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學雜志正漸行漸遠?

2022-03-23 03:18顧捷昕
出版人 2022年3期
關鍵詞:雜志文學大學

文|顧捷昕

全美各地的大學正在取消校辦文學刊物,那些與大學無關的文學雜志也紛紛面臨???,或被迫改變出版策略。

《信徒》()曾經位列美國文學雜志的第一陣營。它是首屈一指的藝術和文化期刊,不少當紅人氣作家為其寫稿,比如萊斯莉·賈米森、尼克·霍恩比、安妮·卡森等等。這本雜志屢屢獲獎,而且獨具慧眼,發掘了許多新銳作家,推出了大量不落窠臼、別具一格的作品。位于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大學黑山學院當年買下這本雜志時,專家們曾評論稱:拉斯維加斯有望成為新的文學藝術中心。

但去年10 月,內華達大學宣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學校財務造成的影響”,《信徒》雜志將于2022 年初???。內華達大學文理學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s)院長發布聲明,面向公眾給予解釋:在目前的財務狀況下,印刷出版《信徒》這樣的紙質出版物已成奢侈之舉,難以為繼。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學界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锻硇臏y試》()一書的作者,美國知名的“80 后”小說家、散文家萊斯莉·賈米森發推:“這則新聞讓我心碎?!?/p>

《信徒》??^非孤例。全美各地的大學都在不動聲色地慢慢削減經費,取消它們的校辦文學刊物。即使那些不是大學主辦的,與大學無關的文學雜志也紛紛面臨???,或被迫改變出版策略,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波助瀾,致使這一趨勢愈演愈烈。

與普通雜志相比,文學期刊沒有那么光鮮亮麗,封面沒有穿著時尚的俊男美女,內頁沒有最新的名人爆料。但是在文學藝術界,它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那些剛剛起步的詩人、散文家和小說家而言,文學雜志為他們提供了作品得以出版的路徑,使這些寂寂無名的新人新作被發現、被評論,獲得文學經紀人的關注,從而得以獲取報酬出版專著。文學雜志就是這些文學新人的跳板,畢竟,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一步登天,立刻得到出書的機會。在文學雜志上筆耕,正是他們實現夢想的不二途徑。

比如,賈米森就對《信徒》懷有感恩之情:這本雜志是她最初的伯樂,也是首家發表她的重磅散文《同理心測試》的出版物。

文學雜志不僅僅事關文壇新人寫作生涯的建立。文學雜志還是一個文學展示的T 臺,在這里新的文學風格被測試并凸顯而出,新的文學聲音橫空出世?!栋⒗辜蛹究罚ǎ┞摵蟿撌既思婵偩幜_納德·斯帕茨表示,如果只有像《巴黎評論》()或《紐約客》()這樣的大型老牌雜志繼續存在,文學界的多樣性將受到影響。

文學雜志從寵兒淪落為棄兒

文學雜志為什么如此脆弱?錢是癥結所在。2018 年,“文學中心”(Literary Hub)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直言不諱:“文學雜志注定消亡?!痹缭?011 年,詩人梅根·加爾就批評文學雜志的經營模式,毫不含糊地指出這種模式背后的問題:文學雜志不賺錢,雜志編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法避免破產的命運。

校辦文學雜志江河日下,其他的文學雜志也不能幸免。曾經,《鐵皮屋》()是美國極負盛名的文學雜志,但是2019 年,由于成本問題,其紙質版被迫???。

特拉維斯·庫羅夫斯基是約克大學(York College)研究文學出版及文學出版史的教授,他說,“文學雜志沒錢,熱愛文學的人應該出手相助”。

其實,文學雜志也曾歷經輝煌,那時它貌似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比如,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就曾積極主動地買下《信徒》雜志——校方認為,這本雜志具有重要意義,會成為學校的珍貴資產。

庫羅夫斯基解釋說,二戰之后,大學大力興辦文學雜志,蔚然成風。戰后羅斯福政府頒布《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大學學生人數激增,學校青睞文學雜志,因為這種雜志能體現學校對人文學科的重視。比如,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精心培育《南方評論》(),這本刊物就像藝術畫廊或足球隊一樣,成為校園之光。

庫羅夫斯基說,大部分文學雜志根本不可能長期盈利,但是在電視出現之前,確實有些雜志發行量可觀。然而,因特網出現之后,大眾期望免費閱讀文學作品,甚至覺得這才順理成章——既然能夠在網上免費閱讀,為什么還要花錢購買紙質版的文學雜志?

因此,文學雜志的地位一落千丈。大學一旦需要削減預算,首先就想拿文學雜志開刀。

文學雜志屬于陽春白雪,和神秘探案小說之類擁有廣大受眾的通俗文學讀物不同?!拔膶W雜志無法創造足夠的利潤,不能實現資金自給自足?!?《阿拉斯加季刊》聯合創始人兼總編羅納德·斯帕茨說道。今日的高等教育界又盛行“市場決定論”,即應該由市場決定資金的流向。這些高冷、文藝范兒雜志的生存空間因此日益縮減。

“藝術,尤其是文學藝術有多么重要?人們根本不理解。文學雜志,乃至文學藝術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秋?!绷_納德·斯帕茨憂心忡忡地表示,“文藝類雜志不僅重要,而且和生活中的一切都息息相關。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以及我們的身份認同”。斯帕茨說,“如果任由市場主宰,那么文學多樣性無從談起,故事和敘事也千篇一律”。

文學雜志危機中孕育新機遇

盡管大量文學雜志???,但是仍然有人對它們的未來保持信心?!皟炐愕?、精美的文學作品永遠不會凋亡。我們需要這些作品”,艾麗莎·夏帕爾就是這樣的一位樂觀主義者,她也是《鐵皮屋》雜志的聯合創辦人。

“人類是在敘事中生存的動物。我們會與故事、詩歌或散文親密接觸,這種體驗無可替代?!毕呐翣栒f道。這其實是所有人的共同體驗,總有只言片語,或是一段文字,深深觸動我們的靈魂。文字輕若鴻毛,文字亦重于千鈞。

因此,夏帕爾根本不相信文學雜志會消失,文化一直在演變,它總會在涅槃后重生。過去人們使用留聲機,現在的年輕人離不開流媒體,但是音樂一直在那里,從未離去。

“文學雜志必須求變,它應該反映我們所處的時代?!毕呐翣栒f,“但是我堅信,讀者和文本之間的交流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p>

也許,推陳意味著出新,夏帕爾說,舊雜志謝幕未必一定是壞事,這會為新雜志騰出空間,更多的社群、更弱的群體可能借此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變化已經開始。新雜志的主題更多元,態度也更積極。許多名家親自指導,推出了一些主題鮮明、內容精練、面向某類專門人群的在線雜志,比如詩人、作家、音樂發燒友哈尼夫·阿布杜拉齊布2020 年推出了一個關于音樂分享交流的在線文檔類項目《從68 到05》()。

越來越多的僅有在線版本的小型文學雜志正在蓬勃發展,比如《X 射線》(---),這是一本面向潛水愛好者和自然探險讀者的免費發行的電子雜志,內容涵蓋潛水旅行、環境和科學、運動和自由潛水、沉船和保護、該領域有趣人物的簡介以及水下攝影師的作品展示等等。它們標新立異,風格另類。

資金仍然是雜志存亡的癥結所在。這些新興雜志偏安于網絡一隅,無法和那些由大學扶持的大型雜志比肩,它們根本支付不起作者的稿酬,但是作者也得吃飯、養家,不能靠愛發電。

有的雜志嘗試通過眾籌募集資金,以便既能支付作者稿酬,又允許讀者免費閱讀。但是有些投資者并不看好這種經營方式。

“獨立雜志要想繼續前行,就必須建構一個為獨立雜志的成長提供支持的社會環境:人們不能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一本創刊三年多的時評藝術類雜志的總編輯評論說,“如果任由作者、編輯和藝術家的勞動貶值,讓除了富豪之外的千千萬萬普通人在低工資和高租金中苦苦求生,找不到歸屬感,日益被邊緣化,那么文化得不到滋養,媒體的關注點會一直由精英階層把持”。

“但是痛苦之余,也有歡欣?!卑惿は呐翣栒f道。即使傳統文學雜志漸行漸遠,但是新作家、新思想層出不窮。留聲機被淘汰,但是音樂永存,藝術也一樣——興許它還會更加繁榮?!?/p>

猜你喜歡
雜志文學大學
我們需要文學
《大學》
東方養生雜志征稿函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雜志介紹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雜志收納碗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