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工電子學》課程中引入思政教學元素的探索與實踐

2022-03-17 04:05周遠明徐進霞劉曉靜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電子學電工思政

張 鵬* 梅 菲 周遠明 徐進霞 劉曉靜

(湖北工業大學理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8)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但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征途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顯而易見的是,近年來我國正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這些競爭具體體現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而這些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事業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事業,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當前我們正處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歷史交匯期,因此對我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作為向社會輸出各種人才的終端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然而,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多元價值觀和文化思潮的強烈沖擊,不少人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困惑和迷茫,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可能產生價值觀上的偏差,甚至陷入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極端主義等消極思想的侵蝕[1]。為了塑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課堂中廣泛開展課程思政是十分必要且及時的。

眾所周知,高校的思政教育長期以來主要由思政理論必修課承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實踐環節,長此以往可能會有“空中樓閣”般抽象之感,難以深入理解。因此課程思政絕不能僅僅依靠思政理論課程的講授,各類課程需要“與思政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而由于各類課程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不同,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對應課程的特點,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以“大道至簡,潤物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2]。

對于一般人文社科類課程而言,思政元素往往容易獲取,而理工類課程主要是以科學原理的抽象概括或工程技術的應用為講授內容,思政元素的挖掘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教師的理論功底和政治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電工電子學作為一門典型理工類課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地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門值得深入討論的新課題。在結合教學實踐并經過思考總結后,本文整理了在電工電子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取得的部分經驗成果,希望能為理工類課程中有效推進課程思政提供參考。

1 電工電子學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和激勵當代青年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而努力。因此,在電工電子學課堂中實施思政教學需要首先關注于學科地位的重要性及學科特點[3]。電工電子學課程是面向非電類理工專業的一門必修學科基礎課,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這門課之前,除了專注于課程內部的知識本身,還需了解到這門學科與其他相關課程之前的聯系,以及與本專業培養目標的支撐關系,讓學生自己能夠回答“為什么我們需要學好這門課”這個基本問題。

學生需要能夠正確認識個人和國家集體之間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了解到當今社會的科技需求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學習和奮斗,而社會的需求又同時能夠支撐個人理想抱負的實現。學生需要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格局的復雜多變性,特別是2018年和2019年發生的“中興華為事件”能夠反映出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科技戰,而歸根結底是人才戰和教育戰。從35項中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中,有17項與“芯片”技術有關。因此,解決好芯片產業中的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是我們國家突破科技封鎖和實現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關鍵”問題中的“關鍵”環節顯然在于我們的高等教育階段,亟須我們的大學生們腳踏實地打好基礎、奮發圖強、不懈努力。有了堅定信念和奮斗目標后,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心存高遠,且能腳踏實地認真學好這門課程。

2 電工電子學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

在課堂教學中,思政元素如果如同教科書般灌輸于學生,此種方式顯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思政教學才能直達學生的內心深處。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合適的思政素材,例如學科發展史中涌現出的眾多優秀物理學家們追求真理,勇于實踐和探索的科學精神。而這些內容除了在第一節緒論課上系統介紹以外,還可穿插于對應的章節的課堂之中。例如,在介紹歐姆定律時,大部分學生對于線性歐姆定律顯然會感覺十分簡單,但在這條簡單定律的背后,科學家歐姆先生卻幾經挫折,遭遇到論文多次糾錯、不被認可甚至被眾人嘲諷等巨大的困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這些生動的事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上課時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和內動力,激發學生刻苦學習、不怕困難、堅持理想,挑戰學科前沿的勇氣。

更為重要的是,電工電子學作為一門典型理工類學科,其本質上屬于自然哲學的范疇。在許多知識點和學習方法上可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指導其哲學原理,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質,如客觀事物的內部因果聯系,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等等。為了更好地將知識點內部的哲學原理準確無誤提煉,并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需要與善于提煉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展開合作,共同開展教學研討,真正實現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作者經過對教學內容的梳理,基本上可將授課內容的所有部分均相應提煉出一定的思政素材,以下列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在電工電子學教學內容中始終貫穿的如電阻串并聯和電源的兩種模型中的“等效變換”“理想模型化”等理念中涵蓋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等深刻的哲學道理。

(2)在分析暫態電路的過程中,關于“換路定則”所描述的電感電流和電容電壓的連續性則體現了“客觀事物的內部因果聯系”“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等辯證唯物哲學理念。

(3)在交流電路中在介紹關于“功率因數提高”的作用時,涉及到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率的問題。此部分能夠體現人與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們節約能源和環保意識,進而推廣到發展綠色工業和科技的重要性[4]。

(4)從數字電路中二進制“0-1”所蘊含的對立統一,能夠讓學生體會并深刻思考如“舍與得”等人生哲理。

(5)從單一電路、組合電路,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芯片,這體現了個體與整體的辯證關系,只有每個部分正確發揮作用才能構成具備復雜功能的芯片,這就能夠引導學生體會到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體會量變到質變相統一的哲學原理,從而能夠做到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5]。

3 結語

在電工電子學教學實踐中能夠不斷挖掘和提煉許多思政元素,經過深入思考和精細設計,能夠實現在電工電子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合理地融入這些思政元素,從而引導學生自發地進行深度思考,有助于引發學生內心共鳴。通過思政課堂改革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引入課程思政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出堅韌不拔的學習品質,而且能與課程內容學習相輔相成,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課程內容的學習效果,培養更加符合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猜你喜歡
電子學電工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量子電子學報》征稿簡則
《量子電子學報》征稿簡則
《量子電子學報》征稿簡則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量子電子學報》征稿簡則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糊涂的維修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