下,對工作成效顯著、集體經濟增收突出的村干部給予一定的激勵,體現“誰發展、誰受益”的鮮明導向。

3.3.1 政治上給待遇 將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0萬元村黨組織書記,優先掛任鄉鎮黨委委員,享受特崗津貼。特崗管理村黨組織書記,每月享受特崗津貼1000元,任滿1屆退休后終身享受特崗津貼50%,連續任滿2屆退休后終身享受特崗津貼100%。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績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納入人才庫,享受人才政策,優先推薦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將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績作為定向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和“三類”人員遴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3.3.2 經濟上得實惠 出臺《霍山縣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工作實施細則(暫行)》,對當年度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的村黨組織、村“兩委”成員及在村任職的干部,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績效報酬,財政扶持類收入、資源盤活類收入、資產管理類收入分別按照1%、2%、5%的比例核算,自主經營類項目所產生的收入,按照8%的比例核算績效報酬,收入每增長10萬元,核算比例提高1個百分點,100萬元以上的按照17%比例核算績效報酬。并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績與村干部綜合考核掛鉤,村干部績效報酬直接與發展成績相關。

3.4 集體經濟共建共享,釋放發展福利 將集體經濟收入用于群眾、幫助群眾、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最終目的??h委縣政府堅持“精準施策、量體裁衣、靶向發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夯實集體經濟基礎的同時,讓發展成果惠及于民,讓群眾擁有可持續的穩定收入,幫助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

3.4.1 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將集體經濟收入反哺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發展集體經濟帶來的幸福成果,這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最終落腳點。村集體經濟強了,村級組織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村民也能搭上產業發展的“致富快車”。一是通過原始股民分紅、流轉土地、光伏收益讓群眾直接受益。2020年度,全縣貧困人口直接從光伏產業中收益400余萬元,讓貧困群眾參與進來,直接從集體經濟中獲益,既堅定了他們致富的信心,也凝聚了人心。二是通過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出頭,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村民持續增收。堆谷山村“兩委”找準發展集體經濟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結合點,采取“黨支部+黨員大戶+旅游協會+農戶”模式,重點實施“1310”項目,即1個黨員,結對3戶貧困戶發展旅游相關產業,實現10名貧困群眾如期脫貧。三是堅持集體經濟收入來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不忘“分好蛋糕”,讓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紅利。高橋灣村把集體經濟分配制度寫入村規民約。每年村里都會拿出十余萬元用于的村級道路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群眾只需籌工籌勞。2020年,該村近2000人的新農合資金由村集體交納50%,群眾自付50%。

3.4.2 建設村級公益事業 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帶貧減貧作用,破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敢用、不會用”的難題。一是用于建設村組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二是注重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用于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等,以“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支付公益性崗位工資”2種模式,將集體經濟收入用于發展村級公益事業,讓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用”起來、“活”起來、“暖”起來。三是用于社會事務和特困人員、貧困人員的臨時救助。

(責編:張宏民)

3861500338235

猜你喜歡
霍山縣做法
霍山縣蠶病發生原因分析及綜合防治措施
霍山縣實施竹林撫育對現有毛竹改造效果分析
淺談利用網絡澆灌黨建之樹
鹽城市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呼吸科實習護士帶教的幾點做法
霍山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思考
高寒山區水稻科學施肥的原則和方法
推進霍山縣農業品牌建設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