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墨分明 皴染相融

2022-03-21 16:45羅昕
收藏與投資 2022年3期
關鍵詞:文徵明設色

摘要:本文是對文徵明細筆山水畫色彩的研究。文徵明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以山水畫更為突出,其山水作品形式又可分為粗筆山水和細筆山水兩種,細筆山水的成就又略高于粗筆。后人對其細筆山水的研究多基于筆墨構圖,很少涉及色彩。但其提出的“余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為淺絳、水墨雜出。以故上古之畫盡于神,中古之畫入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有以優劣論也”,這種色墨相輔相成、未有優劣之分的說法,說明他對色彩有獨到的理解。筆者從文徵明的人生經歷、社會背景和作品出發,分析其哲學思想和藝術理念。

關鍵詞:文徵明;青綠山水;設色

中國山水畫分為兩大類別,一種是水墨山水畫,另一種是青綠山水畫。在中國藝術史上,水墨山水畫的發展似乎勢頭更猛,也更被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其實,山水畫的最初形式是青綠山水,青綠山水發展至今,也衍生出了多樣的形式,不同形式之間的設色也大有不同??傮w而言,青綠山水的設色是較為講究的,清初惲壽平曾說:“青綠重色為秾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澹矣,而愈見秾厚為尤難?!庇纱丝梢?,青綠山水設色最難的便是適度,大青綠可謂濃厚,淺絳可以說是淺淡,而將這二者相融合的文徵明的山水設色便顯得尤為可貴了。

一、青綠山水的發展概況

中國的青綠山水,萌芽于晉,顧愷之《畫云臺山記》中最早提出“山水”一詞,其時山水作為人物畫的背景,技法尚稚拙。隋唐之際,山水畫獨立成科,展子虔《游春圖》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獨立山水卷軸畫,此時技法和理論皆有突破,出現了以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畫家,此時的青綠山水多色澤艷麗、金碧輝煌,又稱“金碧山水”。到了元代,出現了以黃公望為代表的淺絳山水畫派,與青綠山水相比,淺絳山水少了一些富貴艷麗之感,多了一些文人騷客所喜愛的清潤之氣,可謂是山水畫史上的一大變革。文徵明十分喜愛元代的淺絳山水,并對其作了一定的變革,將淺絳和青綠相結合,創作出了用汁綠打底、稍敷石青石綠、濃麗與清雅并存的青綠山水。文徵明的山水畫風格多樣,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在青綠山水作品上?!巴蹙S皆青綠山水,李公麟盡畫白描人物,初無淺絳色也。昉于董源,盛于黃公望,謂之曰‘吳裝’,傳至文、沈,逐成專尚矣?!庇纱丝梢?,淺絳山水起源于董源,到了文徵明時已然十分成熟了。由董源、黃公望的作品可見當時的淺絳僅是在水墨的基礎上涂抹些許淺淡的色彩,依然是墨為主、色為輔。由文徵明的作品可見其設色比前人更為濃烈,卻又不似小青綠的艷麗,似乎在淺絳和青綠之間找到了平衡點,色墨相輔相成。淺絳山水是處于水墨與青綠之間的一種形式,但由于“青綠法與淺色法有別而意實同”,也可將淺絳歸于青綠。實然,文徵明在青綠山水的眾多色彩中找到了符合自己“度”的設色。

二、醉心于“工秀修潤”畫風的文徵明

(一)蘇州地區的繪畫風氣濃厚

明代,在政治中心北遷后,南方地區的各種文化活動便開始活躍起來,蘇州畫壇也逐漸恢復元氣。蘇州地區的畫家們以元代的繪畫風格為基礎進行創作。文徵明便是這些畫家中的一員,他后期所作的青綠山水,披麻皴用筆,與吳鎮極為相似,而在青綠山水的設色上吸取黃公望的經驗并對其作了發展和變革,蘇州地區所遺留的元代繪畫精髓,對文徵明繪畫風格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同時它也造就了明代蘇州繪畫的繁榮。

(二)文人風骨

文徵明的家境、出身都相當不錯:“父林舉吳寬榜進士,除永嘉縣令。攜家赴任。沈周、吳寬、李東陽、張泰等有贈行詩?!蔽尼缑鞯母赣H文林在文徵明幼時便已是縣令,家庭的文學底蘊十分深厚。文徵明自小跟隨父親離開家鄉遠游,開闊了眼界,在家風的熏陶下又飽讀詩書。他的父親與沈周、吳寬等人關系密切,少時的文徵明自然也就結識了這些大家。文徵明的文宦家庭出身和他忠厚謙卑的性格,使這些老師們都十分欣賞他,他學文于吳寬,學畫于沈周,學書于李應禎,這三位老師皆是他父親的舊友,對他也是悉心教導。文徵明從小便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再加上良師慈父的教導,使他逐漸成長為一位帶有清秀俊雅氣息的文人。

文徵明家中書畫、書籍極多。他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較多,宋刻本有《周易》《資治通鑒》《洪氏集驗方》等數十種,近千卷,也可從側面反映出文徵明是個飽讀詩書之人。雖然人們談起文徵明多會想起他的繪畫成就,但他在書法、詩歌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覷。清文學家朱和羹曾評價他的書法“明楷以文衡山為第一”。雖后期的吳門畫派有許多“末流”可謂“目不識一字”,但文徵明卻是有著高深文學造詣的真文人。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造就了文徵明偏于工秀修潤的畫風。

三、文徵明作品的分析與對比

文徵明的青綠山水設色師法趙孟頫與黃公望,趙孟頫的設色已不同于院體的華貴艷麗,但仍有院畫遺風,唯其《鵲華秋色圖》最有文人氣脈。文徵明似乎從此卷得到啟示,采用此卷的形式加以濃麗的賦色,又從黃公望處吸取淺絳法經驗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色理念。下面便從設色方面將其作品與其他的青綠大家作對比。

與前代青綠畫家相比,李昭道無疑是青綠山水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圖》采用大青綠的設色手法,以青綠為基調,間以墨色、花青、汁綠等冷色,與畫中的朱紅等暖色形成對比,畫面呈現出一派金碧輝煌的富麗氣象,凸顯皇家的富貴威嚴。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圖一)設色以淡青綠和赭石相混合的染法,與唐宋以青綠為主色彩的“盈滿”畫法相異,偏向于小青綠,畫面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清新自然的景象。與李昭道的作品相比,文徵明更偏向于文人的水墨樣式,雖也有吸取些許院體的技法,但總體上設色更活潑自然。與同時代畫家相比,仇英與文徵明雖同為吳門畫派,但他們的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仇英的《桃源仙境圖》主要采用大青綠的設色方法,山石以勾寫輪廓與重色暈染為主,巖石山峰罩染石青、石綠,層次暈染,豐富細膩,善于把握同一色階的微妙變化和不同色彩的銜接,色彩清麗,皴染較少。文徵明的《萬壑爭流圖》(圖二)主要采用小青綠的技法,山石用筆靈動,皴染較豐富,設色以青綠盈滿敷染,山腳略施赭石,并用細筆勾勒水紋,將宋和元的青綠山水風格推向和諧統一。仇英的山水作品,雖與唐宋相比,設色要清麗淡雅許多,但畢竟仇英是院體出身,難免會沾染院體遺風。文徵明的作品與仇英的相比,赭石的運用明顯更多,畫面色調也更自然清新,文人氣更足。

文徵明更重視對赭石的運用,將赭石與石青、石綠相融合,將青綠的純度降下來,作品畫面的顏色更加統一、和諧。此特點在《雨余春樹圖》(圖三)中更為突出,該畫中間為一條寬闊的溪水,將全幅縱切成上、下兩段,上段即遠處的崇山峻嶺,主峰兩側的山峰較矮,隱約可見。山石皴筆無多,僅僅用重墨點簇為小樹,并以淡墨向上分染,與山腳的松林相接,形成雨后水汽蒸騰、湖水潤澤的景象。在溪水夾岸,即此畫幅的下段,是此幅面的主題部分。夾岸斜坡疊起,崎嶇不平,有的斜坡伸展至水上,有的長有幾棵高大的松樹和其他雜樹。古松蕭疏錯落,溪邊筑有一小亭,高士策杖優游,吟望遠處,悠閑自在,展現出一派隱逸文人的詩畫境界。此畫為文徵明早年作品,畫中平臺山坡均先以赭墨分面,再罩染石綠、石青,這種賦彩方式即接近元初趙孟頫所慣用的青綠山水墨法,故在此圖中,兼有復古與裝飾的意趣。這幅作品的主色調一反之前青綠山水的常態,采用赭石作為主色調,以細淡勾皴為主,筆法工整細勁,虛實結合,山石大體以赭石為主,只染有極淺淡的青綠,用以平衡赭石所帶來的燥熱感。這種大量采用赭石來平衡石青、石綠的設色技法,使整個畫面呈現出平淡清新之意。

四、結語

文徵明在青綠山水的色彩上作了變革和演進,他變唐宋的濃艷為清淡,并融入了元代的淺絳山水設色,創立了以赭石為主色、敷以青綠的小青綠山水風格,同時將水墨與青綠結合,皴染交融,在青綠山水的變革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文人普遍重視水墨的時代,他毅然提出“余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為淺絳、水墨雜出。以故上古之畫盡于神,中古之畫入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有以優劣論也”的觀點,這種青綠水墨各有道理、未見優劣的說法,打破了文人畫家對院體的刻板印象,使青綠山水再次昭彰畫史,對青綠山水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羅昕,1998年生,女,漢族,湖南岳陽人,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畫方向。

參考文獻

[1]單國霖.文徵明青綠山水畫風格與若干作品考辨[J].上海博物館集刊,1996(0):196-216.

[2]單國霖.略論文徵明青綠山水畫的風格[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5):15-27,158.

[3]周道振,張月尊.文徵明年譜[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

[4]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5]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6]黃文祥.文徵明后期青綠山水的院體類型畫風及其原因[J].藝術探索,2017(6):39-46.

3259501908226

猜你喜歡
文徵明設色
“笨小孩”文徵明
《巖高千尺虎》
詩文書畫四絕才子文徵明
大器晚成的文徵明
《獨白系列之三》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鹿鳴》絹本設色
《鹿語系列之二》 紙本設色
文徵明:清風傲骨寫江山
文徵明:吃虧是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