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護理效果研究

2022-03-27 10:32陳小芳孫瑛吳丹
中國現代醫生 2022年4期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護理應用價值

陳小芳 孫瑛 吳丹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深入探討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所取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杭州市中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取102例,采用隨機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進行護理,每組各5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在護理工作開始前,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下肢放射疼痛例數少于護理前,直腿抬高度高于護理前,VAS評分及JOA評分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下肢放射疼痛例數少于對照組,直腿抬高度高于對照組,VAS評分及JOA評分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過程中,通過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實現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進一步優化,對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積極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隨癥采集法;臨床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248.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04-017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depth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btained by applying TCM nursing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 H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list, 51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Relevant data showed that before the start of nursing work,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value(P>0.05). After nursing, the cases of lower extremity radiating pain in two groups were less than before nursing, the straight leg lifting height was higher than before nursing,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were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the cases of lower extremity radiating pain in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straight leg lifting height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care in the study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th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treatment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ork based on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 is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It has positive valu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atient health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作為臨床中常見疾病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對于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該病主要由患者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導致,其可對患者相鄰脊神經根造成壓迫,進而造成腰部疼痛[1]。研究資料顯示,該病在患者腰4~腰5節與腰5~骶1之間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腰姿不正、腹壓增加、受潮與受寒等多種因素均有可能誘發該病[2]。在護理問題上,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模式的應用,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對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積極的意義與價值[3]。本研究針對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所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杭州市中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2例,采用隨機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進行護理,每組各51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35~74歲,平均(50.36±3.64)歲;在腰椎間盤突出位置方面,21例腰4~腰5間突出,30例腰5~骶1間突出;其中,8例患者行髓核摘除術與神經根松解術;研究組男34例,女17例;年齡36~71歲,平均(51.44±3.59)歲;在腰椎間盤突出位置方面,13例腰4~腰5間突出,38例腰5~骶1間突出;其中,22例患者行髓核摘除術與神經根松解術;研究內容已上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并得到批準,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且簽署了相應的知情同意書,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無其他重大疾病;(2)患者思維意識正常,可以有效進行自身訴求的合理表達;(3)患者年齡<80周歲。

1.2.2 排除標準? (1)同時患有心臟病、腎功能障礙以及腦血栓等重大疾病者;(2)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者;(3)難以滿足后續研究數據調查的相關需求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耳穴貼壓、撳針及穴位按摩護理。

1.3.2 研究組? 采用基于隨癥采集法的中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內容包括(1)開展隨癥信息的采集工作:依據中醫望聞問切的手段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評估工作,以便更為全面地對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首先,醫療人員應依據患者臨床表現與主訴情況進行隨癥信息的合理采集;其次,根據搜集所得的相關信息,對患者存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確定;再次,醫療人員應合理應用中醫理論為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以便實現患者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合理緩解。(2)做好隨癥護理工作的合理開展:在護理過程中,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應采用相應的護理方式開展護理工作:①針對肢體存在麻木情況的患者,醫療人員應遵醫囑使用艾灸、中藥塌漬及中藥熏蒸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在此過程中,醫療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密切監測,以便避免患者出現燙傷問題。同時,醫療人員可以采用撳針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常用穴位主要包括承山、委中、環跳以及足三里。②針對腰腿存在疼痛情況的患者,醫療人員應采取中藥離子導入、中藥貼敷、中藥熱熨及拔火罐等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同時,為了進一步實現患者痛感的減輕,醫療人員可以對其進行耳穴埋豆護理,在此過程中,常用的穴位主要包括交感、神門及皮質下等。③針對活動受限的患者,醫療人員應使用紅外線等形式開展護理工作。(3)落實患者穴位按摩工作:在護理過程中,醫療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按摩頻率為30 min/次,2次/d。(4)做好醫療理論知識講解:在護理環節中,為了進一步實現患者對于護理工作依從性的提升,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相關中醫理論知識的合理宣講,以便幫助患者更好地提升對于治療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配合醫療人員開展護理工作。同時,通過醫療知識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強患者自護能力,對于患者健康狀態的好轉與提升具有積極的價值。(5)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在護理過程中, 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進一步了解其心態動向并對消極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疏導,從而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信心。(6)落實出院指導與隨訪工作:在患者出院前,醫療人員應對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合理告知,同時在患者出院后,應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以便有效了解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生活指導。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研究人員將患者臨床指標、護理有效率、患者依從性及滿意度等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1 臨床指標 包括患者下肢放射疼痛、直腿抬高度、VAS評分及JOA評分,下肢放射疼痛數量通過臨床評價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方式是詢問患者感覺并依據VAS與JOA評分判斷[4],直腿抬高度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查記錄,用儀器進行測量即可[5]。VAS評分量表用于對患者腰腿部疼痛情況進行評分,量表滿分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情況越明顯;JOA量表主要用于對患者腰痛情況進行評分,量表滿分3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情況越明顯。研究人員均經過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研究人員符合要示者。

1.4.2 護理有效率 患者護理有效率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颊吲R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直腿抬高幅度>90°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直腿抬高幅度在70°~90°之間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且直腿抬高幅度<70°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6]。

1.4.3 護理依從性 患者依從性依據其在護理過程中對于醫療人員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進行界定,設計患者護理依從性調查問卷,主要包括遵醫囑用藥、不濫用藥物、作息時間規律、飲食合理及定期復查5項,如果滿足全部5項則表示依從,任何一項都不滿足則表示不依從,其余則表示部分依從,依從+部分依從=總依從[7]。

1.4.4 護理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量表進行調查,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填寫,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等3項,滿分為100分,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巧、護理效果、護理方法四部分,非常滿意(≥80分)、滿意(≤79分且≥60分)、不滿意(≤59分)[8]。非常滿意+滿意=總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兩組患者下肢放射疼痛例數少于護理前,直腿抬高度高于護理前,VAS評分及JOA評分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下肢放射疼痛例數少于對照組,直腿抬高度高于對照組,VAS評分及JO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相關資料顯示[9],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由于患者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對纖維環和后縱韌帶造成刺激引發。在臨床上,該病患者多數伴有下肢與腰部的明顯痛感,可對其行動能力與日常生活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該病與患者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具有密切聯系,同時,較多研究表明[10-12],坐姿不正、長期負重及短期大量負重等因素均有可能誘發該病。在治療問題上,經過長期實踐,研究人員表示[13],由于該病患者在臨床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傳統的臨床護理模式往往難以有效滿足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預期。針對這一問題,醫療人員提出[14-15],應基于隨癥采集法進行中醫護理工作的開展,以便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的針對性,以便合理實現患者疼痛情況的進一步緩解,從而為其護理效果的提升與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在隨癥治療模式中,醫療人員可以根據患者主訴與臨床表現進行藥物與治療方式的靈活組合,從而有效實現護理工作針對性的提升與優化,從而推動患者疼痛情況的有效控制[16]。同時,在隨癥采集的過程中,通過醫患之間交流工作的開展,有利于為醫療人員實現中醫治療理論知識的普及奠定基礎,從而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療內容的作用和重要性,進而為患者護理依從性的提升奠定基礎[17]。在這一問題上,相關數據顯示[18],基于隨癥采集工作模式的開展,患者對于醫療人員的依從性由65.41%升高至95.44%,這一數據與本研究所得的結論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從而從側面證實了該研究方法的應用價值。此外,在交流過程中,醫療人員可以進一步實現患者負性心理的有效疏導,以便幫助其建立正確的治療心態,以便為后續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19]。從患者的角度分析,通過心理疏導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引導其進一步實現治療信心的建立與優化,對于患者治療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價值。與此同時,部分醫療工作者認為,良好的心態有利于引導患者進一步實現身心健康水平的合理恢復[20]??偟膩砜?,通過隨癥采集工作的開展,一方面,有利于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其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而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構建。研究表明[21],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過程中,通過基于隨癥采集的中醫護理模式的開展,患者疼痛情況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同時,患者護理有效率、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等指標均表現出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護理環節中,為了實現患者護理質量的提升,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隨癥采集與中醫護理的有效融合,同時做好該護理模式的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 張文娟,劉晶晶,游佳,等.基于"隨癥采集"實施中醫針對性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4):51-53.

[2] 黃少敏,龍仕杰,李衛偉.核心肌群穩定訓練與傳統腰背肌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5):197-198.

[3] 蘆盛貞,盧懿,閔俊英,等.運用“隨癥采集”法實施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方案[J].護理研究,2016,30(25):3178-3179.

[4] 李偉,徐洪亮,王慧芳,等.陸氏傷科溫針灸結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優化方案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9,53(10):65-68.

[5] 林漢強.中醫針灸推拿聯合桃仁通痹丸治療腰間盤突出癥(血瘀氣滯)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9,15(6):153-155.

[6] 謝秀美.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護理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3):131-132.

[7] 徐征華.夾脊穴溫針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炎癥反應及脊柱功能的影響[J].浙江中醫雜志,2020,55(8):611-612.

[8] 王海超,朱洪英,宋嘉琳.“隨癥采集”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 3(37):112,117.

[9] 常帥,黃進,陸冬艦,等.經皮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的麻醉藥物配方鎮痛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5):532-535.

[10] 鐘偉華,安軍偉,李蓓,等.加味消髓化核湯配合核心肌群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21):1982-1985.

[11] 龔劍秋,司馬振奮,張芳,等.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表面肌電時頻參數的影響[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8,33(5):484-487.

[12] 丁立,陳東煜,王翔,等.臭氧消融聯合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松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遠期療效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7):144-147.

[13] 王欽奮,周仕國,劉國銘,等.腰椎間盤突出炎性因子與神經根性疼痛相關性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15):59-63.

[14] 戴旭,程江霞,秦漢,等.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手術控制性降壓的安全性及其對腦氧攝取率和炎癥因子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8,38(20):2144-2149.

[15] 顧威.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通過抑制BACH1促進HO-1影響椎間盤退變的機制研究[D].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2018.

[16] 古麗玲,龍曉燕,李素華,等.中醫特色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寒濕痹阻證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9,9(23):200-203.

[17] 王婷.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中中醫辨證施護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20):3419-3422.

[18] 孫啟英.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集束化護理聯合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 11(36):116-117,128.

[19] 陳建光.兩種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VAS評分和ODI指數改變的對比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9,40(12):86-88.

[20] 周麗媛,張燕,朱阿玲.腰背肌功能鍛煉與直腿抬高訓練指導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9):188-190,195.

[21] 金瑛,杜麗梅,熊延婷.中醫護理在經皮脊柱內鏡經椎間孔入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甘肅科技,2019,35(21):142-144.

(收稿日期:2021-05-16)

猜你喜歡
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護理應用價值
整脊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應用效果觀察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絕對臥床休息對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
膠原酶化學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