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熱河避暑山莊河工考述

2022-03-15 06:29
中國園林 2022年2期
關鍵詞:熱河避暑山莊河山

曹 盼

胡希軍*

避暑山莊所處區域在清初并無漢語地名,原屬蒙古部落游牧地帶,刊刻于1714年的溥仁寺碑文中提及此地是“名號不掌于職方,形勝無聞于地志”??滴踉谶@里構建行宮后,“熱河”成為行宮所在地的代名詞[1]。從一個“人煙尚少”的居民點,發展為一個“市肆殷闐”的都會,其原因完全是由于避暑山莊的興建[2]5。避暑山莊由清盛期的“云壑渟泓、石潭清靄”、一派“文禽戲水、鳶飛魚躍”的塞上江南景致,至熱河淪陷時期水系斷流、內湖淤塞的荒蕪景象,其興衰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歷來中國傳統園林理水與城市水利休戚相關[3-5],城市水利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條件下,園林理水成景,“水”的存在實為兩者最根本的聯系。

已有關于避暑山莊園林理水、承德古城防洪的研究多散見于侯仁之[2]21-22、孟兆禎[6]、侯鳳歧[7]、閻學仁[8]等諸先生的論述中;柳曉玲[9]、竇茗[10]等較系統地梳理了避暑山莊以北地區獅子溝、裴家溝等旱河的修筑及其歲修維護情況??v觀已有研究成果,除必要的田野調查外,多依據文字檔案推演而來,而對于直觀、形象、原始性的河工輿圖及碑碣少有關注,因此將熱河河工信息進行系統梳理,對于避暑山莊的全面認識是大有裨益的。

1 “熱河城外河山圖”考析

1.1 “熱河城外河山圖”考

有關避暑山莊的輿圖按其形成原因可分為2類:一類是由內務府輿圖房收藏的專門派人繪制的輿圖;還有一類是辦事官員為了表明所辦事項的具體位置或詳細內容,在繕折具奏時繪制圖樣,作為附件呈進的地圖[11]。在繪畫材質與繪制技法上前者明顯優于后者,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在相關研究中,諸如冷枚、沈喻、錢維城等宮廷畫師所繪制的避暑山莊輿圖受到的關注要顯著得多。后一類筆法雖粗放,但由于其繪制目的是確言其事,因此具有前一類輿圖所不具備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熱河城外河山圖”(圖1)系由承德文史專家錢樹信、閆春生偶然發現并輯錄入書的[12],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原圖無年號。筆者曾梳理該圖信息,推斷了其大致創作時間段,惜未能確切[13]。

圖1 熱河城外河山圖[12]

“熱河城外河山圖”是紙底彩繪,展示了承德避暑山莊及周邊北至二道河子、南至半壁山、西至廣仁嶺、東至普樂寺的區域面貌;圖中墨綠著色表示山體、淺藍是水體、橙紅是旱河,堤壩、駁岸、宮墻、橋梁均用象形的方式表達;輿圖中有詳細的各段水毀情形、河道挑挖尺寸、武烈河①于引水閘口南端西行出槽直逼宮墻;鈐有“北平中法大學藏書”小篆陽刻方章。從圖中繪有扎什倫布(即須彌福壽之廟)可推斷該圖繪制時間不會早于1780年(該廟的建成時間),輿圖中大量的文字標記是考定輿圖創作時間的線索所在。將輿圖中的信息與晚清官員上奏的有關熱河水患的奏折進行比對(表1)可知,“熱河城外河山圖”與1883—1884年呈遞的數封奏折密切相關,但又有細微、明顯的差別。從表1中的“攔水壩情形”項可知,此次河工曾由“1道御水壩”改為“攔水石壩”,到最終工程驗收時是“草壩2道”,因此,“攔水壩情形”是考證輿圖創作時間的關鍵所在。

表1 “熱河城外河山圖”與督承官員奏折信息對比表②

李鴻章在《修辦熱河工程折》提及:“……臣于本年(指1884年)正月間即飭陳慶滋馳往,確細復估,責成該員與熱河道富華、承德府知府嵩林核實籌辦……所有興工日期及原擬攔水石壩改做草壩情形,亦經繼格奏報。旋于五六月間各工一律完成……”

依此線索再查得熱河都統恩福之后,接任者繼格于1884年3月8日上奏有《挑濬武列河加筑攔水壩并宮墻泊岸堆撥等工現辦大概情形折》[16],提道:“……查武列河形勢,總以修筑大壩為萬全之策,今因巨款難籌,暫為之計,如將來修復大壩,此次工程系屬重疊,不如將上下游二壩,改為草壩,每壩費用不過數百金,水小之年亦可捍衛,費既省而款不致虛拋……”折后硃批“覽奏已悉,熱河宮墻、泊岸、堆撥亟宜興修,著該都統認真辦理,至石壩改為草壩,亦需詳慎,毋得草率”。

由此可知,“熱河城外河山圖”是由熱河都統繼格于1884年3月繪制當是確實無疑的。

1.2 “熱河城外河山圖”析解

“熱河城外河山圖”是用以說明具體河工位置及策略的,工程竣工后還會將其與實際工程一一查勘驗收,因此圖上所載信息具有極高的可信度。

嘉慶朝曾進行過終清一代最為翔實的避暑山莊宮墻實測,測得總長為2 913.2丈[17]331-336,此數據與1983年避暑山莊管理部門實測數據相差無幾;晚清時期也曾對武烈河大壩進行了詳細勘測,測得長度為1 415.5丈[17]338?!盁岷映峭夂由綀D”中避暑山莊宮墻坍塌段共湊長1 893.8丈(不含上口坍塌的221丈);武烈河石壩水毀段共湊長1 092.1丈(含375.7丈長的緩修段),遲至1884年3月,避暑山莊宮墻坍塌占比達65%,武烈河石壩水毀段占比達77.15%,山莊內外破損已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

“熱河城外河山圖”中武烈河主河道之西另繪制有一道河流直抵宮墻泊岸,流經流杯亭,于郭家村老爺廟附近出大壩。直觀的圖像信息可與相關史料記載相參照——“道光以后,多年失修,壩既損壞,河亦淤淺。同治九年(1870年)水災,雖系旱河為患,實由武烈河淤高,去路不暢。近自南山嘴轉彎處改道西行,緊逼石壩”(李鴻章語)。其實早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該段河流即有西趨之勢,到1808年7月淤高致堤頂與河面相平[18]。逐漸淤高的河床并未進行徹底有效的挑挖,致使河流偏流之勢日甚,最終奪道西趨。避暑山莊肇建之初設計的引水閘口設置于該區域,此處頻繁的河相變化也造成了長久以來的在論述避暑山莊水引何處時的莫衷一是[13],而“熱河城外河山圖”為徹底厘清這一議題提供了強有力的圖像證據。由此亦知避暑山莊肇建之初所設計的山莊引水系統,至遲于1884年初已變得無水可引了。

輿圖中的宮墻,從惠迪吉門北端、至流杯亭門南端是用青色、“工”字畫法繪制的,明顯異于圖中其他區域用紅色、采用圈點畫法示意的虎皮石墻。經實地詳勘,這與山莊宮墻現狀完全一致:東北側宮墻為料石宮墻,墻基部分是用料石壘砌,其上再用大城磚砌筑收頂。其他區域則是虎皮石宮墻,用塊石砌筑、灰漿抿縫。不論是用材還是構造做法,料石宮墻都顯著優于虎皮石宮墻。就山莊宮墻來看,只有這一段面臨著獅子溝水向南漫溢、武烈河水西趨頂沖的威脅,其用料規整、砌筑嚴密當是以更強的整體剛度來應對水患。冷枚所繪的早期山莊輿圖并無料石宮墻的存在,宮墻構造方式的改變與洪澇史料記載共同印證了熱河地區水患的日趨加重,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避暑山莊洪水適應性設計的存在。

2 熱河河工碑碣考析

歷來碑碣具有銘功紀德以記其事的功能,與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現存的大量御制碑碣相較,有關熱河河工的碑碣數量極少?!氨苁钌角f宮墻及武列河堤壩各工程碑”與“武列河西崖大壩歲修章程碑”是目前僅見的有關熱河河工的碑碣。原碑現藏于避暑山莊博物館,兩碑曾于1976年拓印出版[19]。

2.1 避暑山莊宮墻及武列河堤壩各工程碑

避暑山莊宮墻及武列河堤壩各工程碑(以下簡稱“各工程碑”)(圖2-1、2-3)刊刻于1888年仲夏上旬,由李鴻章撰文、謙禧書丹。碑首陽、陰兩面均為方形雙鉤篆額,分別是“百廢俱興”“勛銘金石”,碑文均為楷書。碑陽主要敘述熱河、避暑山莊歷史及河工經過,碑陰則刊刻河工參與人員,估約63人,包括其品級、職位等信息。惜年代久遠、碑身局部文字磨損嚴重以致模糊不清,更因原碑攔腰折斷,尚有缺損。正因如此,相關研究引述此碑時大都只記其碑名而未述其內容。

彼時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主管熱河事務,結合其《勘估熱河工程折》[15]305-307《修辦熱河工程折》[15]554-555《熱河要工出力人員請獎折》[15]555-556《勘估熱河銀數折》[20]《熱河要工完竣折》[21]439-440《熱河大石壩各工程等工程驗收完竣折》[21]454-455,可對“各工程碑”碑陽文字進行辨讀;結合《熱河要工出力人員請照擬給獎片》[22]64-66《查明熱河官幕被參各款折》[22]124-125可對碑陰記載的人名進行辨讀,這使得對碑文缺損碑文的補充成為可能。全碑估約共有1 525字,其中碑陽921字、碑陰604字,共辨讀出1 440字,用紅色楷體標出,其中估讀106字、用藍色楷體標出;難以識讀的共85字、用藍色“□”替代。辨讀后的碑文使用簡體漢字、依原位置標出(圖2-2、2-4)。

圖2 避暑山莊宮墻及武列河堤壩各工程碑[圖2-1(碑陽)、圖2-3(碑陰)引自參考文獻[19],圖2-2、圖2-4作者繪]

“各工程碑”所載信息珍貴,武烈河五源匯合、夏秋水勢極大極猛,“自建山莊以來,改河道,使水南流,設石堤以障之”,這應是避暑山莊自1703年肇建后官方首次明確提出避暑山莊的建設占據了部分武烈河河道,迫使原本向西南順流入灤河的武烈河局部改道,由此而建大壩。直到1891年李鴻章[23]在勘查被水毀的大壩時仍提及“非原做工不堅固”而是“壩基常有地泉上涌”的緣故導致,改河道后避暑山莊及其壩工部分建設于原河床之上,地基濕軟、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一直存在。

2.2 武列河西崖大壩歲修章程碑

武列河西崖大壩歲修章程碑(以下簡稱“章程碑”)(圖3-1、3-3)刊刻于1888年季夏上旬,全碑僅碑陰有3字缺損。此碑由謙禧撰文、廷杰書丹。碑首亦為方形雙鉤篆額,陽、陰兩面分別為“萬民為?!薄鞍偈雷裥小?。全碑一共1 717字,其中碑陽474字、碑陰1 243字(圖3-2、3-4)。

圖3 武列河西崖大壩歲修章程碑[圖3-1(碑陽)、圖3-3(碑陰)引自參考文獻[19],圖3-2、圖3-4作者繪]

“章程碑”同樣記述了熱河地區人水爭地的矛盾:“地窄居廣,不得不堵水筑廬”,建設堤壩以防武河水患。但清晚期以來的大壩失修、旱河歲修廢弛,水患頻仍,民眾苦不堪言,主政者深刻認識到“河工本無永逸之策,非歲修不可”,河工完竣后訂立了武烈河大壩歲修章程七條刊刻于碑陰,這也是目前可見的最完整的熱河河工制度記載。

3 晚清熱河河工始末及評述

3.1 輿圖、碑碣所載河工始末梳理

“熱河城外河山圖”所描述的2道草壩是因“巨款難籌、海疆多故”而實施的權宜之計,而“武列河形勢,總以修筑大壩為萬全之策”,河工碑碣所述的“熱河要工”即為此籌款修筑的大壩。梳理史料可將此次河工分為2期。

第一期:涉及避暑山莊宮墻、泊岸、堆撥維修,武烈河挑浚及攔水草壩等。該期工程于1884年3月9日動工,1884年5月底完竣,耗銀92 985兩。2年后,所修草壩被沖刷無存,大水直趨避暑山莊宮墻,為此主政者深刻認識“斷非修辦大壩不可”。

第二期:涉及筑砌武烈河大石壩、臨水泊岸、虎皮石墻、護工草壩,挑挖武烈河,疏通泄水溝,鏨鑿阻水山嘴,修筑宮墻等。該期工程于1887年2月25日動工,1888年4月底完竣,耗銀385 988兩。李鴻章稱之為熱河百余年來未有之巨工。同樣僅過2年,1890年熱河地方山水漲發,大壩、泊岸、虎皮石壩各處均有損毀[23],而此次水毀段中既有一期、也有二期工程所修之工。

3.2 晚清河工成因梳理

1884年3月8日熱河都統繼格呈遞的有關熱河水患的奏折[16]除匯報災情外,還闡述了河工原委,將“熱河城外河山圖”與現代測繪圖相參照(圖4),可梳理出洪水致災的脈絡:由于二道河西岸淤出灘洲,致使武烈河水流較原河道遍東行,這股水流隨即受到東、南側山體的阻擋被逼向西流,恰好與獅子溝旱河水流方向相對沖而刷出第一處大灣;對沖的區域河床淤高迫使水流不能順勢西行,轉而南行,南行后復又受到安遠廟北側山體阻擋,致使水流直沖流杯亭門一帶,但因有宮墻泊岸的抵御,最后水流順地勢南流從涵洞出武烈河大壩,刷出第二處大灣;水流行至迎水村附近時,武烈河河床由于避暑山莊的擴湖工程而急劇縮窄,河水被壅積而全行西注,最終導致大壩、泊岸、宮墻、堆撥等節節沖壞、閃裂。

圖4 晚清避暑山莊洪水致災原因分析圖(作者繪)

由河流動力學原理[24]可知,河流水流有著既往前,也往河岸兩側擺動、侵蝕的趨勢,在前進過程中因受力不完全對稱,順河道方向會發展出螺旋流,河流表面流束向離開水流的方向斜向一岸,河底流束斜向另一岸,因水面含沙量小,河底含沙量大,表面流束所挾帶的沙量小于河底流束所挾帶的沙量,因而產生橫向輸沙不平衡現象,導致一岸沖刷,另一岸淤積。

武烈河在流經避暑山莊外時,經過大的河灣,在凸岸的二道河子區域淤出洲灘,武烈河前行的水流受淤灘推擠、群山阻擋,河流中泓線折向西南,淤灘越大則河流越向西趨,與獅子溝水流對沖的趨勢越明顯。獅子溝、裴家溝合流之水匯入武烈河形成了河流交匯口,主、支流交匯的水流相互偏轉會帶來局部水流的停滯,形成交匯口水流的“滯留區”,二道河區域淤灘的擴大加劇了武烈河西趨之勢,越向西趨,武烈河與獅子溝的交匯角就越大,從而導致交匯口“滯留區”的擴大,“滯留區”水流流速放緩、停滯,形成落淤,遂將地勢淤高。再者,獅子溝之水匯入武烈河時,由于交匯口下游河床邊界突變發生了流動分離而形成“分離區”,此區域局部環流的存在、流速放緩同樣導致泥沙沉積。獅子溝、武烈河水流在此落淤,促使武烈河主河道逐步偏東南遷移。河道偏東南移的結果便是流杯亭門迤北一帶演變成河流的凹岸,武烈河水流淘刷壩根、沖破大壩,進而刷出大灣后復歸主槽,其對岸則形成新的淤積凸岸(圖5)。

圖5 避暑山莊外河流水動力示意圖(作者繪)

3.3 晚清河工評述

縱觀此次“巨工”,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供主政者使用的河工方略,2年后的嚴重水毀即宣告此次工程的徹底失敗。倘若我們將此次河工工程放到避暑山莊營建的全周期、周圍的山水環境中去審視,會發現這種失敗有其必然性。

避暑山莊營建之初設石堤、改河道,雖改變了局部水流方向,但并不能改變山莊上游水流經河床彎道后形成的沖淤特性,設石堤、改河道后山莊永佑寺舍利塔外側一帶正當河流頂沖,時至今日此處石堤仍是沉降最嚴重的區段??滴醭苁钌角f侵占部分武烈河床,向東南增辟了銀湖、鏡湖,使得此區域河道過水斷面急劇壓縮,武烈河洪水至迎水村一帶下泄不暢,造成壅水,加之受東岸山體阻擋,一齊加劇了地勢偏低的流杯門一帶的水毀程度,在歷次嚴重水毀記載中該區域均屬最嚴重,便可知一斑。

處于河灣下游、布局于河谷淺山地帶的避暑山莊,面對“改河道”帶來的水流對沖、“拓湖面”導致的河道壅水,加之興廢無常的河工制度,晚清熱河主政者設想通過局部的鑿山嘴、填地基、鑲壩根、挖河道等工程措施徹底解除避暑山莊的水患威脅,是治其標而未涉其本,失敗的結局在所難免。

4 結語

晚清熱河河工輿圖、碑碣為我們提供了直觀、豐富的歷史信息,是深刻、全面認識避暑山莊營建這一傳統造園活動的珍貴資料。以往對于避暑山莊理水的研究關注其藝術性有余而技術性不足、頌揚其匠心巧思之處頗多而反思其營建失誤之處鮮少。

避暑山莊引水端口設于水流特性復雜的交匯口下游,能否正常發揮其引水功能,除河流本身的河相變化影響因素外,區域河工工程能否正常地開展也是不容忽視的,歲修有常則循軌有所歸宿,歲修無常則積淤日甚,河槽遷移以致無水可引;避暑山莊營建早期所實施的改河道、筑大壩、拓湖面等措施在為山莊擴充了建設空間的同時,也加劇了局部水患,并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水流作為一種自然景觀要素,我們既要對其深靜、柔滑、汪洋、回環、肥膩、噴薄、激射等各式形態有所領會,更要對其蒸散、流量、沖淤、流速、演變等水文規律有所了解,跳出“就事論事”的局限、以系統性的思維處理當前涉水規劃、水景觀整治的實踐,應是大有裨益的。

注釋:

① 史料記載為“武列河”,現通稱為“武烈河”。

② 清代1營造尺=0.32m,1營造丈=3.2m。

猜你喜歡
熱河避暑山莊河山
河山
北京 避暑山莊里的煙波致爽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乾隆帝在熱河文廟的祭祀
承德關帝廟探析
理論與現實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對東蒙的策略
康乾盛景避暑山莊
筆寫千重嶺 揮毫繪河山
六世班禪熱河覲見史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