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性政策及其取向選擇

2022-03-29 02:19渠慎寧
改革 2022年3期
關鍵詞:產業政策政策發展

渠慎寧

近年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以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區塊鏈、腦科學、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未來產業蓬勃興起。與傳統產業相比,未來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前后帶動作用強、產業賦能能力強,但同時也存在較大的技術不確定性與“市場失靈”等問題,這就決定了政策參與的必要性。然而,傳統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由于普惠性較強,難以就特定產業給予針對性的支持。為扶持未來產業發展,各國政府部門在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優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創新政策與產業政策。本文根據未來產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對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在各階段的作用機制與推動路徑進行剖析,指明今后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取向,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一、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支持性政策

未來產業所涉及的技術都處于探索期的前沿領域,代表著科技和產業的長期發展方向,前期大量基礎研發和實驗投入必不可少。同時,未來產業的發展目標是滿足經濟社會不斷升級的需求,并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因此,逐步走向產業化,成長為下一個新興產業,是其后期的主要任務。未來產業的這種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決定了在其不同發展階段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輔助政策體系。

(一)未來產業發展階段及其對應的支持性政策

從發展階段來看,未來產業發展可分為基礎研發、小試中試以及產業化三個階段?;A研發是未來產業技術誕生的源頭,通過基礎理論研究或實驗性研究的創新發明,給未來產業技術奠定學理上的可行性。在實驗室試驗的基礎上,小試中試就未來產業技術進行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其中,小試對實驗室結果進行放大,用以測試產品生產的控制條件、所需物料以及成本開銷,而中試則在小試結果的基礎上繼續將產能放大。當小試中試均取得滿意的成績后,未來產業將進入產業化階段,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不同階段,其所需的政策措施不盡相同(見表1)。在基礎研發和小試中試階段,未來產業需要創新政策的支持,而到了產業化階段,產業政策將發揮主導作用。在未來產業的基礎研發與小試中試階段,研發動力不足是最大障礙。即便創造出了一些科研成果,真正具備技術轉化能力和產業價值的成果數量也并不多,大部分都淹沒于“死亡之谷”。因此,如何提高未來產業基礎研發的創新動力,幫助研發主體走出“死亡之谷”,便成為創新政策的主要定位和作用方向。當未來產業發展步入產業化階段后,如何推動產品加快商業化轉型,逐步從初步投入生產推進至大規模量產,創造出新的細分市場,跨越存在于技術供給與商業需求之間的“達爾文之?!?,提高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存活率,便成為下一個重要問題。在此階段,產業政策將成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表1 未來產業發展階段及其對應的政策體系

(二)創新政策的內涵與種類

從內涵來看,創新政策是指引導、激勵和規范科技創新活動的政府措施和行為。在20 世紀90 年代以前,國內外學術界對創新政策的研究并不多,但自90 年代中期開始,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美國“新經濟”蓬勃發展,各界對創新政策的重視程度開始加大,創新政策成為各國推動新興產業特別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根據不同目標和范圍,創新政策可以分為任務導向型、發明導向型和系統導向型三大類:一是任務導向型創新政策。任務導向型創新政策旨在明確未來產業創新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為其提供解決方案。在政策設計與執行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產業創新各階段、各類創新要素和創新方式的具體特征,出臺針對性措施。就未來產業而言,鑒于其存在較強的前瞻性與不確定性,政府部門還需從防范技術風險的角度,提前準備好相應預案。例如,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的互聯網革命過程中,美國政府預判到了互聯網技術有被用于不法行為的趨勢,有針對性地完善了相關政策法規,以保障互聯網技術得到合理應用。二是發明導向型創新政策。相較于任務導向型創新政策,發明導向型創新政策聚焦范圍較窄,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發階段,尚未進入小試中試領域。就未來產業而言,這種政策通常是為了加強未來技術發明所需的基礎科學研究,助推更多創新技術誕生。三是系統導向型創新政策。系統導向型創新政策主要著眼于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強化體系內不同主體之間的研發合作,改進現有創新環境的不足之處,以此吸引更多主體積極參與創新。系統導向型創新政策的出現與20 世紀90 年代后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密切相關,目前已在歐美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

(三)產業政策的內涵與種類

與創新政策相比,產業政策誕生較早,自“二戰”后便開始逐步得到使用。從內涵來看,產業政策是指一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律或國家戰略目標,針對特定產業經濟活動而制定和實施的經濟政策。20 世紀以來,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產業種類的不斷增多,產業政策的定位與功能也在逐步發生變化。根據不同的產業發展方向,產業政策可以分為扶持傳統產業、扶持新興產業和扶持未來產業的政策措施。早期,產業政策的主要功能在于解決自由放任主義所帶來的“市場失靈”問題,在“二戰”后各國的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作用,幫助各國加快恢復生產能力。進入20 世紀70 年代,隨著日本和美國對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爭奪愈演愈烈,產業政策在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效果開始受各國重視,被視為政府擴大某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的重要手段。進入21 世紀,隨著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出現,如何推動未來產業成長成為產業政策新的職責所在。就未來產業而言,產業政策主要針對的是產業化階段,旨在解決技術的生產制造問題,推進產業技術商業化,刺激市場需求啟動。這與定位改進實驗室研發、小試和中試階段問題的創新政策存在一定差異,主要政策目標也不盡相同(見表2)。

表2 產業政策支持的產業種類及其目標

二、支持性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未來產業之所以同時需要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參與,是因為其在不同發展階段存在不同問題,需要發揮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的不同功能。在基礎研發和小試中試階段,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在于研發動力不足,這突出表現在基礎科學研究“市場失靈”、創新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等方面。在產業化階段,未來產業往往面臨產業“幼小化”、產能不足、消費需求不足等問題。通過解決這些痛點和難點,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可分別形成對前期和后期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一)創新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1.解決基礎科學研究中的“市場失靈”問題

在未來產業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其背后所需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質上屬于一種公共產品,可被任何市場參與者免費使用,這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新技術研發收益,也降低了市場主體參與知識創造的積極性。因此,即便這些基礎科學研究給全社會創造的福利回報很高,但由于私人部門投資回報較低,導致知識創造領域的市場投資不足,難以滿足社會所需,即存在所謂的“市場失靈”現象。此時,需要相應的創新政策加以干預,以推動基礎研究投入接近全社會最優福利水平。

在具體實現過程中,創新政策解決“市場失靈”的主要機制包括三種:一是加大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就新技術而言,其基礎研究背后蘊含的商業機會還處在較遠的未來,不確定性風險較大,因而私人部門缺乏投資動力屬于正?,F象。此時,政府部門就需要通過發揮財政資金功能,對大學或科研院所的創新性基礎研究提供資金保障。二是對企業研發投入給予相應補貼。補貼企業研發投入相當于政府部門同企業共同承擔研發的不確定性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資回報,提高企業承擔更多基礎研發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創造類投資存在的一大問題在于研究成果容易遭到非法剽竊或利用,因而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保障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也應成為創新政策落實的重點。

2.激發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活力

創新是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如何保持創新動能是一個關鍵問題。已有大量文獻研究發現,創新本質上是資源和人才交流互動的結果,企業如何與其他市場主體開展研發合作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良好的創新環境對于促進企業之間開展研發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政策制定者應當予以高度重視。營造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氛圍,打造創新生態體系,便成為創新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

在實現過程中,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一個重要手段。國家創新體系不僅可完善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機制,而且可為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提供必要資源。一般而言,成功的創新活動需要知識、技術、資金、市場需求等多種要素的支撐。這些要素之間有著較強的互補效應,若其中某一項存在缺陷,“創新體系失靈”現象就可能會發生。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僅憑企業個體難以解決,因而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國家創新體系涵蓋了為基礎研究提供資金、保護創新知識產權、及時識別并糾正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等多項任務。通過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有效合作,有效應對知識創造、技術升級、金融創新等日新月異的變化趨勢,保障創新環境建設與時俱進。

3.提高未來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率

未來產業創新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了技術路徑選擇較為困難,高校、科研機構等研發主體難以預判未來市場所需,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尤其是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技術領域,如何更好地將企業部門的產業需求傳遞給研發部門,打破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融通的阻礙,解決在合作研發過程中企業和高校之間常常面臨的利益沖突,是創新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然而,由企業引導技術研發方向也存在一定風險。一些研究表明,盡管選擇主導技術方向可以提高創新效率,但會產生技術路徑依賴,一旦選擇方向錯誤,后期社會調整成本會較大。例如,長期以來汽車制造廠商均選擇了燃油車的技術發展路徑,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逐步為各界重視,傳統燃油車的碳減排壓力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此時對于燃油車研發機構和制造廠商而言,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將面臨巨大的技術調整成本。對此,創新政策可從兩方面發揮作用:一方面,鼓勵高校和企業合作建設研發平臺,有效地通過企業引導公共研究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向,完善企業對高校知識產權的補償機制,保障研究主體的合作動力;另一方面,通過技術轉型補貼降低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調整成本,緩解技術路徑選擇錯誤這一后顧之憂,促使企業加大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

(二)產業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1.解決未來產業的“幼小化”問題

未來產業一般發展時間較短,市場需求空間尚未打開,其實質上屬于一種“幼小產業”。產業政策可解決這種“幼小產業”發展的兩大困難:一是不完善的資本市場,二是外部效應的補償問題。一方面,未來產業面臨的資本市場與傳統產業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其融資難度更大,融資手段更少。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問題更為嚴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失靈”現象在股權融資方面較為普遍,市場化的風險投資所關注和偏好的資產類型有限,往往難以對未來產業公司股權進行合理定價,導致未來產業的相關資產缺乏市場吸引力。另一方面,未來產業在產業化過程中通常能給社會發展帶來一些外部效應,但這些往往難以得到市場補償。例如,未來產業中的先行企業會不斷探索建設相關生產線,并為打開市場認知投入大量資源,這會給其他潛在進入企業提供寶貴的市場信息。即便先行企業經營失敗,其也能讓后人得以認知哪些市場策略不會成功。這些信息和經驗存在顯著的學習與模仿效應,但不能給予先行企業相應回報,導致敢于先行嘗試的企業數量較少,而更多企業則愿意觀望等待。對于這種具備技術前瞻性的“幼小產業”,產業政策通過資金支持、風險補貼等手段加以扶持,可幫助先行企業構筑產業基礎設施,提高生產能力。

2.解決未來產業的產能不足問題

未來產業由于供給方較少,通常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產業政策可以選定特定地理區域,通過產業園等管理主體,促進未來產業相關企業集聚發展,以此實現生產的規模經濟效應,盡快推動未來產業產能擴大。借助產業集聚這一手段,未來產業的上下游供應商可以云集在生產商周圍,增加對勞動力的吸引力,提高中間產品供應的便利性,加強企業之間的知識和技術溝通,打造良性的技術外溢效應。通過產業政策干預,率先實現未來產業集聚化發展的國家或地區有望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占據全球潛在技術競爭的制高點,這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尤為重要。

3.刺激潛在的消費需求啟動

未來產業的產品設計、產品理念及其所展現的技術功能往往較為前沿,一些消費者難以充分理解,這就造成在產品銷售初期容易出現“曲高和寡”現象。對此,產業政策可以通過加大政府采購、直接補貼消費購買等手段,刺激潛在的消費需求啟動。早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啟動就是典型案例。一些國家對消費者用傳統汽車置換新能源汽車的行為進行大額補貼,以此刺激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需求。尤其是在經濟危機階段,對未來產業施加大規模的需求側刺激,不僅可以推動國民經濟恢復增長動能,而且可幫助國家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尋找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實現創新驅動的長期經濟增長路徑。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推出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就明確規定加大對創新技術和未來產業產品的消費補貼力度,以此作為國內消費需求的新增長點。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后以虛擬現實(VR)、3D 打印、精準醫療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與發達國家政府在消費端的廣泛刺激是分不開的。

三、支持性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受不同的作用機制影響,創新政策和產業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存在一定差異。在政策落地過程中,各國政府均使用了大量政策工具和手段,以求充分實現政策目標,在未來產業的全球競爭中占得先機。

(一)創新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1.發揮多種政策工具功能

創新政策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供給側改進工具和需求側改進工具兩大類。其中,提供研發補貼、開展技術培訓、培育企業家精神、發展科技服務業、鼓勵研發合作等手段側重于供給側改進,鼓勵民間創新投入、商業化前的政府采購等手段側重于需求側改進,而設立創新獎項、推進技術標準化、保護知識產權、開展技術預測等既有利于供給側又有利于需求側(見表3,下頁)。在這些政策工具中,供給側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需求側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則是增加研發投入與擴大創新需求,而同時有利于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進的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增強創新要素之間的互補性,并擴大創新需求。通過發揮這些不同政策工具的功能,創新政策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決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創新動力不足和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等問題。

表3 創新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政策工具

2.保障創新者的數據要素供應

就未來產業而言,數據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鑒于數據具有較強的公共產品屬性,數據供應容易出現“市場失靈”現象,這就需要創新政策加以干預。首先,保障基礎研究數據的獲取機會。政府部門可利用財政資金建設基礎研究數據共享平臺,對所有參與主體開放。通過擴大同類數據的使用對象范圍,推動技術研究者之間開展競爭,提高數據使用效率,放大數據這一公共物品的外部效應,從而讓全社會收獲更多創新收益。其次,保障重要私人數據的隱私。對于涉及企業核心商業利益的數據,如制造業廠商的生產數據或產品使用數據,有關部門應當視為商業秘密進行保護,禁止通過開源數據庫提供給其競爭對手,以免對企業創新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尤其需要重視中小企業的數據利益,嚴格限制大型企業通過大數據或云計算平臺竊取中小企業隱私數據。再次,為數據的市場化交易創造條件。創新知識類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數據交易不僅能便于不同主體間的數據要素互補,提高創新效率,而且可以對有價值的知識數據進行市場定價,從而帶動更多的知識創造。在通過創新政策建立數據交易平臺時,應明確數據交易規則,既要涵蓋原始數據,又要對經過標準化或規范化處理的數據進行相應規定。

3.提高公共部門的研發效率

相較于私人部門,公共部門研發由于大多屬于非市場化行為,效率難以得到保障,創新政策可對此問題設計針對性措施。首先,推動跨學科間交流。對于一些傳統學科,可加強其與計算機科學之間的互動,借助最新數字技術提高研發效率。當前,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歐美頂尖高校已相繼設立生物計算科學、經濟和大數據科學等前沿交叉學科,推動傳統學科與時俱進。其次,提供必要的培訓服務,幫助科研人員掌握最新數字技術工具。對于那些難以學習數據挖掘、數據模擬或深度學習等數字技術工具的科研人員,可將其安排至具備這些技能的研究小組,讓科研人員之間產生互補效應。再次,提供必要的數字基礎設施,緩解科研硬件的資金短缺問題。在執行過程中,創新政策可加大對共享數據平臺建設、人工智能超算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例如,日本政府就推出了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Infrastructure,HPCI)計劃,每年投入1.2 億美元,為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高性能計算機平臺,解決其研發所需。

(二)產業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1.使用多種政策工具實現目標

產業政策對未來產業的支持工具種類較多,既包括直接支持,又包括間接支持;既包括宏觀層面的營商環境改善,又包括微觀層面的企業或產業定向補貼。根據產業政策的主要目標,可將產業政策工具分為支持選定產業成長、推進產業市場化、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產業生產率四大類(見表4)。其中,支持選定產業成長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退稅、補貼、政府采購等;推進產業市場化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規范競爭和引導市場投融資等;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制定產品標準和建設行業平臺等;提高產業生產率類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或外國資本進入等。

表4 產業政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政策工具

2.發揮政府采購的需求側引導功能

在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眾多產業政策工具中,政府采購的作用尤為突出,已被歐美發達國家視為刺激未來產業需求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例如,英國自2003 年起便在政府采購中加大了對于前沿技術和創新產品的支持,而德國則專門出臺了《支持創新發展的政府采購法案》。在具體執行中,政府采購對未來產業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通過一般性政府采購予以支持。政府部門可以利用一般性政府采購,明確其支持的未來產業部門,對其相關產品或服務進行大批量購買。二是通過催化性政府采購予以支持。催化性政府采購是指政府部門作為一個重要需求方支撐市場剛開始起步的未來產業,引導社會需求轉變。催化性政府采購可以引領社會消費動向,擴大產品知名度,給未來產業的市場啟動奠定輿論基礎。三是通過戰略性政府采購予以支持。戰略性政府采購主要是針對發展方向尚未明確的未來產業。此時的政府采購將產生出較強的信號作用,引導企業朝著政府期望的產業方向進行投資生產。對指定產品的政府采購措施,不僅能制造購買力,幫助符合方向的企業補償一部分沉沒成本,而且可增加企業收入,提高資產的投資吸引力。

3.豐富未來產業的融資手段

資本是推動未來產業做大產能的關鍵要素,未來產業由于不確定性較高,企業開展融資存在一定難度。產業政策可借助以下措施加以解決:一是積極引導外資進入。通過吸引跨國公司的外商直接投資投向未來產業,不僅可以解決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而且可利用跨國公司的技術優勢獲得技術外溢效應。產業政策可對涉及未來產業的外資實行階段性免稅、補貼或土地優惠等政策,鼓勵跨國公司開展綠地投資或股權投資,利用跨國公司資源推進上下游產業集聚,幫助本地企業發展。二是鼓勵金融機構支持未來產業發展。配合窗口指導等手段,給予面向未來產業的優惠信貸措施,吸引金融機構參與未來產業投融資。在政府采購開展的競爭性招投標過程中,可面向社會公開有關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生產能力信息,擴大產業知名度。特別是對那些能夠贏得競標的企業及其代表性產品進行宣傳,凸顯其產品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層面的認可,以此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示范性企業的支持。三是創新金融工具和估值方法。未來產業由于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外部效應,其長期價值容易受短期的經濟業績影響而被低估。有關部門可設計出針對未來產業的估值辦法或標準,指導資本市場對其進行合理估值,創新金融工具,幫助相關企業直接上市融資。

四、未來產業發展支持性政策的取向選擇

在未來產業的基礎研發和小試中試階段,創新政策可以解決基礎科學研究中的“市場失靈”問題,激發產業創新活力,提高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并通過發揮多種政策工具功能、保障創新者的數據要素供應和提高公共部門的研發效率,支撐前期未來產業發展。在未來產業的產業化階段,產業政策可以解決未來產業的“幼小化”問題和產能不足問題,刺激潛在的消費需求啟動,并通過使用多種政策工具、發揮政府采購的需求側引導功能和豐富未來產業的融資手段,扶持后期未來產業壯大。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環境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不僅給各國造成了較大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重塑了未來產業的創新方向和路徑。展望未來,未來產業政策應與時俱進作出調整,以更加包容、更具韌性、更加綠色化為導向,更好地推動未來產業發展。

(一)更加包容的未來產業發展政策

當前,不平等問題在產業技術創新領域同樣存在,學生、個人研究者、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所能獲取的研發資源較少。今后,未來產業政策應更具包容性,減少個人、社會團體以及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障礙,解決由參與機會限制導致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的錯配問題。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這種資源錯配通常表現在勞動力市場歧視、小型團隊研發資金獲取困難等方面。對此,未來產業政策可在以下方面發力:一是提高公共領域創新的包容度。建設公共科學基礎設施,增加弱勢群體接受高等教育或技術培訓的機會,加大中小研發團隊的資金資助力度。舉辦針對弱勢群體的創新政策宣傳活動,推出取得突出成績的創新典型和創新案例,提高弱勢群體參與創新的積極性。二是提高產業領域創新的包容度。建設公共產業信息平臺,擴大中小企業的信息獲取通道。發揮行業商會或協會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或產業資訊服務,幫助其開辟新市場、獲取新技術。建設融合產業界、學術界、金融界的研發網絡,實現各界之間的創新資源互補。三是縮小地區間的創新差距。加強落后地區與先進地區之間的科研團隊交流,為落后地區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培訓服務,支持地方政府實施科技創新計劃、發展科技創新項目。識別落后地區具有發展潛力的未來產業,通過產業政策加以扶持,保護已取得的知識產權,給予落后地區更大的創新激勵。

(二)更具韌性的未來產業發展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全球供應鏈中斷,驅使各國均將打造更強的“經濟韌性”作為優先發展事項,而這也是未來產業政策的發展趨勢。未來產業政策一方面應從強化預期著手,提前準備好突發事件的沖擊,解決“灰犀?!笔录?;另一方面則應提高應對能力,在“黑天鵝”事件發生后能短時間內迅速調整,削弱外部沖擊的負面影響,挖掘潛在的商業機會。 具體而言,未來產業政策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識別“灰犀?!笔录谋澈箫L險。對于氣候變化、網絡安全攻擊、人口老齡化等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有關部門應要求市場主體提前開發相應技術(如通過綠色技術創新減緩全球變暖速度,利用高級機器人和3D 打印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準備好應對方案,降低危機出現概率。二是強化未來產業中的技術基礎設施,為危機發生后設計解決方案提供硬件支撐。在防疫期間,新型基礎設施就發揮了巨大作用。三是提高公共部門應對“黑天鵝”事件的靈活性。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研發資金分配、專利快速審批、開放式創新網絡建設等政策措施的效果進行評估,對確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廣,而對于發現的相關制度性問題,則應想方設法予以解決。應避免將大量資金集中用于聚焦特定學科領域的知名團隊,而減少對跨學科研究團隊的支持,盡可能創造出更多樣化、更新穎的危機解決思路。

(三)更加綠色化的未來產業發展政策

隨著各界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警覺不斷提升,已有不少輿論認為氣候變化有可能成為緊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下一場大范圍危機。受此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損害問題成為未來產業政策的重要關注點。2020 年,已有近30個歐美發達國家將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加快綠色技術創新視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并在清潔能源、綠色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加大資源投入。

就未來產業政策而言,具體推進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針對特定市場或特定環境,通過政府采購、提高環保標準等手段刺激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需求,同時對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創造的外部性價值進行合理定價,以此建立激勵機制,解決需求不足問題。第二,充分發揮金融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針對低碳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建設綠色投資基金孵化綠色技術部門的初創企業,對綠色創新公司上市融資在審批環節開辟“綠色通道”。第三,加強全球綠色技術創新合作。成立綠色研發國際合作支持部門,促進本國科研人員與國外同行之間的技術交流。借助APEC、OECD、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平臺,聯合他國簽訂綠色創新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全球公益性的綠色技術專利池和數據庫,幫助更多個人、企業和地區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綠色技術,壯大綠色技術創新隊伍,增添綠色技術創新活力。

猜你喜歡
產業政策政策發展
將政策的優勢落到實處——“雙減”政策下師生關系的現實重構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我國衛星應用產業政策及分析
產業政策立法的邏輯進路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區域發展篇
CFO如何對待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在前進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
圖說共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