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賽”融合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新模式研究

2022-03-17 00:49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競賽創新能力科技

白 云

(西安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陜西·西安 710054)

0 引言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創新擺在新發展理念之首、中國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了創新在引領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創新能力已上升為世界各國的關鍵競爭力。創新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及其素質為導向,作為一種新型的理念,正逐漸被世界各國所重視,高等學校擔負著高層次、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責任,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特質。

“產教賽”融合就是產業需求、教學和科技競賽融為一體,通過產教融合,將最新的產業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最新的科技創新思想、理念和成果。通過教賽融合,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反過來,通過“產教賽”融合,鍛煉和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效果更突出。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教育理念落后、培養機制不完善、培養模式單一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產、教、賽三者并沒有做到較好的融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地激發和培養。首先,年輕教師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的理論授課,沒有把與理論知識密切聯系的企業科研項目或成果、學生競賽課題納入到課堂,造成課堂不生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其次,高校在科技競賽、創新活動方面經費投入相對不足,未能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覆蓋面不廣,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比例較低,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和創新活動的機會少,教師參與指導的積極性不高。最后,由于畢業生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不夠,走出高校的畢業生并沒有達到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對新工程型創新人才的要求。以上問題已成為制約高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乃至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

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產、教、賽緊密融合,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推動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進而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是目前高校的研究熱點。本文將立足目前地方高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現狀,結合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以我校工程訓練中心開設的校級電子設計創新班為基礎,通過成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從教學探索在“產教賽”融合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方法和新機制,培養滿足社會和產業需求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本文的研究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推動“產教賽”融合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國內外同領域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徐樅巍教授[1]提出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提出新問題,認識新事物,萌發新思想,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

南京工業大學的黃勤勤[2]在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時,提出了打造學科體系建設、科研能力提升、實踐拓展和國際文化交流四個維度的立體式培養平臺,為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新途徑。

中央財經大學朱江煜[2]提出了通過搭建學生第二課堂平臺,實施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實現教賽融合,通過參加科研項目,實現科教融合。在將競賽課題和科研成果轉為課堂最新知識的同時,又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對競賽課題和科研成果進行理論的指導與檢驗,不斷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大連交通大學的劉昀分析了當前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要利用校企合作來實現校企資源共享,通過優勢互補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并探討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創新人才的具體實施路徑。

馮江輝以“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專業為例,對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指出高校教學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課堂理論內容與實際社會實踐內容相結合,了解到當代企業的人才要求和發展方向,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羅城等人以“浪尖創新班”為例[1],探討了湖北大學和浪尖集團進行校企合作,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的主要構想和實踐,提出了通過溝通學校教育和產品全程、銜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激發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來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武漢大學以“三創教育”即創造、創新、創業為理念,積極進行學科優化重組,實行講授與自學、討論與交流、指導與研究、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的多元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的“五個支柱、三個層次、兩個方面”工程訓練體系[4][5],使學生不僅可以獲取實踐技能,也學習了理論知識,特別針對傳統教學中的難點知識,注重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知識,注重獲取過程性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創新性思維。

浙江大學的SRTP(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的實施,為高等工程院校不斷推出新的具有創新特色的實踐教育教學改革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發揮了研究型大學的資源優勢,滿足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渴望,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

2 “產教賽”融合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新模式

結合地方高校致力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特點,以我?!白詣踊瘜I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和“通信工程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為試點,探索“產教賽”融合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新模式。

教學上,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將“產教賽”緊密融合,相互促進。

產教融合,以產促教。了解產業發展的特點、最新狀況和對人才的新需求,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和新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中心,教學與產業需求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依托校企聯合研發基地將學生吸引到企業產品研發中,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實際問題,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為更快的適應實際的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企業儲備創新人才。反過來,將企業產品、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應用到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科技前沿和工業生產實際。

賽教融合,以賽促教。在教學中,將課程與科技競賽相融合。以科技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教學中,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國教育機器人競賽所需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導向,以模塊化訓練和小集成、小綜合設計為主體,找出較為典型的競賽題目,整理成課件和視頻形式,在教學時給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述和分享展示,使學生掌握簡單系統設計方法。通過參加科技競賽,學生的創新意識會不斷強化,新的觀念和思路也會不斷涌現,綜合設計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磨煉了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反過來,教師通過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指導學生的水平,使參加科技競賽的成績得到提高。

總之,在教學上,將“產教賽”緊密融合。一方面,將產業需求和教學相融合,以產促教。了解產業發展的特點、最新狀況和對人才的新需求,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和新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中心,教學與產業需求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另一方面,將教學與科技競賽相融合,以賽促教。以科技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結語

產教融合,以產促教。將產業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學科科技創新知識點。賽教融合,以賽促教。以競賽去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開設的校級電子設計創新班為基礎,通過成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從教學上探索在“產教賽”融合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培養滿足社會和產業需求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競賽創新能力科技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科技助我來看云
我看競賽
科技在線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