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下徽菜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2022-03-13 11:59金聲瑯姚李忠
黃山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徽菜徽州美食

胡 娟,金聲瑯,姚李忠,代 華

(黃山學院 旅游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廣泛,它的傳承和保護受到的重視也越來越多。隨著《“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非遺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的內容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無限展望。努力促進非遺從“文化資源”轉化變現為“文化資本”,進一步推動非遺實現“自我造血”,將會使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勢必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

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徽菜烹飪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同時,黃山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依托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發展文創產業,實施徽派美食行動,舉辦更具影響力的中國徽菜美食節,推出一批代表性的徽派知名小吃,未來將建設以徽州美食為代表的美食之都。

一、徽菜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

(一)文化創意產業是實現非遺融入現代社會的重要途徑

非遺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手工技藝等方面[1]。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近1600項,其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收錄的有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在徽州境內,非遺種類繁多,如徽墨、歙硯、徽雕、徽劇、徽菜、民俗、傳統徽州美術、傳統手工技藝等[2]。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傳統文化面臨新文化的挑戰與沖擊,非遺面臨保護傳承困境[3]。非遺的活態傳承是當下亟需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徽菜非遺的保護也出現了共性問題,如非遺產品過于陳舊、老化,傳統徽菜烹飪方法不能滿足現代人對食材、營養健康的需求,缺乏時尚感,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降低等;一部分非遺項目傳承人積極性不高,一部分非遺項目后繼無人,還有一部分非遺項目甚至面臨“人亡藝絕”的局面;非遺傳播方式較為落后,徽菜非遺在運用新媒體的傳播方面存在較多不足,未能引起更多人群的廣泛關注等。

文化創意產業是徽菜非遺實現當代價值的絕佳平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更好地促使非遺項目融進現代生活,如通過徽菜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對徽菜非遺進行創意性保護,可以給徽菜非遺帶來更多新的元素和活力,創造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徽菜非遺產品,把“非遺”真正地融入現代社會和生活,推動徽菜非遺的動態保護、活態傳承,提高徽菜非遺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

(二)非遺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文化素材與創意資源

文化創意產業是20世紀末出現的文化名詞。1998年,英國首次提出了“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并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為國家戰略產業[4]。雖然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主要文化產業企業營業收入仍近10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2.2%;但與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面臨著諸如文化貿易逆差、文化產業化規模和專業化程度不高、文化創新力弱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國雖然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卻未能較好地轉化為“文化資本”。因此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促進其轉化為產業資源,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今后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非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素材和創意源泉。文化創意產業唯有充分利用非遺的文化素材,才能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這同時也賦予非遺新的發展活力,極大地拓展其發展空間。

二、徽菜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一)促進徽菜非遺與文化創意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徽州美食旅游文創產業升級

文化創意旅游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強化區域文化差異,促進旅游跨產業聯動發展[5]。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經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甭眯袝r通過美食去了解、熟悉一個旅游目的地,是最為直接和簡單的方式?;詹嗽催h流長,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散發著迷人的文化魅力,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創意旅游的重要資源,也是美食旅游的必備條件??梢哉f,徽菜非遺特別適合與文化創意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一方面,要開發和推廣徽州飲食類民俗文化旅游?;詹讼嚓P的非遺民俗數量眾多,徽菜背后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對異地游客也有著極強的文化吸引力??蓢@當地特色民俗節慶,進一步挖掘徽菜非遺文化,融入更多創意,豐富徽菜非遺民俗的體驗性和文化內涵,整合、提煉、設計和開發出更多的徽州飲食類民俗旅游產品,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徽菜非遺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另一方面,加強徽文化對徽菜美食旅游的滲透,開發、設計徽菜美食文化品鑒游、徽菜美食研學游、徽菜美食康養游等徽菜非遺美食旅游產品以及精品旅游線路,促進徽菜非遺“美食IP+旅游”的融合發展。傳統美食旅游經濟比較重視美食卻忽視了對文化層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應整合徽菜所在區域的資源優勢,充分結合背后強大的徽文化主題,打造一系列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受到市場歡迎的文化旅游路線。讓游客在爬黃山、逛古村落、賞徽州古建筑的同時,品嘗徽州菜,打造非遺文化主題旅游服務,強化對徽菜非遺的文化體驗。例如在黃山市推出“尋味徽州”主題旅游線路,游客在品嘗徽州臭鱖魚、黃山毛豆腐等美味的同時,參觀徽菜博物館,游覽徽州古村落,欣賞徽州美食的沉浸式體驗戲劇,深度感受徽州飲食類非遺之美。

(二)促進徽菜非遺與文化會展業融合發展,推動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聚集型融合

會展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特色鮮明,是大量文化創意產品聚集的平臺。近年來會展業發展態勢良好,徽菜非遺可以與會展業融合發展,借助其蓬勃發展的契機,推動徽菜非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

一方面,加大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內徽菜非遺博物館(博覽園)集群的規劃建設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可利用當地徽菜非遺特色資源優勢,建立徽菜非遺博物館(博覽園)等。不斷豐富和完善徽菜博物館(博覽園)的業態和功能,將其建成集徽菜烹飪技藝和文化展示與體驗、徽菜非遺產品品鑒與展銷以及非遺保護與傳承于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博覽園)。2021年11月,中國徽菜(徽廚)博物館在“中國徽菜之鄉”績溪建成開館,集徽菜文化展示、徽菜美食體驗、徽州民俗飲食類非遺文化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文化體驗與餐飲體驗高度融合的新形態博物館。這也是繼全國首座徽菜博物館后又一徽菜非遺的代表性場館,未來將更加有力地促進徽菜非遺文化的傳播、保護和傳承。但目前徽菜非遺類文化博物館的數量、人氣和關注度稍顯不足,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仍需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應依托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充分利用保護區內的徽文化資源,精心策劃和組織大型徽州飲食類非遺的文化節慶活動。既可依托綜合類非遺文化節開辟徽菜美食非遺專場,也可以專門舉辦特色徽菜非遺文化節,創新舉辦形式,豐富活動內容,突出徽菜非遺文化內涵,設計、創造非遺特色文化產品,助力徽菜非遺與會展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已經舉辦的大型徽菜非遺文化節慶活動有中外文化創意產業安徽發展大會暨黃山旅游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徽州文化生態保護高峰論壇以及上海江南吃貨節徽州非遺購物節專場,但目前活動影響力還相對較弱,未來應加強提升徽菜類非遺在全國特別是在長三角地區的品牌影響力和關注度。

(三)促進徽菜非遺與現代傳媒業融合發展,推動非遺文化IP的新媒體傳播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傳媒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現代傳媒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也成為現代傳媒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兩者的相互結合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有利于促進現代傳媒業的升級和發展?;詹朔沁z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同時其背后的徽文化色彩濃厚,文化附加值高,完全可以為現代傳媒業發展提供豐富的素材和文化資源。

一方面,徽菜非遺可與電影、電視、廣播、圖書雜志出版社進一步加強融合,以徽菜入選國家級非遺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制作高質量的徽菜非遺專題紀錄片,或者創作反映徽菜非遺的影視、音樂、圖書作品,滿足越來越多民眾對徽菜文化消費的需求。

另一方面,徽菜非遺還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提高曝光度與話題熱度等,如加強與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自媒體KOL等新媒體平臺合作,加大徽菜非遺文化IP的推廣力度。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非遺傳承人群接觸和使用新媒體,擴展非遺文化的“朋友圈”。非遺短視頻形式豐富多樣,可以促進非遺產品的“出圈兒”,即銷售轉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和推廣非遺文化[6]?;詹朔沁z的宣傳可適當借鑒國內美食類短視頻營銷的成功案例,拍攝富有文化內涵、制作精美、傳播度高的內容,探索徽菜非遺的短視頻營銷模式,以取得良好的宣傳和推廣效果。

(四)促進徽菜非遺與互聯網的創新融合發展,推動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文化遺產的本質是文化底蘊,“互聯網+”的浪潮下,創新只是手段,內容的可接受度、可傳播性、可使用化,才是最關鍵的部分。因此,徽菜非遺與互聯網的融合是徽菜今后發展的必然之路?;詹朔沁z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進一步加強保護力度,實現徽菜非遺的合理開發和創新傳承。

一方面,在中國徽菜博物館基礎上建立徽菜非遺數字博物館,開啟“美食+”數字傳播新模式?;詹?數字博物館[7]實現了博物館+VR,將會給游覽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將徽菜非遺進行數字化、信息化轉換和保存,便于隨時隨地了解徽菜非遺的相關資訊,創新徽菜非遺保護方式。旅游宣傳網站、研究交流網站和數字影像是當前徽州非遺數字傳播的主要途徑[8]。據統計,與徽菜非遺相關的博物館有中國徽菜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但中國徽菜博物館亟需建立專門的數字博物館,以促進徽菜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存與傳承。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的技術平臺,推動徽菜非遺在創新中更好地保護、傳播和傳承。文化與科技的進一步融合是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插上科技賦能的翅膀,徽菜非遺文化建設需要融入更多的科技新元素。力爭通過新媒體、多媒體等手段,打造出一批具有典型徽州味道的非遺文化娛樂產品或活動,如在博物館、博覽園等公共文化空間舉辦非遺新媒體藝術節,以互動裝置藝術和徽菜非遺數字影像作品等形式提高徽菜非遺文化的吸引力,增強非遺創意旅游項目的文化體驗性。

(五)促進徽菜非遺與藝術、演藝的跨界合作,打造非遺美食的沉浸式體驗戲劇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消費升級帶來的沉浸式體驗異?;鸨?,可謂是“萬物皆可沉浸式”?!俺两健边@一熱詞包羅萬象,可以理解為在文化IP深度挖掘的基礎上,利用AR、VR、MR等科技手段,通過虛實結合的空間營造,打造出沉浸式的體驗環境,讓人體驗到感官的震撼,乃至思維的認同。國內外沉浸式美食體驗日漸興起,出現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沉浸式博物館、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展覽、沉浸式餐廳等文旅項目[9]。

目前,“沉浸式體驗”幾乎覆蓋了文旅新興消費涉及的所有領域,正在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詹朔沁z可以與藝術、演藝進行跨界合作,打造徽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戲劇餐飲項目,融合徽文化藝術舞蹈表演、多媒體動畫、裝置藝術、即興互動與創新徽菜料理等內容,給觀眾帶來徽文化“玩味之旅”的極致體驗。

三、結 語

未來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也是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出路所在。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推動非遺重新進入生活,通過打造“非遺+文創”的新模式能促進非遺相關的產業轉型升級、振興發展,進一步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徽菜非遺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實現徽菜非遺的“創意性保護”和發展。

猜你喜歡
徽菜徽州美食
基于美食旅游的徽菜產業鏈創新發展研究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徽州春雪
徽州綠蔭
概說徽菜
尹親林:尋味徽菜
美食
溪邊橋下,春里徽州
美食都被玩壞了
徽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