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盡奇峰打草稿

2022-03-21 16:45陳瑋彤
收藏與投資 2022年3期
關鍵詞:題跋石濤山水畫

摘要:明末清初是文人畫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諸多卓越的文人畫家,此時的中國繪畫藝術界“臨摹”與“創新”不斷碰撞。石濤作為創新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筆墨當隨時代”“借古以開新”“搜盡奇峰打草稿”等觀點,繼承古法、打破傳統、力求創新的思維方式,在他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推波助瀾,使他成為清初杰出的山水畫家之一。

關鍵詞:石濤;題跋;山水畫;師法自然

石濤(1641—1707年),名若極,原姓朱,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廣西桂林人,小字阿長,僧名為元濟。他的別號有很多:大滌子、鈍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遺人、零丁老人、清湘陳人、清湘老人。石濤與朱耷、髡殘和弘仁并稱“清四僧”,是明末清初極富創造力的著名畫家之一。石濤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筆墨當隨時代”“借古以開新”,支持繪畫標新立異,反對閉門造車和對傳統古畫的盲目臨摹。

作為“我自立我法”的提倡者,石濤打破了傳統山水繪畫觀念的束縛,開闊了山水畫的創作境界,遵循內心的想法進行藝術創作。他的繪畫思想對中國繪畫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后來者的創作提供了借鑒。

一、《搜盡奇峰打草稿》—藝術創作背景

明末清初,中國畫蓬勃發展,繪畫技術和方法日漸成熟。清初的藝術家開始對前人流傳下來的繪畫技法、技巧進行總結,出現了以“四王”為代表的提倡“師法古人”的傳統型畫家和以“四僧”為代表的強調“師法自然”的創新型畫家。石濤是當時推崇創新畫法的主力人物之一,他以“師造化”為創作第一要義,在傳統繪畫中融入新的思想與血液,他筆下的每一幅作品都富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和飽滿的個人感情,他本人亦是革新清初畫壇的主力軍。

《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幅作品是石濤50歲記游所作(圖一)。此畫為長卷軸,畫中山石層巒疊嶂、引人入勝,尖峰高聳入云、陡峭險峻,怪石、亂石錯落其間,并有蒼松茂樹、舟橋屋宇點綴,卷尾有一小山屹立在湖中心,煙浮遠岫,思出畫外。皴擦點染,揮墨豪放,山澗云霧縈繞、樹木若隱若現,極具神韻。石濤在創作《搜盡奇峰打草稿》時共分三步:與友人一同渡瀟湘、過洞庭、游武昌,早期的游玩經歷是他“搜盡奇峰”的第一步;在徽州旅居時,多次到黃山游玩,創作了大量與黃山有關的畫作,在黃山領略到的奇聞異景,開啟了他“搜盡奇峰”的第二步;離開黃山,前往南京,他在那里結識了許多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經過多日交流,思想觀念被進一步革新,此時要搜盡的“奇峰”已經不單指外觀物象,而是一種思想境界,這是他的第三步。

石濤一生多隨意之作,但繪此圖時殫精竭慮。此圖繪制時正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即石濤主張“不立一法,不舍一法”的時期。石濤在游歷了四方山水、奇觀異景以后,耗費心血,精心完成了這幅《搜盡奇峰打草稿》,此時正是石濤繪畫藝術的成熟時期。收藏家潘正煒評價這幅畫道:“此畫開卷如寶劍出匣,令觀者為之心驚魄動,真奇筆也。寓奇思于奇筆,即以奇筆繪奇峰。石濤子洵不愧為一代奇人也?!?/p>

二、《搜盡奇峰打草稿》—題跋的分析

在石濤的畫作中,不僅畫面“隨意”,題跋也變化無窮(圖一)。在文人畫中,題跋多用來補充說明畫面沒有涉及的情景表達。題跋是研究石濤的重要切入點。在石濤的畫上,任何一個位置都有可能出現題跋,有的在上方,有的在下方,有的在首,有的在尾,有的在邊角。甚至有時為了滿足畫面的布局安排需要,在畫的中間也會出現題跋。題跋的內容多種多樣,有闡述畫論、畫法的,有只服務于畫面效果而和繪畫內容無關的,有感嘆自身經歷、品嘗人間百態、抒發內心情感的。石濤題畫詩的字體千變萬化,他的字體數量多、內容多、變化多,忽而隸篆,忽而行草,有時候甚至多種字體一起使用。石濤十分講究字體與畫面的搭配、結合,用秀氣婉約的楷書題細致的小幅畫卷,用蒼茫粗筆的草書題奔放的大幅畫卷。

(一)卷首大字

石濤《苦瓜和尚話語錄》云:“一畫法,搜盡奇峰打草稿?!边@幾個字被石濤用隸書題在了長卷的卷首。這是他山水畫創作的綱領、宗旨和中心思想。

黃賓虹在《畫語錄》中提到過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他的看法是,“搜盡奇峰”,就是在思想上和心境上懂得妙理,要能認識、發現“奇峰”;“打草稿”是要下苦功夫,勤練習,要多打草稿,否則就沒有奇峰,可能是眼中無“奇峰”,也可能是心中無“奇峰”。妙理和功能相結合,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

“搜集奇峰打草稿”既是石濤作品的名稱,也已然表達了石濤的繪畫理念,總體來說,在搜集了天下奇山異水的景色之后,還要刻苦磨練繪畫技法,以此為基礎創作出更精彩的、扣人心弦的藝術繪畫作品(圖二)。

(二)卷末長題

長題的第一句是:“郭河陽論畫,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边@句話是整篇題跋的精髓,他借鑒了郭熙《林泉高致》的“移情換景”,贊同郭熙山水畫的“三可論”,即“可望、可游、可居”,并舉例說明:江南江北,土地平坦廣闊,河流源源不斷,是可以居住的地方;赤壁之上、湖橋岸邊、瀑布高懸的山林中,是可以游玩的地方;高聳入云的峰巒、陡峭蜿蜒的山石,是可以觀望的地方。石濤引用了郭熙“山可游、可望、可居”之說,一是表明自己對郭熙“師法自然”觀點的認同和繼承;二是為豪邁的繪畫觀點“搜盡奇峰打草稿”尋找理論依據,闡釋山水畫的審美作用。

通過對郭熙“三可論”的理解和論述,石濤嚴厲批評那些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的人:“今之游于筆墨者,總是名山大川,未覽幽巖,獨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豈客半年。交泛濫之酒杯,貨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縱橫習氣安可辨焉?!彼磳κ嘏f思想,更反對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味臨摹古人的行為。石濤用幽默的口吻,打了生動有趣的比方:“猶盲人之示盲人,丑婦之評丑婦爾,賞鑒云乎哉!”

緊接著,石濤提出了自己的繪畫宗旨:“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學者知之乎?”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融匯百家,兼容并蓄,并從中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技法;二是要“師法自然”,在大自然的感染下體悟繪畫之道??梢钥闯?,石濤反對把藝術程式化、固定化,但是又不否定藝術中存在客觀規律和能用以指導創作的法則。

在題文的最后,交代了石濤作畫的緣由。時辛未二月時石濤南歸之前,前往慎庵先生家中做客,應其所求而作。將畫贈與朋友,是當時文人雅士風度的體現,也是友誼的象征。最后有鈐白文“苦瓜和尚”“冰雪前身”“石濤”?。▓D三)。

三、《搜盡奇峰打草稿》—藝術美學思想

明末清初畫家王原祁曾在《論畫十則》中指責浙派畫家:“明末畫中有習氣惡派,以浙派為最。至吳門云間,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贗,本混淆以訛傳,訛竟成流弊。廣陵白下,其惡習與浙派無異。有志筆墨者,切須戒之?!彼麣鈩輿皼?,擺出一副將自己的觀點當作權威的姿態,很明顯地將矛頭對準了石濤。這正是傳統派和革新派的一次激烈碰撞。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正是對傳統派言論的有力回擊,不論是卷首用隸書寫下的“搜盡奇峰打草稿”七個大字,還是卷末的長篇題跋,都強調了石濤“師法自然”“不立一法”的觀點,批評了那些缺乏對自然的感悟,遠離生命意義,只會臨摹古畫的頑固保守派,并表達了他內心的強烈不滿。

石濤認為,筆墨形式要以自然萬物為基礎,大自然鬼斧神工,有了自然作為堅實的基礎,才能破除窠臼,更自由地進行創作。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可法”,石濤對其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以形寫神,悟對通神,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石濤作此畫的目的就是警醒那些“保守派”。不知他游歷了多少山水,獲得多少經驗,才造就了這幅影響力巨大的《搜盡奇峰打草稿》。

四、結語

作為“清四僧”之一,石濤在繪畫界有非常高的成就。他提出了“我自用我法”和“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使繪畫和書法的布局達到統一。石濤繼承古法、打破傳統、力求創新的思維方式,使他在追求藝術的航道上劈波斬浪。正如當代著名美術史家俞建華對石濤的評論:“熔鑄千古,脫去時習?!?/p>

作者簡介

陳瑋彤,1998年生,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美術學及中國畫。

參考文獻

[1]王蔥蔥.“勢”與“質”相并重的中國畫教育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05.

[2]張小旭.元代山水畫“意境”觀對當代水墨畫的影響[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馬蘭.植根于傳統創新于自然—龔賢畫風之由來[J].大眾文藝,2016(8):112.

3645501908208

猜你喜歡
題跋石濤山水畫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清朝畫家石濤“北漂”記
唐山博物館館藏《史夢蘭行書題跋手卷》考
中國畫題款中的鈐印藝術
論劉克莊詞學理論管窺
石濤生卒年研究綜述
程燦山水畫作品
《蒼松秋色》
梁啟超藏書題跋述略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