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曹植詩歌的比興寄托

2022-03-24 10:47
關鍵詞:比興曹丕曹植

薄 曉 婧

(北京語言大學 中華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083)

關于“比興”,漢儒鄭眾解釋為:“比者,比方于物也。興者,托事于物?!盵1]880也就是說,比是譬喻于物,興是寄托于物??此票?、興各有分工,實則不然??鬃友裕骸啊蛾P雎》以色喻于禮?!盵2]139顯然,這里的“喻”不能理解為比喻。鄭玄在《周禮·春官·大司樂》中云:“興者,以善物喻善事?!盵1]833李洲良認為:“從孔子提出‘以色喻禮’到漢儒普遍認同的‘以喻釋興’‘興者喻’,這里的‘喻’看似‘比喻’,卻是‘寓托’‘寄托’之意,是 ‘興寄’,或者更具體地說是‘美刺寄托’?!盵3]242也就是說,比除能夠譬喻于物外,還能“以喻釋興”,也有美刺寄托之意。曹植在詩中經?!耙杂麽屌d”,用此種比興的手法寄托情感和抱負,既有對友人的勸勉與擔憂,也有對親人的牽掛與剖白,而最為常見的是對自身志向的堅持與期冀。

一、對友人的勸勉與擔憂

曹植是個文才富艷的貴公子,身邊不乏文士與之交游?!度龂尽と纬顷愂捦鮽鞯谑拧り愃纪踔病放崴芍⒁段郝浴吩疲骸爱斀裉煜轮t才君子,不問少長,皆愿從其游而為之死?!盵4]562曹植之所以備受賢才君子青睞,俊才云蒸,不獨“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瑯,并體貌英逸”[5]537,還時常對友人表達親厚情意。應玚即將北行時,曹植與之餞別,在《送應氏(其二)》中有“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6]4之句,以“比翼鳥”自比,可見二人平日關系之親近,同時寄托了曹植對應玚的親昵、關愛之情。此外,曹植在詩中對友人勸勉有之,擔憂亦有之。

王粲熱衷仕途,依附劉表十余年未能得到顯要的職位,入魏歸附曹操后也并未得到重用。在郁郁不得志之際,王粲欲求見曹植卻苦于沒有機會,于是在游覽西園之后作《雜詩》一首抒寫自己的憂思之情。詩中有一句“上有特棲鳥,懷春向我鳴”[7]85,王粲看到一只孤零零地棲居在樹上的鳥兒,仿佛看到了因思念自己而發出聲聲呼喚的友人曹植。當曹植看到這首詩并了解到王粲的處境后,為了體會友人的語境,也在西園游覽一圈之后作詩一首贈給王粲?!爸杏泄馒x鴦,哀鳴求匹儔?!盵6]39這兩句恰好回應對方,“孤鴛鴦”與“特棲鳥”相對,“孤鴛鴦”喻王粲?!拔以笀檀锁B,惜哉無輕舟?!盵6]39“輕舟”喻見面的良機,也暗寓自己并無權勢襄助王粲。曹植雖愿接近“孤鴛鴦”卻無“輕舟”代步,這寄托著其對王粲的思念之情以及愛莫能助的無力之感。王粲入魏形單影只,自己雖為其好友,卻少有見面時機,但思念之情卻始終埋藏于心。曹植讀過王粲的《雜詩》后,對友人憂愁的原因已經心領神會;然而他并無提拔官員的權力,想要幫助友人達成心愿也是束手無策?!爸仃帩櫲f物,何懼澤不周”[6]39中的“重陰”喻曹操?!洞呵锓甭丁せx》載:“君為陽,臣為陰?!盵8]350曹操當時任丞相一職,可謂重陰。曹植一邊對友人表明自己的惦念之意和無奈之感,一邊勸勉友人,自己的父親曹操唯才是舉,遲早會發現王粲的才能,從而委以重任。王夫之在《古詩評選·曹植·贈王粲》中評道:“曲引清發,動止感人,乃可不愧作者?!盵9]664王夫之認為曹植的這首詩動止感人,這正是此詩比興手法的妙處,在那飽含著聲聲寬慰的詩句中,曹植對王粲的一片誠摯之心令人感動。

徐干也是曹植的友人,他淡泊名利,有箕山之志。曹植見其貧寒,身居蓬室且缺衣少食,于是寫下了《贈徐干》這首詩。曹植在勸慰徐干希望他入仕的同時,還表明愿意替他籌謀,為他援引?!皩殫壴购稳??和氏有其愆”[6]53中的寶喻徐干,和氏喻知己。曹植認為徐干是個懷才抱器之人,如同和氏璧一般,自己能識得有才之士并成為他的知己,如果不為之舉薦就如同和氏一樣有過錯,這暗示著曹植愿為徐干引薦?!傲继餆o晚歲,膏澤多豐年”[6]53中的良田、膏澤喻有才德之人,“亮懷玙璠美”[6]53中的玙璠喻君子。曹植在此詩中用比興手法寄托了自己對徐干恬淡高潔人格的贊賞之情,也有對其生活困苦的擔憂之意,以及作為知己義不容辭的襄助之念。一個對友人關懷備至、勖勉有加的貴公子形象躍然而出。

建安二十五(220)年,曹丕嗣位丞相、魏王,不久就治丁儀之罪,打算讓丁儀自裁。丁儀畏死不愿自盡,被收入獄中待死。曹植此時已是自身難保,聽聞此事后無力救援丁儀,于是在悲憤之下作《野田黃雀行》一詩,希望有人能夠搭救丁儀?!案邩涠啾L,海水揚其波?!盵6]253高樹喻曹丕掌控的政權,悲風喻嚴峻的法度,海水喻群臣。此時,曹植的處境十分險惡,曹丕虎視眈眈,群臣推波助瀾,他已經到了孤掌難鳴的地步,這讓他悲憤異常?!袄麆Σ辉谡?,結友何須多?”[6]253利劍喻權力,曹植感慨權力已失,心中愧疚不安。因自己之故致使友人落難,卻無法施予援手,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早知今日還不如從未結交過友人,以免友人受到自己的牽連而遭遇不測?!安灰娀h間雀,見鷂自投羅?”[6]253籬間雀喻丁儀,鷂喻曹丕的鷹犬,尤其是前來抓捕丁儀的人,羅網喻法度。曹丕因丁儀等人是曹植的黨羽,于是羅織罪名將丁儀下獄,丁儀無力抗衡國家法度,只能進入監獄,已是在劫難逃?!鞍蝿ι恿_網,黃雀得飛飛?!盵6]253-254曹植的一切籌謀都如同鏡花水月一般,無計可施之下只能寄托于幻想,希望此時此刻出現一個充滿俠義的有權之人前來拯救丁儀,助丁儀逃脫劫難?!帮w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盵6]254明人譚元春在《古詩歸·卷第七·野田黃雀行》中言:“四飛字露出仙手,語態如小鳥低聲,說得眾生有情有義?!秉S雀陷入羅網之中,少年拔劍砍斷羅網,黃雀重歸自由一飛沖天,但它并不曾忘記少俠的恩德,于是輕輕下落,低聲感謝少俠的活命之恩。此情此景,讓人忍不住聯想到與黃雀一般處于絕境的丁儀,令人俠義之情頓生,恨不得如同少俠搭救黃雀一樣前去搭救丁儀。曹植此詩運用了比興手法,不直言丁儀之危,希望有權勢之人前往拯救,而是托喻黃雀委婉道出,以情動人。

二、對親人的牽掛與剖白

曹彪是曹操的姬妾孫姬所生之子,曹植的異母弟。曹丕登基后,頒布了禁止藩國兄弟通問的法令,諸王只有在進京朝覲時才能夠見面,可謂別易會難。曹植在封地鄄城思念遠在萬里的吳王曹彪,卻不能前去相見,于是作《雜詩》一首?!案吲_多悲風,朝日照北林?!盵6]306高臺喻京都,悲風喻法度,朝日喻君王,北林喻小人。開篇渲染的氣氛就比較悲哀、沉重,可見曹植此時的心情是悲憤莫名。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夕堂永日緒論·二四》中評道:“不能作景語,又何能作情語邪?古人絕唱句多景語,如‘高臺多悲風’……而情寓其中矣。以寫景之心理言情,則身心中獨喻之微,輕安拈出?!盵10]829面對高臺、北林等景物,曹植將心中的獨喻隱隱寄托于景物之中,以抒發自己的情懷?!爸釉谌f里,江湖迥且深”[6]306中的“江湖”喻小人阻隔?!肮卵泔w南游,過庭長哀吟”[6]306中的“孤雁”寄寓了兄弟二人闊別后的牽掛、哀傷之情。不久,曹植與改遷白馬王的曹彪以及任城王曹彰進京朝覲,曹彰突得急病暴死在京都。經歷殤兄之悲后,又要面臨別弟之痛,曹植本想和曹彪同路返回封地,卻被監國使者阻攔,于是曹植在離別之際贈送曹彪七首詩來剖白自己的心意?!傍|梟鳴衡車兀,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6]362中的鴟梟、豺狼、蒼蠅喻小人,“孤獸走索群”[6]363中的孤獸喻自己。詩中的這幾處比興寄托曹植對小人的憤恨之感以及對兄弟遠行的不舍之思。隨后,曹植寫下一首寓言詩:“雙鶴俱遨游,相失東海旁。雄飛竄北朔,雌驚赴南湘……不惜萬里道,但恐天網張?!盵6]626雙鶴喻曹植和曹彪兩兄弟,借雙鶴分飛喻兄弟分離。雄鶴曹植前往山東鄄城,雌鶴曹彪奔赴河南白馬城。天網猶如前文提到的羅網,喻法度。昔者丁儀如自投羅網的黃雀,如今曹植、曹彪兄弟二人亦如隨時被天網捕獲的雙鶴。前車之鑒猶在,縱使再難分難舍,也不得不考慮到一直約束他們的嚴峻法律,更何況隨行的監國使者正虎視眈眈,一旦他們行差踏錯觸犯法規就會被監國使者立即告發。曹植不再是昔日任性而行的少年,已經飽受迫害和誣告的他只能在詩中寄托對兄弟的掛念和擔憂之情。

曹丕是曹植的同母兄長,更是掌控曹植生殺予奪大權的君王。在曹丕還未登基為帝前,兄弟二人關系和睦,曾一同游宴唱和。為帝之后,曹丕對曹植一再排擠迫害,致使其反復遷徙流播。曹植在日夜擔憂、忐忑不安中創作了多首女性題材的詩歌,一再表明自己對曹丕的依賴與忠誠?!吨芤鬃ⅰど辖洝だぁ丰尅袄ぁ睘椋骸暗氐酪?,妻道也,臣道也?!盵11]20在某種程度上,臣道和妻道尤為相似,逐臣和棄婦亦有關聯。妻子依附于丈夫,對丈夫忠貞不貳。丈夫新婚時喜愛妻子,日久因喜新厭舊另覓新歡。新人年輕美貌,進讒言蠱惑丈夫。賢臣亦依附于君王,對君王獻出忠誠。君王初期善待賢臣,之后為一己之私疏遠賢臣。小人讒言相加,迫害賢臣。屈原以“香草”象征賢臣,用“蕭艾”象征小人,借“美人”象征君王,借男女關系象征君臣關系。曹植繼承了這種香草美人傳統,詩中以浮萍、桂、蘭喻賢臣,用茱萸喻小人,借佳人喻君王。此外,曹植還以被丈夫拋棄的孤妾喻逐臣,以夫妻關系喻君臣關系。李洲良認為:“如果說屈原的《離騷》是以男子為核心,借美人象征理想君王,那么曹植的閨怨詩則是以女子為核心,借女子的無辜被棄來象征失寵于君王的自己,以男女關系喻君臣關系雖肇端于屈原,然而,借女子被丈夫拋棄象征忠臣被君王貶黜卻始于曹植?!盵3]307-308曹植的閨怨詩之所以以女子為核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心態的改變。曹丕稱帝后對曹植不斷打壓,曹植由原本的散漫心態轉為憂懼心態。最初聽聞曹丕稱帝,曹植尚且敢于發服悲哭,之后丁儀、丁廙等友人被誅殺,又經歷數次播遷,屢遭小人誣告,戰戰兢兢如驚弓之鳥,唯恐被曹丕降罪。于是,曹植在充滿憂懼的心態下創作了《浮萍篇》《種葛篇》《七哀》等閨怨詩。這些詩歌以“孤妾”自比,以“佳人”比曹丕。在最初孤妾和佳人是非常親密的一對夫妻,有過一段“如樂如琴瑟”[6]379“宿昔同衣衾”[6]382的甜蜜生活。不久后丈夫喜新厭舊,“佳人懷異心”“恩紀曠不接”[6]382“今為商與參”[6]383這幾句詩體現了丈夫對妻子的絕情。夫妻二人如商星和參星一般,一東一西,此升彼沒,永不相會?!肮骆*殫盵6]381體現了妻子的專一癡情。孤妾開始詢問佳人,“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6]381此時此刻,曹丕和曹植的地位如天壤之別,曹植期盼著兄弟二人重歸舊好,并且主動示好?!霸笧槲髂巷L,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6]381前兩句以西南風自喻,愿化為西南風投入兄長懷中,極盡親昵依賴之意。后兩句以貞女自喻,曹植希望曹丕能夠對往日的嫌隙釋懷,并表明自己的決心,只擁護兄長一人,絕不存他心。明人許學夷云:“子建樂府五言《種葛》《浮萍》二篇,或謂于漢人五言為近,非也。漢人委婉悠圓,有才不露,子建二篇則才思逸發,情態不窮?!盵12]142許學夷認為曹植的詩歌能展現詩人的才思,情態并非委婉地深藏,而是無盡地外露。清人寶香山人對《種葛篇》評云:“慕君之心如此作方妙?!盵12]165寶香山人認為曹植以孤妾對佳人的傾慕喻自己對君王的仰慕這種比興手法非常巧妙。由此可見,曹植這幾篇閨怨詩用比興的手法寄寓了自己的慕君之心,情態外露,情意無窮。

曹叡是曹丕的繼承者,他上位后依舊秉承曹丕的態度繼續打壓防范曹植。太和二年(228),曹叡前往長安,流言曹叡已死隨駕群臣要立雍丘王曹植為新君。此后,曹叡對曹植更加忌憚。曹植在詩中訴說骨肉親情,辯白自己的忠心?!队踵灯酚小坝踵荡宿D蓬,居世何獨然”[6]470之句,轉蓬喻自身,曹植遷移不定、骨肉分離,恰似轉蓬一般?!霸笧橹辛植?,秋隨野火燔。糜滅豈不痛,愿與根荄連?!盵6]471曹植在流離播遷之際百感交集,又遭遇流言中傷,令他悲苦不堪。于是曹植以林中草自喻,寧愿被野火焚燒與根相連,也不愿做隨風流轉的飛蓬,寄托了他對親人的依賴、對君王的忠誠。清人陳祚明說:“寫轉蓬飄蕩,淋漓生動,筆墨飛舞,千秋絕調。糜滅不惜,痛切殊深,早有見于本枝不固之患矣。如此詩托諷情旨,何減《三百篇》,不獨‘煮豆’之詩稱至性也?!盵12]188可見,此詩托諷情旨,托喻轉蓬、林中草,寄寓自己的骨肉相思之情、效死輸忠之心。曹植在《豫章行(其二)》中寫道:“鴛鴦自朋親,不若比翼連。他人雖同盟,骨肉天性然。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子臧讓千乘,季札慕其賢?!盵6]507曹植以“鴛鴦”喻朋友,“比翼鳥”喻兄弟,他認為朋黨不如骨肉親情羈絆更深。曹植對曹丕兄弟情深,對曹叡亦是情深義重。他借用典故表明流言是荒誕無稽的,自己絲毫沒有奪位之心。寶香山人認為該篇“畏禍憂心畢現”[12]164。曹植本就誠惶誠恐,又經歷了流言之事,更加惶惶難安,正是這畏禍、憂郁的心態促使他反復向君王訴說自己對親情的重視、對皇位的淡然?!峨s詩》中有“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13]24之句。陳祚明云:“應亦思君之念,托之夫婦?!盵12]195這首詩也是以夫妻關系喻君臣關系,寄托了曹植對曹叡的忠誠之心。

三、對自身志向的堅持與期冀

建安二十五年之前,曹植處于政治上的得意時期,他曾寫信給楊修,表達了自己“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6]185的志向,表明自己不甘心僅僅“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6]185。他對丁廙也說:“君子通大道,無愿為世儒?!盵6]169由此可見,曹植不甘心只做一個文人,他之所愿是在文學揚名天下的基礎上建功立業。當時曹植博學淵識、文章絕倫,早已名動天下。至于功名思想,曹植本就生于亂世,跟隨父親曹操經歷了南征北戰的戎旅生涯,也曾“劍戟不離手,鎧甲為衣裳”[6]626。曹植目睹了黎民百姓遭受的戰亂之苦,濟世救民的英雄情結油然而生。天下一日不平,百姓一日不寧。曹操一直以來就以一匡天下、消除危亂為己任,經過不斷的耳濡目染,曹植的心中逐漸生出建功立業的志向,遺憾的是他在此期間未能立下顯赫的功績。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上位,從此以后曹植處于人生的低谷時期。曹植所作的《圣皇篇》中有“思一效筋力,糜軀以報國”[6]394之句。曹丕上位后,曹植雖有報國之心卻被強迫歸藩。此后,縱使曹植屢屢碰壁、報國無門,依然渴望得到任用,以實現他建功立業揚名四海的夙愿。于是在曹植的筆下,這一切皆用比興這一手法委婉含蓄地道出。曹植在《盤石篇》中慨嘆:“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6]317孔子曾因大道不被施行而考慮過乘桴浮海,最終計劃沒有達成。曹植認為孔子如果浮海遠行,志向就更加不可能實現,寄托了曹植本人對城闕的思戀,希望能夠回到都城一展宏圖。如果離開都城前往封地,就無法實現他的志向。曹植在迷茫無助之中,創作了游仙詩《仙人篇》,詩中寫道:“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盵6]320清人朱乾指出:“托意仙人,志在養晦待時,意必有圣人如軒轅者,然后出而應之,所謂達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盵12]202朱乾認為曹植托喻仙人,實則是在韜光養晦,待時而動。一旦像軒轅氏一般的圣人出世,他的志向就能夠實現了。待到曹丕病逝,曹叡繼任帝位后,曹植以為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來臨,于是他憂懼的心態轉為了進取的心態。太和二年,曹休被吳國將領周魴詐降之計蒙蔽導致全軍覆沒。曹植欲要勤王,卻被曹叡拒絕,于是曹植寫就了一首《雜詩》。詩中有如下幾句:“愿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盵6]467寶香山人評道:“深得比興之法,能于委曲中得舒懷抱?!盵12]161曹植用方舟比喻兵權,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欲要衛國勤王,卻難遂其愿,沒有得到兵權,寄托了悲憤的情懷?!栋遵R篇》中,曹植描述了游俠兒英勇護國、不畏生死的英雄形象。朱乾評道:“此寓意于幽并游俠,實自況也……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盵12]201朱乾認為曹植明寫游俠兒,實則以游俠兒自比,寄托了自己甘愿為國捐軀的家國情懷。

時光飛逝,曹植見自己無法實現建功立業、平定天下的志向,于是將目光暫時轉回了文學著述。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精意著作也能功在千秋?!掇缎小分刑岬溃骸叭司右皇篱g,忽若風吹塵。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孔氏刪詩書,王業粲已分。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盵6]529清人吳汝綸言:“此詩言人命易盡,欲輸力于時而不能,將著文垂后,以??鬃右??!盵12]226吳汝綸認為曹植在感到人命易盡之時,覺察到報效明君的不可行性,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著述。從詩中的前兩句可以看出,曹植感受到了歲月的流逝、壽命的短暫,人生在世就如同微風吹動塵土一般轉瞬即逝。接下來曹植依然表述己志,始終暢想著自己懷有王佐之才,就應該建立功勛,為明君效力。然而此愿至今難以實現,于是曹植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借喻孔子刪《詩》《書》成就不朽功業,寄托了自己立言千古、垂名后世的愿景。曹植年少時曾將所作之賦刪定別撰,去除蕪穢,成為《前錄》78篇。曹植晚年繼續刪定所寫詩賦,不思飲食,從而得了胃病。太和六年(232),曹植被封陳王后,依然不忘昔日之志,想要與曹叡獨談商量時政,希冀自己能夠得到一用,卻被曹叡拒絕。曹植因此抑郁寡歡,懷著永不能實現的理想發疾而逝。

四、結 語

“以喻釋興”的比興手法寄托了曹植對友人、親人及自身志向的期許。他對友人勸勉有之、擔憂有之,對親人牽掛有之、剖白有之,對自身志向堅持有之、期冀有之。曹植將澎湃于心的種種情感委婉道出,更富有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感。明人李夢陽讀曹植《贈白馬王彪》《浮萍篇》等詩,被曹植的真情實感打動,乃至泫然出涕。李夢陽評道:“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憤切而有余悲,殆處危疑之際者乎?!盵12]127李夢陽認為曹植所寫詩歌委婉動聽,語境殊為危急,詩句中充滿了憤恨之情,讀完依舊留有悲傷的余味??梢?,曹植詩歌的比興手法除具有委婉含蓄、感情真摯等特征外,還留有余悲。曹植于建安二十五年后所作詩歌語境憤切,令人讀畢依舊悲戚不絕??上攵?,曹植創作此類詩歌時正處于萬分危急之際,其悲憤、幽怨之情令人感同身受,為之感傷。

猜你喜歡
比興曹丕曹植
曹丕組織“驢叫葬禮”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給曹丕的建議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比興、詠物辨說
曹植《白馬篇》賞析
賦比興之當代運用
從《詩經》比興循環解釋現象探究“興”的起源——以《關雎》《漢廣》《樛木》三詩為例
風賦、比興、雅頌新論——兼比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詩”觀
曹丕的擊劍比賽記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