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奶牛良種繁育現狀及對策建議

2022-03-15 11:54肖紅年楊海濤聶林文令幸幸賈永宏
中國牛業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單產存欄牧場

肖紅年,陳 輝,王 勃,張 眉,楊海濤,聶林文,令幸幸,賈永宏#

(1.陜西省畜牧產業試驗示范中心,陜西 涇陽 713702;2.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陜西 西安 712100)

奶業是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1]。良種是奶牛產業發展的“芯片”,是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中的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關鍵環節之一,也是解決產業發展種質資源對外依賴度高的政策支撐點。奶業振興,關鍵在良種;解決良種問題,關鍵在繁育。奶牛良種是奶業生產的根基,直接影響到行業的核心競爭力[2]?!度珖膛_z產改良計劃(2021-2035年)》和國家《“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中均將奶牛良種繁育作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陜西省處于奶業振興的機遇期,也面臨著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對占全省奶牛存欄95%以上的34個規?;膛鲞M行調研和分析,以期為我省奶牛良種繁育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1 陜西省奶牛良種的定義與現狀

1.1 奶牛良種的定義

廣義而言,良種就是用常規原種繁殖的1-3代和雜交種達到良種質量標準的種子。畜禽良種主要是指個體符合品種標準,綜合鑒定等級為一級以上的種畜。2021年我省規?;翀雒谌榕F骄鶈萎a為32.2 kg/頭,年均產量9821 kg/頭,與10噸相差179 kg/頭。按照《全國奶牛遺產改良計劃(2021-2035年)》中“每世代產奶量遺傳進展提高350 kg”的核心指標要求,本文“良種”定義為年均產奶量≥10 t,乳脂率≥3.6%,乳蛋白率≥3.2%,體型整體評分>80分以上的荷斯坦奶牛。其實“良種”本身沒有固定的絕對標準,遵循發展的理念,“良種”年均產奶量短期設定目標≥10 t,中期目標≥12 t,長期目標≥13 t。

1.2 奶牛良種的現狀

目前,陜西省奶牛存欄量26.78萬頭,年均產奶量8.9 t,比全國年均產奶量8.7 t高出200 kg,其中年均產奶量10 t以上占比45.62%(圖1)。頭胎奶牛參與線性評定的比率為73%,整體評分80分以上的占比78.5%(圖2)。按照本文奶牛良種定義,我省奶牛良種率僅為35.8%。因此,奶牛良種覆蓋率低是制約我省奶牛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

圖1 陜西省奶牛年均單產比例情況(調研數據:牧場數34個,存欄數量35422頭)

圖2 陜西省奶牛線性評定整體評分情況

2 陜西省奶牛良種繁育的歷史與現狀

2.1 奶牛良種繁育歷史

陜西省奶牛養殖具有悠久歷史。1948年,國際友人陽早和寒春引進83頭荷蘭奶牛落戶陜北定遠縣三邊牧場。從1979年至2008年30年間,全省奶牛存欄量增加至39.9萬頭,泌乳牛平均單產5020 kg。從2009年至2015年期間,全省奶牛存欄量維持在44.6萬頭左右,存欄量居全國第七位,奶產量居全國第六位。2015年后陜西省奶牛產業步入低谷期,小規模牧場逐步淘汰。80年代初期開始的“黃改奶”工程開啟我省奶牛雜交改良發展之路;90年代中期開展的“中加聯合育種”項目推進了我省奶牛種質資源和遺傳改良提質進程;2008—2020年期間全國實施的“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加速推進了我省奶牛良種繁育、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成母牛平均單產從2007年的15.08 kg/頭提升至29.3 kg/頭(圖3),奶牛平均單產水平增幅達94%,全省奶牛平均單產達8900 kg,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700 kg約2.3%,為我省奶業振興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礎。

圖3 2007-2022年陜西省奶牛成母牛年均單產情況統計(注:2022年數據截至8月份)

2.2 奶牛良種繁育現狀

2.2.1 奶牛良種繁育仍處于發展調整期 自2018年以來,陜西省奶牛存欄量一直維持在27萬頭左右(圖4)。目前,奶牛存欄量關中地區占84.69%,榆林占13.07%(圖5)。從存欄量來看,由于受消費市場、疫情、養殖效益等因素影響,雖然一部分中小牧場加大淘汰以及“奶牛+肉?!被祓B“跨界”轉型,但奶牛存欄量“趨穩增幅”的形勢沒有改變,奶牛良種繁育的根基依然穩固。從養殖區域來看,由于受環保、土地、資金等因素影響,奶牛養殖區域從關中向陜北轉移已成趨勢,但關中奶牛存欄量縮減與結構調整不平衡、陜北奶牛擴繁與提質增效不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

圖4 2017-2021年陜西省奶牛存欄數量統計(數據來源:陜西畜牧業統計(2022))

圖5 2022年8月份陜西省各地奶牛存欄分布情況(數據來源,2022年8月調研數據統計)

2.2.2 奶牛良種繁育“提質增效”正處于爬坡攻堅期 效益是奶牛良繁的核心,也是產業做優的動力[3]。在“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2020)”實施期間,追求單產是良繁的主要目標,也是奶?!疤豳|增效”與“轉型升級”的核心。在此期間,全國的奶牛規?;B殖比例達到70%,陜西達到77%;全國DHI測定牛場平均單產增幅達到46.6%,陜西增幅30.8%(圖6)。近5年來,單產增幅步伐明顯放緩,全國DHI測定牛場平均單產增幅僅為14.5%,陜西增幅15.3%。尤其是近2年來,單產增幅更是爬坡攻堅期,全國DHI測定牛場平均單產增幅僅為2.5%,陜西增幅也只有2.7%。

圖6 2008-2021年陜西與全國平均DHI測定牧場日產奶量(資料來源:中國奶業統計摘要(2022年))

2.2.3 奶牛良種繁育專業人才也處于技能更迭期 人才是奶牛良繁的保障,也是良繁擴群的關鍵。糧農組織測算,過去十年,奶牛單產提升對全球的貢獻遠遠大于奶牛牛群存欄規模的擴大,而奶牛單產提升貢獻最大的是遺傳育種,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專業人才[4]。當前,奶牛育種已進入“線性評定+基因組選擇時代”,但對陜西省34個規?;翀稣{查結果發現88%的繁育人員只能從事最基礎繁殖工作,能夠掌握線性評定和選配選育的技術人員只有5%(圖7)。

圖7 2022年陜西省奶牛人工授精技術人員技能情況調查

2.2.4 奶牛繁育技術還處于攻關熟化期 技術是奶牛良繁的支撐,也是良種快速擴繁的源泉。當前,陜西省奶牛繁育主要還是以人工授精技術為主,使用胚胎移植技術的不到2%。

3 陜西省奶牛良種繁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奶牛生產水平不均衡,中小牧場是近期良繁的主要戰場

提升單產是良種繁育的主要目標,也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目前,陜西省奶牛規?;翀瞿昃a奶量在7.5-13噸之間,10噸以下牧場占比高達54.38%。另外,不同區域不同牧場之間差異較大,日均單產35 kg以上牧場占比51.27%,31-35 kg占比19.52%,30 kg以下比29.21%,其中95%是中小型牧場(圖8)。在遺傳品質到達“瓶頸期”后,隨著飼料日糧營養的不斷提高和采食量的增加,奶牛單產水平可以繼續維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狀態,但高產奶牛營養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直接影響奶牛的繁殖性能[5]。對于奶牛存欄1000頭以下中小牧場,日均單產達到38kg左右即達到管理相對極限。當前,由于受飼料和原奶價格等因素影響,一些中小牧場是在虧損或微利狀態下經營[6]。中小牧場作為我省奶牛主力軍(約占奶牛養殖存欄量的70%左右),奶源基地建設的主陣地,中小牧場良種擴繁和單產水平提升是近期我省奶牛發展的重點。

圖8 2022年陜西省牧場奶牛日均單產占比分布

3.2 奶牛群體品質不勻稱,提質增效是未來良繁的主要目標

經過2017-2020年遺傳改良工作,與奶牛生產性能相關的一些主要性狀缺陷改良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懸韌帶(弱)由35.19%降低到28.88%,前乳房附著(差)由8.88%降到5.32%,后乳房寬度(窄)由15.75%降到7.41%,尻角度(逆尻)由13.73%降到7.5%,后肢后視(直飛)由4.96%降到2.82%,降幅率分別是17.9%,40%,52.9%,45.4%和43%(圖9)。但是我省奶牛的生理缺陷依然存在,與高產奶牛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短期內遺傳改良仍是主要性狀的改良。

圖9 2017-2020年陜西省奶牛體型主要性狀生理缺陷遺傳改良效果變化

3.3 奶牛遺傳結構不合理,長壽性是未來良繁的主攻方向

合理的遺傳結構是牧場盈利的基礎,也是健康長壽的具體體現。過去奶牛改良以追求產奶量為主,導致高產奶牛使用胎次越來越短[7]。目前,陜西省成母牛中1-2胎占比高達60.3%,3胎占比18.8%,4-5胎僅占比17.3%(圖10)。另外,調查顯示我省奶牛育成成本約為1.7萬元,利用胎次約為2.7胎,一般牧場成母牛日均單產33 kg左右,若以當前奶牛4元/kg(3.8-4.2元/kg)和飼料費75元/天/頭計算,基本上2.7胎次才是盈虧平衡點。排除市場等不可控因素,高產、健康與長壽是牧場盈利的基石,而這恰恰是追求高產所忽視問題。未來良繁必須提高奶牛健康狀況,實現高產、健康、長壽主要性狀的均衡選育。

圖10 2022年1月-8月陜西省牧場奶牛遺傳結構比例

3.4 育種技術應用不理想,OPU-IVF是未來良繁的主推技術

先進育種技術是奶牛良繁的支撐,也是加速遺傳進展的有效途徑[8]。當前,遺傳進展緩慢是奶牛良繁存在主要問題,其主要制約因素是育種技術貢獻率低。就奶牛良繁技術應用而言,我省人工授精技術應用率100%,胚胎移植應用不到2%,全基因組檢測以及OPU-IVF等技術術應用幾乎為零。根據調查,人工授精使用常規凍精占比>84%,使用性控凍精占比<15%。全基因檢測技術可大幅提升育種選擇可靠性,結合OPU-IVF和胚胎移植技術可快速增加良種覆蓋率(圖11)。

圖11 加速奶牛改良方法

3.5 遺傳材料供給不自主,種質培育是未來良繁的主要抓手

遺傳材料是奶牛良繁的基石,也是良種繁育的“芯片”。目前,我省奶牛良繁99%凍精依賴外部,只有不到1%的凍精由西安公牛站免費提供,種質資源自主培育體系缺失,導致選種選配不準,良繁進展緩慢,發展后勁乏力。雖然凍精成本僅占牧場運行成本的2%左右,但卻決定牧場未來3-5年育種方向(圖12)。從表象來看,影響我省奶牛遺傳改良進程的因素主要是凍精等遺傳材料,但究其根源,主要是種質資源缺失,也是未來我省奶牛品質提升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4 奶牛良種繁育的對策與建議

4.1 加強遺傳材料監管與改良效果評估

遺傳材料是決定奶牛遺傳改良進展快慢與質效的決定因素[9]。針對我省奶牛遺傳材料供給渠道多、質量參差不齊,選配精準度不高,改良效果無評估,遺傳進展緩慢等諸多管理問題,一是建立省級奶牛體型線性數據平臺,明確奶牛生理缺陷,清晰改良方向,規范改良規劃,加速遺傳進展;二是建立遺傳材料審核準入機制,按照改良方向,圈定準入公牛,商議準入價格,執行遺傳材料精準監管;三是建立遺傳改良效果評價機制,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追溯評估改良效果,反饋指導公牛準入,助推產業做優做強。

4.2 加快先進技術熟化與技術推廣應用

先進繁育技術是奶牛群體品質提升的強力支撐和根本保障。針對我省奶牛遺傳改良先進技術貢獻率低,推廣難度大,應用效果差等技術問題,一是加快“產學研”一體化融合,科研與產業有機結合,熟化技術,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加快先進技術應用,提高科技貢獻率;二是加快“育繁推”一體化深化,提高育繁理念,推廣先進技術,強化試驗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提升養殖效益。三是加快重點繁育技術攻關與熟化推廣,利用國際頂級公牛性控精液,結合OPU-IVF技術,提升胚胎移植受胎率,加快產業良種化進程,培育世界一流的種公牛及核心種子母牛群。

4.3 加大人才精準培養與典型示范引領

專業人才培養是奶牛良種繁育的推動力和主導者。針對我省奶牛繁育員知識結構老化、隊伍年齡偏大等問題,一是加大繁殖隊伍人才建設,通過舉辦專題培訓和技術指導等,更新知識結構;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力度,提升人員隊伍素質;二是加大技能人才精準培養,借助省內現代牧業、中墾華山牧業、優然牧業等大型企業,選派中小牧場繁殖技術員駐場實訓,加快奶牛良繁實用性技能人才精準培養;三是加大典型示范引領宣傳,組織中小牧場管理層人員赴現代牧業、中墾華山牧業、優然牧業等企業觀摩學習,提升牧場管理層育種理念,增強中小牧場抗擊市場風險能力。

4.4 加速優質資源利用與種質自主培育

優質種源是奶業振興關鍵,自主培育是種業振興的基石。針對奶牛優質資源過渡分散,缺乏保護及合理利用,凍精供給依賴引進,公牛培育體系缺失,種質資源匱乏等種質問題,一是加快核心奶牛場建設,篩選基礎較好的牧場,利用優質奶牛凍精、胚胎等遺傳資源,加快培育單產水平10噸以上的高產牛群和12噸以上核心群建設。二是加快種質資源利用,開展全省奶牛優質資源遴選,組建良種高產“核心育種群”。三是加速種質資源自主培育,充分利用草灘牧業荷斯坦奶牛種質資源,開展奶牛全基因組檢測,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和后備種公牛培育。四是健全種公牛遺傳評估和后裔測定體系,提高種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優質凍精供應能力。

5 小結

良種是奶牛產業發展的基礎,良繁是奶牛產業發展的動力。目前,奶牛良繁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只注重生產性狀和體型性狀的遺傳改良方向已經不適應奶牛產業發展的形勢[10],一個以“健康+長壽+產量+體型+效率”為遺傳改良方向的綜合平衡育種體系正在推行,這也是我省奶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良種處于奶牛養殖產業鏈前端,是奶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良種繁育沒有終點,只有起點,隨著全基因組檢測、體外胚胎生產、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不斷熟化和應用,奶牛良種化進程必然助推我省奶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單產存欄牧場
能繁母豬存欄半年減少235萬頭
雞蛋存欄偏低 價格上漲
農大農企聯手創山西小麥最高單產新紀錄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單產948.48千克!“金種子”迸發大能量
我國玉米單產紀錄第七次被刷新
7月份生豬存欄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海上牧場
農業部發布 2017 年 4 月 400 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
叮當牧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