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價值觀融入中職思政課程有效路徑初探
——以《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培育方法》課堂教學為例

2022-03-17 00:49劉小丹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工匠勞動價值觀

劉小丹

(中山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中山 528478)

1 勞動價值觀融入中職思政課程的積極意義

1.1 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高素質勞動者的內在需求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2020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通過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奉獻的勞動精神,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出“要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特別強調“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這些重要文件的接連頒布,既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急需一大批具有勞動精神和職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1.2 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中職思政課程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勞動價值觀教育自然是中職思政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月,教育部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規定: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其中職業精神主要表現為中職生須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缎抡n標》特別強調,中職思政課程要彰顯職業教育特色,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學生職業精神。中職思政課應充分發揮它的勞動育人價值,深入挖掘思政課程中的勞動價值觀教育素材資源,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一起“五育并舉”,引導中職生樹立新時代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

1.3 中職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迫切需要

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邁入新時代,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財富空前豐厚,中職生享受著安逸的生活和舒服的學習環境,但他們勞動意識淡薄,對勞動的目的、意義、態度認識不清,部分中職生的勞動價值觀甚至出現了扭曲和偏差,存在貪圖享樂、崇尚暴富、好逸惡勞的錯誤思想,有“不勞而獲,不勞多得”功利想法,一心想賺快錢,喜歡炫富和攀比,他們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對苦臟累險工作不愿意干,有的甚至把勞動當成一種苦差事。如何將中職生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甚至成為勞動力市場上比普本生更受歡迎的勞動者,僅僅讓他們參加勞動實踐還不能真正意識到“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充分利用思政課這個德育主陣地,引導學生將勞動體驗過程中獲得的感性材料上升為理性認知,然后再去指導自己的勞動實踐,完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認知過程。中職思政課程有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可以從意識形態層面上引導中職生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效果會更好。

2 勞動價值觀融入中職思政課程有效路徑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職思政學科四門課程里均滲透了勞動價值觀教育內容,其中課程《職業心理與職業生涯》教學內容明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提升職業素養的方法,奠定職業生涯發展基礎;課程《職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明確:了解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內涵,理解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意義,充分認識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職業都很光榮的道理,體會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的作用。教材中大量的勞動教育素材和勞模榜樣案例為勞動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教育資源。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培育方法,本人嘗試以“大國工匠是如何煉成的”為中心議題,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大國工匠”專題片,了解大國工匠的感人事跡,感悟高技能人才追求卓越的優良品質,為此特別設計教學活動“大國工匠進校園宣傳報道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化身為新聞記者,全班學生組成四大新聞報道組,分別對大國工匠的事跡、絕活、成才原因、優良品質進行收集整理和宣傳報道。借助本次模范榜樣宣傳活動,讓學生能深入理解踐行工匠精神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自覺培養專注認真、精益求精的品質?;顒釉O計具體如下:

課前布置學習任務。借助學習通網絡平臺,發布大國工匠“金手天焊”高鳳林的專題宣傳片,上傳大國工匠的宣傳資料和先進事跡報道,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學生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和網絡資源庫,引導學生對大國工匠事跡進行深入的自主學習,初步領悟到大國工匠的職業風采。

課中活動體驗內化于心。學習過程共分四個環節,全程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八個相統一”中的“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統一”的原則,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課堂學習活動。

第一環節,明確任務,整理資料。學習小組成員將課前查閱到的大國工匠高鳳林學習資料,根據學習任務進行歸納整理,最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展示。整個學習過程需要每個組員們通力協作,自主學習,學生在查閱和整理資料過程中能初步感受到大國工匠身上的工匠精神和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

第二環節,成果匯報,現場展示。本環節重點考察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展示水平。同學們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想象力,展示形式豐富多彩,有小組采用了“雙簧”表演的形式,有小組則用四人說唱形式,有小組用小組集體朗讀的形式。課堂中不拘一格的現場展示環節讓沉悶的中職思政課堂真正“活”起來了,在學習思政理論知識的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第三環節,分享感受,領悟精神。依據中職生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引導不同組的學生對其它組的成果匯報內容進行點評和分享感受,點評內容可以是針對學生的展示成果,比如“從大國工匠高鳳林成才歷程中學到了什么?”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展示形式,提出不同的建議和看法。通過此環節,大大增強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在分享感受的同時,也能將思政內容內化于心,做到“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原則。

第四環節,教師總結,升華點撥。前面三個環節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是作為一名主持人的作用,穿針引線地組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的點睛之筆就要靠教師來總結和點撥完成。由于本教學活動是以議題式展開,教學任務最后要與活動緊密聯結在一起,教師最后引導學生從大國工匠高鳳林身上的優秀品質和成才原因歸納總結出“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培育方法”,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

課后勞動拓展外化于行。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學校通過開設每周勞動課、技能實訓課,開展名企試崗、頂崗實習等活動,讓學生加深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在具體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覺將勞動認知外化于行,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教學原則。

3 勞動價值觀融入中職思政課程創新之處

(1)時代性強:本課例全程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思想,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堂教學當中,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與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職業精神相互融合,助力中職生更快地成人、成才和成功。

(2)專業性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需具備相應的職業精神,不同班級結合不同專業,有針對性地在專業學習中融入勞動價值觀教育內容,通過職業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領悟工匠精神,操作性和針對性更強,效果也更好。

(3)實用性強:結合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職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從職業崗位出發,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有針對性地培養中職生所學專業的職業精神,讓學生真實體驗崗位職業風采,增強職業素養,實用性強。

(4)實踐性強:勞動價值觀是意識形態上的教育,需要借助具體的活動載體,讓學生到企業和勞動基地去親身體驗,然后再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思政課程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教育效果會更好。

猜你喜歡
工匠勞動價值觀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工匠神形
熱愛勞動
工匠贊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