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族民間歌謠《上梁歌》文化內涵研究

2022-03-29 21:39楊月嬌
歌海 2022年1期
關鍵詞:白族

[摘 要]《上梁歌》是大理鶴慶白族地區流傳的建房上梁儀式歌謠,它深受漢族道教文化的影響,同時浸潤了鶴慶白族特有的文化氣息。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詳細記錄歌謠的內容和實踐形式,探索《上梁歌》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剖析其中的文化內涵,可揭示其咒語式民間文學作品的實質,以及它在促進族群內部團結,融合白、漢兩族文化方面的特殊功能。

[關鍵詞]白族;《上梁歌》;原始信仰;道教文化

《上梁歌》是長期保留在云南大理鶴慶白族聚居地區的一個和房屋建造儀式相關的歌謠,它借助白族木匠的口頭吟誦和木匠師門內部的口口相傳來散布和流傳。在新建土木結構的白族民間建筑越來越少的今天,整理和研究《上梁歌》,對保存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鶴慶白族《上梁歌》的內容及實踐方式

上梁儀式是“豎房子”后進行的房屋中梁安裝儀式,在房屋木架搭建、樹立好之后進行此項活動。鶴慶白族《上梁歌》由《祭梁歌》《上梁歌》《破五方歌》三部分組成,因誦唱于上梁儀式,因此統一命名為《上梁歌》?!渡狭焊琛窞榛顟B民間文學,現仍活躍于鶴慶白族民間,伴隨著上梁的儀式過程一起進行。上梁儀式可以分為六個組成部分,其中,《上梁歌》貫穿祭梁儀式、上梁儀式、破五方儀式與搶喜饃這四個主要儀式過程。與《上梁歌》相關的上梁儀式,其六個組成部分如下。

(一)儀式準備

木匠師傅將梁和吊梁用的繩子染成紅色,梁的正中嵌入五谷和錢幣,貼上太極八卦圖,擺放在新房地面的正中。中梁后面擺放各種獻祭品,包括木匠師傅的工具(有尺子、斧頭、套榫板),牲禮(有豬頭、公雞、用木頭升斗裝的五谷),用兩個大竹籃盛裝的白饃饃、煙酒糖茶,均用代表喜慶的紅布裝飾。

(二)祭拜禮

祭拜禮由村中宗族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宗族里老人按輩分先后排列,面對新房構架行三拜九叩大禮,之后用獻祭品祭天祭地祭祖宗,禮畢鳴炮。

(三)祭梁儀式

由木匠中的主要師傅(人稱大師傅)為代表的魯班弟子一名行三拜九叩大禮。主人將公雞交至大師傅手中,大師傅懷抱公雞再叩首。此時,大師傅口中誦唱《祭梁歌》,用手掐雞冠出血,開始祭梁。大師傅唱道:

天地開張,萬事吉祥。今日豎柱欣逢黃道日。

上梁正遇紫微星,主人要我魯班弟子來祭金梁。

雙手接過主人一只雞。

雞,雞是什么雞?雞是鳳凰雞。

頭上戴的金冠帽,身上穿的五彩衣。

主人擇了黃道日,今日要你來做點血雞。

一點前檐金玉柱,二點后檐萬年樁,

三點三元及第,四點四季發財。

左點青龍,青龍高萬丈。

右點白虎,白虎不許抬頭望。

再點中央太極圖,保佑子孫做狀元。1

整個《上梁歌》用鶴慶方言吟誦,語調抑揚頓挫,高亢有力。大師傅用雞冠血點在房屋的正中四根柱子上,再點中梁的兩頭和中間太極圖。

(四)上梁儀式

《上梁歌》是伴隨著上梁儀式的過程念唱的。大師傅放下公雞,攜一名身強體壯的弟子,兩人一同登上梯子,口中邊誦《上梁歌》邊爬梯:

一把梯子十二臺,上了一臺又一臺。左腳踏的金大梁,右腳踏的銀河橋。一步一步上天臺。

上至中梁位置,放下紅色繩索,口念:

索,索是什么索?索是金絲銀線索。左邊放下一根金線索,右邊放下一根銀線索。金線系龍頭,銀線系龍尾,龍頭龍尾一起拴。

地面有兩人配合拴好中梁。大師傅和弟子在房上用繩索升起中梁,口念:

紫金梁,紫金梁,你在山中做樹王。主人擇了黃道日,張班把你砍下地,魯班弟子要你來做中梁。搖搖擺,擺擺搖,搖搖擺擺上天臺。

中梁升起時需燃放懸掛于中梁上的鞭炮,待大師傅和弟子把中梁安放妥當,弟子用紅色繩索將寶瓶和紅色紙旗吊上來,大師傅口念:

旗,旗是什么旗?旗是勝利旗。龍頭插的旗一對,龍尾插的旗一雙。太極圖下掛寶瓶,保佑主人平安萬萬年1。

并將紅旗插在中梁的兩頭,寶瓶中裝有染成紅色的糧食酒,拴在中梁正中。

(五)破五方

大師傅和弟子再用紅色繩索將盛裝著白饃饃的兩個大竹籃吊上房頭,兩人各提一籃。先由師傅破五方,口念《破五方歌》:

昨晚主人發下三大三斗三升面,蒸出饃饃白如雪來開如花。大饃饃三百六十個,小饃饃四百六十雙,今日魯班弟子用你來破五方。一破東方甲乙木,一對童子來敬屋。二破南方丙丁喜,一對童子來敬喜。三破西方庚辛金,一對童子來敬金。四破北方壬癸水,一對童子來敬水。五破中央戊己土,主人上前來接寶。接著寶,榮華富貴。接不著寶,富貴榮華②。

念完,房屋主人來接寶(嵌有硬幣的大喜饃)。

(六)搶喜饃

主人接完后,參加儀式的群眾開始準備搶喜饃。剩余的饃饃由房上的大師傅和弟子兩人拋撒,百人共搶,以搶到喜饃為吉祥。饃饃拋撒完畢,弟子再用紅色繩索吊上一壺老井水,由師傅淋中梁兩頭后灑至地面,并口念:

水,水是什么水?水是東海龍王水。左邊用你澆龍頭,右邊用你澆龍尾。龍頭龍尾一齊澆,保佑子孫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代水長流③。

澆完,整個上梁儀式便正式結束。

二、鶴慶《上梁歌》產生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

(一)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

鶴慶縣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下轄縣,地處云南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鶴慶縣共有七個鎮、一個鄉、一個民族鄉。這里森林密布,峰巒起伏,有壩子、小盆地、河谷、山地等地形。高原季風氣候讓這里冬干夏涼,高聳的山巒讓這里十里不同天。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鶴慶縣總人口為25.53萬,少數民族人口為16.73萬。其中白族人口有14.49萬,占全縣總人口的56.76%。數據顯示,城鎮人口比重在上升。然而,相比周邊其他地區而言,這里城鎮化的腳步并不是很快,傳統文化相對保存較完好。鶴慶有多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傳統建筑掛牌保護單位,還有眾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偟膩碚f,大理鶴慶農村人口比重大、環境較為封閉,當地白族人口眾多,傳統民族文化變遷較小,這便是《上梁歌》得以長期在當地保存的原因。

(二)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多種民間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廣泛,但主要信仰的是祖先和本主。本主教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氨局鳌币辉~的含義是“本境最高貴的保護神”,是保護本境之主,故稱為“本主”。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已融合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構成本主宗教崇拜的核心。很多“本主”是神話傳說和歷史中的著名人物。鶴慶崇奉的“本主”,以白族的民族英雄為主。此外,一些漢族的官員,他們的身份雖是當地的征服者,卻因愛護白族百姓而獲得群眾的尊敬,死后被尊為白族地區的“本主”。這種現象說明鶴慶地區白、漢兩族人民關系和諧。

《民國鶴慶縣志》記:“明朝建立時,云南仍處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大理段氏、鶴慶高氏等各地領主,則各保境土,閉關自守?!?“洪武十五年,明軍攻占大理后,分兵取鶴慶,設置鶴慶府,下轄劍川、蘭州、順州、北勝、蒗蕖、永寧6州。本年,學廟毀于兵火?!薄懊魈婧槲涫迥?,潁川侯傅友德等征大理,獲段氏及段寶,隨分兵取鶴慶,撥三營萬戶寨,獲偽參政寶山帖木兒等六七十人,置鶴慶府,以總管高隆歸順,命署府事?!薄拔磶?,元右丞普顏篤據佛光寨反,潁川侯返旆討平之?!?傅友德就是攻占鶴慶的明朝將軍,他在鶴慶松桂鎮駐扎時期,對待白族普通民眾非常友善,受到當地百姓的尊敬。他死后,當地白族人民為他建了“潁川侯廟”(國公廟),并立他為當地“本主”。另外,鶴慶西山本主廟祭祀的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的“本主”神則是南詔王閣邏鳳、鳳伽異、異弁尋祖孫三代?!氨局鳌背绨菔前鬃遄钪匾男叛鲋?,但不是唯一的信仰。除了上面兩種主要信仰,在鶴慶地區,原始信仰、佛教、道教長期并存。民眾信仰的對象眾多,信仰的氛圍濃厚,且各民族文化交織融合的現象十分普遍。

(三)道教文化對白族習俗的深刻影響

1.道教文化在白族地區的傳播

元明清時期,大量漢族移民的到來,大大推動了白族地區經濟技術的進步發展,儒、道的傳播使得大理地區白、漢更加融合。這個時期中原的文化經驗廣泛傳播到各個領域,在建筑方面,白族吸收了中原的建筑技術和文化,同時也融合了當地的傳統特征。

《上梁歌》是道教文化在白族地區深入傳播的突出反映。道教對白族的影響,是在人口遷移、民族融合、道人道場的設立等行為中逐漸產生的。白族尊重知識和文化,很多人通曉漢族道學、天文學、醫藥學。一些道教的神仙高道被尊為白族一些地區的“本主”,如點蒼“昭明鎮國靈帝”孟優和“文教開滇、唐御史奉直大夫杜老夫子合堂之神”杜光庭。鶴慶本主廟的大殿兩側有判官、財神等道教神仙供祀。大理有多座城隍廟,大理深長一帶及劍川縣向湖村等地把城隍當作“本主”供奉。道教元素在白族傳統建筑中的使用體現在風水堪輿上,白族各縣古城的規劃、建造都以道教的五行互生互克為基礎,這套體系甚至還運用到普通白族民眾家中前堂物件的擺設安放上。

大理鶴慶古城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朝野之內皆篤信道教。道教中的四方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對應四個方位,鶴慶古城位于洱海北方,對應著玄武神獸。玄武是龜蛇相纏之相,由道教中龜鶴為長壽祥瑞之意便得“鶴慶”之名。古城位置偏西,西方對應白虎瑞獸,鶴慶白族人民以貓代虎為瑞獸,房屋之上皆裝飾瓦貓。道教的辟邪方式在白族地區也被廣泛采用,比如麒麟獸常常被當作門神,把鏡子掛在門上和新娘子胸前,端午掛艾草和菖蒲等。

2.道教文化對白族居住習俗的影響

道教在白族的廣泛傳播,集中體現在對白族的居住習俗的影響方面。白族有較固定的居住文化。白族傳統的住房都是土木結構或磚木結構的庭院,“三枋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是最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形式,也有“一正兩耳”“六合同春”等形式。大門開在院子的左前方,用磚瓦和石灰砌成斗拱結構,加上透雕為“二龍戲珠”或者“丹鳳朝陽”的木料作為門楣裝飾。大門的梁架結構有抬梁式、穿斗式或者兩者相結合。庭院的建筑備料十分講究,墻面都用石灰粉刷為純白色,還會用水墨、石青和石藍在頂端和墻角繪制素雅的圖案。堂屋的門面是三合六扇的木質格子門,上段是鏤空木雕的仙鶴、孔雀、雄雞等圖案,下段是花鳥魚蟲和飛禽走獸的浮雕裝飾。各個房間的窗格雕刻有各種各樣精美的木雕圖案。

白族人有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對于房屋的建造,白族人把它當作寧可餓肚子也要完成的人生大事。當地諺語有云“大瓦房,空腔腔”,描述的就是白族人對于建造房屋的重視程度超過吃飯。就建造的儀式來說,白族民居的每一個步驟都有神圣隆重的儀式,比如,破土動工的時候會祭太歲、獻土地神,開始動工的時候用“圓木架馬”來祭祀木神,豎柱上梁要祭梁和舉行上梁儀式,蓋瓦要祭祖宗、祭工匠祖師,新房建成要祭灶臺神等。民居營造之初,要選擇光線良好、背靠山坡的地方作為基址位置。動土儀式后,是打地基和砌墻基,然后下料、動工、穿架、豎房、上梁。之后還要校正屋架,夯土墻,裝椽子,蓋瓦,舉辦“合龍口”儀式。新房里里外外裝修完畢要舉行“安龍奠土”儀式,進獻“本主”,畫八卦圖、破五方,送土公土母等。

三、鶴慶《上梁歌》的文化內涵剖析

鶴慶《上梁歌》中所體現的信仰,以白族的原始崇拜和道教信仰文化為主。

(一)《上梁歌》中的原始崇拜內容

《上梁歌》體現了白族根深蒂固的原始崇拜內容。歌詞雖短,卻包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密碼。白族的原始崇拜如同世界上其他人類社會的最初信仰一樣,包括對天、地、日月、山水、石的崇拜,還有對動植物、鬼神的崇拜。

1.水崇拜與龍崇拜習俗

白族對水的崇拜體現在“繞三靈”祈求降雨的習俗和每年大年初一各家各戶去井邊打“頭水”的習俗中。水崇拜又與龍王崇拜和龍圖騰崇拜密切相關。白族地區有天然泉眼的地方都被稱為“龍泉”,湖泊大多被稱為“龍潭”,白族人認為此處有一條龍隱居,才帶來源源不斷的水,和龍有關的傳說有“龍三公主”“小白龍不應彭家水”“豬龍的故事”等。

索,索是什么索?索是金絲銀線索。左邊放下一根金線索,右邊放下一根銀線索。金線系龍頭,銀線系龍尾,龍頭龍尾一起拴。(《上梁歌》)

水,水是什么水?水是東海龍王水。左邊用你澆龍頭,右邊用你澆龍尾。龍頭龍尾一齊澆,保佑子孫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代水長流。(《破五方歌》)

水和龍密不可分,白族人民對于水的崇拜是與對于龍的崇拜成一體的。龍是掌控氣候的神,所以龍能夠保佑白族人民風調雨順,而水則能夠給生活帶來福祉。

上面將房屋之木梁稱為龍,背后的信仰來源是復雜的。龍與樹木相聯系的情況,偶見于以往的文獻中,并有以下幾種解說:第一種,樹木是龍的藏身之處,《北夢瑣言》:“世言乖龍苦行于雨,而多鼠匿,為雷神捕之,或在古木及楹柱之內。若曠野之間,無處逃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往往為此物所累而震死也?!?第二種,木可以幻化為龍,《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沉木若有感,因懷妊,十月,產子男十人。后沉木化為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第三種解說是,有龍和樹的混合體存在,祭祀樹實際上是祭祀龍,只為求風調雨順,這在白族的一些村莊有所體現。

2.樹崇拜習俗

樹木崇拜也是白族崇拜的一種,最普遍的是大青樹崇拜。在白族聚居的村落里幾乎都有大青樹。大青樹主要栽種于廟宇、水井、戲臺、村口旁。白族人民認為大青樹有樹神,經常去祭拜、上香?!渡狭焊琛分谐溃骸白辖鹆?,紫金梁,你在山中做樹王。主人擇了黃道日,張班把你砍下地,魯班弟子要你來做中梁?!贝送?,祭梁活動本身便表達了對提供材料的樹木的尊敬、感恩。人類學著作《原始文化》里記載了世界各民族樹木崇拜的案例,所表現的崇拜形式有:認為樹木里住著可以傳達神的旨意的精靈;樹木是森林女神的化身,她等待人類英雄的迎娶;家族的名字與樹神相關;祭祀森林,給樹木供奉祭品。作者愛德華·泰勒因此得出結論:樹木是人類崇拜的某種神的相關物或者其象征形象。白族與樹相關的崇拜神是山神,供奉的山神往往是這座山中最大的樹或者最大的那塊石頭?!皹渫酢钡暮x是管理樹木的神靈,所以對樹木的崇拜,便要選取最好的樹進行祭祀。博爾尼認為遠古人類獲取食物的方式以采集樹木果實為主,樹木是人類吃、住、取暖、穿衣等資源的索取來源,人類在對樹木的需要、恐懼和迷茫的復雜心理狀態中產生了樹木崇拜。有些樹木高大偉岸,讓人仰望,樹木流出的汁液像人類會流血,樹木枝葉被砍還會重新生長等這些特點,讓人們相信樹木有感受,有靈性。

3.雞—鳳凰崇拜

金雞是白族原始圖騰崇拜物之一,關于金雞的傳說故事有雞足山的故事,怒江白族的金雞氏族認為其祖先是從雞蛋里孵出的等。白族對鳳凰的崇拜有時候也會通過對金雞的崇拜表現出來。白族居住的地方,有很多帶有“雞”字的村落名稱,如上雞邑、下雞邑、雞登、雞坪。與自然崇拜相關的,20世紀70年代還在白族地區廣泛流行的巫術,也是原始信仰的遺存——當有人家中不順或者患病,便會請巫師前來“看雞蛋”“看香火”等。當然,在之后各項破除迷信的活動中,患病請巫師的情況漸漸消失,而其他大部分的自然崇拜得以保留。

雙手接過主人一只雞。雞,雞是什么雞?雞是鳳凰雞。頭上戴的金冠帽,身上穿的五彩衣。主人擇了黃道日,今日要你來做點血雞。(《祭梁歌》)

于許多民族而言,雞是一種吉祥物,也是一種通靈的動物。白族本身有金雞崇拜信仰,因而金雞(雄雞)成為儀式中的重要祭品,并在《上梁歌》中被吟誦。遠古把太陽看作鳳凰神鳥,而雞有日出打鳴的習性,所以雞和火熱的太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用雞冠血點梁便意味著可以辟邪?!渡胶=洝访鞔_記載了以雄雞祭祀各類鬼神的種種要求,并言明雄雞可以避惡。雞鳴之際是夜晚和白天的交界,也是陰與陽的分界線,所以雞在古代各種巫術祭祀中具有穩定的地位。白族用雞冠血點中梁,認為雞冠血陽氣最旺盛。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雞冠血,用三年老雄者,取其陽氣充溢也……冠血咸而走血透肌,雞之精華所聚,本夫天者親上也。丹者陽中之陽,能辟邪,故治中惡、驚忤諸病?!?可見其文化淵源。這些原始信仰的體現,既是趨吉辟邪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種集體心理認同。

(二)《上梁歌》中的道教文化因素

1.破五方科儀

白族民間的許多風俗習慣,都顯示出鮮明的道教特色。在白族建房中有上梁、奠土等儀式(上梁是在建房過程中進行,奠土則在房子落成后進行),體現出道教文化的影響?!暗焱痢币步小鞍昌垺薄鞍昌埖焱痢?,是指使五方龍神歸位的民俗活動,也是道教宗教儀式中的一種。白族人認為,凡是動土建房,必會驚擾五方龍神和其他神靈,在新居落成或舊房翻修完畢后,只有請道士前來作法,施行安龍奠土儀式,才能使五方龍神歸位,五方安鎮,才能消災降福,保護家居平安,人丁興旺。在建房上梁儀式中,這種安鎮五方為屋主人祈福的思想就已經貫穿其中了。

《上梁歌》的第三部分是《破五方歌》。五方,屬道教詞語,即東、南、西、北及中央?!抖Y》載:“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薄鹅`寶經》載:“天有五方,各有其神主之?!薄捌啤笔堑兰业挠谜Z,蓋為破彼幽暗,拯其沉淪之意。破五方,即破五方兇神,使他們不得為害的意思。

道教的破五方與安龍科儀目的相同。破五方的寓意在于請各方諸神相助,并驅散諸邪,向他們送獻祭品,希望得到他們的保佑,這與道教的風水學說相關。安龍的主要對象是五方龍神,是道教中的土中龍神。這種龍神信仰與“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信仰節俗有關。土中龍神與四海龍王這些水中神靈不同,道教中專有安土中龍神的經典《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以元始天尊的名義說,如果有人起造宅舍,驚動龍神,觸犯一干惡煞,轉此經,則可以陰陽和合,龍神匡贊,百福咸臻等。這是白族上梁、建成后安龍奠土儀式的道教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各地編出的儀式,具體做法雖不盡相同,但意思是相通的。由于上梁是一個技術活,主持儀式的木工師傅此時身兼二職(木匠及巫師),邊安屋梁,邊念咒祈福。

2.星宿與四象神崇拜

《上梁歌》中提到“上梁正遇紫微星”,紫微星號稱斗數之主,是漢族命理學紫微斗數中的主星之一,五行屬土,主管官位、威權。古來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當成“帝星”,所以命宮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北斗七星圍繞著紫微星四季旋轉。道教信仰認為,命宮主星是“被群星圍繞的紫微星”的人,稱作紫微下凡的命,生在家為一家之主,生在國為一國之王,一生得貴人相助,逢兇化吉,逢吉更吉?!都懒焊琛贰吧狭赫鲎衔⑿恰?,以期在紫微星的照耀下,屋主的子孫能夠“三元及第”中狀元,又能四季發財保平安。

《上梁歌·祭梁歌》中,還提到漢族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依次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反映遠古的星宿崇拜。其中,東方青龍主生。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神獸,到了漢代,五行學說開始興起時,它的象征含義又多了甲乙與春季之意?!痘茨献印酚涊d“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故而青龍或為四象之首。西方白虎星,古代中國星相學家所說的一種兇神,迷信者稱其會給人帶來災禍。本為天上星宿,因相傳為兇星,遇之不吉。上梁儀式中,魯班弟子以點雞血及念咒語的方式來破除災禍,體現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白簏c青龍,青龍高萬丈。右點白虎,白虎不許抬頭望?!鼻帻堉骷?,白虎主兇,以雞血點四方,因為東方主生長,便希望青龍高飛萬丈,西方白虎主兇、死亡,以雞血點之,不許白虎抬頭,希望災難禍患不要來臨。

四象神崇拜出自古代《易經》的哲學思想。伏羲的《周易·系辭傳·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标庩柊素詧D的使用是上梁儀式中最醒目的道教元素。八卦可以鎮宅,除惡煞,求吉利。它的創制承載著古人通過觀天象而知兇吉的愿望。八卦的運用也有著區分陰陽的意思,邪魔鬼祟為陰,用八卦圖包中梁是為了讓陰邪之物遠離房宅。納西族的《起房架梁調》中也有描述:“正午時辰好,大梁披紅掛彩,包上八卦圖。撒凈水來迎,懸綢帶來引,猶如青龍騰上天?!闭f明八卦意象在云南其他少數民族的房屋文化中也有滲透。

四、《上梁歌》的實質:咒語式的民間短篇佳作

道教吸收了不少民間原始巫術的內容。巫術是人們在同自然界的斗爭當中,“借助想象的力量,企圖用一套技術手段來同想象中的精靈作斗爭,來影響甚至直接控制精靈,以達到人的目的,這套技術手段和程序就是巫術”。1巫術是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企圖用超自然的力量去直接控制自然。弗雷澤認為:“巫術是一種被歪曲的自然規律的體系,也是一套謬誤的指導行動的準則;它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沒有成效的技術?!?馬林諾夫斯基也指出:“巫術純粹是一套實用的行為,是達到某種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巫術的目的都是企圖去直接控制自然。在上梁儀式當中,工匠既是巫師,從事巫術表演,誦念咒語,同時,他又做著建房的最重要的工作——架屋梁,此時的工匠,更像一個技工而不像祭司。

巫術實質上是一種精神武器,是物質手段局限性的補充,是人的主體性的最初覺醒。它產生在人類的早期階段,相沿成俗,即使在當今社會,雖然物質手段已大為提升,但巫術仍然對白族民眾有著強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尤其在建房這樣的人生大事上面。鶴慶《上梁歌》的實質是新房上梁儀式中所念誦的巫術咒語。

“‘咒’本來是一種祝禱辭……在道教及方術流傳過程中,咒又成為驅邪禳災的口訣?!?咒語的產生時間,專家推測其與原始語言產生的時間相同。人類崇信自己的語言具有神秘魔力。上古時的咒事,多為與神靈溝通的手段,在后世的發展中,各種各樣的祝辭口訣都被看作有交感魔力的咒語。招魂的呼喚詞、婚禮撒帳的口訣、祭灶的禱辭、育兒的口訣等,目的都是為了與神靈溝通,實現趨吉避兇等實用目的?!渡狭焊琛方Y合“上梁”這一建房的最關鍵步驟,以咒語的形式,祈求居住者“平安萬年”“子孫繁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巫術的執行者是巫師。在白族的上梁儀式中,由于上梁是一項木匠的專業技術活,一般的巫師無法勝任,因此,在這個儀式中,建房工匠中的主要師傅(又稱大師傅)以“魯班弟子”的身份,身兼二職,既是上梁的師傅,也行巫師的職責。工匠兼巫師,是這個行業的傳統。在工匠行業中,世代傳頌著許多本行業的能工巧匠的故事,高度贊美并神化那些具有神技鬼工的工匠。像大工匠魯班的傳說,已經在黃河流域流傳了兩千余年,在舊時代甚至被奉為木匠、石匠的祖師,被年年祭祀。信仰習俗向工匠行業滲透的歷史由來已久,有信仰色彩的事項在這個行業比較常見。其來源與古代的巫、蠱有關,也與工匠高超的技藝被神化有關。歷史上有許多能工巧匠的故事在流傳,工匠技巧的神奇力量給工匠蒙上了神秘色彩,與古代巫蠱手段結合后,工匠在世人眼中被賦予了工匠與巫師的二重身份。根據巫術社會功能的道德評價,歷史上,工匠行業有黑巫術,如“魘鎮”,即工匠以巫、蠱、咒等手段懲治或報復雇主;也有白巫術,即以行善和造福于人為目的的巫術,又稱善意巫術。鶴慶白族上梁儀式中所行的巫術即白巫術,《上梁歌》是為屋主祈福的咒語。

《上梁歌》同時也是簡短而富有文學色彩的民間歌謠作品。全文字數不多,卻頻繁運用夸張、設問、暗喻、借代、對仗等修辭手法,句式對稱嚴整,富有詩的節奏韻律感。歌中把屋梁比作龍,以繩子拴梁,喻為金索銀索套龍頭、龍尾,以東海龍王水指代老井水,由師傅淋屋梁兩頭(以龍頭與龍尾相喻)后灑至地面的舉動,寓意龍喜水,遇水則安,意味著屋中木梁已安放穩妥,進而實現主家的福祉。

文學的產生與古代的宗教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祭司是最早的文學創作者之一。中華民族先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具有鮮明的審美觀照意味,當他們創造自己的文化時,文學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學作品,如商代的甲骨卜辭、《易經》里的卦爻辭,許多占卜的文字,言簡而意賅,韻律感強,富有文學色彩。白族《上梁歌》亦體現出與上古卜辭、咒語類似的文學風格。這與咒語的實用目的有關,在巫術活動過程不長的時間內,咒語要配合行動,以語言來打動“神”與人,因此咒語大多具有簡明、生動、扼要等特點。

五、《上梁歌》的特殊文化功能

(一)白、漢民族價值觀的融合

《上梁歌》是活態民間文學作品,是白、漢兩族文化融合的體現。歌謠反映的文化以漢文化為主,亦有白族文化的成分。此歌謠現已歸為白族民間歌謠,是因為其所對應的是白族傳統民居的建造,而所吟唱的木匠所掌握的也是白族民間傳統工藝。

歷史上,漢族與白族人民聚居,白族在歷史上一直積極地接受并吸收漢族的技術和文化。在語言上,白族在不遺棄本族語言的基礎上也積極吸收與使用漢語,漢文很早就為白族群眾所使用,許多白族群眾兼通兩族語言。這一點在現在所創作的一些白族曲調中都有體現,表現為個別字句白族話無法說明,而夾雜了漢語在其中。而在建筑技術上,白族吸取了很多漢族的建筑樣式和技藝——首先,白族與漢族木匠同認一個祖師“魯班”;其次,白族在建筑的規劃上吸取了諸多漢文化;最后,白族建筑在圖案的雕刻上多取材于四大名著。在信仰上,白族吸收道教等元素,將漢族信奉的宗教神明尊為“本主”,或是在風水勘探、算卦占卜上學習道教經典的內涵。

《上梁歌》體現出白族在民族價值觀方面與漢族趨同。歌中除了一般的祈求屋主人平安,子孫綿延昌盛,農業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祈求子孫“三元及第”“中狀元”。值得注意的是歌謠中“三元及第”的說法,“三元”一詞最早見于宋趙升《朝野類要》之“舉業·三元”,指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即解元、會元與狀元?!渡狭焊琛返膭撛?,應在宋朝之后?!案x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封建時代漢族地區人民的普遍價值理想。白族人在建房這一人生大事面前,在家庭、宗族、村落之眾人面前頻繁誦唱這樣的歌謠咒語,其實也是對漢族文化價值觀的廣泛宣傳與接受。歌謠的內容,側面說明白族地區已普及了漢文化教育和科舉考試。漢族的“耕讀傳家”的傳統人生價值觀,早已經在白族地區深入人心,與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緊密聯系起來。

(二)族群內部意識的凝聚

村落作為民間文化傳承的一個生活空間,它不僅是具體制度制約下的生存空間,還是血緣群體的聚落。一個村落里村民創造著自己的歷史,實現著自身的認同,文化在這個空間里趨向統一,使得它為外界所區別和認識?!渡狭焊琛放c上梁儀式通過對木匠大師傅的尊敬表現了白族尊師重道的傳統,通過聚集本宗族村民群體豎柱共同出力、儀式中撒饃同慶等手段,增強了全村的集體意識和凝聚力。上梁儀式一般都是全村參與,除了人太多的大村是本宗族十代內或是有親屬關系的成員參與,沒有政治權力的干預,組織過程依然井然有序。每個人在其中的參與性都很高,整個活動有執事會負責安排,其他村民個體各有分工。當天豎柱的是年輕力壯的男性,掌勺炒菜的是廚藝好一些的中年男性,女性負責洗菜切菜還有洗碗筷,一些年輕男性負責上菜。村民基本都會前往觀看,儀式中還會給木匠師傅叫好,場面熱鬧非凡。在活動中,群眾相互幫助,族群得到情感交流,內部的凝聚力得以增強。

結語

大理鶴慶《上梁歌》是白、漢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反映了白族自然宗教以及漢族道教的文化內涵。這首咒語式歌謠,至今仍然在當地農村白、漢等族建房上梁儀式中被使用。它用漢文字記載,用鶴慶地區漢族方言吟誦,主持儀式的是工匠之首,同時身兼巫師之職。這首歌謠得以長久留傳,是白族對漢族文化的接受與改造的表現,是民族交流與融合的一個佐證。

作者簡介:楊月嬌,廣西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1筆者在木匠師傅楊騰高家中收集。訪談對象:楊騰高,男,50歲,白族,初中文化水平,木匠師傅;楊春松,男,49歲,? ? ? ? 白族,初中文化水平,寶窩村村民。

1②③筆者在木匠師傅楊騰高家中收集。訪談對象:楊騰高,男,50歲,白族,初中文化水平,木匠師傅;楊春松,男,49歲,白族,初中文化水平,寶窩村村民。

1鶴慶縣志編纂委員會:《鶴慶縣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第471頁。

2楊金鎧編著,高金和點校:《民國鶴慶縣志》,云南大學出版社,第3頁。

1〔宋〕李昉等:《太平御覽》第一冊,中華書局,1960,第3457頁。

2許嘉璐主編:《后漢書》,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第1722頁。

1〔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第2591頁。

1陳榮富:《宗教文化概覽》,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第75頁。

2〔英〕J.G.弗雷澤:《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江培基等譯,商務印書館,2015,第26頁。

3〔英〕馬林諾夫斯基:《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李安宅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第75頁。

1烏丙安:《中國民俗學》(2版),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第311頁。

猜你喜歡
白族
漂亮的白族頭飾
彩云之南—白族印象
大理丹嘎村白族吹吹腔的分析
花樣云南(二)
白族
淺論白族本主崇拜及其和諧思想
大理白族婦女服飾符號化演變研究
初訪湖北鶴峰白族聚居區隨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