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的后現代敘事風格探析

2022-03-17 20:12李韶華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丘克云游后現代主義

李韶華

(蘭州城市學院 文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后現代主義文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至今方興未艾。它以徹底的反傳統為口號,在反叛所有既有生活習俗、文化傳統及審美規范的基礎上又兼容并蓄,寬容各種不同的文化形態,提倡一種去中心化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理念,在敘事風格方面體現出碎片化、不連貫等不同于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的新特征。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斬獲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她被稱贊是一位“輝煌壯麗的作家”[1],“她的創作舉重若輕”。[2]托卡爾丘克是一位不落俗套且勇于探索新的小說敘述形式的作家,她認為當代人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穩定性、流動性和無序混亂的世界里,人們所面臨的新現實呈現出支離破碎的特征:現代生活被瞬間性所主宰,分裂成偶然的碎片,構成一個繽紛的永不枯竭的印象之流。[3]世界發生了改變,作家就需要用新的編排故事的方法來適應新的現實。因此,她在《靈性消失的時代需要溫柔的力量》中直接發問:“我們該如何寫作?我們該如何構建我們的故事,才能使其撐起世界這偉大的星叢一般的形式?”[4]從中可以看出托卡爾丘克具有強烈的文體創新意識和探索意識。出版于2007年的《云游》是托卡爾丘克的代表作之一,該作的創作時期正值21世紀社會觀念日益更新,科學技術飛速變革,各種跨界革命如火如荼之時,托卡爾丘克敏銳感覺到時代氛圍的變化,明確提出了“作家的思想觀念和創作方法要順應時代的變化”[5]的創作觀點,并在創作實踐中繼續探索后現代語境中文學變革的路徑,使其小說在創作風格方面體現出較強的后現代主義特征。本文將以《云游》為例來分析托卡爾丘克創作的后現代敘事風格。

一、元小說式的敘事手法

在小說領域,后現代主義文學家們積極探索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勇于推陳出新,他們反對傳統作家在小說中消失作者聲音的做法,開始在小說中露面并一再闖入敘事,自覺暴露小說的虛構性與人為性來談論小說創作的理論和實踐,這就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小說形式即元小說。元小說就是怎樣寫小說的小說,“是關注小說的虛構身份及其創作過程的小說”。[6]它在小說中“研究小說的理論體系”[7],并在“小說文本中直接引入作者和濃厚的自我意識”。[8]元小說既是一種特別的小說形式,也代表一種新的小說寫作觀念,同時它也是一種敘事方法。元小說性也就成為后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之一?!对朴巍愤@部作品就充分使用了元小說式的敘事方法。

首先,《云游》采用了元小說常用的露跡的敘事方法。小說中托卡爾丘克的作者聲音明顯外露,她有意使敘事者和作者身份互滲,使讀者分不清是作者的聲音還是敘述者的聲音?!对朴巍坟灤┤牡臄⑹稣呤侵魅斯拔摇?,敘述者“我”和作者托卡爾丘克一樣,都擁有心理學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所以作品寫“我”的旅行見聞,其中很多內容與作家本人的經歷非常吻合,正如《云游》的譯者于是所說:“在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有半自傳的傾向”。[9]399同時,《云游》初看起來就像是一部旅行書籍,作者在小說中多次提及“我”的旅行路線及感受,“我”在旅途中的寫作動機及目的。比如小說中會有諸如此類的敘述:“那是一個寫給旅行者看,而且本該在火車上看的故事——不妨說是我寫給自己看的”[9]11,“我習慣了在火車上、飛機上、旅店里寫作,我可以像透明的隱身人一樣移動,看到別人身后的東西……而我很快就能代替他們發聲”。[9]18小說中類似的表述還有很多,以致當托卡爾丘克初次將該作投給出版社時,出版社編輯認為這部作品只是一些由旅行札記和草稿拼湊起來的東西,不認為它是一部小說。而這一點也恰恰證明了該小說在敘述過程中作者聲音和敘述者聲音的高度重合。因此,作者通過選擇第一人稱這種溫柔的敘述者聲音,既模糊了敘述者“我”和作者之間的界限,也模糊了敘事者自我和讀者自我之間的界限,使得文學成為人人都能講述自己命運或找到相似自我的場域,成為可以互相交流的開放空間。除了使用第一人稱進行自然交流外,托卡爾丘克還會在小說文本中主動向讀者問話,以便進行交流。她認為“文學和藝術本來就是一種非常精致的交流方式”[10],所以她非常重視這種交流互動并將其落實到了寫作實踐中。作者托卡爾丘克始終不忘與潛在讀者進行互動交流,時刻提醒讀者是自己在寫作。如她會在小說中向讀者發出這樣的提問:“誰會讀到呢?”還如:“我也拿出了我的筆記本,開始寫這個男人在寫字的文字?!盵9]393總之,托卡爾丘克就是通過將虛構的人物“我”參與到小說中的敘事方法,把自己變為小說中的人物,這樣小說敘述者的身份被作者有意暴露給讀者,并將敘述者的聲音導入小說中,形成一種與讀者對話交流的情景,以此實現雙方共情的目的。

其次,托卡爾丘克在《云游》中會有意討論小說創作的過程,將小說的虛構性本質顯露無遺。作者會主動介入小說文本,一邊推進小說內容,一邊對寫作的內容或方法加以評論,并提醒讀者“我”在寫作小說。托卡爾丘克通過敘述者“我”的口吻,談論自己對作家這個職業及寫作小說的理解。她認為寫作是一份古怪的職業,但自己卻對它興趣漸濃。她說作家必須要時刻待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以致陷于孤絕之境,而寫作活動則是可控的精神錯亂,是類似偏執狂的強迫工作,說到底作家的心神會被自己的作品完全占據,自己搭建舞臺,再匆忙上陣演出,這臨時拼湊的珍奇柜里塞滿了奇奇怪怪的人:角色和作者、讀者和敘述者、描述者和被描述者。這些都表明作家創作小說時的創作過程及小說本身的虛構性,小說文本全然是創作者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是他們辛苦拼湊出的成果,具有極強的人為性。

再次,托卡爾丘克也會在《云游》中將創作策略和目的直接表達出來。作者在《旅行故事》這一節中通過設問的方式對自己的敘述策略進行反思,她說自己本可以循規蹈矩,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寫作和剖白自己的觀點,但卻選擇了這種講系列故事的方法,所以她會發問“我這樣做對嗎?”,接著她采用比喻的方法巧妙地回答了這個疑問。她說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敘述方式,自己在小說中努力扮演的是接生婆或園丁的角色,唯一的貢獻無外乎撒下種子。托卡爾丘克通過這個章節的論述,表明了自己的敘述策略是采用講系列故事的方法來隱喻性地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感受。這是托卡爾丘克非常重要的創作理念,并在小說《云游》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所以當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她又在諾獎演講詞中再次進行了闡釋和總結。她認為世界是由語言文字構成的,誰能講故事編故事,誰就擁有掌控權,而講述總會圍繞意義進行,因此,不同的講述方式就會賦予世界不同的意義。同理,故事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多重維度和延展性將理智與情感蘊藏其中,然后就可以有效地將作者的思想態度嵌入故事中,像園丁播撒種子一樣,留待日后不同層面的讀者去挖掘和發現,這也是對目前文學界所缺乏的隱喻表達方式的一種有效彌補。接著,托卡爾丘克進一步指出,由于我們當下所處的網絡世界是混亂無序、流動變化的新世界,之前那種結構嚴整、情節集中的講故事方式早已不合時宜,所以我們急切需要一種更加多維和復雜的講故事的方式,即講系列故事的方式。這種方式以某種相似性為連接,將眾多故事重新編排、雜糅和并置在一部小說中,它有意打亂小說敘事的邏輯,并有意取消章節編排序號,取消統一的故事情節,不設置核心主人公,不塑造人物形象,用這種方式建構起來的小說其外部結構看起來雜亂無章,但它能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現豐富復雜的新世界。托卡爾丘克對自己的新發現十分滿意,稱贊它是當代最具創造性也最能表現世界的寫作方式。這種講系列故事的寫作方式對文學體裁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既可以增加小說文本的深度,又能利用系列故事的多個人物形象盡可能長時間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可以利用故事自帶的多意性和延展性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這樣既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又能讓讀者參與再創造,讓其獲得閱讀快感,從而更加熱愛閱讀。托卡爾丘克就是通過這種在小說中談論小說的方式,一邊進行寫作實踐,一邊進行理論總結,兩者相得益彰,最后獲得理論升華,既使她躋身世界一流的小說家行列,也使她成為經驗豐富、視野開闊的小說批評家。

總之,托卡爾丘克通過在小說中主動表露敘事者的身份,談論小說的創作思路、意圖和方法等元小說常用的敘事方法,將自己關于小說理論的思考和探索都表達了出來,其敘事風格頗具后現代性。

二、戲仿的敘事方法

戲仿是后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采用的敘事方法,是作家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其他作家的作品,諸如在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及語言風格等方面有意模仿另一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特征,然后將其用到相反的語境中,以達到反諷、調侃甚至致敬的目的?!对朴巍分型锌柷鹂艘矎V泛運用了戲仿這一敘事手法,以強烈的類比對照,將前人的作品置于當前的文化語境中,對某些文類特征進行夸大或扭曲的改寫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首先,《云游》中作者模仿其他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概貌,如在《圣灰禮拜三的盛宴》這一章中,有意和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著作《白鯨》進行互文。主人公埃里克雖然出生在內陸國家,但是他十分向往冒險生活,于是懷揣夢想遠離家鄉,跟隨捕鯨船隊開始遠航,這些線索都與《白鯨》的故事概貌類似。與《白鯨》不同的是,埃里克生不逢時,他非但沒有機會像英勇的亞哈船長那樣與龐大的敵人白鯨莫比迪克展開激烈的殊死搏斗,反而還因自己工作船隊中邪惡船長的栽贓嫁禍而鋃鐺入獄,出獄后無法繼續航海冒險,從此被困在了一座小島上。埃里克的理想是乘坐捕鯨船遠航探險,成就一番事業,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只能無可奈何地開著老式小渡輪往返于群島間,茍延殘喘。為此他意志消沉,始終幻想逃離,甚至在酒精的作用下不顧全船旅客安危而任性地將船開至公海,最終因失職罪再次入獄。托卡爾丘克通過對《白鯨》故事情節的戲仿,表明現代人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英雄主義情懷和同仇敵愾的協作精神,只剩下利欲熏心式的船長和渾渾噩噩的埃里克式的船員,反諷意味深長。

其次,《云游》中作者將具有類似精神內涵的作品進行互文,以達到反諷和致敬的目的。如小說中《約瑟芬妮·索利曼致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一封信》和后面兩封信的內容與《新雅典》這一章節的內容相似,都在探討人人能否平等這一終極問題。約瑟芬妮給奧地利皇帝前后寫了3封信,目的是請求皇帝弗朗茨一世將自己父親安杰洛·索利曼的遺體還給自己,讓他入土為安。因為皇帝弗朗茨一世為了滿足自己貴賓的好奇心,竟下令將剛去世的黑人大臣安杰洛制作成用稻草填充的木乃伊,然后供人觀賞和取樂。約瑟芬妮細述自己的父親安杰洛是一名忠誠而又充滿智慧的外交官,為人聰慧正直,死后遺體卻慘遭這種極端虐待,只因為安杰洛是個黑人。約瑟芬妮在長期的等待無望后不顧自身安危,直接怒罵弗朗茨一世是暴君,揭露他因膚色不同而種族歧視,褻瀆了人人平等的神的理念。而在《新雅典》這一章中,引用了18世紀時波蘭天主教神父本尼迪克·崔梅洛夫斯基的一部作品,作者沒有明確說明這部作品的名稱,但卻摘錄了該作中名為《世上的其他畸形怪人:即無腦人,又稱無頭人、狗頭人,及其他畸形怪人》這一節的內容,因為該節內容中提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即長相怪異的人能否得到救贖。又借用天主教圣奧古斯丁之口來回答:只要是人,不論他出生在哪里,不論其體形、膚色、舉止上與我們有多么不同,但只要這是一個善良、聰明且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得到救贖。托卡爾丘克把這兩個文本同時放置在《云游》之中并讓它們互文,彼此形成鮮明對照,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借《新雅典》的內容反諷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野蠻的種族歧視觀念,并向本尼迪克·崔梅洛夫斯基神父提出的人人平等的理念致敬。

總之,托卡爾丘克通過戲仿和互文的敘事手法,隱喻性地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也使得作品的內涵更加厚重。

三、混雜拼貼的敘事手法

后現代主義作家普遍認為世界是混亂無序的,是不可捉摸和無法描述的,所以他們對碎片性和斷裂性無條件接受,并在敘事手法上偏愛混雜拼貼法,因為這種方法恰好可以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無規律性和荒誕性?;祀s拼貼法也稱為拼湊法,就是“從世界文化中取材,把里面所藏的歷史大雜燴,七拼八湊地炮制成文化產品”。[11]混雜拼貼法在后現代主義作家的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后來成為后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敘事手法。

托卡爾丘克與大多數后現代主義作家對世界的認知保持一致,她說:“只看碎片化的世界。瞬間,碎屑,轉瞬即逝?!盵9]178她認為世界的表象是混亂無序的,是由無數的碎片構成的星叢,但現實又是一個相互連貫、密切相關的影響系統,人、植物、動物和物體都浸入了一個由物理定律支配的單一空間,通過無數種形式相互關聯著。托卡爾切克一直致力于做這種關聯性研究,并努力尋找使各部分相互聯結的方法。她相信作家能用自己善于整合的頭腦將散落成碎片的各種現象收集起來,并把它們再次黏合以創造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這個世界無疑就是小說的世界?;谶@種世界觀和創作論,托卡爾丘克在她的小說文本中廣泛使用了拼貼手法,將生活中的各種片段、各種現象雜糅交織在一起,并讓它們建立某種聯系,使得彼此之間能以無限的方式互相參照,既能做到個體獨立又能實現整體依存。她也在《云游》中毫不掩飾地談到自己對拼貼手法的使用和心得:為了更準確地反映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和體驗,就應該將尺寸大致相同的部分按照同心圓的格局放在同一個表面上,然后拼裝出一個整體。這種敘事手法的優點是既能適應和表現世界的多元復雜性,又能體現其內在的相互關聯性,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者的創造性。經過研究,我們發現托卡爾丘克在《云游》中主要是在如下兩個方面來具體使用混雜拼貼手法的。

第一,多種體裁的混雜拼貼?!对朴巍肥峭锌柷鹂说牡?部小說,她將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多元包容性發揮到極致。尤其是體裁方面,她認為現有的體裁就像蛋糕模子,生產極度相似的產品,這反映出她對現有小說文本形式趨于模式化的失望和不滿。她試圖打破這種刻板局面,最終使《云游》成為跨越文體界限的奇妙小說。正如前文所述,《云游》這部作品不被認為是小說,反而像是半自傳體游記,這本身已引起巨大爭議,但托卡爾丘克并不滿意,還在這個界限模糊的小說文本中嵌入拼貼了神話、詩歌、散文、日記、書信等非小說體裁,這就使它的體裁界定更加困難,也讓讀者捉摸不透,以致該作從出版到獲得國際布克獎之間經歷了長達11年的征程。但最終人們還是從小說文本的虛構性角度認定這部作品是小說無疑,并接受和喜愛上了它。托卡爾丘克通過這種文體混雜拼貼的手法,讓小說文本跨越固有界限,兼容并蓄,擁有海納百川般的體量。

第二,多個段落式結構的拼貼?!对朴巍酚?16個片段構成,這些片段之間沒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系,缺乏內在的連貫性,情節弱化,結構松散,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勢必會讓整部作品成為一盤散沙。為此,托卡爾丘克煞費苦心,最終找到了將這些碎片連接起來的妙招,那就是段落性結構拼貼的敘事手法?!对朴巍分羞@個段落性結構的前半句是:我的每一次朝圣之旅都會走向另一些朝圣者,后半句依次是“這一次,朝圣者本身已被解體,僅存碎片”“這一次走向了蠟像”“這一次,我一眼認出了夏洛塔的小手”“這一次,具體來說是冠以精美手寫題字的橡木擱板”及最后一個“今天,終于抵達了。這次要朝圣的是塑化的對象”。這種段落式結構在小說中總共出現了5次,分布在小說的第18頁、第120頁、第259頁、第314頁以及第388頁,它們在整篇小說中的分布位置相對均勻,兩個核心段落間的內容基本圍繞中心句展開,五個結構性段落的語義也是遞進式的,最后歸攏,就好似一個柑橘般大小相近的五塊包圍而成,它們各自獨立同時又具有同質性和向心力,形成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作者這樣做也是小說內容的需要,《云游》從外在看起來就是對人的身體器官的樣態描寫和人類復雜情緒書寫的混合體,但這些局部和碎片都是表象,作者真正要探析的是作為整體的人的奧秘。托卡爾丘克通過這一標志性的段落性結構的并置拼貼,既在敘述內容方面圍繞主題聚攏,又使得全篇松散的結構有了內聚力,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托卡爾丘克動用自己超強的整合能力和創造力,通過這種混雜拼貼的后現代敘事手法,從微觀與宏觀雙向層面上對人類精神和身體的神秘性進行探析,既充分展現了被分解成無數部件和碎片的人類想象力,又讓它們得到全景式的展現,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都充滿魅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托卡爾丘克就像變魔法般將元小說、戲仿和混雜拼貼等后現代文學的敘事方法運用在《云游》中,使它成為跨越小說臨界點的奇妙小說文本。這種小說形式既有效擴大了小說文體的表現范圍,實現了小說文本承載內容的最大化和內涵意義的豐富化,又給我們呈現了作家頗具個性的認知世界的方式和與之對應的小說創作理念,還為我們提供了極為成功的范例,將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鋒實驗性繼續向前推進。同時,這種小說形式也順應了社會和時代變化的需要,與當代讀者的閱讀期待相符,深受讀者好評,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雖然托卡爾丘克多年來的著作數量不多,但質量上乘,廣受贊譽,曾1次獲得布克國際獎,2次獲得波蘭“尼刻獎”評審團獎,4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并于2019年10月10日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事實證明,托卡爾丘克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她的寫作理念和寫作方法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丘克云游后現代主義
Sally and Jolly’s Vlog(2):云游中國
“云自習”:靜心,還是云游
“云自習”:靜心,還是云游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我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云游香炷山
“熊”視眈眈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