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雙城經濟圈區域貿易分析

2022-03-29 21:27蘇虹
客聯 2022年1期

蘇虹

摘 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長江上游,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是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到今天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名稱的變化是我們對這個區域發展認識不斷深化和提升的過程。成渝城市群是世界為數不多的“AA型雙核型橢圓城市群”,因此,中央提出要“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唱好‘雙城記’”。如果我們把重慶和成都作為橢圓的焦點,其他市區縣作為“行星”,可以畫出一個像“雙黃蛋”的經濟圈,這是一個遵循差異協同規律的整體區域,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協同效應。特別是該經濟區處于東西結合、南北交匯的中間地帶,經濟較四周發達,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吸引力。

關鍵詞:成渝雙城經濟圈;區域貿易;競爭與合作

一、成渝雙城經濟圈區域內貿易現狀

成渝雙城經濟圈四通八達,和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經濟圈相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之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圈是國內外公認的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增長極。它們由北向南,分布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用大約3%的土地,聚集了18%的人口,貢獻了38%的GDP?,F在加上成渝,如果我們做個連線,地圖上會出現一個占全國經濟總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國區域經濟版圖。相比較而言,雖然成渝擁有外循環空間,但相對于其他三個更為成熟的城市經濟圈,這里所帶動的主要還是內循環。這一地區有能力承擔起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激活西部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從而帶動整個西部的更快地崛起。

成渝經濟圈的人口總量、土地面積大于珠三角經濟圈,但經濟總量低于珠三角,說明珠三角經濟圈的發達程度遠遠高于成渝經濟圈。

目前,成渝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已有較多領域的合作。在產業合作方面,兩個經濟圈都屬于“泛珠三角區域合作9+2”項目成員,長期推行多種合作計劃,例如聯手打造渝粵會展企業合作項目和川粵合作示范園區項目;在交通運輸方面,兩大經濟圈都同屬“西部12省區市與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協議內成員,也均屬于“一帶一路”建設和“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四川還與廣東簽署了推進“蓉桂新”“蓉桂港”等開展陸海聯運聯動的協議;廣東是川渝地區在國內的招商主陣地,而四川又是廣東在西部最大的經濟合作伙伴,近年來更是通過“廣交會”“西博會”等平臺進一步推進各項產業投資與合作。作為發展歷史更為悠久、模式更為完備的地區,珠三角經濟圈為成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和資金支持,其中廣深雙城對成渝經濟圈的投資尤為可觀;而成渝經濟圈也有效承接了珠三角經濟圈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部分產業,為廣深提供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空間。

二、成渝雙城經濟圈區域間貿易分析

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到今年已經第19個年頭。成都和重慶,這兩個相距不到三百公里的西部核心城市,有著相近的區位優勢,有著相近的人文環境。成渝兩地的情結依然斬不斷,分不開。從競爭關系到協同發展,近幾年川渝兩地的發展思維也在與時俱進,從發展角度看,雙方加強合作的思路已經成為主導。那么,在成渝城市群規劃獲批之前,又是如何從競爭走向合作的呢?

(一)川渝競爭案例

1.成渝地區面臨產業發展同質化挑戰

四川和重慶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中有9個重疊,分別是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醫藥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占四川、重慶比較優勢產業的47%和75%。兩地的制造業結構趨同,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等細分領域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尚未形成跨區域產業聯動協同發展模式。

2.同臺競技 沃爾沃基地花落成都

2011年2月,瑞典沃爾沃公司監理會做出決定,成都成為吉利沃爾沃汽車項目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坊間熱論已久的吉利沃爾沃汽車項目工廠選址,塵埃落定在成都。一片嘩然中藏著唏噓聲,“重慶錯失了好時機”。在此之前,沃爾沃S40和S80已經在位于重慶的長安福特工廠進行代工生產,這一度讓重慶汽車工業引以為傲。然而,擁有先機的重慶居然沒能抓住沃爾沃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成渝汽車“爭奪戰”中一度占據上風的成都,也給了重慶更多趕超的動力,諸如在上汽通用五菱落戶重慶上扳回一城。

(二)川渝合作案例

1.“長安整車廠在重慶,發動機底盤成都造”

必須正視的是,川渝兩地都在重點打造汽車產業并不意味著“水火不容”,更多的是合作共贏,協同發展。比如重慶的捷泰格特是四川一汽-豐田的穩定供應商,重慶的長安汽車更是有30家左右的供應商來自成都及其周邊地區,發動機、底盤等均來自成都。成都華川、天興儀表、寧江山川等成都企業,正在為長安汽車提供零部件,提供的產品包括發動機、底盤、電器等。在長安汽車看來,成都供應的零部件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一定優勢,成都供貨商在質量控制、產品研發方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2.川渝兩地互認八十六項人社公共服務

2020年7月9日在成都召開的加強川渝人社公共服務工作座談會上,川渝兩地人社部門簽署了《加強川渝人社公共服務建設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于大數據,實現養老保險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項人社公共服務的兩地互認。根據川渝兩省市的上述合作協議,兩地將重點打造人社數據交換平臺,開展就業、社保、勞動關系、農民工、爭議案件等方面的數據交換共享;推動公共招聘網和公共就業服務數據共享,定期交換勞動力流動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情況;建立川渝一體的農村勞動力及農民工資源數據庫等。

三、結論及建議

川渝區域貿易依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交通與經濟融合度不夠,降低了產業分工協作效應。產業分工的基礎是市場與產業關聯,是市場的一體化和生活的同城化,但由于長期以來交通條件所限,成都與重慶經濟聯系并不緊密,結果當然是產業分工協作受阻。二是從區域聯系看,成都與重慶經濟獨成體系、聯系偏低,就是兩城之間缺乏“紐帶”、缺乏過渡區,即“中部塌陷”問題。成都與重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具有同級性,無法直接形成分工,相距300多公里的同級的兩個大城市要形成疊加效應,只有通過很多中間城市串起來,形成一個發展鏈條,把兩個中心城市緊密地耦合在一起,如果距離遠、中間城市發展不足,那么這種強聯系就難以形成。

(一)增強競合意識,乘勢而上、突出特色才是贏得優勢的關鍵。

面向未來,四川應加快構建工業“5+1”、農業“10+3”和服務業“4+6”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和能源化工五大支柱產業。重慶需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摩托車產業、消費品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材料產業、裝備產業、能源產業等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建設“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盡管從分類上看兩地產業有重合部分,但由于工業基礎不同,產業的發展重點其實也不同。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成渝地區產業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避免低水平的同質化。必須借助外力,既積極“走出去”,又歡迎其他市場主體“走進來”,推動兩地產業積聚成群,實現生態群落式的互補和融合,形成一種更綜合的產業鏈關系,實現高水平的、協調的經濟和產業一體化,尋找伙伴式共同發展、共贏發展的機會。

(二)圈內城市需錯位發展

一要體現各自優勢特色,對目前四川和重慶各自比較優勢顯著的產業,應幫助它們以現有產業布局為基礎,集約集聚做強做大。二要實現優勢互補協作發展,加快構建高效分工、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對共同的優勢產業領域,加強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配套優勢互補,協同打造一批支柱產業,聯動發展一批優勢產業,錯位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同時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要求,力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實現各種資源利用最大化,用更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產業、人才和創新要素流入,讓市場對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

錯位發展還要將新產業、新業態跨界發展體現其中,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5G、氫能等若干新興產業,立足全球趨勢、國家戰略和成渝地區信息經濟基礎優勢,在產業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掌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與此同時,加速“傳統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

(三)政府積極“打配合”

川渝兩地的各級政府首先要積極處理因行政區域的劃分而帶來的各種障礙和問題。比如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就是要在跨行政區域范圍內更好地推動和實施要素的優化組合及合理流動。具體來說,兩地政府應在尊重各自行政管轄權的前提下,從大局出發,對涉及跨域發展的事項、產業政策和技術經濟政策等進行充分交流,相互啟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