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繪畫模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油彩創意繪畫教學為例

2022-03-17 05:17
韶關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繪畫美術模塊

劉 建

(韶關市張九齡紀念中學,廣東 韶關 512000)

2017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標志著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改革進入核心素養時期。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由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五方面組成。與2003年版課程標準相比,當下的學科教學在落實“三維目標”的同時,更為看重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標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設置了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種課程,對應12個學習模塊:“美術鑒賞”1個必修模塊,“繪畫”“中國書畫”“雕塑”“設計”“工藝”“現代媒體藝術”6個選擇性必修模塊,以及“美術史論基礎”“速寫基礎”“素描基礎”“色彩基礎”“創作與設計基礎”5個選修模塊[1]。從模塊內容看,新課標的制定既考慮了美術藝術門類的劃分,也充分地考慮到教師專業背景的差異和學生的自主選擇性。1個必修模塊面向全體學生開設,6個選擇性必修模塊供學生靈活選擇,5個選修模塊為有志于報考高校美術類專業的學生提供發展空間。高中繪畫模塊,是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選擇性必修課程,主要由素描、速寫、油畫、水彩畫、丙烯畫和版畫等內容構成。從繪畫的工具性價值看,開設繪畫課,可以與鑒賞類課程形成互補,有利于全面形成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懊佬g鑒賞”在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方面,具有條件優勢,但是因其屬于理論性質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一般不會讓學生從事美術類實踐活動,這樣就出現了學生實踐機會少、動手能力弱的問題,對美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的形成存在不利影響,而繪畫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繪畫的人文性價值看,通過繪畫的學習,可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形成有益于學生終身發展的人文素養。然而,由于歷史或現實的原因,當前的高中繪畫模塊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將影響到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落實,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高中繪畫模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側重于傳統寫實性繪畫技法的教學

我國早期的美術教育深受蘇俄美術教學體系、革命現實主義等思想的影響,高等學校在培養美術師范生的過程當中,偏重于繪畫專業技能的教育,對教師通用技能的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分配到中小學校任教,存在職業認識模糊、業務生疏、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受此影響,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存在一種現象:“教師是什么專業背景,就教學生畫什么,其中,又以教授傳統寫實性繪畫技法為主流?!睂憣嵭岳L畫對學生的觀察方法、技法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學習難度高,時間跨度長,在普通班開設此類課程,受課時量及學生志趣等原因的影響,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較好的繪畫能力,教學效果較差。筆者開展了此類教學活動,實踐證明,此類教學方法的作業優良率不高。最終,學生會因為學習難度過高,產生畏難、厭學情緒,進而陷入消極的學習狀態,出現隨意應付作業的情況,難以達到高中生應有的學業質量水平。

美國教育家V·羅恩菲德對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研究成果表明,高中生正處在繪畫發展階段的創造活動中的“青春危機期”。這一階段學生最顯著的特征是對繪畫的興趣產生分化,部分學生對寫實性繪畫產生興趣,作品表現比較寫實;而另一部分學生更傾向于主觀情感的表達,對寫實性繪畫沒有興趣。因此,一味地在課堂上開展寫實性繪畫的教學,與高中學生的心理、學習發展特點不符,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此外,部分學者對寫實性繪畫是否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存在不同的看法。上海師范大學王大根教授在《美術教學論》一書中指出:“創造本是藝術的本質之一,而這種美術教育(寫實)恰巧有悖于藝術的這一本質?!保?]

(二)缺乏現代審美觀

現代審美觀是對現當代歷史上的美術現象、作品,進行審美判斷,從而形成的對美的觀點和看法。中西方傳統美術的藝術形態歷經千百年的發展,人們早已建立了與視覺經驗、審美趣味相適應的美術評價體系。進入21世紀,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使藝術和生活的結合變得更加緊密和多樣化。多元化的藝術形態不斷刷新人們的視覺經驗,大眾審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傳統的美術評價體系正迎面遭遇各個方面的考驗與挑戰。當前,人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濟與科技迅速發展、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極大改變的信息化社會,在這一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時間、空間、藝術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世界變快了,也變小了?!八囆g”一詞變得越來越寬泛:現成品替代了架上繪畫,成為了藝術博物館的展品;人的行為貼上某種標簽后,可視為藝術創造的一部分;使用“VR技術”可以把古代的經典名作還原成三維圖像,使觀看者獲得如臨其境的體驗……面對接踵而至的現當代藝術作品與藝術現象,很多人驚奇于它們的玄奧,質疑它們的合理性。驚喜、疑惑、憤怒等各種情緒充斥現當代藝術的評論之中。

認識文明成果、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是高中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F當代藝術是現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家對當下社會環境以藝術形式作出的呼應。高中學生應接觸不同的文化藝術形態,開拓藝術視野,形成現代審美觀。事實表明,當前相當多的高中美術教師對現當代藝術的相關知識缺少了解,即便有,也只是對一些零散的信息進行拼湊、整合,難以形成系統的認知。換言之,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普遍缺乏符合當下社會環境的現代審美觀。

(三)模式固化,缺少生活情感與體驗

基于傳統的繪畫教學觀,大多數的高中美術教師都會采用臨摹、寫生、默寫這三種教學方法。教學則遵循“石膏靜物—靜物—石膏頭像—人物頭像—風景”的步驟。這一教學模式因為能夠確保學生獲得系統連貫的知識結構,在絕大多數美術教師的心里,基本被定位為標準教學模式。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被動地位,缺少自主選擇性,難以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和繪畫相結合,使作品缺少生活的情感和體驗。我們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是信息化時代各種媒介對視覺文化產生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視覺信息的圖像世界。當前的高中生是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原生一代”,與智能設備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密感,視覺經驗豐富,喜好追求有個性的表達。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習性與成長環境,設置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內容。

(四)繪畫積極性和創意能力偏低

普通高中生對繪畫學習積極性不高,創意能力偏低,有著復雜的原因,其中有三點值得關注。其一,高中生正處在繪畫發展階段的“青春危機期”,危機期的形成原因復雜,至今仍是公認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校普遍不重視美育課,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在思想認識上消極,在學習行動上怠惰。其三,部分中小學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意能力的策略上存在問題,教學方法程式化、缺少針對性和創新性,導致學生上課過度依賴教師的示范與作畫程式。此類問題在美術競賽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筆者多次參與中小學繪畫競賽的評審活動,發現很多小學低學段的學生繪畫水平遠超出了其實際年齡應有的特點,而初、高中生的整體繪畫水平卻令人堪憂,甚至出現不如小學生的現象。揠苗助長式的教學,反映的是社會、家長對美術教育功利性追求的結果。藝術競賽在某種程度上比的并不是學生本人實際的技能水平和創意能力,而是背后輔導教師的謀劃水平與應對策略。學生一旦脫離原有的學習環境,就會出現繪畫能力停滯乃至倒退的現象。

二、改革高中繪畫模塊教學的措施

(一)開設多種形式組合的繪畫課程

繪畫“青春危機期”的形成原因非常復雜,“畫不像”是造成學生放棄繪畫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經歷、興趣志向等品質,也是影響繪畫課學業質量的重要因素?;趯W生個性差異,繪畫模塊的教學應打破傳統寫實性繪畫獨攬課堂的局面,在繪畫語言上形成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將具象寫實、創意或表現、抽象類繪畫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列入模塊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選擇。為此,筆者在學校開展了“油彩創意繪畫”的研究工作。油彩創意繪畫是根據高中生美術學習心理與教學特點,以主題為任務,利用創造性思維與方法,以無味稀釋劑、亞麻油調和油畫顏料,在畫布、紙板、木板等材料上,用綜合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繪畫創作的美術活動。油彩創意繪畫是針對寫實性油畫在高中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的對策,其審美特征為表現性繪畫,具有更為靈活的表現方式。筆者與課題組成員通過采取“分組教學、主題式學習、建立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掛鉤的綜合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終結性專項測試)”等策略,完成了相關研究工作,形成了三個單元、五個主題的教學內容,即“形的創意”“色的創意”“形色結合的主題創作”三個單元,在此基礎上,設置了“黑白構成”“色彩構成”“色彩的抽象創意”“肌理與材料”“主題創作”等五個主題內容。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黑白構成、色彩構成的訓練,將復雜物象進行概括、變化、抽離、組合,形成了形與色的表現性構成關系,增進了學生對美術造型規律、語言規則的理解。黑白構成與色彩構成具有規律性強、形色關系嚴謹有序的特點。然而,其對繪畫的材料屬性、表現技法等方面的探索,卻缺少相應的表現空間與靈活性?!吧实某橄笈c創意”課程可以彌補上述不足,通過“灑、潑、滴、吹、刮”等技法與肌理表現結合,讓油彩在紙板、畫布上實現流動、融合,形成抽象性的繪畫效果,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抽象藝術中美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增進學生對形式美、肌理、材料屬性的理解。在創意思維訓練上,筆者借鑒了現當代藝術的范例。以“肌理與材料”主題為例,其理論來源于當代藝術中的集合繪畫,是一種將生活中的現成品和繪畫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例如:將螺絲、報紙、麻繩、砂石、金箔等物品和油畫進行組合、拼貼,從而形成特殊肌理美感的美術作品。與傳統繪畫相比,“肌理與材料”課程對學生的繪畫造型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但是其更側重于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形式美的表達,對培養學生繪畫的整體觀、審美能力及利用美的原理創造不同的藝術形態,具有重要的作用?!爸黝}創作”主要是將之前學習的美術語言規則、繪畫技法與藝術主題相結合,進行藝術創作。實踐表明,加入“油彩創意繪畫”研究活動的學生在美術知識、創意思維、技法與表現等方面的能力獲得顯著提升,優于普通高中學生。

(二)鑒賞現當代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審美觀

工業社會的迅速發展,對藝術的變革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近百年出現的藝術流派的數量超出了過去幾百年的總和。人們一般把這些新出現的與傳統藝術相左的藝術現象稱之為“現代藝術”或“當代藝術”(下文簡稱“現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客觀主義相比,現當代藝術則傾向于藝術家的主觀表現,法國藝術家杜尚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其創作于1917年的代表作品《泉》,摒棄了傳統的架上繪畫,取而代之的是用生活中的現成品表達藝術家的創作觀念。受此影響,催生了一大批藝術流派的誕生,如波普藝術、集合繪畫、裝置藝術、大地藝術、偶發藝術等。這些藝術流派都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即反主流、反規則、反美學、去神圣化,提倡藝術創新[3]3。

學校美術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現代審美觀與創造力為目的。繪畫課如果只是形而上學地解決學生繪畫技能的問題,就顯然與當前的課改理念不符。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在《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一書中指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美術教學就是要在現實情境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任務,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獲取知識技能,將知識技能加以運用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保?]現當代藝術對大多數高中生而言,是審美的盲區,繪畫教學可以將這一現實問題作為教研的重點方向。油彩創意繪畫的理論依據是基于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幫助學生認識豐富復雜的文化現象,主動適應豐富復雜的現代生活。繪畫課程通過鑒賞現當代藝術作品,拓寬學生藝術視野,使學生對現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創作觀念、技法風格形成基本的認識,為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繪畫技法與風格提供參考。環視當今社會,“當代藝術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設計領域、傳媒領域、文化領域、建筑領域等等?!保?]1缺乏現代審美觀的美術教學,必然導致學生走出課堂在審美問題上四處碰壁。將現當代藝術引入高中美術課,引導學生借鑒各種形態的藝術作品,對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創意能力,培養現代審美觀,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融合生活情境,增進學生繪畫的情感體驗

著名美術教育家徐悲鴻認為:“生活中的美是藝術的源泉,文藝工作者應當從生活中體味藝術美感,從生活中獲取創作的營養?!保?]由此可見,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源泉。高中美術教學理應圍繞這一藝術創作規律,引導學生將繪畫和日常生活情境緊密相連。生活情境是一個大概念,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既有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電子媒介呈現出來的虛擬世界,也有我們每天身處其中的現實世界,這些情境構成了當代高中生的實際生活。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某件事越熟悉、越了解,那么,在這件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越自信,對它的描述也就越具體、越深入。將繪畫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相結合,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增進學生對繪畫的情感體驗。筆者在創意繪畫課的實踐中,初始階段的教學策略是教師擬定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與任務進行繪畫創作。研究發現,部分學生面對教師確定的主題,因缺少相關經驗,出現畏難情緒。在教師理論授課與示范后,這種情緒得到相對緩解,但作業的優良率仍然不夠理想。于是,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中,筆者聽取了學生的建議,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以生活中的美為大概念,確定創作的主題與方向,搜集素材,藝術構思,并選擇合適的材料、工具、技法,進行美術表現。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構圖形式與造型表現等方面的指導。新的教學策略實施后,學生的繪畫興趣、自信心、成就感明顯獲得提升,作品的質量、數量呈幾何級增長。實踐表明,將日常生活與美術創作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表現深度。

(四)跨門類整合繪畫與其他藝術種類的表現語言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確定了藝術科目納入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從根源解決了因應試教育帶來的中小學普遍不重視美育課的問題。同年,我國部分省市出臺“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將美術納入學考范圍。以廣東省為例,2020年入學的高一學生,在高二階段必須參加由地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實施的美術學考,考試成績將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新方案通過以考促教的方式加強了學校對美術課的重視程度,提高了美術課的地位,讓很多美術教師感到興奮與欣慰。然而,筆者認為,當前的教育形勢對高中美術教學而言,依然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過早地表現出興奮的態度,顯然是沒有看到教育具有延時性的特點。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考、學政策,想要從思想上改變學生對美術的認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美術,并產生相應的興趣,內化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美育之路還很漫長?;谏鲜霈F實,筆者提出“跨門類整合繪畫與其他藝術種類的表現語言”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繪畫的積極性和創意能力。以繪畫與設計的整合為例,設計在創意、審美、表現形式、展示形式等方面具有多樣、新穎的特點,對學生的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繪畫具有異曲同工之效。在繪畫中借鑒設計的表現語言,可以使繪畫在表現層面與思維層面獲得發展的可能。在表現層面,繪畫的空間由立體走向平面,色彩由細膩走向單純,造型由客觀主義走向表現主義、象征主義,展示方式由二維走向立體。在思維層面,通過設計課和繪畫創作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發散、歸納等思維方式,對作品進行切割、組合、變形、疊加、穿插等創意練習,然后再通過“類比、分解組合、借鑒改造、求異思維”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實踐證明,融入了設計表現語言的繪畫課,降低了繪畫的難度,增加了繪畫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

三、結語

對高中繪畫模塊教學中存在的系列問題進行分析、論述并尋求對策,是對現有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反思與探索。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美術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已然成為現實。但美術教學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如:部分地區和學校存在美術師資短缺的問題,學校和學生對美術教育的認同感還不夠,課堂教學質量不容樂觀等。繪畫模塊教學,作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從繪畫層面出發,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也要從育人層面著眼,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高中生選修繪畫模塊,可以在此基礎上選讀美術專業,參加藝術高考,實現成才愿望。從多個角度來看,高中繪畫模塊的教學改革仍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

猜你喜歡
繪畫美術模塊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進氣模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