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轉徙、回望
——論徐則臣文學的發軔

2022-03-16 23:50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徐則臣故鄉小說

王 倫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徐則臣被大眾廣泛關注始于2013年。其時,徐則臣的長篇小說《耶路撒冷》發表后備受好評,評論界也一片贊譽?!兑啡隼洹繁辉u論界譽為一代人的心靈史,標示出了一個人在青年時代所能達到的靈魂眼界。徐則臣也被一些評論家稱為“70后作家的光榮”。2019年,徐則臣歷時四年寫就的長篇小說《北上》獲得茅盾文學獎,徐則臣也成為自茅盾文學獎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然經考察后發現,學界對徐則臣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成名后的長篇小說,而或多或少忽視了其成長時期的轉徙經歷對其創作的影響,有關其成長經歷與文學之間關系的論述也未細致展開?;诖?,本文將考察徐則臣的成長經歷,并以此為基礎,探究徐則臣成長中的轉徙與文學創作之間的關系。

一、成長:東海(1978—1996年)

徐則臣這樣表述童年對自己創作的重要性:“我赤腳走路,在野地里狂奔,放牛、下水、推磨、插秧割麥子到收獲完畢的田地里撿剩下的糧食,這個漫長而又快樂的自然啟蒙,讓我在被鋼筋水泥封閉的城市里依然時時想起天空、大地和彎腰駝背的人,讓我只有不斷地虛構一條條回故鄉之路才能稍事安妥,讓我的字句有一個不竭的綠色的豐沛的水的源頭?!盵1]10

徐則臣,1978年出生于江蘇省東??h青湖鎮尚莊村。這里曾經運河環繞。徐則臣的故鄉北邊是后河、五斗渠、烏龍河,五斗渠往南再遠處是另一條大渠。村子北邊是八條水和八條水壩。除了村莊周圍的小運河,在離村子不遠處的鎮上,石安運河穿鎮而過。這也是一個風聲浩大時黃土飄揚的村落。因為村莊臨近黃海,此地四季多風。這里的土壤中有一部分來自遙遠的黃土高原,這種黃土細碎、輕飄,風吹過村莊道路上塵土漫天。這是當年泛濫的洪水從黃土高原裹挾而來的,不適合五谷生長,只能做填坑蓋房之用[2]?!跋镒永镎绽墙浤甑狞S土在堆積,印著去年深深的車轍和牛蹄印?!盵3]這里是蘇北,相對于1978年后經濟快速發展的蘇南,絕大多數地區仍然處在經濟落后、民眾窮困的境況之下。黃土夯筑,茅草或者葒草覆頂的房子里不僅僅住著童年時期的徐則臣,也在徐則臣筆下成為那群守舊的與時光抗爭的角色的庇護所。當然,它本身的殘破也昭示著那個年代的貧窮。

徐則臣的父親是一名村里的赤腳醫生,少有時間照顧家庭,所以徐則臣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皬男∥液妥娓改敢黄鹕?,念書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說?!盵4]徐則臣的祖父文革前是個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學校長,其后被責令當了多年的豬倌,平反之后,年紀已高,但在村子中仍然屬于大知識分子。在生活中徐的祖父對其言傳身教,現今徐則臣被稱道的一手好毛筆字也是小時候練就的童子功。徐則臣年少時,其祖父常常在春節前買來紅紙,研墨寫春聯,由母親到集市上售賣以補貼家用。祖父對徐則臣疼愛有加,徐則臣在記述性散文中寫道:“我從記事時起,祖父一直騎著自行車帶我去鎮上趕集,五天一次,現在集市邊上的小吃攤坐下,吃逐漸漲價的油煎包子,然后到菜市旁邊的空地上看小畫書,風送過來青菜和肉的味道?!盵5]29成年后的徐則臣有次回家路上耽擱,其祖父冒雪等候、踟躕至凌晨方睡,祖父對其的疼愛可見一斑。徐則臣的父親雖然在徐則臣筆下較少出現,但在散文集《通往烏托邦的旅程》中有所提及。徐則臣說:“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父親唱過戲,做過教師,會木工,擅書畫,現為醫生?!盵1]12在回憶年少時徐則臣說自己曾在暮色時到野地里找母親,也在野地里“為躲避父親的巴掌而逃竄?!盵6]

論及徐則臣的文學啟蒙要從閱讀祖父訂閱的《中國老年》《半月談》起始。即使這些雜志在現在看來對那時的徐則臣來說并不合適作為文學啟蒙書籍,但是徐則臣仍在其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少年時期,徐則臣喜愛放牛,他常將牛牽到村子北邊的墳地里,韁繩纏掛在牛角,隨牛去吃草,而自己順勢倚靠在墳堆上,看起武俠小說和《老年雜志》,或是父親挑的《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及其他古代名篇。對徐則臣來說,童年雖然回過頭看去仍然不免貧苦,但仍然是快樂的?!熬退闶乾F在,我具備了足夠的反思和自省的能力,我也不認為整天和一頭牛走在野地里是件苦唧唧的事,相反,我以為那是我少年時代最快樂的生活之一?!盵1]12“我以為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放松,自由,融入在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經如此貼近?!盵1]12徐則臣把放牛的生活看得非常美好。來自祖父母的關愛、放牛時與自然貼近、閱讀祖父訂閱的雜志、看武俠小說、背誦父親指定的古文名篇,這些構成了徐則臣少年時期美好生活的圖景,即使到了大學,徐則臣的祖父在叮囑徐則臣時還不忘說:“別在嘴頭上克扣自己,還有,要舍得買書?!盵5]31

從6歲到11歲,徐則臣就讀當地村小。在散文《去小學的路》中,徐則臣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小學上學時的情景,他寫道:“橋上在上午放學后總有一群高年級的學生在上面聚會。聽外地來的親戚說,現在到處都有幫派,小刀幫,斧頭幫,菜刀幫,還有磚頭幫?!盵7]37徐則臣對加入斧頭幫不感興趣,但是對斧頭幫幫主腰間別著的精致的小斧頭很喜歡。他覺得那把小斧頭“如果不用來打架,應該是很不錯的藝術品[7]37?!币彩窃谶@個年紀,徐則臣與朋友在墳地里見到了“鬼火”,而“它實實在在影響了我五年[7]37?!贝送?,在這一時期,有件事令徐則臣印象深刻。當時,到小學去要經過三座橋,在第三座橋的草垛邊曾經有一個女人與野男人在草堆里通奸被抓。所有人都在責罵,對她吐唾沫,扔鞋子。當一個小孩對她扔了一顆石子時,徐則臣寫道:“她抬起頭隨即又低下了,我看到了灰塵和淚水把她清秀的臉弄臟了。她的樣子讓我難過,也想哭,我退出來,一個人進了校門?!盵7]39這是第一次,少年的天真善良與鄉村倫理秩序之間發生沖突,在個體尊嚴與群體秩序的角力中,徐則臣更同情前者。在徐則臣的寫作中,對待女性角色往往帶著一種悲憫與同情,尤其是女性角色的情節中絕少激烈的沖突?;ń值母呙?、“北漂”落魄的舒袖,甚至是“瘋女人”徐則臣也以體諒的心態、平等的視角書寫她們,這或許是小時候的經歷深化內心并表現在創作中的結果。

12歲時,機緣巧合,徐則臣抓住機會,考進鎮上初中——青湖中學?!爱敃r我在村里上小學,按理也應該在村里上中學。那天語文老師讓我去辦公室交卷子,正好聽到有同學想去別的學校小升初,考上了就可以去鎮上中學里念。我就多問了一句:‘我能不能也去考?’”[8]那天好像是報考鎮上初中的最后期限,老師說這得征求家長意見,徐則臣撒腿就往家里跑。他后來順利地報考并考上了鎮上中學。12歲的徐則臣到鎮上初中就讀并開始寄宿生活。在《看〈圍城〉的那些年》中,徐則臣回憶自己的閱讀經歷:“那時候我住在鎮上醫院的職工宿舍里,同舍的一個念高一,他和后來借書給我的那個哥們同班。我曲線救國,二轉手搞到了不少書?!盵7]207也是在初一的暑假,徐則臣幾經周折,借到《圍城》?!罢脤W校放暑假了,我把《圍城》帶回到藤椅里,一個假期看了兩遍?!盵7]207徐則臣在后來的多次訪談中都談及自己看嚴肅文學是從錢鐘書的《圍城》開始?!啊秶恰反蟾攀俏覐奈鋫b小說和其他亂七八糟的讀物進入正經的文學的第一本書,它滿足了我當時的兩個需要:一個是閱讀名著的虛榮,另一個是它繼續延續了我在其他書中得到的閱讀的樂趣?!盵7]209徐則臣坦言自己早期的文學寫作深受《圍城》影響?!板X鐘書的比喻句和說話的方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了我?!盵7]209以徐則臣在《萌芽》上發表的小說《重返母?!窞槔骸拔覀儼讶昵暗氖乱患胤鰜?,像我家鄉的農民在田地里挖水晶。當然,不是所有地往事都晶瑩剔透,我們跟偉人的過去不能比。我們所能挖出來的都是些只能做火石的瑣事?!盵9]與《圍城》這段話作比較:“有人叫她‘熟食鋪子’(charcuterie),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盵10]錢、徐二人在比喻之外都夾雜了些許戲謔嘲諷的腔調,可以看作徐則臣早期對“錢式句”的模仿。徐則臣在初中的生活經歷較為寫實地寫進了其長篇小說《病孩子》??疾旌蟀l現,小說主人公“穆魚”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徐則臣初中所生活的青湖中學何其相似。這一時期,徐則臣寄宿鎮醫院職工宿舍,在無所事事時經常在學校前的石安運河的河灘上尋找水晶。而尋找水晶的經歷也在多年后融進了他的“成長之書”——《水邊書》中,書中的錢小多也像當年的徐則臣,在河灘埋著頭試圖挖出水晶。初中的三年正值個人成長的青春期,對成長的渴望,對愛情的幻想無可回避地充斥與困擾著曾經的徐則臣。小說《病孩子》的基本主題是鄉村少年成長之痛。在書中,徐則臣回眸年少,回憶當時人與物,以第一人稱作為敘述視角描繪青春期少年面對成長與愛情的困惑與茫然,流露出成年人回首少年往事時悠深靜謐的思緒。年少的“穆魚”在橋上看著西流的石安運河陷入孤獨的情緒中,對人際關系、教育、愛情、成長的思考與苦惱成為其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陣痛。

1993年,15歲的徐則臣來到縣城讀高中。三年間,與寫作相關的最重要的事件應是徐則臣在高二那年患上了神經衰弱癥?!巴財?,讓我覺得跟寫作有點關系的事,應該是高二時的神經衰弱。那時候心悸,一到下午四五點鐘就莫名其妙地恐懼,看到夕陽就如履薄冰,神經繃過了頭,失去了回復的彈性,就衰弱了?!盵11]179而“寫日記成了發泄孤獨和恐懼的唯一方式。從高二開始,一直到1997年真正開始寫小說,我寫下了厚厚的一摞日記,大概就是在日記里把自己寫開了”[11]177。寫日記在精神上緩解了神經衰弱的癥狀,也意外成了徐則臣走上文學之路的花火。后來醫生建議徐則臣跑步,也是在這段時間內,跑步與神經衰弱相互關聯。跑步在那時實實在在地幫助了徐則臣緩解了神經衰弱所帶來的情緒上的問題,后來在徐則臣的小說《跑步穿過中關村》《如果大雪封門》中成了小說中主人公敦煌、王一丁克服神經衰弱的方法。在徐則臣小說中,跑步或者說“移動”作為一種生存狀態,長久地出現在其寫作中,成為小說主人公與陌生世界溝通、和解的方式。高二時期徐則臣第一次嘗試寫短篇小說,具體內容已不可考,但從徐則臣與友人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徐則臣對歷史小說的興趣。神經衰弱在高三有增無減,壓力更大,情緒更加低落的徐則臣看張愛玲、蘇童的書,并在看書的間隙中,寫了一個中篇小說和一個長篇小說投遞給雜志社,結果石沉大海。

高三低落的情緒顯然影響了徐則臣的高考發揮。后來,高四復讀,徐則臣寄宿在縣城親戚家,白天到學校上課,晚上則把自己鎖在親戚家的門店里看書。徐則臣早期發表的小說《高四備忘錄》對考察徐則臣高四生活頗有參考意義。在實際了解徐則臣高復班就讀的環境后可以發現其小說中的高復班與現實中東海高復班較為吻合,且可與徐則臣紀實性散文《九年》相互印證。所以《高四備忘錄》中的部分描寫可作為徐則臣就讀高復班時學習生活的參照?!陡咚膫渫洝放c《九年》中,徐則臣面對枯燥的學習與無法回避的高考,大致展現出了復讀時生活的枯燥乏味與同學之間苦中作樂的情形。打籃球、寫詩、同學“騎墻”事件,這些都是在高復班時的“苦中作樂”?!案咚挠行●R,苦中之樂也。我實在是把它作為的美好的事物來頌揚的,頌揚它以無形補濟了高四的單薄,以有聲豐富了高四的枯燥?!盵12]第二次高考,徐則臣的成績仍不理想。在此之前,徐則臣對當時流行的香港電視劇中的律師滿心羨慕,“高一時我就給自己設計了前途:學文科,當律師?!盵5]29于是徐則臣在填報志愿時將前幾個志愿都填了律師,只有最后一個志愿填報了淮陰師范學院的文學專業。

二、轉徙:淮安、南京(1996—2003年)

命運弄人,1996年徐則臣成為淮陰師范學院中文系大一新生。1996-1998年,徐則臣就讀于淮陰師范學院中文系,高考的“滑鐵盧”與填報志愿上的不盡人意,使得徐則臣在大一期間深陷迷茫,靠看書“混日子”。在大學期間,徐則臣對書籍的選擇不憑喜好,選書時順著字母排序看下去,這也使得徐則臣的閱讀面十分廣泛,恰好中文系課程松散也給徐則臣看書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1997年,大一暑假,徐則臣讀完張煒的長篇小說《家族》,精神備受沖擊,“看完《家族》,一下子體會到了表達的自由與美好,我覺得我經常胡思亂想的東西,很多都被《家族》說出來了……我想我應該成為一個作家?!盵11]179自此徐則臣確立了當作家的人生目標。幾個月后,徐則臣的潘姓朋友在做家教回校的路上被混混當街打死,這件事對徐則臣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斑@些年,我常常想到潘,想到人之惡、生離死別、無常和幻滅。他與它們和我的文學息息相關?!盵1]66徐則臣反思武俠小說中勇武制勝的想法,嘗試以其他角度思考武力的意義,并多次試圖回到潘同學被打死的現場,討論潘同學之殤的其他可能性。此外,在淮陰師范學院學習的兩年中,徐則臣逐漸融入了這個運河穿過的城市。在做兼職的過程中徐則臣認識了“花街”?!爱攲W生時挺窮,1997年我做了家教,每次去我都沿著一條小路走,一條很老的街,兩邊是南方河邊的建筑,瘦瘦高高,又點像生病的樣子,舊房子都塌了下來,整個屋頂都陷下來。我以為那就是花街,所以最初寫花街的故事是以那條街為原型的?!盵13]徐則臣在接受采訪時不止一次表露運河對自身寫作的影響,不止一次表露對淮安城內一個破落古幽的花街(實際只有短短的幾百米,且并不是當地人口中真正的花街)的喜愛。徐則臣所描述的花街是一派衰頹的古舊街道?;窗驳靥幓春右员?,卻因為運河的關系水汽豐富,南方文化順流而上,“破敗古舊的南方建筑”恰好迎合了徐則臣對于故鄉歷史內涵擴充的愿望。在這時,作家的文學理想與野心準備重新構建、充實、繁榮這個破敗的街道,于是這個運河邊上古樸濕潤的街道成了徐則臣小說背景之一,再后來徐則臣索性將“花街”與“石碼頭”當作安放自己文學野心的場所?!斑@座城市已經部分地培養了我的文學趣味,決定了我小說里的重要故事和場景,已經給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世界的角度——在水路之間,在現代邊緣?!盵1]38-39

大二下學期,系里有一個到南京師范大學讀書的機會,徐則臣自述希望到更大的圖書館看書,于是在那段時間積極看書備考,拿到了唯一的名額,并來到南京師范大學做插班生。在南京上學的兩年間,徐則臣依然保持著看書、寫作的習慣。徐則臣以南京為背景的作品不多,第一篇在刊物上發表的文章《重返母?!肥巧贁狄阅暇┳鳛楣适卤尘暗男≌f。其后以南京作為故事背景的小說僅有《南京南京》《蜷曲或展開》。徐則臣在接受采訪時很少提及在南京生活的具體細節。也許是對這個城市存在隔膜,故而對南京師范大學的生活描述得少之又少。徐則臣雖然贊嘆金陵的文化豐厚但卻無法對其產生“天涯淪落人”的認同心理,大抵是因為徐則臣的“插班生”身份以及其“邊緣”成長經歷與南京文化之間缺少共鳴之處?!耙驗槭遣灏嗌?,老師的花名冊上沒我名字,考勤從來考不到我。我也樂得不上課,整天往圖書館跑?!盵5]66在徐則臣的小說中這樣描寫南京:“梅雨到來之前,南京也會漫長地陰天。我住一樓,除了去圖書館和自修室寫小說,絕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床上看書,每天看見潮濕和廢紙沿樓梯往上蔓延?!盵1]39徐則臣在新世紀對于南京的印象也許正是如此,面對身份不被認同的當下,徐則臣可以埋頭選擇創作和讀書,但是對城市的印象或許已經根植在心?!八奚針抢?,千禧年的記憶一片灰暗,我能看見自己走在找不到陽光的潮濕走道里,兩邊掛滿了長久不能陰干的衣服,散發著絕望的怪味,腳底下的報紙油墨漫漶?!盵1]39世紀之交,徐則臣對南京師范大學的回憶多少顯得陰郁沉重。不過要說明的是,徐則臣早期小說發表起點在南京,發表的主要陣地集中在江浙滬地區的刊物上,如《春風》《萌芽》《雨花》《朔方》等,這或許與徐則臣當時所處南京,在此時閱讀的刊物種類有關,但具體作品的發表策略如何,尚不得而知。2000年徐則臣從南京師范大學文學系畢業,回到淮陰師范學院教授美學與寫作,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并兼職輔導員。此間,徐則臣一如既往地寫作、投稿,但身邊文化氛圍的缺失,行政工作的庸碌繁忙以及教學上的力不從心,諸多因素疊加后,促使徐則臣在淮陰師范教書一年后決定考研。

三、回望:北京(2003年—至今)

2003年徐則臣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師從曹文軒教授。徐則臣之所以后來被有的批評家稱作“學院派”作家,與其北京大學的教育背景相關。北京大學嚴謹的治學環境,扎實的學術訓練,給徐則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寫作資源——問題意識。徐則臣說:“自己寫中篇小說是因為自己有疑難、對自身的疑慮如此兇猛?!盵14]“作家與批評家不同,我是通過故事解決問題?!盵15]這些表述,徐則臣將其歸功于北京大學的教育經歷,以他的話來講:“積蓄百年人文傳統會以各種瑣碎細微的方式進入你的精神深處?!盵1]42碩士研究生期間,徐則臣已經在主流的刊物上發表了幾篇小說,穩步進入文壇。徐則臣也在此期間獲得了“第四屆春天文學獎”,出版小說集《鴨子是怎樣飛上天》??梢赃@樣說,在北大,徐則臣經歷了北大文化的特殊陶冶,其小說也逐漸被主流文藝界所接受。需要說明的是,徐則臣在大學期間便展現出對底層民眾的關注,這早于其畢業后經歷的“京漂”經歷,也說明了徐則臣面向小人物的寫作姿態與眼光是早就存在的。2004年,正在北京求學的徐則臣榮獲“第四屆春天文學獎”,其時頒獎詞中這樣寫道:“貼近生活,貼近現實,關注底層民眾的疾苦,呼喚對人的尊重并建立人類美好的道德意識,是徐則臣作品的基本主題?!盵16]

北大畢業后,徐則臣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京漂”,并在《人民文學》編輯部作實習生。在這段期間內,由于戶口落不下來,入不了編制,徐則臣只能拿外聘的臨時工工資。此時徐則臣親身經歷了“京漂們”皆要面對的經濟窘困、身份認同缺失等問題。成名后,徐則臣在回憶起自己“京漂”經歷時,常提及曾經拿著1500元的月薪,每月繳房租1100。一星期吃一次25元一盆的酸菜魚。完后,把吃剩下的調料留著,回去買上菜,再炒一頓的困難經歷。親歷了“京漂”的困苦生活、結識了故鄉到北京打工的老鄉,加之其一以貫之的底層視角,徐則臣對這群城市“邊緣人”更為關注,也在塑造這群人物的形象時更加“及物”。在回憶性散文中,徐則臣也常常提及北京的“邊緣人”,這些“賣葫蘆絲的”“賣麻辣燙的”“賣假古董的”以一種更寫實的文學形式進入徐則臣的創作中。而在“京漂”系列小說中,這類小人物更是不勝枚舉?!拔乙矎臎]把他們當成什么‘底層人物’來寫,在我看來他們就是一個個‘人’,有我的親朋也有我的好友,跟他們聊天我沒有心理負擔,也不必藏著掖著,他們比我還好說話?!盵1]55“辦假證的”“在廣場上放鴿子的”“開雜貨店的”“來北京讀書的學生”“來北京尋夫的妻子”……這群“邊緣人”形象生動,在巨大的北京城中韌如蒲葦,堅忍樂觀地試圖扎下根來,追求理想生活。即便小說中的大部分“邊緣人”最終出于各種原因無法成為“新北京人”而黯然離開北京,但其返鄉的姿態仍舊樂觀,對北京依舊滿懷憧憬。這些人物的精神氣質實質上都與徐則臣北京期間的生活以及其對“京漂”群體的理解密不可分。

需要說明的是,徐則臣的故鄉東海與北京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地域間隔,也非首都與蘇北縣城所對應的行政等級上的差異。東海與北京之間存在較大的認同感,而認同感的聯結物是東海擁有的特殊礦產——水晶。水晶作為東??h聞名全國的礦產,在徐則臣童年留下了深刻記憶?;貞浬⑽摹端О藯l》中徐則臣這樣寫第一次與水晶產生關系:“很多年前,我還小,父親騎自行車帶我去外婆家,途徑一個房舍井然,頗有富庶之象的村莊。我問:他們為什么比我們村有錢?父親答:他們這地方有水晶,挖了可賣大錢。我又問:水晶是什么?父親答:一種石頭?!盵17]而徐則臣最早在與聶華苓相互介紹時,也是通過水晶找到身份的錨點?!氨粏柤吧h骱翁?,我不再糾結東海是否在‘東海之濱’了,我說:‘水晶?!盵18]4水晶成了徐則臣在早期自我身份認同的標志物。的確,在地理環境上,故鄉東海的確如其所說乏善可陳?!叭绻也话压枢l和大海扯上關系,關于故鄉我實在找不到可說的了。它怎么就能那么乏善可陳?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念大學時自我介紹:我故鄉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我想不出來有什么可以正大莊嚴地‘與外人道也’,連海都轉身姓了黃,可見故鄉被拋棄得多么徹底?!盵18]4東??h是個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小縣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轄區內民眾普遍生活貧苦,但對北京的憧憬則成為潮流,這不僅僅是由于這里曾經是淮海戰役的戰場,革命文化在當地廣泛傳播,更重要的是與縣轄區內曾發動人民群眾集體挖水晶礦石送到北京作毛澤東水晶棺的事件有關。這樣一場大范圍的民間集體活動,在毛澤東的遺體盛放于水晶棺中并被展覽的過程中,令縣區內的百姓產生了極大的精神認同。由于北京、首都、毛澤東、領袖這些極具影響力的詞匯都與故鄉的水晶發生關聯,使得轄區民眾對北京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海民眾更多選擇“北上”北京,而非“南下”江南。雖然蘇北與蘇南同屬江蘇,但是蘇南的發展對這里的百姓來說并未產生較強的吸引力,轄區民眾更愿意奔赴遙遠的首都(那個于己相關的北京),去謀求新的生活。于是在這群人中興起去北京打工的潮流,這一現象被當地人稱為“跑北京”。

2005年以來,徐則臣的小說創作頗豐。短中長篇具備,各類獎項紛至沓來。徐則臣先后成為“老舍文學獎”(《耶路撒冷》)、“魯迅文學獎”(《如果大雪封門》)、“茅盾文學獎”(《北上》)的獲得者。小說《耶路撒冷》獲得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說明了其小說在華語地區的水平與影響力。畢業后,在《人民文學》擔任編輯給徐則臣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讓他能夠更清楚地認識文壇主流的寫作現狀。與此同時,浩繁的稿件之中也潛藏著在廣泛審稿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方向的危險。從徐則臣之后的創作上看,徐則臣確乎找到了一條具有自我特色的寫作道路,他的寫作不局限于面向“邊緣人”“故鄉人”“傳統人”,而是基于其成長經歷整合出一套類似辯證法的寫作理念,即“故鄉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故鄉”。在寫作中徐則臣將視野直接從故鄉伸向世界,跳出原有鄉土寫作中將故鄉之外設置為“異鄉”的視域,并將原本個人化的鄉愁寫作,轉化為家國寫作與文化寫作,且試圖在出走與回歸、中心與邊緣、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裂隙中找到彌合的路徑。于是故鄉的意義在徐則臣的創作中逐漸豐富,從“心不安處是吾鄉”到“此心安處是吾鄉”再到“故鄉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故鄉?!?/p>

四、結語

在徐則臣的成長過程中,故鄉東海其重要性毋庸諱言。轉徙淮安,徐則臣尋求到安放文學野心的花街,來到首都北京,受到北京大學豐厚的人文底蘊浸潤熏陶。這些經歷對徐則臣的成長與小說創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徐則臣從蘇北的小村莊出發,一路到世界去,從離開故鄉到發現故鄉,認識故鄉,再到豐盈故鄉,回歸故鄉。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在圍繞故鄉與世界的關系,故鄉對其影響可見一斑。整體梳理徐則臣的成長經歷對研究徐則臣的小說有重要的價值。原因在于徐則臣作為“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進入文學史,且作品“經典化”的過程正在進行,對其成長經歷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不僅有助于把握作家作品風格的流變,而且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猜你喜歡
徐則臣故鄉小說
故鄉的牽掛
在文化和歷史的場中
走在故鄉
北漂青年徐則臣: 首位70后茅盾文學獎得主
徐則臣自稱寫《北上》靠的是“現實感”
月之故鄉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故鄉》同步練習
評徐則臣小說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