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預聘
——長聘”制度的發展和改革

2022-03-17 04:05陳一塵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學術制度改革

陳一塵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四川·德陽 618307)

1 “預聘——長聘”制概況

“預聘——長聘”制,是一種通過試用期考核,選擇適合的教師進行長期聘任,并給予其豐富的科研資源和高度學術自由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能達到保障學術自由,促進學??蒲兴竭M步的目的。相比傳統人事管理體制,“預聘——長聘”制度有高起點、高標準、高薪酬和高風險的基本特點[1]?!邦A聘——長聘”制度最早出現在美國,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終身教職制度的一種補充,是美國大學為保障學術自由而實行的重要人事制度。在我國,首先由北京大學等少數高校提出了“預聘——長聘”制度改革,近些年來國內的許多高水平大學也實行了這一改革,自2014年教育部發布進行高?!邦A聘——長聘”改革試點的文件,這一制度迅速在中國高校中推廣開來。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超過100所高校實行了“預聘——長聘”制度,這一制度將“非升即走”作為教師獲得長期教職的前提,通過激勵措施選拔適合學校的優秀教師,“非升即走”逐漸成為我國高校新進教師的必由之路。

2 “預聘——長聘”制的興起

“預聘——長聘”制度在我國呈現出本土特征,包括以學術激勵為制度核心,重視科研產出,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為邏輯[2]。近些年,中國大學的整體實力提升明顯,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日俱增,在推動科研生產力進步方面,作為激勵人才,提升教師隊伍活力的制度,“預聘——長聘”制的推行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對國內一百多所高校的數據研究發現,“預聘—長聘”制度改革對大學科研生產力有所提升,相較未推行的高校,推行這一制度的高校在科研產出方面有數據上的顯著提升,并且這種提升隨著“預聘—長聘”制度的推行年限增加而更為顯著[3]?!胺巧醋摺钡母偁幮灾贫?,通過嚴格的應聘和考察,提升了引進教師的質量,通過聘任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近親繁殖”的現象,通過靈活的人事制度增強了高校教師活力,同時“預聘—長聘”也是給予優秀人才的承諾,在嚴格的科研指標壓力下,教師的學術成果獲得了公正的評價,勢必激勵教師通過學術成績而非官本位的序列提升來實現自身價值,起到了良好的價值導向作用[4]??傮w來說,“預聘——長聘”制通過聘任考評,增強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起到了提升教師隊伍水平,增強高校學術實力的作用。

3 “預聘——長聘”制存在的問題

高?!邦A聘——長聘”制度改革,是在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中,借鑒外國經驗,探索適合中國國情校情的改革實踐,需要看到的是,這一制度還不成熟,在設計上尚存在許多缺陷,暴露出目前高校管理層面的諸多問題。

3.1 不同群體之間的管理問題

聘任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旨在突破原有的終身制,高校教師的穩定性必然受到影響,改革天然缺少群眾基礎。大部分高校的“預聘——長聘”制改革采用事實上的雙軌制實施,即新舊人事體制暫時并行,逐步向全面實行“預聘——長聘”制進行過渡,新人教師按照聘任制進行考評選用,對老教師則使用原有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法。雙軌制改革確實起到了減少改革阻力,穩定學校發展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新老群體之間的矛盾:新人承擔了考評和流動性的壓力,老人則仍然保有相當的穩定性,但老人的薪酬增長和崗位晉升相比新人較為緩慢,科研活力未被釋放[5]。在新的聘任制度下,教師的崗位穩定性被削弱,降低了他們參與院校治理的意愿,而行政人員仍保有完全的職業安全,形成了行政管理人員聘任終身制和教師聘任合同制對立存在的情況,現有的狀況易造成兩者地位的不公平,甚至阻礙改革深化[6]。

3.2 評價制度與保障機制問題

部分高校的長聘考評體系指標化嚴重,沒有隨著聘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相適應的同行評議制度,評價過程中的行政化傾向明顯,科研評價變為重量輕質的“工分”式評價;在人事制度改革的環境下,教師面臨“非升即走”的考核風險,職業壓力過大,同時“預聘——長聘”制缺乏相應法律條例支持,教師的權益沒有完全得到保障,亟須政策和司法方面的合理支持;不同于西方國家,我國的戶籍制度導致高校教師的編制關系住房、就醫、社保、子女就學等各種社會福利,退出機制的缺乏不僅導致教師職業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生活風險也隨之劇增,目前的聘任考評多采用競爭性評價,使得教師之間競爭壓力加劇。

3.3 學術導向的問題

“非升即走”的推行使得基于效率的學術活動取代了精神滿足,教師對于學術行為的首要判斷轉變為是否有利于通過考評,造成教師職業生活物化,學術短視行為增加;“預聘——長聘”制實行以來,高校在考核指標上過度重視國外期刊論文發表,根據上述研究的調查發現,“預聘—長聘”制度的實施雖然使得論文發表數顯著增加,但是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的發表上并沒有顯著影響,說明“預聘—長聘”制的實施雖然提升了高校的國際影響力,但沒能提升中文論文產出,造成了國際化和本土化的失衡,不利于我國塑造學術話語權;聘任制度的改革在鼓勵教師產出更多學術成果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讓教師忙于完成考核要求,忽視對社會需求的關注,阻礙學術成果向實踐的轉化,在考評壓力下部分學者選擇從事更有“經濟”效益的短期研究,忽視需要長期高科研資源投入的基礎性研究,在我國強化科技創新,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的當下,短視的科研目光會對關鍵技術的創新造成阻礙。

4 政策建議

為推動我國高校教師聘任制度轉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預聘——長聘”制,從頂層設計上,要在法律和條例上對“預聘——長聘”制度做出相應規定,政府要發揮立法規范的作用,為新制度提供明確法律支持,強化司法對于高校人事權的規范作用;在制度建設方面,大學要建立起一套職工普遍認可的程序,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納入民主決策程序,逐漸形成一套教職工決策參與,符合高校發展方向和教職工利益的評聘制度;在崗位管理上,要逐步實現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并軌任用,行政崗位參照企業用工方式進行改革,以平衡兩者的地位;在評價細則上,要合理設置預聘期時長,高校要做到既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也履行保障教師權益的義務,幫助預聘教師完成合理的職業規劃;在退出機制上,政府要深化事業單位招錄和戶籍制度改革,保證人才流動,高校要探索“預聘——長聘”制的退出機制,完善轉崗措施[7]。

除了制度層面的設計外,高校也要在管理方面配合“預聘——長聘”制改革的實施,推出適應新人事關系的配套措施,從而營造健康的學術氛圍。在科研方面,高校要引導教師提升科研質量,鼓勵和資助教師進行長期性研究和基礎性研究,引導教師關注新興領域的技術創新;在評價方面,高校要堅持有公信力的專業評價,結合“破五唯”的要求,合理評價長期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的貢獻,鼓勵教師進行立足本土的研究,并且針對教師進行長期評估,在聘后考核上以發展性評估為主,減少教師個體競爭壓力,同時也要鼓勵“老人”轉崗,為“老人”提供長期發展的工作動力;在薪酬管理上,高校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保證“預聘——長聘”教師具有較高的薪酬待遇,實現不同崗位教師績效的分類評價,合理對教師非科研活動給予激勵,對于高水平人才可以采用年薪制等靈活的薪酬制度;在評價管理上,要建立以代表作為核心,同行評議為主要依據的評價體系,克服目前評價體系中重數量輕應用轉化,重外文論文輕中文論文的問題;在公共服務上,校方解聘和續聘教師要做到有法可依,建立校內申訴制度,減少潛在的司法糾紛,同時為解約教師提供必要生活保障,暢通退出機制,幫助落聘教師分流至適合崗位[8]。

5 結論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在教師分類的基礎上推行聘用制度是改革的核心。目前中國高校的“預聘——長聘”制度改革借鑒發達國家高校的人事制度,并且在推行過程中被賦予了本土化色彩,這一制度使得國內高校的科研生產力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聘任制度改革也顯露出高校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為充分調動高校教師投入科研創新的積極性,政策規定需要適應高校聘任制度的變化,隨著聘任制改革的進行,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科研評價制度、薪酬制度都需要進行配套的改革,才能消解目前與“預聘——長聘”制相沖突的管理現狀,進一步解放高??蒲猩a力。

猜你喜歡
學術制度改革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