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2022年張太雷研究綜述

2022-03-17 10:05駱建建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張太雷革命思想

駱建建 高 嚴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0 引言

張太雷1898年出生于江蘇常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重要領導人,曾在共青團、青年工作、統戰工作、武裝斗爭等多個戰線工作,并作出卓越貢獻。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張太雷同志犧牲95周年。通過梳理1992年以來的張太雷研究成果,進一步回顧張太雷同志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要貢獻。學界關于張太雷的研究大多針對其青年工作、宣傳思想等某一方面的梳理。本文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從總體概況、思想脈絡、述評展望三個方面,力圖呈現張太雷研究的整體進展。

1 張太雷研究的總體概況

在中國知網以“張太雷”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得到253條結果,其中1992年以來發表的期刊論文250篇、碩博論文11篇。在論文年度分布方面,年度發文量最多的為2021年,共34篇,其次是2018年和2011年,分別為23篇和16篇。在作者分布方面,葉孟魁論文數量最多,為10篇,黃明彥、王龍騰、蔡文杰等學者論文數量也較多。在作者機構來源方面,天津大學成果最多,為16篇,張太雷紀念館、常州工學院緊隨其后,分別為8篇和7篇。在文獻來源方面,《常州工學院學報》共刊登論文19篇,占比16%,《紅廣場》《世紀風采》等期刊刊登數量也較多。

關于張太雷的研究在其犧牲之后便已開始,瞿秋白撰寫的《悼張太雷同志》開啟了張太雷研究的先河。目前,學界研究張太雷的專業機構有兩個,分別是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研究會和天津大學張太雷研究中心。

1)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研究會。20世紀90年代,張太雷研究會成立。1992年該研究會承辦了全國首次張太雷學術討論會,會后出版了《張太雷研究學術論文集》,極大地推動了張太雷研究的深入。1994年,張太雷研究會聯合中國革命博物館選編了講述張太雷一生的圖冊《張太雷》。1998年,在張太雷誕辰100周年之際,該研究會再次舉辦學術研討會紀念張太雷,并在會后出版《張太雷研究文集》,推動張太雷研究步入新階段。

2004年,瞿秋白研究會、張太雷研究會和惲代英研究會合并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研究會,推動“常州三杰”研究進入新階段。2008年,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研究會舉辦研討會紀念張太雷,并出版《張太雷誕辰110周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為紀念張太雷犧牲85周年,該研究會與張太雷紀念館、張太雷家屬、研究專家等共同撰寫的《張太雷傳》《張太雷年譜新編》出版發行,進一步豐富了張太雷研究的文獻資料。

2)天津大學張太雷研究中心。天津大學作為張太雷的母校,于2012年成立了張太雷研究中心。2013年,張太雷研究中心主持編纂了新版的《張太雷文集》,其中包括張太雷撰寫的文章、書信、講話、報告、簽署文件、譯文等文獻共172篇。為紀念張太雷誕辰115周年,張太雷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義丹、劉玉珊主編了《永恒的紀念——天津大學張太雷宣傳和研究三十年》,系統梳理了天津大學三十多年來研究張太雷的學術成果。

2 張太雷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學界對張太雷研究主要集中在張太雷革命生平研究、張太雷革命思想研究兩大方向。生平研究側重于理清張太雷生平的具體史實,革命思想研究側重于張太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

2.1 張太雷革命生平研究

學界對張太雷生平研究主要集中在求學經歷、建立早期黨團組織、參與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廣州起義四大方面。

1)張太雷求學經歷研究。張太雷中小學階段在家鄉常州求學,曾短暫就讀于北京大學,在天津大學獲得畢業證書。學界關于張太雷求學經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每一所學校對于張太雷思想蛻變的影響以及入學時間、畢業時間、肄業原因等具體史實的探究。

葉孟魁[1]考證了張太雷在北大的學習經歷,尤其是他與李大釗的接觸對于其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關鍵作用。蔡文杰[2]等學者認為天津大學的學習經歷奠定了張太雷成為中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領導者的基礎。

2)張太雷建立早期黨團組織研究。學界對于張太雷建立早期黨團組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推動創建天津、上海等地共產黨組織研究,張太雷作為中國共產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一個使者的研究和張太雷領導創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研究三個方面,研究內容集中于張太雷創建早期黨團組織的史實及其貢獻。

王均偉[3]詳細介紹了張太雷1920年4月成為共產國際東方局代表維津斯基的英文秘書,并直接參與上海、北京黨團組織創建的歷史過程,強調了張太雷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邵雍[4]分析了張太雷作為遠東書記處的中國支部書記,在為中國共產黨爭取席位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馬書靜[5]詳細梳理了張太雷領導創建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歷史脈絡,并肯定了張太雷在團史上的重要地位。

3)張太雷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研究。張太雷是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學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張太雷倡導、宣傳和維護第一次國共合作方面,以這一時期張太雷參與起草的文件、發表的文章等史料為基礎,探究張太雷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起到的重要作用。

張淵喻[6]以張太雷參與起草的《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參加“孫逸仙博士考察代表團”等事件為基礎,梳理了張太雷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程。季云飛[7]圍繞張太雷的宣傳文章,梳理了張太雷對國共合作的宣傳工作。鄭本鳳[8]圍繞張太雷編輯《人民周刊》的歷史過程,研究了張太雷反擊國民黨右派的過程及其效果。

4)張太雷領導廣州起義研究。領導廣州起義是張太雷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學界關于張太雷領導廣州起義的研究集中在起義過程、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三大方面,學者在肯定張太雷歷史功績的同時,也對廣州起義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反思。

楊飛、李美玥[9]以殫精竭慮謀起義、鞠躬盡瘁為起義和丹心一片獻起義三部分講述了張太雷領導廣州起義的過程,贊揚了張太雷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斷求索、勇于犧牲的精神。馬慶忠[10]指出,張太雷領導的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極大地提升了廣大群眾的革命覺悟,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展,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鄧亦武[11]則從盲動主義等方面對廣州起義進行了反思。

2.2 張太雷革命思想研究

張太雷在豐富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包括青年思想、宣傳思想、統戰思想、武裝斗爭思想、農民革命思想等革命思想,這些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探索,并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來源。

1)張太雷青年工作思想研究。張太雷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在領導創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等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張太雷青年思想。朱少軍[12]將張太雷青年思想總結為青年是先鋒隊、黨領導青年運動、青年運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青年運動必須與工農結合、青年群體必須團結統一五大方面。劉雪毅[13]也從青年教育、青年成長、青年德育、青年運動、青年組織等不同角度對張太雷青年思想進行了歸納。江鎣婉[14]強調張太雷青年思想對當前的青年工作意義重大,明確青年運動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打造堅強組織、強化團結精神。

2)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研究。張太雷積極參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等統戰工作,在豐富的實踐中形成了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張太雷統一戰線的研究主要有以內容進行橫向劃分和以時間進行縱向劃分兩種方式。吳雪芬[15]將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歸納為三大部分:一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二是聯合民族資產階級;三是堅持黨的領導權。劉榮根[16]以歷史時期為線索,將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分為早期革命統一戰線思想、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統戰思想等內容。關于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的意義,張新洲[17]認為張太雷統一戰線思想是對馬列主義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為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3)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研究。張太雷高度重視黨的武裝建設,在廣州起義等豐富的革命實踐基礎上形成了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的產生基礎、形成過程和主要內容三大方面。鄭可益[18]等學者認為“大革命”失敗是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的重要基礎。黃明彥[19]按照時間順序將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劃分為萌芽時期、基本形成時期、成熟時期三個時期。王宏[20]將張太雷武裝斗爭思想總結為四點:一是強調武裝斗爭對中國革命的極端重要性;二是強調黨對革命軍隊的統一指揮和領導;三是強調工農民眾是革命武裝的重要生力軍;四是主張并運用城市暴動的形式開展武裝斗爭。

4)張太雷農民革命思想研究。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黨內為數不多的高度重視農民問題的領導人,其農民革命思想主要集中在正確認識農民階級和維護農民利益兩大方面。李新和白雪[21]從小農生產者與城鄉無產階級消費者的關系、農民階級是民族統一戰線最可靠的同盟軍、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三個方面總結了張太雷對農民階級的基本認識。楊光發[22]以張太雷《我們怎樣對花縣農民》《武漢革命基礎之緊迫的問題》等文章為基礎,分析了張太雷發展農村經濟、解決土地問題、設立農業銀行、組建農村合作社等農民革命思想。

5)張太雷宣傳思想研究。張太雷先后創辦主持《勞報》《先驅》《人民周刊》等近十種黨報黨刊,發表百余篇新聞評論,在實踐中形成了張太雷宣傳思想。學界重點研究了張太雷宣傳思想的內涵及其工作策略。于安龍[23]將張太雷宣傳思想概括為立場鮮明的陣地意識、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三個方面。張浩[24]以《人民周刊》為中心,詳細考證了張太雷進行宣傳工作的具體策略。

6)張太雷精神研究。張太雷精神是張太雷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革命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王蕗杰[25]等學者認為張太雷精神應包含追求真理、努力學習的求知精神,顧全大局、勤奮工作的務實精神,與時俱進、敏感判斷的時代精神,立志誓言、忠誠信仰的奉獻精神等基本方面。學界還研究了張太雷精神的時代價值,認為應該不斷學習和發揚張太雷精神,尤其是他的愛國精神與奉獻精神,讓張太雷精神進一步彰顯其價值。

3 張太雷研究的評述及展望

2022年是建團100周年,作為共青團主要創始人,張太雷研究必將掀起新高潮。自1992年以來張太雷研究由點到面,文章數量不斷增多,選題范圍不斷擴展,成果影響越來越大。但一些研究成果也存在質量不高、特色不夠、深度不足的問題。面向未來,推動張太雷研究進一步深化發展,學界需要從深挖史料、擴展視野、創新方法三方面著力。

3.1 研究進展

1)研究文獻不斷豐富。經過張太雷戰友、親屬和研究者的努力,張太雷相關的回憶文章、傳記、年譜、選集、論文集等研究基礎性文獻已較為齊全。張太雷傳記版本眾多,張太雷年譜和文集都已更新再版,相關專著和論文集不斷增加,為后來的研究者打下了堅實基礎。

2)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張太雷研究正走向繁榮。從成果數量看,近三十年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張太雷研究成果不斷增加。從成果質量看,《張太雷革命實踐與思想研究》等研究專著相繼出版,《<高尚德致張太雷、俞秀松函>背后》[26]等論證細密、考證嚴謹的成果進一步豐富了相關史料,《中共最早關于婦女運動的文獻——讀張太雷致共產國際三大的報告》[27]等運用新方法的成果進一步拓寬研究的視野,共同提升了研究的整體水平。

3)研究影響不斷擴大。2021年時值建黨100周年,2022年時值建團100周年,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早期領導人和中國共青團的主要創始人,張太雷研究的熱度不斷增長。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研究會、天津大學張太雷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常州和天津兩地政府正在支持開展更多的項目,為加強張太雷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3.2 主要問題

張太雷研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高質量研究成果、研究視野較為狹窄、研究創新性不夠。

1)缺乏高質量研究成果。截至2022年3月,在中國知網,以“張太雷”為主題詞進行學術期刊檢索,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37篇,占總文獻比為14.6%,其中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16篇,占總文獻比為6.3%??傮w看,高水平研究成果還較為缺乏。

2)缺乏研究特色。不少研究成果沒有突出張太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紅色使者等獨特的革命經歷,即使有所涉及,其研究深度仍顯不足,缺乏從國際共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重要視角研究張太雷的革命思想。

3)缺乏研究深度。從總體看,張太雷研究的成果大多仍是傳統的革命敘事,或者具體歷史細節的考據,對張太雷革命思想深度挖掘不足,許多成果的時代意識和現實關懷也較為缺乏,文章引用率偏低。

3.3 未來展望

提升研究質量,需要從夯實歷史文獻資料、擴展研究視野和增強現實關懷三方面發力。

1)繼續夯實歷史文獻資料。由于張太雷留下的文字材料不多,其數量在“常州三杰”中最少,導致張太雷研究的基礎性文獻體量相對較小。同時,張太雷早期許多活動都是秘密進行的,許多事件難以找到確證的一手資料,主要依靠人物回憶進行確定,容易出現研究事實的偏差。未來需要繼續充實張太雷研究的材料,強化相關歷史事件的考辨,增強歷史資料的廣度和信度。

2)拓寬研究視野。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與共產國際接觸較多是張太雷的突出特點。這為拓寬張太雷的研究視角提供了新維度。未來需要增加以國際共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分析張太雷的革命實踐。此外,加強比較研究,尤其是與瞿秋白和惲代英的比較研究,也是進一步深化張太雷研究的重要路徑。

3)增強研究的現實關懷。要提升張太雷研究的影響力,必須增強研究成果的現實關懷,要將張太雷研究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當年青年的成長成才相聯系,使成果更具實踐性、指導性,從而為研究工作注入新鮮活力和持久動力。

猜你喜歡
張太雷革命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張太雷與青年運動研究綜述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科學導報(2021年30期)2021-06-03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張太雷:化作驚雷震碎舊世界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