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纖腰以微步 呈皓腕于輕紗
——古典舞《羅敷行》的審美意蘊

2022-03-22 20:45黃佳琪
藝術家 2022年10期
關鍵詞:采桑羅敷古典舞

□黃佳琪

晨光熹微,薄霧如紗。在深沉遼遠的低音中,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婷婷佇立的妙齡女子,一含、一腆、一收、一放,舉手投足間既飽含深情又不失端莊沉穩。隨之,悠揚的笛聲徐徐奏出,空靈悠遠。燈光下,若隱若現的藍衣女子好似踏霧而來,光看背影便感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萬種風情。陶醉間,云開霧散,在愈發圓潤淳厚的音色中,女子滿懷欣喜緩緩走入觀眾心中,隨著一段清澈明亮的琵琶獨奏,采桑的序幕拉開……

古典舞《羅敷行》由佟睿睿編導,華宵一表演,是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古典舞少年甲組金獎獲獎作品。在該舞蹈作品中,古典舞身韻貫穿全程。演員在“韻”的基礎上使整個舞蹈呈現出飄逸的流動之感,合著音樂的變化自由展開,形成了具有極高欣賞力的動態之美,富有詩情畫意和審美情趣。該舞蹈作品不論在姿態造型、動作運動,還是韻律、意境創造等方面,都符合古典舞的美學要求和審美理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

古典舞《羅敷行》是“詩”與“舞”相融合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從舞蹈形態學角度對作品進行研究,總結出該劇目從詩詞中汲取精華,通過腳下“勾繃”變換來表現“行”的特征,并巧用漢唐舞蹈韻律,以凸顯女性身材的三道彎造型與“折腰”動作,合著眼神的“聚放凝收”來塑造“羅敷”嬌柔曼妙、柔中帶剛、自信灑脫的形象。該舞采用民樂,以“花籃”為道具,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既有古典詩詞的生動性,又富含古典舞的審美意蘊,研究該作對“詩”“舞”結合的舞蹈創作具有現實意義。

一、以詩詞為源,推陳出新

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濃縮于中國古典詩詞之中,古典詩詞凝聚著華夏民族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智慧。中國古典詩詞和中國古典舞蹈在審美特征上有許多融合之處,許多經典的古典舞作品都是以詩詞為原型創作而來,如《采薇》《春江花月夜》等,舞蹈《羅敷行》也屬于這一類經典佳作?!读_敷行》是漢代一首廣為流傳的樂府詩,又名《陌上?!?,詩詞塑造了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女子形象,通過表現羅敷漠視權貴、善良勤勞又不失風度的形象,來歌頌她的堅貞善良與勇敢機智?!傲_敷”這一形象一改傳統詩文中對女性人物哀怨、病弱、凄苦、羞怯的刻板印象,成為文學史中的獨特形象。古典舞《羅敷行》的主題取材于此詩,描繪了農家少女羅敷郊外采桑的情景,時而輕快,時而雀躍,時而神采飛揚,時而留戀陶醉,重點刻畫了人物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

二、合音樂之韻,扣人心弦

古典舞《羅敷行》的音樂具有點睛之筆的價值,對該舞蹈作品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在舞蹈編創、表演中具有引導性,是表達作品主題與藝術思想的關鍵。不同于很多舞蹈音樂由若干選段采用“拼貼”手法組成,《羅敷行》的音樂《夜雨雙唱》選自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的新民樂專輯《聆聽中國·月舞》,曲式結構完整,發揮了笛子悠揚委婉、中阮恬靜柔和、琵琶嘹亮空靈的優勢,采用獨奏、重奏及樂隊伴奏等豐富的演奏形式,樂句表達與動作語匯有機結合,使情節保持連續不斷且具有藝術張力,形象而貼切地表現了舞蹈的意境美。受《夜雨雙唱》“引子—前奏—主題—尾聲”的曲式結構影響,女子古典舞《羅敷行》為“A-B-A”三段式結構:開頭以平緩的節奏、均勻的氣息描繪了清晨太陽初升,羅敷出門采桑的輕松愉快。放下花籃后與拾起花籃后的舞動為第二段,描繪了人物活潑靈動的采桑動作和陽光爽朗的性格特點。動作語匯與音樂融合得天衣無縫,柔中帶剛,延伸流動的動作與較為硬朗的音樂既表現出羅敷采桑時的悠然自得、歡欣雀躍,又體現出羅敷直率豪邁的性格。結尾隨著音樂強度漸弱,琵琶聲使觀眾流連于意境與想象之中。編導巧妙地以“行”的體態前后呼應,既點明主題,又對羅敷典雅含蓄而又浩然坦蕩的性格加以贊賞。

三、以動作之形,引人入勝

古典舞《羅敷行》是詩性背景下的舞蹈作品,以寫意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抒發情懷,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特點,營造出恬靜、雅致的意蘊,使觀眾沉浸在“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唯美意境之中。

(一)“勾繃”間,“步步生蓮”造意境

在舞蹈中,“意”是指舞者的主觀情感,“境”是指舞蹈中表現的場景。舞蹈伊始,隨著燈光漸明,霧氣消散,朦朧間,一個婀娜多姿的采桑少女形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舞蹈演員背對觀眾,左手提籃于肩前,右手緩慢向上輕撩,腰部右靠,左腿抬起,左腳勾回,使身體各個部位之間構成柔美的曲線。隨之,舞者左腳緩慢向右前方撩出,轉移身體重心,左手提籃向上延伸,右手圍于身前,右腿的造型呈小射燕狀,接著主力腿逆時針旋轉90 度,將整個造型的左側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是對羅敷曼妙身姿的再次刻畫。當羅敷回身亮相后,一連串柔美的連接動作,在不斷加強對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時,也逐步進入作品主要部分的表達中……舞者在表演時,常常在一氣呵成的長串舞動后,忽然定格于靜態造型中,但又不是完全停止,手、腳的末端隨著氣息起伏依舊緩慢延展。這種舞臺表演方式使舞者內在情感的表達呈現出欲說還休的效果,對作品情感意蘊的構造可以起到助推的作用。

在古典舞《羅敷行》的動作編創中,編導把“行”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行”為主題動作并將其巧妙地多次變化、反復強調,體現羅敷行走和采桑的過程。舞者甚至運用變換各樣的腳下步伐幾乎跑遍整個舞臺,以流動的空間調度與行云流水般舒展柔美的動作、姿態,表現羅敷不同心境下“行”的動態形象??梢?,編導巧妙抓住“行”的典型性,通過對“行”的刻畫,使羅敷歡樂心情的形象得以體現,也生動描繪了她采茶時辛勤的場景。

詩中描繪羅敷行走時是“微步弄腰姿”,因此,舞者對“行”的演繹都十分小巧、輕盈、柔媚。為了惟妙惟肖地表現“弄”字所傳達出的羅敷的俏皮,以及旁人傾慕她“妖姿”的狀態,編導設計了這一串經典動作,這也成為該劇目最具代表性的舞姿。舞者左手以蘭花指形態將花籃提在胸前,左膝抬起90 度勾腳向里側關,左小腿與右臂同時擺動,接著換右腿抬起。在如此左右搖擺交替前行中,一個妖嬈動人的采桑少女就這樣生動栩栩地走向觀眾。古典舞《羅敷行》中多次出現了“勾腳”,以及由“勾腳”慢慢延伸為“繃腳”的形態,這與生活中人們行走的習慣一致,都是腳跟先落地。這是舞蹈取材于生活的體現,亦是生活化動作的藝術性表達。其次,作品中半腳掌小碎步的設計,相比于古典舞中的圓場步,更能讓觀眾體會羅敷的輕盈靈巧、清新俏麗以及歡樂的心情。再者,這種半腳掌小碎步也可能是采桑場景的生動再現。桑林一般道路崎嶇,雜草叢生,行走其間需小心謹慎,難免顫顫巍巍。因此,半腳掌小碎步相比于圓場步而言,能夠將小心翼翼的心理活動拿捏得更準確。此外,從《詩經·桑中》開始,桑林就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在之后的文學作品中,桑林大多與男女之情有關。因此,半腳掌小碎步可能也是為了表現羅敷的俏皮與羞澀,使人物情感更飽滿,形象更鮮活。

(二)“折腰”間,“搖曳生姿”顯韻味

“纖腰”“輕身”的形體姿態是這部作品帶給觀眾兩個最直觀的視覺享受,這兩點恰恰是漢唐舞蹈的審美特征。由此可知,古典舞《羅敷行》中表現羅敷在林間采桑的場景是巧用漢唐舞蹈的手法來演繹的。該劇目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漢唐舞蹈“平穩和諧、含蓄溫潤”的風格特征與審美理念,將羅敷含蓄的個性與柔美的體態完美融合,使觀眾從舞者內斂、柔美、舒緩的表演中體驗到婉約秀美、清新俏麗的視覺美感。

古典舞《羅敷行》以凸顯女性身材的三道彎造型及控制性舞蹈動作為主題動作,有“擰、傾、圓、曲”的動態結構。舞蹈動作中的云手、圓場和舞者起舞時的線條流動都展現了古典舞“圓”的特征,并且劇目中多次運用“折腰”技術,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美感和動感?!罢垩辈⒉皇菃渭兊淖藨B展示,而是舞者激動心情的外化,每一次下腰都與音樂完美契合,將舞蹈層層遞進,推向高潮。如舞者用兩個走步接元寶跳,之后右腳繃腳從右向左劃過半圓,將身體帶向左側再反彈回舞臺中央做一次踏步采桑的動作。接著,表演更加熱烈,舞者舒展雙臂,背向小碎步快速移動到舞臺左后方,然后忽然靜止成弓步、雙臂向后展開的造型,緊接著雙腿收回,猛地向后下側腰,左手高舉到半空中,右手放下花籃,之后又快速起腰進入新的段落……“動靜結合”這一傳統美學在該劇目中多次呈現,在“靜”的造型中,除了蜿蜒曲折的線條,還呈現出一定“動勢”,在“動”的行云流水中亦包含著一定穩重的“靜勢”。

劇目中不乏許多流暢性極強的舞段,折腰起身、跪地躍起……舞者在高中低三維空間中自由流轉,合著音樂融合韻律與肢體,交融氣息與情感,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無不在向觀眾展示羅敷的萬種風情。舞蹈中的“折腰”看似柔美,實則柔中帶剛,具有營造意境的功能,是含蓄的個性與柔媚體態的統一,既靈活運用漢唐舞蹈的特點增強了作品的視覺美感,又表現出羅敷堅韌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彈跳”間,“若俯若仰”宣情緒

舞蹈是表情的藝術,尤其是以詩詞歌賦為原型的舞蹈作品,更需仔細揣摩人物心理活動,以塑造鮮活的舞蹈形象。在表演過程中,肢體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二者缺一不可,肢體動作中的各類舞蹈技巧,在表達人物情感、塑造形象方面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一,舞蹈技巧可以增強表演藝術的呈現效果。適當的技巧展現可以幫助詮釋作品的內涵。其二,舞蹈技巧可以傳達作品的思想感情,作為一種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去推動情節、情緒的發展,增加舞蹈表演的魅力。

古典舞《羅敷行》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多種技巧,尤其是不同形式的高空舞姿跳躍技巧,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仿佛躍入了觀眾心中,給人一種動態美感。其中,“倒踢紫金冠”多次出現,每一次都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準確地刻畫了羅敷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形象。例如,在放下籃子后,舞者的各種碎步疾行、快速甩臂、高踢腿、大涮腰,以及大跳、元寶跳、旋子等動作,看似隨性,但節奏強烈,韻味突出。舞蹈演員在四個八拍內連續展示了三種不同形式的倒踢紫金冠技巧,層層疊加增強感情色彩,合著音樂的強弱起伏將作品推向高潮,表達了羅敷沉浸在采桑的美好時光里,以及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焖俚男D、空靈的騰躍……若俯若仰,若來若往,無拘無束的舞蹈動作使人物情感得以宣泄。

(四)“眉眼”間,“聚放凝收”塑形象

在中國古典舞的表演中,表演者的眼神常常是用于體現作品中人物內心情感的重要途徑。以眼神表達人物內心情誼,傳達詩中人物所思所想,繼而引起氣息、動作的流動轉換,構成中國古典舞的特殊意蘊,達到舞者“形與神”高度結合的效果。詩中形容羅敷“顧景笑齊眉”,這充分體現在舞蹈演員眼神的聚、放、凝、收之中,使觀眾能夠在舞蹈演員的舉手投足間看到羅敷嬌柔曼妙的身段,看到楚楚動人而又自信灑脫的神情。

在舞蹈過程中,舞者眼神與道具間的交流亦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對表演效果、推動劇情發展有重要作用。古典舞《羅敷行》在道具運用上別出心裁,可謂神來之筆。編導精準地把握了角色塑造中情景的特色——采桑,除了常見的手提,舞蹈中的羅敷還用腳勾起籃子,充滿了中國古典舞的韻律與美感,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更加俏皮可愛?;ɑ@的外觀精致小巧,映照出主人公內心的純凈與美好。舞者在提籃時的動作精巧細膩,放下籃子后多為熱情奔放的大幅度動作,與放籃前形成鮮明的對比,塑造出生動的采桑女形象。編導結尾將畫面拉回羅敷提籃而歸的情景中,首尾呼應,對她溫柔婉轉而又剛健有為的性格做出總結。

中國古典舞《羅敷行》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對美的欣賞,更是對純粹、質樸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編導以貼近生活、虛實相生的編創手法,巧妙融合漢唐舞蹈,在動作、服裝、道具等各方面別出心裁,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

猜你喜歡
采桑羅敷古典舞
略談羅敷之美——《陌上?!妨_敷形象淺析
承古之韻的當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學中的表演素質培養策略研究
桑椹
陌上桑
論古典舞氣息在古典基訓課堂的重要性
陌上桑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的身韻教學
去古代采桑吧
桑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