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的探討

2022-03-12 14:48邱云革
世界有色金屬 2022年23期
關鍵詞:滑坡礦山環境保護

邱云革

(河北省煤田地質勘查院,河北 邢臺 054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礦山工程也隨之蓬勃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礦山生產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礦山的開發利用能夠滿足社會對礦山資源的需求,但在開采礦山的過程中會對地質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如若不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則容易引發礦山地質災害,給地質環境和人類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诖?,應當重視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并加強地質環境保護,需根據礦山開采的實際情況來實施相應的防治和保護措施,以降低礦山地質災害發生概率,規避風險,提高地質環境保護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1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內容

1.1 礦山地質災害概念

所謂礦山地質災害指的是在進行礦山開采的時候,由于大量的挖掘,致使礦山區域的巖土體出現變形狀況,其周圍地質環境、水文條件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受到了嚴重影響,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常見的礦山地質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

1.2 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和成因

礦山地質災害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崩塌滑坡。在進行露天礦山開采,或是地下開采生產的時候,容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不僅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安全,還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露天開采的崩塌、滑坡,是由于礦邊坡不穩定,出現滑落;地下開采的崩塌、滑坡,則是因為采空區出現坍塌。該礦山地質災害發生與人們自身活動有著密切關系,而且也受礦區自然條件因素的影響,一旦在開采過程中未控制好山體滑坡,沒能對引發滑坡的各項因素進行有效把控,便會導致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出現[1]。

第二種是礦體內部引起的地質災害。這部分的地質災害指的是在進行礦山開采生產之后,礦山的地質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在某種偶然因素的促成下引發了災害。如礦山火災、瓦斯爆炸等。

第三種是礦山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災害。在進行礦山開采活動的時候,容易出現礦坑突水、涌水狀況,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如若沒能對這種情況進行預先估算,并制定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則會致使礦山地下水位發生變化,當突水、涌水量超過估算后,便會加大災害發生概率。另外,在進行采礦的時候,需要打穿老隆,使整個透水斷層暢通,這個過程可能會出現暗河、蓄水溶洞,致使大量地下水涌入,具有突發性。該災害容易淹沒井巷,給礦山開采人員帶來生命危險。在發生礦坑突水災害后,還可能伴隨發生坑內涌泥的情況,當坑內涌入大量的泥沙后,容易被堵塞,掩埋施工設備和施工人員。

第四種是固體廢物污染。在進行礦山開采的時候,會存在一些固體廢棄物,如冶煉廢渣、鐵、廢石等。這類固體廢物的量較大,如若在實際開采活動中并沒有對其進行有效而及時的處理,則不僅會占用周圍土地,還會導致固體廢物中的重金屬元素、有害化學物質,在雨水的沖刷下,直接滲透于土壤中,污染土地、地下水。這種二次污染并不容易治理。另外,未被及時處理的固體廢物,在惡劣環境下容易引發泥石流災害。

1.3 礦山地質災害的危害

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會帶來嚴重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礦山地質災害發生,容易出現山體滑坡、地面沉降等問題,其不僅會影響礦床,還可能導致礦山開采設備被掩埋,已經完成挖掘作業的礦質層也可能被覆蓋,這使得前期的開采生產活動白費,礦山開采生產成本增加,給開采企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二是造成嚴重的生命危險。礦山開采活動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極具危險性的工作,一旦發生礦山地質災害,會直接威脅到所有開采人員、管理人員的生命安全。當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規模較大時,礦工的生還率將大幅降低,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另外,發生地質災害后,其周圍的山體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這會造成山體公路堵塞,威脅到行車人員的生命安全;三是礦山地質災害對地質環境也有著極大的影響。一方面,在發生礦山地質災害后,會破壞其山體表面及周圍的植被。與此同時,礦床開采也會影響地質和土壤,致使土層被污染,不利于植物的上漲。而且一旦出現地面塌陷,或是地下水泄漏現象的時候,水資源也會被污染,不利于植被生長;另一方面,對水資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會引發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問題,這就會影響該區域下地下水的正常流通。隨意堆砌,還未及時處理的固體廢棄物,所產生的污染物質也會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除此之外,礦山地質災害還會對礦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破壞整個生態鏈,降低了該區域中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能力,對多種生態資源造成了破壞,影響了生物多樣性。

2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和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2.1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原則

在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遵循規劃原則。指的是在進行礦山開采活動的時候,應當先做好實地勘察工作,需要立足于整體來進行科學的方案規劃,于前期不斷地完善開采設計計劃,制定適宜的施工方案,以便于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應當合理規劃礦井,基于礦井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技術措施,把控好造成地質災害發生的各項因素,從源頭遏制地質災害的發生;二是要遵循安全原則。指的是在實施礦山開采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將安全施工放在首位,需強化相關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成立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小組,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計劃,并列出安全防范、應急預案,以便于在發生礦山地質災害后進行有效的救助。要重視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培訓,提升開采人員的技術水平,使之充分認識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來執行作業,杜絕地質災害的發生[2];三是要遵循預防和防治原則。指的是在實施礦山開采工作之前,應當先弄清楚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因素,于實際開采過程中進行有效把控,需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實時監測,作出相應的預警,防范地質災害的發生。要加強綜合治理工作,做好應急準備,提升開采企業的防御能力??筛鶕崟r監測情況,發布相應的防災、減災、抗災信息,如若發生地質災害,則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加以處理,避免災害范圍擴大,使之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2.2 加強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能夠保障礦山開采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夠保障開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降低礦山地質災害帶來的嚴重經濟損失。礦山開采工作本身就具有較大的難度,危險性較大,部分礦山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并不能完全監測,而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如若處理不當,就會帶來嚴重后果,不僅威脅到經濟方面,更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必須盡最大努力進行有效的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視地質環境保護,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需在提高礦山開采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其所帶來的生態效益,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礦山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3.1 實施礦產資源開采全過程綜合防治

為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實施有效的地質環境保護措施,應當開展礦產資源開采全過程綜合防治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礦產資源勘察階段,要重視勘察工作的實施。需全面了解礦山所在區域的地質環境,對其進行科學評估,分析開采后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據此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要根據地質勘查報告來進行可行性研究,為礦山開采設計提供可靠依據。在進行預測的時候,應當重視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礦床疏排地下水后,水環境發生的變化,以及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另一部分則是礦石及其圍堰在經過采挖、位移后發生的變化,這也可能導致地質災害;二是在礦山設計階段,應當先做好準備工作。需科學評價環境影響,除了要評估廢石等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之外,還要綜合評價地質環境,不僅要重視礦產資源的開發,也要同步進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設計過程中,應當做好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預防工作,將其和主體工程設計同時開展,必須包含防治和保護的內容,需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科學技術,確定適宜的礦山開采方式,優選開采工藝;三是在礦山基建和生產階段,同樣要重視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將地質環境保護貫徹落實于整個施工階段中,做好質量驗收。在進行礦山生產的時候,應當實施有效的管理工作,規范礦山生產活動,實施預防措施,做好廢棄物的治理工作,處理好廢石、廢渣、廢水[3]。與此同時,還應當對廢水的排放進行實時監測,避免其對水環境造成污染。需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來實時監測預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四是在礦山閉坑階段,應當重視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的開展,需要采取綜合治理方式來恢復耕地,做好綠化種植工作,可通過建造人工湖、人工林等方式,恢復周圍的生態環境,并對地質環境進行科學評估。要根據礦山開采區域的實際情況來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

3.2 強化保護意識,創建安全防護體系

在礦山開采過程中,為了有效防治地質災害,做好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相關人員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其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來執行作業,需統一管理采礦現場的礦山地質災害,成立專門的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小組,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做好分工,彼此之間協調配合,由專人來予以指導,實施有效的監督。應當充分發揮監測人員的職能作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加強隊伍建設,全員都應當意識到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該項工作中,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稍O立科學的地質災害防范機制,保障人員安全。

除此之外,應當建立健全的地質安全防護體系。在進行礦山開采設計的時候,應當確定適宜的邊坡參數,設置排水溝,避免邊坡積水,引發滑坡、坍塌等危害。與此同時,在部分危險區域,應當使用攔擋巖石碎屑,防止滾石現象的出現,需由專人來實施現場管理工作,規范相關人員的操作行為,實施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完成開采工作之后,應當進行填平處理,利用植樹造林來修復礦山地質環境。

3.3 貫徹落實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在礦山生產過程中,應當貫徹落實地質環境保護工作,需重視環境的恢復和治理。應當根據項目開發利用的方案,來科學開展礦山生產活動,嚴格按照相關要求來進行相應的設計,需要把控好邊坡角、臺階等高度,渣土必須堆放至規定區域,不可隨意堆放在開采現場,以免出現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設置實時監測點,由專人進行巡查,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應當及時作出警示。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對露天采場邊坡的監控,可設置專門的變形監測系統,以便于實時了解邊坡的實際情況??杉訌妼ξkU區域的監測,以監測結果為依據來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從而降低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造成的損傷。

3.4 明確治理目標,建設生態恢復總體工程

為保障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要明確地質環境治理目標,需降低地質災害發生概率,逐步恢復礦山生態環境,起到美化環境,提高環境生態功能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要有效利用廢棄礦地,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在開展生態恢復總體工程建設的時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實施有效的地形整治工程。指的是于礦區高陡邊邊坡,清理干凈危巖土體,清除浮土。需填平露采坑和廢石堆,使礦區場地保持平整,以便于后期進行復墾、綠化工作;二是要重視截排水工程的開展。在進行礦山治理的時候,如若該區域有著較大的降雨量,則容易引發泥石流地質災害,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需要根據礦山區域的實際情況來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如設置排水溝,建立健全的灌溉系統等。一般情況下,應當將沉砂池設置在排水溝變緩的位置,以便于將水、物進行分離;三是開展植被復綠工程。這一工程的任務是要對露采場、廢石堆等區域進行整形,然后實施有效的綠化處理。一方面,在處理露采場的時候,應當先平整緩邊坡,然后再選擇適宜的種子進行播種,覆蓋一層二十厘米的種植土,以便于種子生長;另一方面,處理廢石堆區域的時候,同樣要先進行修整,然后再覆蓋二十厘米厚的種植土,播種后需要覆蓋一層無紡布;四是要實施礦山開采臨時工程。主要是處理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礦渣,需將其堆放在規定位置,不開采的區域則需要使用無紡布來進行覆蓋,以免受到塵土污染;五是開展高效的監測工程。不僅要監測礦區高陡露采邊坡,還要實施有效的環境監測工作,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上報,并實施針對性措施來加以解決。

3.5 處理好礦山廢棄物

在進行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時候,應當重視對礦山廢棄物的處理。礦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會對礦區造成損傷,不僅會致使地面塌陷,引發沉降問題,還會污染該區域的土壤、植被,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如若廢棄物被隨意堆放、處理,則容易引發山體滑坡?;诖?,應當重視礦山廢棄物處理工作,需加強對礦區現場的管理,要將廢棄物堆放于規定區域。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地創新礦山開采技術,提高礦山開采效率,減少礦山廢棄物。應充分發揮現代回收利用技術,有效處理廢棄物,從而降低其污染性,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

4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發展趨勢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在未來將朝著以下方向發展:一是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性分析能力將不斷地提升。影響礦山地質環境的因素比較多,想要開展高效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將多個學科相結合,從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應當設置科學的保護機制,處理好礦山開采活動和生態環境系統之間的關系。需進一步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理論的研究,旨在建立健全的保護體系,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二是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評價體系將不斷地完善[4]。就目前而言,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評價方面還有所欠缺,未能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在未來需要于理論支持下,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評價指標,確定權重系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創建科學的評價模型;三是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技術水平將不斷地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技術也將隨之提升,如引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礦山開采活動中,應當做好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加強地質環境保護,以減少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保護開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礦山開采經濟損失。

猜你喜歡
滑坡礦山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四大“礦山修復”方法
在礦山里耕耘(國畫)
智能化礦山建設在中小型礦山的應用探討
滑坡推力隱式解與顯式解對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脹土滑坡為例
我國礦企海外十大礦山簡介
滑坡穩定性分析及處治方案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淺談公路滑坡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